柱层析介绍..

合集下载

层析柱柱效

层析柱柱效

层析柱柱效层析柱柱效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混合物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层析柱柱效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层析柱柱效的原理层析柱柱效是基于层析技术的一种分离方法,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来实现分离。

层析柱柱效中,两根柱子分别填充不同的固定相,流动相从两根柱子的顶部进入,经过固定相的作用,不同组分被分离出来,并从两根柱子的底部分别收集。

层析柱柱效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吸附、离子交换、分配和凝胶渗透等。

吸附层析柱柱效是利用固定相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具有吸附作用,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柱柱效则是通过样品中的离子与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分配层析柱柱效是利用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在两个不同的相中分配比例不同,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凝胶渗透层析柱柱效是利用固定相的孔隙大小选择性地限制目标物质的渗透,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层析柱柱效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层析柱柱效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分离纯化、药物分析、天然产物提取等。

在生物领域,层析柱柱效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纯化、酶活性分析、基因组分离等。

在环境领域,层析柱柱效被广泛用于水质分析、土壤污染物检测等。

层析柱柱效具有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层析柱柱效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样品复杂性、固定相选择、柱效和流量控制等方面的优化。

因此,不断改进和发展层析柱柱效技术对于提高分离效果和提高分析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层析柱柱效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层析柱柱效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一方面,新型的固定相材料不断涌现,如疏水相、亲水相、离子交换相等,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样品的分离需求。

另一方面,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层析柱柱效设备也不断出现,实现了对流动相、柱效、流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层析柱柱效与其他分离技术的结合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柱层析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步骤

柱层析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步骤

柱层析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步骤:
柱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不同的分配和移动速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柱层析中,固定相通常是由不溶性基质形成,如硅胶、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等,而流动相则是由溶剂组成。

样品被加到柱子上后,用流动相洗脱,在洗脱过程中,样品中的各组分根据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历多次反复的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最终实现分离。

柱层析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其中,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适用于大于50-100g的产品,但洗脱时间较长;减压分离可以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且有时易分解的化合物难以得到;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

柱层析的原理

柱层析的原理

柱层析的原理柱层析的原理柱层析法是化学分离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不同物质成分在沿着柱子表面的不同程度的吸附和脱附过程来实现物质分离的。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离、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柱层析的原理。

一、柱层析的分类柱层析法可分为气相层析和液相层析两大类。

气相层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蒸汽层析法;液相层析法则有离子交换、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三种。

二、柱层析的原理1. 化学吸附在柱层析法中,柱填料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柱填料的作用是为了在样品进入柱子后产生必要的应力,以使得各种成分在填料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

其中,化学吸附是柱层析法的一种常见吸附方式。

这种吸附机制是利用填料表面的化学活性位点进行吸附。

这种吸附力比物理吸附强得多,因此能够很好地用于各种物质的分离。

2.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另一种柱层析法中较为常见的吸附方式。

这种吸附机理是利用填料表面的各种物理位点来吸附分离样品中的物质。

由于物理吸附的力量较小,因此在某些分离工作中能够获得比化学吸附更好的效果。

例如,物理吸附能够实现非极性物质与某些化合物的分离。

3. 分配作用分配作用是利用某些化合物在两相溶液中的溶解性差异来实现柱层析分离的机制。

在柱层析过程中,物质通常被分为一个液态相和一个固态相。

当样品混合物在固态相和液态相之间移动时,在不同的物性和沸点温度下,样品混合物的不同成分就能够被定向分离。

本文介绍的三种机制都是柱层析法中常见的基本机制。

柱层析法相对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不仅可以高效地减小样品的杂质,同时还具有操作技术上的便利性和操作成本的低廉价值。

柱层析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化学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柱层析法会成为更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之一。

柱层析法法的基本原理

柱层析法法的基本原理

柱层析法法的基本原理
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质在不同固定相上的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

在柱层析法中,样品溶液通过装有填料的柱子,填料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柱层析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填充柱子:柱层析法的关键是柱子的填充物。

填充物通常是固体微粒或液滴,称为固定相。

固定相的选择取决于所要分离的化合物性质和需要分离的目标。

2. 样品进样:待分离的混合物(样品溶液)由注射器或自动进样系统注入到柱子的顶部。

样品溶液包含了要分离的各种化合物。

3. 柱中运移:样品进入柱子后,通过一定的流动条件使样品在柱子内移动。

流动条件包括流动相(移动柱中样品的溶剂),流速和温度等。

4. 分离:在样品进入固定相后,各种化合物因其与固定相的亲合性不同而被吸附在固定相上。

吸附程度不同的化合物因此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子。

这样,在柱体中化合物会发生分离。

5. 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会依次通过检测器,检测器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如吸收光谱仪、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

检测器会检测到各个化合物的信号,并
转换为电子信号。

6. 数据处理:检测器输出的电子信号通常会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以确定各个化合物的浓度和相对含量等。

总之,柱层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样品溶液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根据化合物与固定相的亲合性差异,不同化合物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子,从而实现了分离。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化、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柱层析简介

柱层析简介

的;
薄层层析: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铺成薄层,以纸层析类似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
离和鉴定;
2、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
气固层析(GSC)
液液层析(LLC)
气相层析
液相层析
气液层析(GLC)
液固层析(LSC)
3、吸按附层层析析的:机理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
的目的;
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之 分 离子离交;换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 凝胶层析: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
2.加样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 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如 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干法上样较麻烦,但 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 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 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 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加完后,用少量溶剂 把容器和滴管冲洗净并全部加到柱内,再用溶剂把粘附在管 壁上的样品溶液淋洗下去。慢慢打开活塞,调整液面和柱面 相平为止,关好活塞。如果样品是液体,可直接加样。
洗脱完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各收集液进行鉴定,或紫外 光检测,以洗脱液体积对被洗脱物质浓度作图,可得到洗脱 曲线把含相同组分的收集液合并,除去溶剂,便得到各组分 的较纯样品。
(四) 硅胶柱、大孔吸附树脂柱、聚酰胺柱
1、硅胶柱
ⅰ. 装柱
活化硅胶:100~110OC,0.5h; 层析主经长比:1:20~30; 样品与吸附剂比例:1:30~60; 沉降平衡。
常用的装柱方法有干装法和湿装法两种 (1)干装法

柱层析简介

柱层析简介

几种生物大分子分离柱的介绍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随着各种介质的完善和商品化,使以填料为核心的柱层析技术在天然产物等粗提后的纯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疏水作用柱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C)HIC是以蛋白质的疏水性为分离基础的。

具体说就是一种通过表面疏水性差异来分离蛋白质的柱层析方法。

疏水键的形成对于非极性基双方无特异性要求,不同蛋白质表面及内部疏水区的多少、大小、强弱、分布及空间位阻效应各不相同,这也是HIC分离蛋白质的根本所在。

在20种氨基酸中有8种是疏水性氨基酸,其强弱顺序为Trp、Ile、Phe、Pro、ValLeu、Met、Ala。

当介质和上样蛋白浓度不变时,影响HIC的因素较多,主要有①盐类,其作用是使暴露出界面的非极性基,使容易形成疏水作用,其次是增加水相极性,提高界面的表面张力,盐浓度越高,促疏水作用越强。

一般常采用的促疏盐为(NH4)2SO4。

②混溶有机溶剂,作用是使界面张力减弱,减少疏水作用。

③温度,当体系温度由4℃升高到25℃时,疏水作用力增加20%~30%,这主要是由于动能增大,提高表面张力,一般当温度降低,可增大盐浓度,使疏水作用不降低。

④pH,当pH≈pI时可消除表面电荷的相斥作用,同时表面活性剂与变性剂也对其有影响。

HIC适用范围广,原则上可用于所有蛋白质纯化,处理量大,特别是从大体积样品中提取低含量的目标蛋白显优势,可取代传统的盐析沉淀技术。

HIC对DNA及小牛血清(其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等成分)去除率较高,尤其是对细胞DNA一步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原则上HIC可放在纯化工艺的任何位置,但大部分放在前面。

由于它也属吸附型柱层析,尤其是对蛋白质空间内部的疏水作用可使此步损失较大,对蛋白质的结构也有微细作用。

2凝胶过滤柱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GFC是以分子大小和形状为分离基础的。

薄层色谱和柱层析

薄层色谱和柱层析

薄层色谱和柱层析一、薄层色谱(TLC)1.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在固体表面和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分离技术。

它使用薄层固定在玻璃或铝板上的吸附剂(例如硅胶或氧化铝)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在色谱板上涂覆样品后,通过液态或气态的流动相让混合物成分在吸附剂上移动,不同化合物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2.应用:薄层色谱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它通常用于混合物的分析,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存在特定化合物。

此外,它也可用于纯化样品中的化合物,通过可视化或其他检测方法来定位目标化合物位置。

3.操作步骤: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1)准备色谱板:将吸附剂均匀涂覆在固定的玻璃或铝板上,使其成为薄层。

(2)样品的涂覆: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用微量移液管将样品均匀地涂覆在色谱板上。

(3)开展分离:将涂覆了样品的色谱板悬挂在色谱槽中,加入合适的溶剂溶液,使之满足色谱板的一端。

(4)显色:在色谱板完全干燥后,通过目视或化学法将化合物可视化。

常用的显色剂包括碘、紫外线灯或化学染色剂。

二、柱层析(CC)1.原理:柱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在固定填料(固相)和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分离技术。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固相材料,并将其装填在柱中。

当样品通过柱时,不同化合物与固相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从而分离。

2.应用:柱层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它可用于药物合成中的纯度检查、食品中毒素的分离、蛋白质的纯化等。

柱层析的分离效果通常较好,纯度高。

3.操作步骤:柱层析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1)准备填料和柱子: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相材料,并将其装填在柱子中。

(2)样品的预处理:将待分离的样品预处理,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清除杂质。

(3)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柱中,注意控制样品体积和注入速度。

(4)洗脱:通过加入不同组成的洗脱液(流动相),使样品中不同化合物以不同速率从柱中洗脱。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

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简介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柱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同亲和性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而薄层层析法则是一种基于样品在薄层固定相上迁移的速率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柱层析法:柱层析法主要包括固定相的选择、柱填充、流动相的选择和柱层析实验步骤。

1.固定相的选择:柱层析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固定相,以实现样品的有效分离。

常见的固定相有硅胶、氧化铝等无机物固定相,以及聚合物固定相。

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性质的固定相。

2.柱填充:选择好固定相后,将其装入柱子中。

柱子的尺寸和形状因具体实验目的而异,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柱子。

柱层析时需要一定的流动相经过柱子,使样品发生分离。

3.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在柱层析中起着溶解样品、推动样品迁移的作用。

选择流动相时要考虑其溶解度、极性和挥发性等因素,以满足样品有效分离的需要。

常用的流动相有水、醇、酸和有机溶剂等。

4.柱层析实验步骤:将样品溶解于流动相,注入柱子上方,通过柱子中流动相的推动,样品将被分离。

在柱层析过程中,可以收集不同部分的淋出液,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

二、薄层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分离方法,主要利用样品成分在薄层和流动相之间的差异速率进行分离。

薄层层析法主要包括薄层固定相的选择、样品的制备、样品在薄层上分离和可视化等步骤。

1.薄层固定相的选择:薄层层析法使用具有吸附性能的薄层材料作为固定相,如硅胶、氧化铝等。

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性质的薄层固定相。

2.样品的制备:将样品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制备成涂布于薄层板上的样品。

样品的制备需要注意样品的浓度和纯度,以及溶剂的选择和配比。

3.样品在薄层上的分离:将样品涂布在薄层板上后,放置在流动相中,流动相将会迁移样品在薄层上形成的斑点。

样品的分离程度与样品成分的极性、溶剂的性质和薄层固定相的特性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湿装法
基本方法与干装法类似,所不同的是,装柱前吸附剂需要预先用 溶剂调成淤浆状,在倒入淤浆时,应尽可能连续均匀地一次完成。如 果柱子较大,应事先将吸附剂泡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并充分搅拌后过 夜(排除气泡),然后再装。其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 气泡。 无论是干装法,还是湿装法,装好的色谱柱应是充填均匀,松紧 适宜一致,没有气泡和裂缝,否则会造成洗脱剂流动不规则而形成 “沟流”,引起色谱带变形,影响分离效果。
(二) 层析的基本概念

固定相:固定相是层析的一个基质。它可以是固体物质(如 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 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 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 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等,都称为流动相。柱层析中一般 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 系数K: 是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K值大,则在固定相中 吸附牢,K值小吸附差。各物质间的K值差别大,则易被分 离。不同类型层析的K值含义不同,可视为吸附平衡常数, 分配常数或离子交换常数等。


(三) 层析的分类
1、按操作形式: 柱层析:将固定相装于柱内,使样品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达到分离; 纸层析:用滤纸做液体的载体,点样后,用流动相展开,以达到分离鉴定的目
的;
薄层层析: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铺成薄层,以纸层析类似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
离和鉴定;
2、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 气固层析(GSC) 气层析
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时
不 同 组 分 的 含 量
上部
中部
下部
不同组分在柱中的位置
(二) 几个基本概念
外水体积是指凝胶柱中凝 胶颗粒周围空间的体积, 也就是凝胶颗粒间液体流 动相的体积。内水体积是 指凝胶颗粒中孔穴的体积, 凝胶层析中固定相体积就 是指内水体积。基质体积 是指凝胶颗粒实际骨架体 积。而柱床体积就是指凝 胶柱所能容纳的总体积。 洗脱体积是指将样品中某 一组分洗脱下来所需洗脱 液的体积。
层析柱分离物质的示意图
A B 32 16 16 8 16 4 12 2 8
C
D E
8
12 4
12
8 2
固定相为固体颗粒,装在层析柱内,高5cm,固定相周围充满液体流动相, 每厘米柱中液相体积为1cm3。若在柱顶加入1cm3溶剂,其中含32mg样品,同 时应有相同体积的溶剂从柱底流出,此时样品处于柱中A位置。若样品的分 配系数是1,则它在固相与液相间等量分配。若再有1cm3的溶剂加到柱上,A 部分中的溶剂带着16mg的物质向下移动到B,A和B中的物质都将发生再分配
柱 层 析 简单的介绍
引用:李 正 邦 2007-10.17
资料来源于粤东之窗()
目 录

层析的基本原理
☆层析的基本原理 ☆层析的基本概念 ☆层析的分类

柱层析的基本操作
☆原理 ☆几个基本概念 ☆基本操作步骤 ☆ 硅胶柱、大孔吸附树脂柱、聚酰胺柱

柱层析常见问题与对策
☆吸附剂的选择 ☆洗脱剂的选择 ☆操作方式
一、层析的原理
(一) 层析的基本原理
层析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法,是利 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 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 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 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 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液层析(GLC)
液液层析(LLC)
液相层析
3、按层析的机理: 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 的目的; 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之 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 凝胶层析: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
如上图有:Vt=Vo+Vi+Vg, 由于Vg相对很小,可以忽略不 计,则有:Vt=Vo+Vi。
(三)基本操作步骤
装 柱
加 样
洗 脱 和 分 离
收 集 各 组 分
鉴 定 与 检 测
1、装柱
色谱柱的大小规格由待分离样品的量 和吸附难易程度来决定。一般柱管的直径 为0.5-10cm,长度为直径的10-40倍。填 充吸附剂的量约为样品重量的20-50 倍, 柱体高度应占柱管高度的3/4。柱子过于 细长或过于粗短都不好。装柱前,柱子应 干净、干燥,并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将 少量洗脱剂注入柱内,取一小团玻璃毛或 脱脂棉用溶剂润湿后塞入管中,用一长玻 璃棒轻轻送到底部,适当捣压赶出棉团中 的气泡,但不能压得太紧,以免阻碍溶剂 畅流(如管子带有筛板,则可省略该步操 作)。再在上面加入一层约0.5cm 厚的洁 净细砂,轻扣击柱管,使砂面平整。
常用的装柱方法有干装法和湿装法两种
(1)干装法 在柱内装入2/3 溶剂,在管口上放一漏斗,打开活塞让溶剂慢慢地 滴入锥形瓶中,接着把干吸附剂经漏斗以细流状倾泻到管柱内,同时 用套在玻璃棒(或铅笔等)上的橡皮塞轻轻敲击管柱,使吸附剂均匀 地向下沉降到底部。填充完毕后,用滴管吸取少量溶剂把粘附在管壁 上的吸附剂颗粒冲入柱内,继续敲击管子直到柱体不再下沉为止。柱 面上再加盖一薄层洁净细砂,把柱面上液层高度降0.1~1cm,再把收 集的溶剂反复循环通过柱体几次,便可得到沉降得较紧密的柱体。
以上划分无严格界限,有些名称相互交叉,如亲和层析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吸附层析,纸 层析是一种分配层析,柱层析可做各种层析。
液固层析(LSC)
二、柱层析的基本操作
(一) 原理
柱色谱一般有吸附色谱和分 配色谱两种。前者常用氧化铝和 硅胶作固定相,在分配柱色谱中 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 持剂,以吸收一定量的液体作固 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 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吸附色 谱。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 剂(即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 及对洗脱剂(即流动相)的溶解 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2.加样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 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如 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干法上样较麻烦,但 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 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 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 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加完后,用少量溶剂 把容器和滴管冲洗净并全部加到柱内,再用溶剂把粘附在管 壁上的样品溶液淋洗下去。慢慢打开活塞,调整液面和柱面 相平为止,关好活塞。如果样品是液体,可直接加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