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2、假设销售以收入最大化为目标,降价在 经济上是否合理
解:1、P1=2OOO,Q1=3000,Q2=4000,求P2=? △Q - P Ed=-——· —— P2=1733.3 - △P Q
③弧弹性的五种情形
数值 Ed=0 分类 含义 图形
D Q

完全无 弹性
无论P如何变化, P Qd始终不变
棺材、 火葬费
1、含义:一定时间内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化 的反映程度。 2、公式 △Q/Q EM=———— △M/M Q——商品需求量 M——消费者收入 EM>1 奢侈品
3、符号
若EM>0,该W为正常品 若EM<0,该W为劣等品
EM<1 必需品

供给弹性:

含义、分类、计算
二、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
(一)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1、含义: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 其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量的变化率 公式:Ed=——————— 价格的变化率 — dQ P 当△ P→0,E=-——· — — dP Q △Q/Q = -—————— △P/ P
(二) 需 求 量(Qd)
1、含义: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 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能购买该商品的 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该商品的价格 P ↓ →Qd↑
(2)消费者的收入(Income) I ↑ → Qd↑ (3)消费者的偏好(taste) 偏好↑ → Qd↑
(4)消费者的预期(Expectation) ①对W的P的预期 预计未来P ↑ →目前Qd↑ ②对自身收入的预期 预计未来I ↑ →目前Qd↑

微观经济学(恩格尔定律)

微观经济学(恩格尔定律)
1980年,中国城市恩格尔系数为56.9%(温饱),农村为 61.8%(贫困);1990年,城市为54.2%(温饱),农村为 58.8%(温饱);2000年,城市为39.4%(富裕),农村为 49.1%(小康);2013年,城市为35%(富裕),农村为 37.7%(小康)。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的国际上通用指标。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 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 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发现:家庭的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随着家庭 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这一发现和其他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相吻合, 因此作为一个普遍结论而被广泛的接受下来,被称为恩格尔 定律。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增长速度 不及收入快,因而食品支出关于收入的弹性系数小于1。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 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该比例呈下 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
中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水平,步 入了小康甚至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的走势是不断下降。 中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城市,意味着农村居民的富裕程 度低于城市居民。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十二、恩格尔定律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恩格尔曲线

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做出决策的学科,研究市场上个体的行为、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形成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需求与供给
•市场均衡与价格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理论
•企业生产与成本
•市场结构与竞争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为什么学习微观经济学很重要?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决策的原理和市场运作的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并预测市场上产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全部)

微观经济学(全部)

第五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商 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1.生产可能性表
各种可能性组合 A B C D E 棉衣(X商品) 产量 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棉被(Y商品)产量 200 180 140 80 0
x年x月x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年 月 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关系
价格(元)
A
B
C
D
EFG1Fra bibliotek2 600
3 500 P 7 6
4 400
5 300
6
7
需求量(单位数)700
200 100
2) 需求函数 Qd = f(p) ( ) Qd=800-100p 3) 需求曲线
A B C
Qd=800-100p D E F
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 2.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 3.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全国二十所高校合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指南》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指南》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尹伯成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陈恳 吴卫华 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N.Gregory Mankiw [美] 曼昆 著 梁小民 译 美 曼昆/著 梁小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述)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述)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通过个体经济单位经济⾏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和作⽤,以及改善这种运⾏的途径。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费者者、单个⽣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的层次上进⾏的。

第⼀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产者的经济⾏为。

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的效⽤,单个⽣产者如何进⾏最优的⽣产决策以获取最⼤的利润。

第⼆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这种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产者最优经济⾏为的相互作⽤的结果⽽出现的。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

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的结果⽽出现的。

由此可以得出,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经济个量,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法也可以称之为个量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在经济学⾥,“合乎理性的⼈”的假设条件也被简称为“理性⼈”或者“经济⼈”的假设条件。

西⽅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或者“经济⼈”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的基本特征的⼀个⼀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都是利⼰的。

也可以说,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所采取的经济⾏为都是⼒图以⾃⼰的最⼩经济代价去获得⾃⼰的最⼤经济利益。

西⽅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才是“合乎理性的⼈”,否则,就是⾮理性的⼈。

“合乎理性的⼈”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理论之中。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企图超脱或排斥⼀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们经济⾏为的效果。

它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对事物的好坏做出评价。

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和单位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决策,关注市场微观结构和价格机制等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市场决定论、成本论、利润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等。

其中市场决定论认为市场是自由竞争、信息透明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成本论认为企业定价是基于成本考虑的,利润论认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最优策略;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选择是基于偏好和价值观的,企业需要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来制定最优策略。

微观经济学还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生产决策、供应链等经济现象。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行为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消费者行为、政策制定等领域。

微观经济学对于理解经济现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均衡的变动
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发生变动,这种变 动可能由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
03
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
01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
程度。
02
效用函数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
评价的函数。
03
边际效用是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所带来的
02
需求与供给
需求分析
定义与分类
对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的描述。
决定因素
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预期等。
需求曲线
基于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绘制,反映需求量与价 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供给分析
01
定义与分类
对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 并能够供应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的描述。
微观经济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总结词:不同国家在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经验,通过比较和借 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微观经济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详细描述
1. 不同国家的政策比较:不同国家在 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 经验,例如美国的反垄断法、德国的 社会市场经济等。通过对这些政策的 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理念和 文化传统。
决定因素
02
03
供给曲线
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预 期等。
基于不同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量绘 制,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正 相关关系。
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
市场均衡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相应 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价格机制
通过价格的变动引导资源在市场中的分配,实现市场供求平衡的机 制。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市场上各个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的分析,以及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2.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所有供应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向市场供应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上所有需求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指的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即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在市场均衡下,没有过剩和短缺,市场价格也会达到均衡价格。

4.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用来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而供给的价格弹性衡量了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

5.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个体获得的每额外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说明了随着消费量增加,每额外一单位的满足程度递减。

边际效用在个体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个体决定最优消费量。

6.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

它表示了输入因素(如劳动力、资本)如何转化为产出(如商品或服务)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用来研究生产率和效率,帮助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

7. 成本曲线成本曲线是描述企业生产成本与产量关系的曲线。

常见的成本曲线包括总成本曲线、固定成本曲线和变动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表示企业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总成本,固定成本曲线表示企业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曲线表示企业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变动成本。

8. 垄断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只有一个供应商或生产者控制市场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

垄断市场通常会导致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并且对消费者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
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有效的。

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

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

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对象有所分工,两
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

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

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
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