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曲线测设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缓和曲线测设实验报告

实验11 带缓和曲线的曲线测设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掌握缓和曲线测设要素的计算2。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3。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的测设方法4. 掌握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的详细测设二、实验内容1。
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测设要素和主点里程。
2. 测设带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
3. 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4。
用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三、实验步骤简要1.计算①按给定的设计数据计算测设要素:T H 、L H 、E H 、D H 、L Y 、q 、p 、T d 、β0 、β②计算主点ZH 、HY 、QZ 、YH 、HZ 的里程桩号。
③根据切线支距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④根据偏角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2.测设步骤1).主点测设①ZH 点的测设:在JD i 上架设仪器完成对中整平,将望远镜瞄准JD i —1,制动照准部。
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变换为0º00′00″。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直缓ZH 点,打桩定点。
②HY 点的测设: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ZH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垂线,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HY 点,打桩定点。
③QZ 点测设: 先确定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左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时,制动照准部,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右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时,制动照准部,然后倒转望远镜,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
在分角线方向上,从JD i 量取外距E H ,定出QZ 并打桩。
④HZ 点的测设转动照准部,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望远镜定向。
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缓直点HZ ,打桩定点。
6.5缓和曲线的测设

§6.5 缓和曲线的测设
三、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详细测设 1.切线支距法 (1)计算曲线上各点的坐标 (1)缓和曲线范围内
l5 xl 2 2 40 R l s l3 y 6 Rls
§6.5 缓和曲线的测设
三、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详细测设 1.切线支距法 (1)计算曲线上各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范围内 圆曲线范围内
§6.7 复曲线的测设
AB T1 T2 R1tg
R2
复曲线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 向曲线相连而成的曲线。 一、不设缓和曲线的复曲线测设 1 2
2 R2 tg
2
2 2 AB R1 tan tan
1
2
T1 R1 tan
2 2 T2 R2 tan 2 1 R1 L1 180 2 R2 L2 180
1
2 α1 o
α1 o2
o1
o1
ls 2 2 tan R2 ( AC t 2 ) R2 2 24 sin 2
2
2
0
R1 +P 1
ZY
R2
l s 2 YZ t3 R2 tan 2 24 α R2 sin 2
T1
L1
L1
ZH
R
1+
R2
2
2
q1
L2
p2
HZ
p1
α2
R1
P1
x
2.偏角法 y 偏角法计算 arctan (1)
c x2 y2
b0 0 0 3 0 0 2 0
§6.5 缓和曲线的测设
三、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详细测设 2.偏角法 (2)测设过程 缓和曲线范围: ①在ZH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用盘 左瞄准JD,将水平度盘的读数配到 0°00′00″;
缓和曲线实训报告

缓和曲线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缓和曲线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它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减少惯性力对车辆和驾驶员的影响,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实训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在开始实际操作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缓和曲线的相关理论知识。
包括缓和曲线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设计原则等方面。
2. 实际操作演练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入了实际操作环节。
首先是模拟设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缓和曲线设计,并进行验证。
然后是现场测量,在现场进行路段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缓和曲线设计。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模拟设计和现场测量,我们得到了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三、实训效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缓和曲线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其具体设计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实训体会1. 感受本次实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缓和曲线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实际操作过程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并且提高了我的操作技能。
2. 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些收获将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建议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现场测量环节,以便更好地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本次缓和曲线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缓和曲线设计方法和技巧,并且深入认识到了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为公路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路测量中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公路测量中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摘要: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在公路缓和曲线中的坐标计算及现场详细测设。
关键词:缓和曲线,偏角法,切线支距法、一、缓和曲线的性质道路建设中,由于受地形或地质影响,经常需要改变线路方向,为满足行车要求,往往要用曲线把两条直线连接起来。
曲线的构成形式无外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直线与圆曲线间的一种过渡曲线。
它与直线分界处半径为∞,与圆曲线相接处半径与圆曲线半径R 相等。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ρ与该点到曲线点的长度成反比,如图1: ρ∝l1 或ρl=C式中,C 是一个常数,称缓和曲线半径变更率。
当l =0l 时,ρ=R ,所以0Rl =C式中,0l 为缓和曲线总长。
ρl=C 是缓和曲线的必要条件,实用中能满足这一条件的曲线可以作为缓和曲线,如辐射螺旋线、三次抛物线等。
二、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的方法: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的方法是:原来的圆曲线半径保持不变,而向内侧移动,在垂直于切线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p ;整个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沿切线方向在圆曲线外延伸一段距离m ;原来圆曲线的两端长各为l 0/2的一段(圆心角为β0)均为缓和曲线所代替。
故缓和曲线大约有一半在原圆曲线范围内,而另一半在原直线范围内,缓和曲线终点的倾角β0圆曲线内移量p 和切线延伸量m 是确定缓和曲线的主要参数,称为缓和曲线的常数。
其计算公式为:β0=90 l 0/πR ;p= l 02/24R ;m= l 0/2- l 03/240R 2;其中R 和l 0为已知数据。
三、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用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时,将缓和曲线分为N等份,如图所示,每段曲线长k=l0/N。
一般线路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度为10m的整倍数,为测设方便,一般取k=10m,即每10m测设一点。
计算出各曲线点的偏角,然后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依次拨角;同时用钢尺测设点间距离,定出缓和曲线上各分段点。
图中δ1、δ2、δ3、δ4、δ5、δn(=δ0),表示自ZH点出发的相应各点的偏角。
缓和曲线测设

l
d
l dl
l ldl
l2
0
0 0 Rl0 2Rl0
缓和曲线参数
六、缓和曲线测设 1、缓和曲线主点测设 带有缓和曲线段的平曲线有五个主点 直缓点(ZH) 缓圆点(HY) 曲中点(QZ) 圆缓点(YH) 缓直点(HZ)。
(1)曲线要素
切线长 外矢距 曲线长
或 切曲差
4)将经纬仪移至Xc桩上,使水平度盘
读数对到0°00′00″,瞄准切线方向,
转动照准部,使读数对到90°,从沿
望远镜视线量Y0值,打木桩即得到缓
圆点或缓圆点。
【例】 某计算行车速度为60 km/n的三 级公路,交点桩号为K0+518.66,转角
=181836,圆曲线半径R = 300 m,
缓和曲线偏角是指切线与ZH或HZ到缓和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弦线之间的夹角,用
i表示。
因为i角很小,所 以一般按下列近 似公式计算:
it
sin it
y L
y L3 6 R l0
L2 it 6Rl0 (rad )
式中 L——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切点的距离。
缓和曲线一般为10m的整倍数,所以设
T (R p) tg m
2
E0
(R
p) sec
2
R
L
R
180
l0
L
R
180
(
2
)
2l0
D 2T L
(2)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
和圆曲线主点里程计算基本相同,只是 多出两个主点HY和YH。一般是已知交 点或起点ZH点里程,推算其它主点里 程。计算如下:
缓和曲线测设

工程测量学实验报告(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实验名称:模拟曲线测设实验时间:2014年4月实验地点: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指导教师:段虎荣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105班姓名:郭帅帅、拓成辉、刘晨、冯晨、孙晨源、张鸽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系(教研室)二〇一四年四月一、实验目的:掌握缓和曲线主点测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已知某基本型线路曲线交点(JD )里程为D K8+449.140,转向角α右=40°18′40″,圆曲线半径R=100m ,缓和曲线长20m ,进行曲线主点测设。
三、实验平台:(1)实验仪器:全站仪一套(2)实验方法:1、切线支距法:计算缓和曲线常数计算缓和曲线角:"'︒===046435π*100*2/180*20π2/°180*0)(R l β计算曲线内移值:17.02420==Rl p 计算切线增长值:999.924022300=-=R l l q计算缓和曲线终点坐标: 67.062040202023===-=R l y l R l l x切线长:77.46tan )(=+2+=m P R T h α主曲线(圆曲线部分)长:36.50)(=1802-=00βαR L y π 曲线全长:36.9020=+=y h L l L 外矢距:70.6sec )(0=-2+=R P R E α切曲差:16.32=-=h h H L T D计算缓和曲线各主点的里程JD 的桩号为K8+449.140,按缓和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公式得:JD 桩号 K8+449.140 -T h 40.77直缓点ZH 里程 ZH 桩号 K8+408.37+l 0 20.00缓圆点HY 里程 HY 桩号 K8+428.37+L y /2 25.18曲中点QZ 里程 QZ 桩号 K8+453.55+L y /2 25.18圆缓点YH 里程 YH 桩号 K8+478.73+l 0 20.00缓直点HZ 里程 HZ 桩号 K8+498.73检核: HZ 里程=ZH 里程+2T - D H =0.02缓和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圆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PR l l R l l y q R l l l l x i i i i i ++---=++---=.......24)5.0(2)5.0(.....6)5.0(5.0340202300 求得各点坐标为:ZH (0, 0) ; HY (19.98, 0.67) ; YH (66.69 , 17.83)测设步骤如下:a 、根据曲线桩的计算资料PI(XI,YI)从ZH(HZ)点开始用钢尺或皮尺沿切线方向量取PI 点的横坐标XI 得垂足NI ;b 、在垂足点NI 用方向架(或经纬仪)定出切线的垂线方向,沿此方向量出纵坐标YI ,即可定出曲线上PI 点位置。
缓和曲线测设

缓和曲线测设§ 11-5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2、偏角法测设圆曲线部分二、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偏角法优点:是有校核,适用于山区;缺点:是误差积累。
所以测设时要注意经常校核。
(要安置四次仪器(ZH 、HY 、YH 、HZ ))。
切线支距法的优点:方法简单,误差不积累;缺点:不能发现中间点的测量错误。
仅适用于平坦地区,不适用于山区。
(只安置两次仪器(ZH 、HZ ))。
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图11-18)用偏角法测设曲线,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偏角一般是分别计算的。
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用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时, 将缓和曲线l0分为N 等份, 如图11-18所示: 每段曲线长K=l0/N=10米, 即每10 m测设一点。
各曲线点的偏角为:δ1 ,δ2 ,…… δN (=δo ) 。
1)测设要素:曲线长 l=10米,代之以弦长;偏角:δ1 ,δ2 ,…… δN (=δo ) 。
2)偏角计算公式原理:设缓和曲线上任一点A 的偏角为δ(∵ δ很小):3) 缓和曲线上偏角的特性:从ZH 点测设A 点的偏角为δ,从A 点测设ZH 点的偏角为b , b—反偏角,而A 点的切线角为β∵ δ+ b+180- β=180°δ+ b= β又∵ β=3 δb= 3 δ - δ =2 δ;4) 结论:见右图A 、缓和曲线上同一段弧的正反偏角与切线角的关系为:B 、缓和曲线上正偏角与测点到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长的平方成正比:5)偏角计算:公式计算步骤:查表计算:《见三册. 第六表》缓和曲线偏角表(表11-7)。
以R 和l0与弧长l 为引数查取δ1 ,δ2 ,…… δN注:只能纵向查最左一列(在ZH (HZ )置镜)例:设R=500m,l0=60m,N=6,即每分段曲线长 l =10m,ZH 点里程为K33+424.67,求算各点的偏角。
实训五缓和曲线的测设

缓和曲线的测设(切线支距法)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缓和曲线测设数据的计算方法; 2、练习在野外用切线支距法测设缓和曲线的方法与步骤; 二、任务 ° 用切线支距法测设缓和曲线。α =15 45’,R=200m,l0=40m,JD=2+451.23。 三、仪器和工具 1.每 4-5 人一组; 2.每组配备 DJ6 级光学经纬仪 1 台,钢尺 1 把,测针 1 组。 四、方法和步骤 (一)数据准备 1、计算缓和曲线的要素: JD
ZH
YH
BHale Waihona Puke A HY y A y0 yB
JD
α
X
m
xA
xo xB
Y
图
测量坐标系建立示意图
y'
α R
B
x'
β
0
m
C
HZ
β
0
l 02 6R
α
X'
C
C
Y'
1、主点的测设 (1)在 JD 安置仪器,选定 A 点使 JD-A 为 T’,得到 ZH 点,后视 ZH 点正倒镜测设 180+α 角,定出 直线 JD-C,使距离约为 T’得到 HZ,测设(180-α )/2,并丈量出 E’得到 QZ, (2)测设 HY、YH 两点的方法 --直角坐标法:测设元素为 x0,y0; 2、测设缓和曲线上的细部点: 在 ZH(或 HZ)上安置仪器,用直角坐标法测设细部点,直到 HY 或(YH)并进行检核;
测设数据的计算表
点号 桩号(里程) li φ xi yi
样表 点号 ZH 1 2 3 4 HY 5 6 7 QZ 桩号(里程) 3380.22 3400.00 3420.00 3440.00 3450.00 3440.22 3460.00 3480.00 3500.00 3516.02 li 0 19.78 39.78 59.78 69.78 60.00 19.78 39.78 59.78 75.80 7.075 9.5943 12.5137 15.0918 φ xi 0 19.78 39.78 59.75 69.71 59.97 79.65 99.43 119.03 134.57 yi 0 0.05 0.44 1.48 2.36 1.50 3.47 6.45 10.41 14.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1 带缓和曲线的曲线测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缓和曲线测设要素的计算
2.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
3.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的测设方法
4. 掌握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的详细测设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测设要素和主点里程。
2. 测设带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
3. 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4. 用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三、实验步骤简要 1.计算
①按给定的设计数据计算测设要素:T H 、L H 、E H 、D H 、L Y 、q 、p 、T d 、β0 、β
②计算主点ZH 、HY 、QZ 、YH 、HZ 的里程桩号。
③根据切线支距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④根据偏角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2.测设步骤 1).主点测设 ①ZH 点的测设:
在JD i 上架设仪器完成对中整平,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
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变换为0º00′00″。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直缓ZH 点,打桩定点。
②HY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ZH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垂线,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HY 点,打桩定点。
③QZ 点测设:
先确定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左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
2
180α
-
︒
时,制动照准部,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右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
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
+︒时,制动照准部,然后倒转望远镜,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
为分角线方向。
在分角线方向上,从JD i 量取外距E H ,定出QZ 并打桩。
④HZ 点的测设
转动照准部,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望远镜定向。
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缓直点HZ ,打桩定点。
⑤YH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HZ 点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向JD i 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线方向,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YH 点,打桩定点。
2)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①如图2-11-3所示,在ZH 或HZ 处置仪,完成对中、整平工作。
按与偏角法测设圆曲线一样进行缓和曲线部分的测设。
比较详测和主点测设所得的HY 点,进行精度校核。
②圆曲线部分各点的测设须将仪器迁至HY 或YH 点上进行。
这时需要先定出HY 或YH 点的切线方向。
③仪器置于HY (或YH )点上,瞄准ZH (或HZ )点,水平度盘配置为b 0(当路线右转时,配置水平度盘读数为360°- b 0),旋转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并倒镜,此时视线方向即为HY (或YH )点的切线方向。
④根据HY (或YH )点的切线方向,按无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一样测设圆曲线部分,直至QZ ,若通视条件好,可一直测至YH 点。
比较详测和主点测设所得的QZ 、YH 点,进行精度校核。
四、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钢尺、皮尺、花杆、木桩、铁锤、测钎、十字架、竹桩、记录板、小红纸。
五、注意事项
1. 测设时注意校核,保证准确性和精度,尤其是主点位置不能错。
2. 切线支距法测设曲线时,为了避免支距过长,一般由ZH 点或HZ 点分别向QZ 点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