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合集下载

写信时的格式

写信时的格式

写信时的格式:
1.称呼:写信时对收信人的称呼,通常位于信件开头,要使用得体
的称呼,以示尊重。

2.问候语:在称呼之后,可以用一些简短的问候语来表示问候,比
如“您好”、“祝好”、“祝健康”等等。

3.正文:信件的主要内容,要清晰、简明、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结束语:表示对收信人的感谢或者祝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适当的结束语。

5.署名:写信人的姓名,要写在信件的末尾,以便收信人知道是谁
写的信。

注意:以上是信件的基本格式,不同的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商业信件可能需要包括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写信时,要注意格式规范、表达清晰,以确保信件的内容得到充分的传达。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信:这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表示书信的词语,比如“信件”、“信封”等等。

函:也是“信”的意思,这是“信”的书面语。

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是公文。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如“大札”、“惠札”、“便札”,现在还有“信札”这个词。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如“书简”、“小简”。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

如“便笺”、“锦笺”、“华笺”。

尺牍:牍,古代书写的木简。

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

尺素:素,白绢。

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尺素引申为书信。

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后,把尺素、鲤鱼引申为书信。

李商隐诗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也是用的这一典故。

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比如“海外来鸿”。

有时还特别指情人之间的书信,现在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作者:laiqia 文章来源:东方语言点击数: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我们以刘星给强强的一封信为例作简单讲析。

1 .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

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

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亲爱的强强:(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2 .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

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哟3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作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中国古代书信的提称语和启禀语

中国古代书信的提称语和启禀语

中国古代书信的提称语和启禀语中国古代书信的提称语和启禀语一、信首提称语提称语位于称谓之后,是用来提高称谓的语词,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古代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兹例举如下膝下——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阁下——敬对高级官员。

“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

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

”(唐?赵璘《因语录》)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麾下——敬对军队将帅。

垂鉴——敬对上级,长辈。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鉴——敬对上级,长辈,上给予下叫做赐。

如蔡元培致孙中山曰:“中山先生赐鉴”。

钧鉴——敬对上级,长辈,语气庄重。

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古以钧陶喻秉持国政。

尊鉴——敬对尊长,也可用乎平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敬对身居高位、有功勋业绩者。

道鉴——敬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大鉴英鉴伟鉴雅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爱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俪鉴——用于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

芳鉴——用于给女子之信。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座右——敬对师长。

如俞平伯致胡适曰:“适之先生座右”。

青览——姻长或世交前辈给晚辈或给交情深厚的朋友。

二、信末启禀语字——父母对子女,如父字、母字。

示——对晚辈和下属。

谕——对晚辈或上属。

如披读钧谕,盥诵瀚谕。

上——进献。

叩——对父母,对长辈。

正确的书信格式(通用13篇)

正确的书信格式(通用13篇)

正确的书信格式正确的书信格式(通用1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

你写书信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确的书信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2、正文: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

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身体是否安康?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祝福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福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一般对长辈都说一些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之类的祝福语,而对同学则说一些学习进步天天快乐之类的话。

祝福语的格式是:在正文写完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敬祝,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上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等,后面都不要用标点符号。

如果不用以上祝福语,也可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结尾。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古代对于书信的称呼

古代对于书信的称呼

古代对于书信的称呼
古代中国书信一直深受各阶层社会的重视,它们在表达发自内心情感的同时传承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书信曲折的演变了许多礼仪的称呼,从称呼的变化中可以了解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态度。

古代书信的称呼在秦朝时期就开始出现,那时的书信称呼主要有“对话”、“书”和“令”三种,“对话”是表示普通的交流,“书”是表达尊重,“令”是表达劝告。

在汉朝,把“令”改为“臣书”,表示礼貌;把“书”改为“敬书”,表达更深厚的尊重。

唐朝时期,出现
了“致敬书”、“进礼书”和“客裁书”,这三种书信称呼说明彼此之
间有更深层次的关系,关系更加温柔、和谐,也表明了彼此认可、尊重的态度,因此书信的称呼在唐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变化。

宋朝的书信称呼既繁复又规范,它把“敬书”改为“敬令”,“致敬书”改为“敬谕”,“进礼书”改为“状”,“客裁书”改为“裁”,
把各种书信称呼划分整齐,表明了彼此之间尊重程度的差别,但不变的是表达友好的心意。

到了明清时期,书信的称呼发生了转变。

它把“敬令”改为“称呼”,“敬谕”改为“敬令”,“状”改为“令”,“裁”改为“备”,同
时还出现了“谢礼书”,表达了对友谊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更多的
亲情和慈爱。

从古代到现代,书信的称呼在演变中一直保留着一种安定的思想,也是表达友好、尊重以及认可情感的一种方式。

沿着数百年来传统的
文化,书信的称呼不仅表达了友谊和亲情,还传达了对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从历史上看,书信的称呼变化可见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古人对书信的雅称小鸡课堂

古人对书信的雅称小鸡课堂

古人对书信的雅称小鸡课堂
古人对书信的雅称
古人对书信的雅称有很多。

比如,《诗经》中就有“书以时”之句,表达了及时回信的重要性;《礼记》里则有“书则思无尽,言则念不忘”之语,表示书信可以永久保存并持续传递思念之情;《论语》中则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句,说明书信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思想;《孝经》中则有“箫韶九百,志在帝王;书奏十二,乐以知礼”之语,以书信为表现孝道的一种方式。

此外,古人还有很多对书信的雅称,如书札、书简、书函、书疏、书牍、书帖、书传、书启等等。

这些雅称体现了古人对书信的重视和珍视,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和社会的特色和风貌,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书信的别称(二)

书信的别称(二)

书信的别称(二)书信的别称(二)2010-07-17 19:51:42| 分类:别称大全 | 标签:书信的别称尺书音信翰素笺 |举报 |字号订阅书信的别称(二)书信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没有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前,更加显得重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宋代诗人刘克庄《和仲弟二绝》诗)。

这些诗句道出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程度。

因此,在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挥洒之下,众多的书信别称,应运而生。

书信函书信: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之为“书”。

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

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

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

所以“书问”就是书信。

如鲁迅《致许寿裳》的信写道:“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书邮:宋代范成大诗云:“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书呈:《水游传》第二回:“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

”书记:书记现代多指政党或团体中各级组织负责人,但在古时多指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或书信、文字等。

宋代人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向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八行、八行书:古时信笺每页多为八行,所以称书信为“八行”或“八行书”。

李渔《意中缘·悟诈》:“八行代我传心事。

”北齐人邢邰《齐韦道逊晚春宴》诗囚:“谁能干里外,独寄八行书。

”书筒:书筒本指藏书信的邮筒,被用来代指书信。

如宋代人赵蕃《呈季承》诗云:“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书题:“题”也作书牍讲。

《释名·释书契》说:“书牍称题。

”所以书题就是书信。

如《南史·周山图传》:“(周山图》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缺长。

”书子:这是书信的口头称呼。

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那日贾政的家人回家,呈上书子。

”青鸟书:青乌是传说中的神鸟。

《山海经·西山经》中说,三危之山上住着三只青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西王母取食和送信。

真正的国粹:中国书信的客气用语汇总

真正的国粹:中国书信的客气用语汇总

真正的国粹:中国书信的客气用语汇总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特别是,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笔者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礼仪作用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信:这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表示书信的词语,比如“信件”、“信封”等等。

函:也是“信”的意思,这是“信”的书面语。

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是公文。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如“大札”、“惠札”、“便札”,现在还有“信札”这个词。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如“书简”、“小简”。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

如“便笺”、“锦笺”、“华笺”。

尺牍:牍,古代书写的木简。

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

尺素:素,白绢。

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尺素引申为书信。

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后,把尺素、鲤鱼引申为书信。

李商隐诗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也是用的这一典故。

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比如“海外来鸿”。

有时还特别指情人之间的书信,现在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就是这
个意思。

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
作者:laiqia 文章来源:东方语言点击数:
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我们以刘星给强强的一封信为例作简单讲析。

1 .称谓
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

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

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亲爱的强强:(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
2 .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

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哟
3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
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作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最近我们准备开一次同学聚会,不知你有时间回来参加没有。

另外,请你帮我到新华书店买一本语文学习资料,阅读方面的。

4 .结尾
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

一般性的祝词“此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下一行顶格写。

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


学习更上一层楼。

5 .署名和日期
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期。

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儿××”等。

好友:刘星
××年×月×日
一般书信写作注意事项:
1 .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耽误事情。

2 .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3 .要按照书信的格式写,信封写作更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4 .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返回:什么是书信及书信的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