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案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学生预习: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一、教学引入,初读课文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青山不老》。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析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并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 情感体验(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青山有哪些特点?作者对青山有什么情感?(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6.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青山不老》教案(通用13篇)

《青山不老》教案(通用13篇)2022-12-15《青山不老》教案(通用13篇)《青山不老》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 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肆虐、盘踞、归宿、奇迹、治理、劲挺、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老农植树造林、改造山林的艰辛和毅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展示一些青山绿水的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这样的景色吗?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景是怎么来的吗?”2.揭示课题,板书:《青山不老》。
3.引导学生讨论:“青山不老”这个题目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随即板书关键词语,如:肆虐、盘踞、绿化、奇迹等。
4.过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老农和他的青山。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农为什么要改造山林?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老农的艰辛和决心。
以下是一个示例:(1)“他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栽的树已经长大,大山已经绿起来。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引导学生抓住“爬不起来”、“已经绿起来”、“另一种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等词语体会老农植树造林、改造山林的艰辛和毅力,以及他对山林的深厚情感。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理解其中的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青山不老的意义,激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关于青山的故事,通过描绘青山的壮丽景色和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青山、不老、壮丽、景色、保护、敬畏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对青山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重点句子。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山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青山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练习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2 造句练习: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巩固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青山不老的意义。
5.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表达自己对青山不老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保护的重要性。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6.2 朗读技巧: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包括语调、语气和节奏的掌握,以及表达的自然流畅程度。
6.3 理解与运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3、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学习生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 震撼?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二 3、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4、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 通和认同。
课件pocomaker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二、感受奇迹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弓I:有一个山野老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竟创造了这样一块绿洲。学生 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这块绿洲。作者受到震撼把他称之为奇迹。出示句子:十五年啊……奇迹。老师 板书:奇迹
3、学生读句子,想想哪里体现了“了不起”?学生抓住数字,从老人“植树时间长”“绿化面积广”两个角度感受到了 老人绿化家园的决心大,成绩突出,认为这很了不起。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 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 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
《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分析人物心情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描绘画面,分析人物心情。
(2)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正确运用。
(2)分组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画面。
(2)分析人物心情,体会人物的喜悦、惊讶等情感。
6.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作文。
3. 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家人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康驿镇麻窝小学赵爱华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选编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以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制定本课的重点是: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师导入语:
今天,我送同学们一幅图画(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请大家来看这幅画:参天的绿树,美丽的青山,绿色的波浪,潺潺的溪流;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这位老人吗?那么,请跟我一起走进16课《青山不老》。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学案上的教学目标,使他们的学习更有目的性。
三、检查预习情况
根据学案的课前预习题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对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释疑。
四、开展学习活动。
活动一:初读感知,了解“奇迹”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3、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活动二:细读探究,走进“奇迹”
1、抓“奇迹”。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活动三:深入感悟,解读“奇迹”
1、学习第
2、3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找出老人创造奇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化境,并让小组代表说出得到的结论。
2、让学生品读重点句子: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老人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热爱生命就要热爱我们的家园。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吧,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山水简笔画(—图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