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症医学科概述

合集下载

重症医学科课件

重症医学科课件

重症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重症医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未 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重症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期阶段,重症患者通常由普通病房的医生进行救治,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危重病人数量的增加,重症医学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今,重症医学已经形成了 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救治技术,未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 和精准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案。
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改善通气和氧合,减 少呼吸做功。
氧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 氧、面罩吸氧等。
气道管理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预防和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 物潴留。
无创通气
对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可采用无创通气支持 ,减少有创通气带来的并发症。
循环支持
液体复苏
通过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 注,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
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透析,清除体内 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肾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对于危重患者,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缓慢、连续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 分。
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采取措施保 护肾脏功能,预防肾损伤。
营养与代谢支持
肠内营养
通过鼻胃管或胃造口术提供营养物质,满足患者 的营养需求。
详细描述
重症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专门针对危重病人的学科 ,主要涉及对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的救治 。该学科强调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临床医学、护理 学、营养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病人提 供全面的生命支持和治疗。同时,重症医学注重器官 功能维护,通过各种生命支持手段,如机械通气、血 液净化、体外膜氧合等,来维护和恢复患者的器官功 能。

重症医学科管理手册

重症医学科管理手册

重症医学科管理手册第一章重症医学科概述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内专门用于重症患者接受密切监护和治疗的病房。

其目标是提供高度专业化、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重症医学科管理方案,以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高效、规范,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第二章重症医学科设施和设备要求2.1 病房设计和布置2.1.1 病房应采用模块化设计,确保每个患者都能获得充足的空间。

2.1.2 床位布局要合理,以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护理。

2.1.3 病房内应设有足够的洗手台、废物处理设施和标识。

2.2 设备和器械要求2.2.1 ICU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心电图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等。

2.2.2 必须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做好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

2.2.3 医疗器械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第三章人员配置与职责分工3.1 医生团队3.1.1 每个病房应有至少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24小时在岗。

3.1.2 医生团队应具备较强的急救能力和丰富的重症护理经验。

3.1.3 医生团队应与护理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计划。

3.2 护理团队3.2.1 ICU护理人员应获得相关专业认证,并具备紧急救治能力。

3.2.2 护理团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3.2.3 护理团队负责患者的基本护理、监测和实施治疗计划。

3.3 支持团队3.3.1 ICU的支持团队包括药剂师、实验室技师、影像科医师等。

3.3.2 支持团队要与医生和护理团队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 ICU感染管理4.1 感染预防措施4.1.1 ICU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规范,执行无菌操作。

4.1.2 新入院患者要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4.1.3 ICU病房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

4.2 感染控制策略4.2.1 发现感染患者后要及时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传播。

4.2.2 对重症患者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和筛查。

重症医学科概述 ppt课件

重症医学科概述 ppt课件
1.规章制度、岗位职责2.收治范围3.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4.药品、材料规范管理使用5.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保证完好
6.人员经过培训,有操作能力,定期评估
感染管理
1.感染管理措施 2.分区布局合理3.良好的通风、采光 4.温湿度适宜 5.每两张床一个洗手设施,单间每床1套
6.物流、人流分开,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开
ICU布局
ICU选址应以抢救方便为原则,通常在全院中心位置,与手术室、 麻醉科、输血科、外科等相关科室接近,临近电梯。
设置分区
• 以中心监测站为中心,进行环形设计 • 病室应设置为分隔式病房或开放式大间,条件许可时应设置正压
负压单间病房1个。 • 合理的空间布局分区:监护区、工作区、生活区、污物区
ICU的基本功能
1、心肺复苏能力; 2、呼吸道管理及氧疗能力; 3、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力; 4、紧急心脏临时起搏能力 5、对各个脏器功能较长时间的支持能力; 6、进行全肠道外营养支持的能力; 7、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8、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及操作技能; 9、在病人转送过程中有生命支持的能力。
01 疗部
ICU是医院一种特殊组织结构,是危重病人集
02 中监护治疗的场所
ICU是集中了一批训练有素,精干的医护人员,
03
利用先进的、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应用先进的 诊疗、护理技术,将急性危重病人集中进行严密
地动态监测,强化治疗及精心护理的场所
专业人员、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危重病人
ICU发展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 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
1.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空气、负压接口2个以上 2.有不间断电力系统 3.每床气垫床 4.床旁监护 5.至少配备1台转运监护仪 6.每床1台呼吸机、简易呼吸器

重症医学科(ICU)简介

重症医学科(ICU)简介

胃肠肝胆外科简介科室人员胃肠肝胆外科现有医护人员24名,人才结构主要包括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人、___区高层次人才一名、___C类人才一名;学历结构:博士3人、硕士6人。

职称结构:正高3人、副高2人、中级7人。

床位数编制床位40张,开放床位43张(配备两间VIP病房)。

专科地位科室为医学重点学科,获2020年国家卫健委颁发“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是“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联盟单位”、“__区先进护理团队”。

连续被评为“患者满意度优秀科室”和“6S管理领先科室”。

我科年门诊量约6000例,年收治患者量为1500例,年手术量1200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约80%,微创手术占比90%。

科室CMI值持续增加,CMI值高达1.43,该值达到市级三甲医院同专科水平。

现有设备科室配备有大部分三甲医院较为先进的设备,包括:3D高清腹腔镜系统、高清电子纤维胆道镜、外科手术能量平台、便携式超声诊断系统、钬激光碎石系统等。

诊疗特色科室目前诊疗范围已涵盖了所有本专科病种,已经成功实施了省、市三甲医院本专科开展的几乎所有尖端、疑难、重大手术(器官移植与机器人手术除外)。

如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腹腔镜肝中叶切除术、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等,专科医疗质量水平与市各三甲医院齐头并进。

其中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包括超细胆道镜无损取石术)已达到国内一流。

科研实力科室临床及科教研并举,近3年医护参与申报国自然课题项目3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项目2项,区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共计13篇,其中SCI收录6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7篇;申请并已授权专利5项。

科室具备住院医师规培教师资格4人;临床实习、见习带教教师资格11人;完成一名硕士研究生规培,一名全科医师规培;每年完成广东医科大学本科生普外理论大授课58学时;带教各大院校临床见习、实习生每年70多人次。

具备完善的师资及丰富的临床医学带教经验。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2023完全指南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2023完全指南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2023完全指南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负责照顾那些病情严重,需要密切监控和护理的患者。

构建和管理一个有效的ICU需要深思熟虑的规划,专业的团队,适应性的技术,以及合适的治疗方法。

1. 重症医学科的构建1.1 设施规划设施规划是构建ICU的第一步。

这包括确定ICU的位置,规模,房间布局,及设备配置。

一般来说,ICU应该设在医院的核心位置,方便与其他科室紧密协作。

房间应该宽敞,通风,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

1.2 人员配置ICU的人员配置应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呼吸治疗师,营养师等。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重症病人的治疗需求。

建议至少保持1:2的医生到病人比例,以及1:1的护士到病人比例。

2. 重症医学科的管理2.1 治疗方案制定所有ICU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应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制定。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类型,病情进展,以及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2 质量控制ICU的管理也包括对治疗效果的持续评估和质量控制。

需要定期进行病例回顾,数据分析,以及疾病管理评估,以确保所有的治疗和护理活动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患者和家属沟通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是ICU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生和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总的来说,构建和管理一个高效的ICU需要全面的规划,专业的团队,以及持续的改进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以患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以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关于重症医学科科普文章

关于重症医学科科普文章

关于重症医学科科普文章一、什么是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主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监护。

重症患者包括那些因严重疾病或创伤而导致生命危险的患者,他们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和监测。

重症医学科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重症医学科的历史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以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在此基础上,重症医学科逐渐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三、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内容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重症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重症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保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和器官功能恢复。

3. 重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并恢复患者的健康。

4. 重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医学科将重点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四、重症医学科的技术手段重症医学科依靠现代医学的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科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2. 人工呼吸技术:对于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重症医学科利用呼吸机等设备,为患者提供人工呼吸支持。

3. 血液净化技术:对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重症医学科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技术,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4. 营养支持技术:重症医学科通过静脉营养或肠外营养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五、重症医学科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重症医学的关注度的提高,重症医学科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个体化治疗:重症医学科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重症医学科配置标准

重症医学科配置标准

重症医学科配置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救治危重病人。

在当今社会,重症医学科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合理配置重症医学科的资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重症医学科配置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重症医学科的作用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中专门救治重症病人的科室,其主要职责是提供给予重症病人生命支持和系统监护,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重症医学科的设立能够提供及时救治,有效减少病人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二、重症医学科配置标准的意义1. 维护病人利益:合理配置重症医学科资源可以提高病人的救治效果和生存率,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利益。

2. 提高医疗质量:配置标准可以规范重症医学科的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 节约成本:通过配置标准,可以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1. 人员配置:重症医学科应配备专业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临床药师等多学科团队,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治疗和关怀。

2. 设备配置:重症医学科必须有先进的救护设备、监护设备和诊疗设备,确保及时救治和监测病情变化。

3. 物资配置:重症医学科应有足够的药品、试剂、消毒物品等医疗物资,避免因物资不足而导致治疗延误。

4. 空间布局:重症医学科的区域应该与其他科室相对独立,有足够的隔离空间和清洁环境,保护重症病人的隐私和安全。

5. 服务质量:重症医学科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科室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 制定标准:由政府卫生部门、专家学者和相关医疗机构共同制定重症医学科的配置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2. 落实落地:医院管理部门要积极落实配置标准,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和空间达到标准要求,做好科室的管理和督导工作。

3. 培训提升:医护人员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和竞争力。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 , CCM )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

它通过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活质量。

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

我院ICU 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11年,隶属于急诊科,共4张病床。

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的基础设施ICU位于住院大楼五楼楼,建筑面积500m2,根据我院总床位600张,扩建的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4张,占总床位数的2%。

其中设有10张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8m2 ;ICU配备2个单间病房,每间面积为20m2。

在ICU的整体布局上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ICU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ICU安装有8个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每2床1套。

先进的医疗设备ICU 4张床均为电动多功能床,静态负载量达250Kg以上,能够随意调整背部、腿部、床体高度及床体前后倾斜度,背板倾斜>70°腿部倾斜 >30°前后倾斜±2°i2°,整体升降高度500〜7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条件 人员 环境 设备 质量管理
1.床位总数:2%-8% 2.床位使用率75%
每天至少保留1张空床
医生:1:0.8 护士:1:2.5-3
1.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 2.床间距大于1米,在1.5-3米 3.至少有一个单间,面积不少于18平 4.方便转运手术室、输血科、影像科、检验科
1.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空气、负压接口2个以上 2.有不间 3.每床气垫床 4.床旁监护 5.至少配备1台转运监 6.每床1台呼吸机、简易呼吸器
收治标准
、1.
已经发生急性、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障碍, 将加强医疗有可能恢复的危重患者
有可能发生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需要进行持续监测的高危患者
2
在慢性脏器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
3.
加重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测和治疗 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收治对象
• 心搏骤停 • 休克 •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 急性心肌梗死和
是一张拉满的弓
汗水 坚持 挑战 奇迹
概念
所谓ICU(intensive care u 疗与护理病房或称加强医
01 疗部
ICU是医院一种特殊组织
02 中监护治疗的场所
ICU是集中了一批训练有
03
利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的、高科技医疗 诊疗、护理技术,将急性
地动态监测,强化治疗及
专业人员、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危重病人
ICU的思想源于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
我国ICU现状
•1982年,曾宪九教授、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 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 (危重病医学科)。 •随着各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大型医院,由于危重患者数目多 科ICU亦相继建立和发展,如外科ICU(SICU)、内科ICU(MICU) ICU(CCU)、急诊ICU(EICU)、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2008年《重症医学》被国家批准为标准二级学科,有了自己的标 科代码320.58,正式成为了一个学科。
7.至少一台便携式呼吸机 8.输液泵、注射泵、肠内泵,每 9.心电图机、血气机、除颤仪、抢救车、气管镜、升降温 血液净化装置、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
1.规章制度、岗位职责2.收治范围3.健全的信息管理系 4.药品、材料规范管理使用5.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保证
6.人员经过培训,有操作能力,定期评估
感染管理
促进提高、推动作用
02
环境及设置要求
ICU的分类
依据医院规模和条件决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专科ICU:大型临床科室设立的ICU,专门收治某个专科危重病人 业科室管理,如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CCU)呼吸科ICU(RCU)和神 2.部分综合ICU:介于专科ICU和综合ICU之间,由院内较大一级临床 建。如内科ICU、外科ICU(SICU)、麻醉科ICU、儿科ICU(PICU)以及 ICU(EICU) 。 3.综合ICU:一个独立临床科室,受医院直接管辖,收治全院各科 综合ICU代表全院最高水平,集中了全院技术最好的医护人员和最
ICU的基本功能
1、心肺复苏能力; 2、呼吸道管理及氧疗能力; 3、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力; 4、紧急心脏临时起搏能力 5、对各个脏器功能较长时间的支持能力; 6、进行全肠道外营养支持的能力; 7、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8、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及操作技能; 9、在病人转送过程中有生命支持的能力。
ICU发展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 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
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 气管切开保 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 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 重要性。
铁肺—重症监护病房的最早尝试
发展史 • 南丁格尔 • 提灯女神 • 雏形
2020
2018
重症监护概述
汇报人:徐妍
目录
CONTENTS
1
概念
2
环境与设置要
3 护理人员配置
4 护理人员应具
5 护理质量评价及
重症医学科概述
01
重症监护的概念
神秘 封闭
病房
护士:仪器、设备、滴滴 答答的报警音、满身管子 的病人、没完没了的工
作……….
病人
危重
贵 家属的信任、期盼
患者的痛苦、恐惧
1.感染管理措施 2.分区布局合理3.良好的通风、采 4.温湿度适宜 5.每两张床一个洗手设施,单间每床1
6.物流、人流分开,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开
标准床单
ICU组成
1.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护工、护
• 由3个主体组成 2.先进的监测系统和监测技术
3.正确的学术思想和准确的高技术 有条件配备医疗辅助人员:专科药剂师、呼吸治疗师、营养
ICU布局
ICU选址应以抢救方便为原则,通常在全院中心位置,与 麻醉科、输血科、外科等相关科室接近,临近电梯。
设置分区
• 以中心监测站为中心,进行环形设计 • 病室应设置为分隔式病房或开放式大间,条件许可时
负压单间病房1个。 • 合理的空间布局分区:监护区、工作区、生活区、污
2009.2.25 卫生部印发了重症医学科建设指南
不稳定型心绞痛 • 急性心功能不全 • 严重心律失常 • 高血压危象
• 大出血 • 严重创伤、多发伤 • 重大、高危手术 • 严重体液平衡失调 • 急性中毒 • MODS • 急性肾功能不全 • 其他
不宜收治的对象
无治疗前途 已出现脑死亡 晚期癌症 急性传染病 老龄自然死亡过程 某些原因放弃抢救的患者
ICU收治范围
急诊病人
急诊科
重症
重症医学科病房
手术室
(重大手术、严重创伤等)
外院重
院内病区
各病区重症病人 并发症的治疗 内科(循环呼吸 小儿科 产科 外科
消化
ICU的服务对象
ICU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各个科室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脏 不全,有生命危险,但经短期集中强化治疗可望恢复者。
总之,ICU只收有治疗价值的危重病人,对于无救治 则不能提供帮助。
重症医学
• 是独立的医学专业 • 以重症医学为理论基础 • 有完善的专业梯队 • 临床工作有连续的、动态、滴定式的特点 • 以器官功能支持为特点 • 是一个能够运用其仪器、人力及知识而达到此目的的治疗
场所
ICU?????
抢救中心
缓冲矛盾、调节关系
高质量监护、及时救护
护理水平、最
1
2
3
4
5
风险后盾、保驾护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