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缩醛开停车

合集下载

甲缩醛(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缩醛(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缩醛(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甲缩醛中文名: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英文名:dimethoxymethane;Methylal 标分子式:CHO分子量:76.10 CAS号:109,87,5 382识危规号:31031性状: 无色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理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熔点(?):,104.8 沸点(?):42.3 相对密度(水,1):0.86 性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2.63 质燃烧热(KJ/mol):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43.99(20?)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17 聚合危害:不聚合燃爆炸下限(,):1.6 稳定性:稳定烧爆炸上限(,):17.6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爆引燃温度(?):235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

炸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与氧危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性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33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 未制定标准前苏联 MAC(mg/m) 未制定标准毒33美国TVL,TWA OSHA 1000ppm,3110mg/m;ACGIH 1000ppm,3110mg/m 性 3急性毒性 LD 5708mg/kg(兔经口) LC 46650mg/m(大鼠吸入) 5050对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人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

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高浓度吸入出体危现头晕等。

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续数天。

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

甲醛生产开停车方案

甲醛生产开停车方案

甲醛生产开停车方案1、系统开车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a.检查设备:开车前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对各阀门的位置(包括现场的手动阀与调节阀)都要置于正常位置;如:配料蒸汽、甲醇气、尾气进系统阀门关;手动放空阀门开等。

检查各机泵能否正常开启、运行,以及中间槽是否准备就绪等等,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b.检查测量仪表对于所需各测量仪表、调节阀、DCS系统等全面检查。

C.检查原料及水、电蒸汽是否满足开车求。

d.准备分析仪器、试剂等必须用品。

e.检查、更换空气、混合器过滤器,甲醇、甲醛过滤网等。

f.准备热水(1)准备热水的目的是使废热锅中的反应初期高温反应气体与锅炉水的温差降至最小,使废热锅炉热变形量减小。

建议以可能之最高温度的水加入。

(2)将废热锅炉内锅炉水排污阀全开及慢慢开点废热锅炉空气排气阀。

(3)送蒸汽进入废热锅炉并之加热。

(4)当废热锅炉水经由排出阀排出变为清澈时,将排污阀关闭。

(5)启动废热锅炉加水泵,慢慢打开控制阀并配合废热锅炉加水阀在人工控制状态下,然后将水加入废热锅炉中。

(6)控制加水的速度,以便使废热锅炉的底段能达到l00℃或更高的温度。

(7)当废热锅炉液位指示在50%时停止加水,保持废热锅炉内水温在100℃以上。

(8)控制冷凝液(热水)槽液位保持在80~90%。

(10)气泡液位控制设定为自动控制状态,并使之液位保持在30~50%。

,g.向仓库领料,电解银l30~150kg。

按规定铺装好。

装点火器,测量绝缘电阻>0.2Ω,试点火器,盖紧氧化器帽。

2)暖车1、启动汽车预热器、混合预热器,甲醛蒸汽管线夹套的加热蒸汽,并检查疏水阀。

2、启动空气罗茨鼓风机,根据空气预热温度上升速度,调整空气流量为800--1000m3/H。

3、启动一、二塔循环泵,控制一、二塔液位至50%,并开启冷却循环进入一、二塔板冷。

4、当催化剂床层温度达到120℃以上时,这意味着暖车结束。

3)升温1、启动甲醛泵控制蒸发器液位580--650mm时,然后调整为自动控制,用手动缓慢打开蒸汽加热调节阀。

甲醛开车、停车步骤知识讲解

甲醛开车、停车步骤知识讲解

一、正常开车:1、开车前准备:(1)检查水、电、汽能否保证开车正常使用。

(2)检查所有的设备管路、阀门是否有跑、冒、滴、漏及堵塞现象。

(3)检查仪表是否正常、设备是否加油。

(4)检查室内外照明、分析仪器能否正常使用,药品是否配齐全。

检查整个系统的阀门是否按要求开关好。

(5)将氧化器(包括氧化器帽)、蒸发器、过热器、过滤器及过滤器与氧化器间的阀门清洗干净,并吹洗、烘干;将甲醇过滤器、三元气体过滤器装填好。

(6)清洗干净氧化器汽包,将水加到规定液位。

(7)按规定要求,铺好催化剂,装上点火器,并接通电源试火,确认无故障时,拉掉电源,将氧化器帽盖好压紧。

2、开车程序:(1)检查整个系统的阀门是否按要求开关好。

(2)建液位:启动一、二塔循环泵,调整一、二塔液位至规定液位(一塔30%左右,二塔液位低于一塔进二塔溢流管道),然后停循环泵;蒸发器加甲醇至规定液位(30%~40%);汽包、尾锅加软水至规定液位(20%~25%)。

(3)引蒸汽加热系统:引外来蒸汽(约3公斤)至分配器、尾锅,并注意管路和分配器排污;一塔底、过热器分别加热至90℃、110℃。

(4)启动一、二、三塔循环泵。

(5)关正路、开风机吹旁路,风机转速200~250r/min;管路温度至80℃时,吹正路(全开阀门),关旁路,根据蒸发器甲醇平衡浓度来调节蒸温(平衡浓度>90%)。

(6)待银层温度到80℃以上,蒸发温度到规定温度时,准备点火:关正路至35°,启动点火器;,氧温达400℃时停点火器;慢慢打开氧化器正路阀,氧温至550~600℃,把配料蒸汽切入系统。

(7)看氧温,提风量。

(8)开循环水、一、二、三塔循环板冷。

(9)点尾气锅炉。

二、停车1、正常停车:(1)熄尾气锅炉,开尾气放空。

(2)降风量、减配料蒸汽、降蒸温,此过程要求平稳。

(3)关甲醇进料,关二塔进一塔加水,关三塔加水。

(4)风机转速降至200~250r/min,导正旁路。

(5)关循环水、板冷。

甲缩醛——一个值得重视的甲醇下游产品

甲缩醛——一个值得重视的甲醇下游产品
Ya n n Ka g ( hn zo stt o n ier gT cn l y J ns h nzo 1 1 ) C aghuI tue f gnei eh o g , i guC a gh u2 3 6 ni E n o a 4
Ab t a t T e at l a t d e r e r d cs o t a o ,n a dt n,nr d c t ya ,c mp r e i sr c h ri eh ssu id f t rp o u t f c u h meh n l i d i o i t u e me l l o a e t m i o h h n
甲醇是 重要 的有 机 原料 , C 是 1化 学工 业 的基 础
产品 … , 其众 多下 游产 品 对工 农 业 、 通运 输 以及 国 交 防军工 都 有重 要 的作 用 。因 此 , 甲 醇下 游 产 品 对 的调研工 作是 十分有 意义 的 。 据统计 数据 显示 , 截止 2 1 上半年 , 国 甲醇 00年 全
(net n f h q im n n t cnmy( euiz fc nyo o ot ) tecnls nta m tya ivs t eeup et dao eo o me o t a m h t ti e i c f tm m sy , o c i t e l le f e i a l h uo h h l
甲缩醛
广 壶 上品 一 个 值 得 重 视 的 甲醇 下 游 口
颜 康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 , 江苏 常州 236 ) 114

要 对 甲醇的下游产品进行 了调研 , 介绍了甲缩醛这一甲醇下游产 品, 并在生产设备 投资 、 环境成本和原子经 济 甲醇下游产品 值 得重视

甲醛尾气装置运行操作规程

甲醛尾气装置运行操作规程

甲醛尾气装置运行操作规程5.10.1在系统投料稳定后,应使甲醛尾气装置液位、压力恒定,并保持燃烧室温度的恒定。

5.10.2为调节汽包压力或蒸汽量,可以调节燃烧室温或采用蒸汽放空的办法。

但燃烧室温最高不得超过700℃,正常可控制在650℃。

5.10.3本装置正常运行后应每班排污一次。

5.10.4必须保持汽包水位,并经常检查液位自控仪表,液面报警和现场液位指示。

5.10.5须经常观察燃烧室内燃烧是否正常,火焰颜色以蓝色为好。

甲醛尾气装置紧急停车操作规程5.11.1紧急停车:不论来自工艺系统或是突然停电或甲醛尾气装置本身问题,首先应将尾气放空,并关进入装置尾气蝶阀,并停掉风机。

同时打开点火孔,以自然通风冷却燃烧室。

5.11.2若因种种原因汽包液位下降至极低点时,切不可向汽包注入冷水。

应先将尾气放空,关闭进入装置尾气蝶阀,待燃烧室温度降至常温,经检查后再重新注入软水,再点火。

重新点火须按甲醛尾气装置点火操作规程执行。

5.11.3燃烧室温度计若不是本身故障,温度突然上升、下降、亦须将尾气放空,并关闭尾气进气蝶阀。

5.11甲醛尾气装置停车操作规程5.12.1先将尾气放空,关闭尾气进气蝶阀。

5.12.2待燃烧室温度降至200℃时再停风机。

5.12.3若长时间停车要排尽列管间的存水。

特别在冬季,为防止换热器冻裂。

停车降温后必须排净余水。

6.开车6.1.1开启甲醇泵进行送料,甲醇高位槽保持回流,并将甲醇加至蒸发器,保持一定的液位。

6.1.2开启冷凝水泵进行循环,保持回流,并加入一、二塔保持一定的液位并打循环,汽包加水保持一定的液位,并加热汽包有蒸汽产生。

6.1.3开启一、二塔、换热器并开冷却水循环泵。

6.1.4加热热水槽水温,并开热水泵,加热蒸发器,使蒸温逐渐升至46—49℃,开过热器、加热过热器。

6.1.5开鼓风机,调节风量270m3/n—400 m3/n,并测定平衡浓度。

6.1.6特各方面操作稳定时(蒸温、风量、蒸发液位、过热温度、平衡浓度),进行正路吹洗(10—15分钟)(吹洗时关闭配料蒸汽),开氧化器帽加热(应在吹洗正路前开预热)。

甲缩醛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甲缩醛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甲缩醛的生产原理与工艺化材系 09级应用化学一班任利 09140126摘要:综述了甲缩醛(DMM)基本性能、用途、合成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对醇醛缩合法和甲醇直接氧化法及二甲醚催化氧化等工艺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相比目前比较成熟的醇醛缩合法,甲醇选择氧化法虽然在工艺上尚不成熟,但是对经济、技术的长远发展有利,且对环境更友好,所以甲醇选择氧化法是未来DMM合成工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甲缩醛基本性能生产原理工艺1 引言甲缩醛中文名称:甲缩醛、甲醛缩二甲醇又称二甲氧基甲烷(DMM);英文名称:Methylal;dimethoxymethane。

分子式:CH3O-CH2-OCH3,分子量:76.09,结构式如图:甲缩醛沸点:42.3℃,闪点:-17.8℃,密度:d15/15,0.866;d20/20,0.861,自燃点:237℃,熔点:-104.8℃。

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对碱比较稳定,与稀盐酸一起加热时,容易分解成甲醛和甲醇。

与醇、醚、丙酮等混溶;能溶解树脂和油类,溶解能力比乙醚、丙酮强;和甲醇的共沸混合物能溶解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素,因此DMM主要被用做溶剂;DMM能溶于三倍的水,16℃时在水中溶解32.3%(WT);水在甲缩醛中溶解4.3%(WT)。

,DMM分子中含氧量为42.1% (按质量) ,无C-C键,有较高的氢-碳比,燃烧的分解产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其常温下对碱比较稳定,与稀盐酸一起加热时,容易分解成甲醛和甲醇,与碘化氢反应还可生成磺代甲烷和甲醛,因此可以用于生产甲醛。

化工原料,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也由于甲缩醛具有良好的去油污能力和挥发性,作为清洁剂可以替代F11和F113及含氯溶剂,因此是替代氟里昂,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降低对大气污染的环保产品。

因其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近期被广泛用于石油油品添加剂。

甲缩醛操作规程

甲缩醛操作规程

甲缩醛操作规程一、开车(1)、单台设备试运行满足工艺要求;(2)、所有阀门经调试、启用灵活;(3)、计量和控制仪表齐全完好;(4)、公用公程都能保证供应,符合工艺要求;(5)、反应精馏塔釜用除盐水加到再沸器气相出口下沿20cm备用;(6)、开启反应塔气相板冷循环水阀门、及循环水泵阀门,启动循环水泵;(7)、外网蒸汽排污后首先对管道预热,再开反应塔底温度控制调节阀进入再沸器对塔釜液进行加热;(8)、若不用外网蒸汽、需先开甲醛装置,待甲醛装置稳定后其副产蒸汽送入甲缩醛装置;(9)、分气缸调节阀投自动(0,3MPa左右)、稳定定甲醛配料蒸汽压力;(10)、开混合料进料阀门、反应器阀门、甲醇及甲醛配料调节阀及相关阀门;(11)、待反应精馏塔中部温度达到90℃开启甲醇、甲醛配料泵,按所设定的工艺参数比例进行配料(控制混合液比重0.945-0.96);(12)、控制塔底温度95-110℃,开启回流系统相关阀门,及时启动回流泵控制塔顶温度41-43℃;(13)、控制反应精馏塔釜液位在再沸器气相出口下20cm左右;(或略高于再沸器上管板)(14)、启动废水泵及时输出废水、同时对混合料进行加热,控制反应器温度在50-60℃;(15)、根据需要及时取样化验甲缩醛质量指标(进回流槽取样点),指导生产调整;(16)、根据需要及时化验回流槽甲缩醛指标,合格后(含量≥86%、水分≤0.5%)即可部分成品采出;二、停车(一)、正常停车1、停止投料:塔再运行1~2个小时后,停止供蒸汽,当塔温度降至30~20℃时塔底50~70℃时即可停回流泵,冷却水循环泵。

2、停一切传动设备,停电。

3、若长时间停车,把反应塔底的塔沸液放掉。

(二)、紧急停车1、先停进料泵,关闭进蒸汽阀门。

2、停回流泵。

3、停冷却水循环泵。

2011年10月10日。

甲缩醛与甲醛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甲缩醛与甲醛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甲缩醛与甲醛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泄漏现场处置措施甲醇、甲缩醛、甲醛泄漏处置措施:1)发生冒罐事故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值班室报警,如卸甲醇引起冒罐则立即停泵,如用泵倒罐引起冒罐则立即停泵并关闭泵进出口阀门,如自压倒罐引起冒罐则立即关闭已开通的与来罐连通管线上的阀门,停止该罐进料作业,阻止溢甲醇事故的进一步发生,然后将溢罐的油采取自压或泵倒入其他同品种低液位罐至安全高度以下。

2)发生罐底板、罐壁泄漏时,应立即采取倒罐等措施,将甲醇、甲醛、甲缩醛尽量倒至其他同品种罐。

3)立即关闭罐区排水蝶阀和库区通往库外的排水阀门,防止溢漏甲醇、甲醛、甲缩醛扩散至罐区外;4)消灭库内一切火源,严禁使用不防爆工具,严禁穿着化纤服,严禁施工、用火、机动车通行;立即做好灭火准备,消防泵房要专人值班,准备随时启动消防系统,增援人员将灭火器材运至溢甲醇现场上风位置;5)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相应不产生火花和静电的清除设施(手摇泵、吸油毡、泥沙、木屑、油桶、勺子等)进行清除工作。

6)当甲醇、甲醛、甲缩醛流入排水系统并可能流出至厂区围墙以外区域时,应封闭排水系统沿线的道路,在受影响的道路两头设置障碍物并派人值守,禁止机动车和无关人员进入。

2火灾爆炸1)火灾爆炸隐患事故预防措施:(1)熟悉火灾发生的火源及场所:吸烟、火种、明火作业、电气线路等场所:生产车间、甲醇罐、甲缩醛罐、宿舍、办公、泵房、休息区域、用电线路及配电箱或配电房等。

(2)现场建立消防管理制度,落实消防责任制和责任人,建立志愿消防队。

(3)现场用电线路及设备要用可靠地保护措施和装置,临时设施的搭设要标准规范在所有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设置消防器材。

2)甲醇、甲缩醛火灾处置措施(1)最先发现火情人员要立即组织切断与生产有关的所有电源,并进行泄压。

(2)着火岗位由一人立即将火情电话报告调度室,其他人员快速拿上灭火器进行灭火。

(3)应急救援组长在接到火情报告后要立即停止生产,在线设备全部停止运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车方法
(1)开车前准备工作
1、单体试车
驱动装置、机器或机组,安装后必须进行单机试车,其中确因受介质限制而不能进行试车的,必须经现场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后,可留等化工投料试车时一并进行。

2、联动试车
对规定范围内的机器、设备、管道、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等,在各自达到试车标准后,以水、空气等为介质所进行的模拟试运行,以检验其受介质影响外地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

3、问题处理
对单体和联动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操作人作出详细记录,并落实到解决人、解决方法和最终处理结果,不得伪造、修改和删除记录。

(2)达产运行
1、达产运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1)投料试车已完成;
2)在满负荷试车条件下包露出的问题已经解决,各项工艺指标调整后处于稳定状态;
3)制定生产考核方案,且报主管同意;
4)测试专用工具已经齐备,化学分析项目已经确定,考核所需计量仪表已调校准确,分析方法已经确认;
5)原料、化学药品的质量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6)自控仪表、报警和连锁装置已经投入稳定运行。

2、达成应包括的项目:
1)产品质量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2)产品日产量达到设计能力;
3)单位产品的物料消耗和动力消耗在合理范围内;
4)主要工艺指标稳定可靠;
5)自动控制仪表、连锁投用率正常;
6)三废及噪音符合排放标准。

3、开车人员的组成
人员组成:开车总指挥、现场开车总指挥、开车工艺员、安全员、设计代表、生产管理人员、有合格上岗证的操作人员、分析化验人员、维修人员。

4、试车的目的
通过综合考核,对该装置的工艺先进性、能耗、物料单耗、设备运转状况及设计合理性作出全面认识,并作为今后生产控制指标的重要依据。

5、开车的实施
(1)清理现场焊机、管子、杂物等一切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或影响正常通行的物品;
(2)检查各机泵备用情况,务必保持机泵调校平稳,油位正常,试运转方向正确,阀门开闭到位,管道畅通无阻;
(3)系统加入适量的软化水,位置达到塔底液位指示的40-60%;
(4)开启循环冷却水或深井水,并调节好两个冷却器的进水量(有冷冻机的开启冷冻机开始制作冷水);
(5)调节各放空口冷却水流量使之控制在合适范围;
(6)开启回收塔和反应塔底部再沸器加热蒸汽阀门,开始加热塔釜液,使回收塔底温度逐步上升到90-95度,反应塔底部温度80-85度;
(7)随着蒸汽的加入,整个塔段自上而下温度升高,待甲醛进料口(第一反应器)温度达到50度左右时开始进料;打开甲醇和甲醛上料泵,调节转子流量计阀门,保持进料比例1:1以上;
(8)打开混合加热器蒸汽阀,预热反应液,使反应温度维持在大约55度左右,与反应器出口温度60-65度;
(9)甲醇进料主要从混合器进入系统,少量甲醇从反应塔下部进入,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进料位置(比例大致为6:3:1);
(10)如果反应塔底部液位超过规定液位,则开启残液泵,向回收塔进料;此时可以把反应塔和回收塔液位投自动,调节仪表阀门,使两个塔的液位稳定在合适位置;
(11)分析塔釜废水含量,据此调节进料量与加热蒸汽量,使之保持平衡;
(12)随着反应的进行,塔顶温度逐渐上升,此时将有气体不断从反应塔顶部排出,并经过冷凝器被冷却,冷凝下来后的冷凝液流入粗品中间槽;
(13)观察甲缩醛粗品中间的液位,够循环时开启甲缩醛回流泵打回流,不断从甲缩醛出料管取样分析,在不合格前保持全回流状态,直到出料管取出的样品达到标准要求(暂定含量≥86%,水分≤0.3%);
(14)取样合格后,切换甲醛进料到成品计量罐,用回流量控制塔顶温度42-44℃;回流比保持在2:1左右(产品一份回流两份);
(15)调节产品与回流量,保持回流槽液位稳定,计量罐产品化验合格后打入库区大槽。

参考工艺:
回流比:2:1~4:1
6、停车
系统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逐步降低负荷并最终停机称为正常停车,否则由于系统异常或发生不可预见的事件引起的硬停机或系统终止称为紧急停车。

(1)正常停车程序
(1)检查事故罐、备用槽处于待用状态;
(2)逐步减小甲醛和甲醇的进料量,同时根据成品中间槽液位相应减少成品采出量;
(3)调节反应塔再沸器加热蒸汽量,维持反应塔各个反应段的温度,使没有反应完全的原料尽量反应完全;
(4)调节回收塔再沸器加热蒸汽量,维持塔底温度在100度左右,保证排放废水中不含甲醛或甲醇;
(5)当原料甲醛和甲醇全部关闭完全后,停甲醛和甲醇上料泵;
(6)继续维持预反应器温度在60度以上,尽可能多的消耗没有反应的原料;
(7)继续维持回流量,把合格的产品采出到成品槽;
(8)当反应塔顶部温度超过45度时把产品切换到粗品槽,此时逐步减小回流量;
(9)当反应塔顶部温度超过67度时,停回流,关闭回流泵;
(10)通知锅炉工停止蒸汽供给;
(11)把成品、粗成品和废品分别打入成品槽、备用槽和事故槽;
(12)做好停车记录,并记录原料、成品和粗成品的刻度;
至此停车完毕。

(2)紧急停车程序
发生任何可能对人身、设备、环境或其他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事故的必须做紧急停车处理。

(1)停止反应塔加热蒸汽的供给,降低反应速度;
(2)关闭进料调节阀,停止原料供给;
(3)关闭回流调节阀,停止回流的甲缩醛供给;
(4)切断原料泵、成品泵和回流泵的电源;
(5)如果出现明火或发生事故,立即用灭火器或消防水灭火并迅速报119;
(6)系统停车后应查明事故原因,并作好记录。

异常处理
1、顶温升高或降低
原因:回流量小,加料量大,塔底部温度过高。

影响:可以导致含量降低,水分升高,产品不合格。

对策:加大回流量,根据反应段温度调节进料量,根据塔底温度控制加热蒸汽量。

2、反应塔底温度过低
原因:加热蒸汽压力低或不足,加料过快超过反应负荷,加料不平衡导致塔底釜液中甲醇或甲缩醛含量升高。

影响:反应活性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停车。

对策:加大加热蒸汽量,减小进料量,调节进料比例,必要时暂时停止进料,待系统恢复后再逐步提高进料量。

3、反应塔底液位高
原因:液位调节阀失灵,进料过快,反应温度低。

影响:传热不均匀,反应程度差,反应塔底残液原料含量超标,影响单耗。

对策:减小进料量,尤其是应该减小甲醇的进料量;手动控制残液采出量,尽快把液位降下来。

4、回收塔液位高
原因:废水采出控制阀失灵或处于手动状态,反应塔液位过高使得残液瞬时进料过大。

影响:废水中的有效成分过大浪费原料,排放废水不合格。

对策:调整阀位至正常,加大加热蒸汽量,尽可能把废水中的有效成分回收到反应塔。

5、回收塔底部温度低
原因:加热蒸汽压力低或不足,残液加料过快超过回收负荷。

影响:回收效率下降,排放废水不达标,严重时可能造成消耗偏高。

对策:加大加热蒸汽量,减小进料量。

6、产品含量低
原因:进料甲醇比例过大,回流量偏小使反应塔顶部温度控制超高,反应塔设计不合理,混合加热器温度过高也可能会引起含量低。

对策:加大回流比,控制进料比例接近2:1(mol)。

7、产品含水量高
原因:设备精馏段设计缺陷,回流比小,进料控制不稳定。

对策:加大回流量,稳定进料方法和流量,降低塔顶温度。

8、反应塔液位抽空
原因:进料量过小,残液控制阀不灵敏,加热蒸汽量过大。

影响:蒸干反应段并可能抽空反应系统,影响催化剂活性和使用寿命,烧坏残液进料泵机封。

对策:残液泵立即停机,加大进料量和回流量,适度降低加热蒸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