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千人糕》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好、要、种、的、应、着”。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食品、衣服、文具等物品的制作过过程进而启发学生发现生活,培
养观察能力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用时:25分钟)
教师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讲解。
(1)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做成的吗?它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2)为什么孩子在最后说“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3)文章通过米糕的制作过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明白文章所要讲述的道理,在他们的脑中建立起一种价值观,指导他们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生活中去。
我们想要孩子学到更多文化知识,但我们更注重的是提高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用时:10分钟)
想一想: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哪些制作过程?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课堂实录注:本篇文本由 AI 完成,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课程开始)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千人糕,第二件是民间创造。
请问大家知道这两件事情分别是什么?(班级沉默片刻,之后有同学举手发言)小李:老师,千人糕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糕点,而民间创造则是指民间的各种创意活动。
老师:非常好,小李回答的很到位。
千人糕,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神奇?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这种糕点并不常见,所以说它也是一种特别的美食。
(下面老师掏出了几份图纸)老师:大家看看这张图纸,你们能看出这是什么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小明:老师,这是千人糕的图纸。
老师:很好,小明!千人糕的制作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必须非常小心。
(之后老师开始讲解制作过程,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首先,我们要准备好原材料。
这里需要用到糯米粉、白糖、水以及绿豆沙等原材料。
(同学默默地听着,不时眼睛放光地打量着老师演示的工具和原材料)老师:接着,我们可以将糯米粉和白糖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加水,搅拌成糯米糊。
(同学们细心的观察老师制作的过程,有的已经开始尝试了起来)老师:接下来呢,我们要用竹签蘸绿豆沙,再放在糯米糊上,在糯米糊表面再覆盖一层。
然后放入锅中蒸20分钟左右。
这样,我们就可以制作出美味的千人糕了!(同学们欣喜的向老师表示感谢)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千人糕好吃吗?(下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出“好吃!好吃!”)老师:哈哈,看来我们的千人糕经过大家的制作,确实是非常好吃啊。
(老师也因为同学们的表现感到无比高兴)老师:最后,我们再来讲一讲民间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民间创造的呈现非常的普遍。
比如乡村的民歌、大家的手工艺制作等等。
(接下来,老师分享了一段与民间创造相关的小故事,同学们倾听着)话说,有一天,一位叫做方金祥的老爷爷,他在长途旅途中想要享受一杯茶水,但却没有热水。
在找遍所有的商店后,老爷爷决定自己动手,他将一块锡纸卷成了一个锅,并用两根针和一些铁丝扣住,制作出一个可以烧水的小锅。
《千人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完整版)

《千人糕》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流利、熟练地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高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2.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举例说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掌握并会写“甘、甜、菜、劳”4个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让我们浮想联翩的千人糕就是一块儿普普通通的米糕。
你们爱吃米糕吗?咱们今天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这些生字都在米糕上哟,如你能认出来,米糕就送给你。
试一试,看你能得到多少块米糕。
(出示PPT复习字词)2.(出示图文PPT)生字复习完了,你们是不是得到好多米糕呀,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米糕,米糕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食品之一,拥有很悠久的历史米糕是用黏性大的米和米粉来蒸成的糕加工制作方便,耐储藏,食用方法多样,所以很受大众欢迎,汉朝对米糕就有米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二、研读课文(一),感受千人糕的来之不易1.找一找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好吃而又普通的米糕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句子说的是米糕的制作过程?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默读方法指导)默读就是要。
(PPT出示句子第7、8、9自然段)大家找出来了吗?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2.想一想孩子说:“米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那么制作米糕是不是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呢?当然不是,从爸爸的语言中,我们知道大米和糖的生产加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家仔细阅读爸爸说的这两段话,再结合课本19页的插图,来了解一下大米和糖生产、加工过程,体会一下人们为之付出的劳动,感受一下大米和糖的来之不易。
a.了解大米所需的劳动咱们先来读一下爸爸说的这句话“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这句话末尾有一个省略号,说明爸爸有许多话没有说,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PPT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在大米还是水稻的时候,水稻还是种子的时候,农民伯伯还要耕地、种地、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还有晾晒,加工等劳动过程。
千人糕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 活动地点:XX市XX区XX小学多功能厅 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 活动主题:探讨《千人糕》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 《千人糕》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讲述了小小的一块糕,背后却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特开展以《千人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 1. 集体备课 活动开始,全体语文教师就《千人糕》这篇课文进行了集体备课。首先,老师们共同分析了课文的结构、主题、情感以及教学目标。接着,针对教学难点,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自的教学设想和策略。
2. 课堂展示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第一位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糕点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第二位教师则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 教学反思 课堂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大家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很有创意,教学方法也较为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加强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等。
4. 专家讲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邀请了市语文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教研员以《千人糕》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挖掘课文中的教育价值,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育。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5. 总结与展望 活动最后,教导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老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显著。他强调,今后要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成果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对《千人糕》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3.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活动反思 1. 教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研讨、课题研究等。
二年级下册语文 千人糕 教学实录

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教学实录《二年级下册语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可有意思啦!书里有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就像《找春天》,它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找春天,看到了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听到了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淌,还闻到了花朵的芬芳。
还有《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补救,“揠苗助长”让我们知道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每次翻开语文书,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能学到好多知识,真的太棒啦!《二年级下册语文》亲爱的小朋友们,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可有趣啦!这里面有好多美丽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如说《古诗二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庐山瀑布,还有碧绿的荷叶和粉嫩的荷花。
而且还有很多好玩的课文,像《大象的耳朵》,大象因为别人的话改变自己,发现还是原来的样子最好。
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宝箱,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千人糕》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的故事,叫《千人糕》。
你们知道吗?我们平时吃的糕,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出来的。
农民伯伯要种稻子,把稻子加工成米。
工人叔叔要把米磨成粉,然后经过好多人的努力,才能做出一块小小的糕。
就像做糕用的糖,也是很多人劳动的成果呢。
种甘蔗的农民、熬糖的工人,他们都付出了辛苦。
所以呀,一块糕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不能浪费哟!《千人糕》小朋友们,你们吃过千人糕吗?其实呀,这千人糕可有着大秘密呢!比如说做糕用的面粉,那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然后加工来的。
还有里面的水果,果农要照顾果树,等果子熟了再摘下来。
一块小小的糕,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再到摆在商店里卖,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
我们吃糕的时候,要想到这些人的付出,珍惜每一口美味。
你们记住了吗?。
二年级下6《千人糕》教学实录

二年级下6《千人糕》教学实录《二年级下 6《千人糕》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千人糕》。
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块小小的糕,为什么会被叫做千人糕呢?生 1:不知道呀,老师。
生 2:是不是做糕的人很多?师:大家都充满了好奇,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大家都读完了吗?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谁来读一读?生 3:“能”“桌”“味”……师:读得不错,声音很响亮。
那大家一起再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学生齐读生字词)师:现在让我们把生字词放回课文中,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生 4:这篇课文讲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师:很好,还有补充的吗?生 5:还讲了千人糕名字的由来。
三、精读课文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千人糕名字的由来。
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师:谁来说一说千人糕为什么叫千人糕?生 6:因为一块糕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
师:说得对。
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述的呢?生 7:“爸爸说:‘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师:很好。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一块糕背后的劳动。
(学生齐读)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千人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制作千人糕的过程。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师:谁来说一说?生 8:“需要把大米磨成粉,还需要把糖熬出来。
”生 9:“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
那制作千人糕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呢?生 10:大米、糖。
生 11:还有磨粉的工具。
师:对呀,制作一块小小的千人糕,需要用到这么多的材料和经过这么多人的劳动。
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吃的、用的东西,是不是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到我们手中呢?生 12:是的,比如我们穿的衣服。
《千人糕》第二课时说课稿

《千人糕》
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千人糕》,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文通过写“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那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要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要学会同别人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的美好。
二、说学生:
米糕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同学不会想到他的制作工艺如此的复杂。
所以在讲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应当着重讲解一下米糕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明白米糕制作的来之不易。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的、熟练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有所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
【优质课教学设计】千人糕_语文_小学(1)(教学实录试讲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特别销售劳动米糕的确应该甘蔗甜菜汁熬糖就算2、指导写字甜:第一笔是撇。
菜:下部“采”是8 画,不要将中间的点与竖连成一笔。
3.学生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课文赏析(一)品读第1—4 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1.精读课文第1~4 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孩子想象中的千人糕和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不是一样的?2.精读第5、6 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读句子。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B.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C.指名试读,齐读。
(3)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3.精读第7~9 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是谁说的?(孩子和爸爸)(2)讨论:孩子认为米糕是怎样做成的?(3)指名读第8 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不容易?(大米种出来不容易)(4)自读第9 自然段,数一数,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四句,糖的来源、熬糖所需的原料、熬糖时所需的工具、米糕做好后的包装、送货、销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一定读的很认真
(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一遍读,一遍想。
勤俭节约
物尽其用
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范写
和老师一起书空
师提醒坐姿和握笔姿势
听课体会
本节课刘老师带领学生们继续学习了课文6《千人糕》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刘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多音字的掌握,本节课学习了四组多音字。本节课重点指导了生字的书写,将容易混淆的生字对比来识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细致到每一笔的位置、结构,关键笔画和指导书写的顺口溜,更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5.默读思考:糖是这么来的?
糖——甘蔗汁、甜菜汁、工具、火。
6.的确,读出感叹的语气。
7.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衣服、文具、冰淇淋)说一说,想一想。
衣服的制造——布料、设计、裁剪、制造、运输、销售。
自己举个例子写一写。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读本课生字,一字组多词。
花儿朵朵艳。蛋糕、糕点、米糕、甘蔗、蔗糖、蔗农、面粉、粉丝、粉笔、劳动、勤劳、疲劳。
9.继续学习生字。
“能”:左右略等下齐平,右边两“匕”下稍宽,最后一笔要舒展。
“具”:“具”中三短横,间隔要匀称。
“味”:口字旁,靠左上,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舒展更漂亮。
“具”:
请同学们在语文书上把这两字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做到三个一。
胶州市第五实验小学远程教学听课记录
时间
2020年3月9日 第1节
学科
语文
课题
6《千人糕》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刘Βιβλιοθήκη 贞听 课 记 录随 记
一、复习导入
1.继续学习6《千人糕》。
2.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什么样的?这节课继续学习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提示,思考:千人糕是这么做成的呢?在相关自然段前面打√。
6.观察“桌、菜、买、劳”
书写要点:木字竖比出头小,左右撇捺要舒展。
书写要点:“买”横钩稍短,“劳”横钩稍长。
请同学们在语文书上把这两字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做到三个一。
三、课后练习
1.每个字写两遍,组两个词,完成当堂检测的题目,拍照发到班级群里,比比谁写的又好又快。
2.默读句子,思考:千人糕是这么做成的呢?
学习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指读,一遍读,一遍想。
3.默读思考:大米是用什么做成的?千人糕——大米(稻子、种子、农具、肥料、水)、糖(甘蔗汁、甜菜汁、工具、火)、成品(包装、送货、销售)。
4.想一想,种水稻还需要哪些劳动?
耕地、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