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引论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引论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引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书面记录B. 口头传承C. 个人创作D. 官方出版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民间文学的分类?A. 神话B. 传说C. 史诗D. 小说答案:D3. 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主要依靠什么?A. 书籍B. 网络C. 口头D. 报纸答案:C4. 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A. 作者B. 形式C. 内容D. 传播方式答案:D5. 民间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封建社会B. 奴隶社会C. 原始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民间文学是指由广大人民群众______和______的文学。

答案:口头创作,口头传承2. 民间文学的传播不受______和______的限制。

答案:地域,时间3. 民间文学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4. 民间文学在______和______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答案:历史,文化5. 民间文学的保护和传承对于______和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主要区别。

答案: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民间文学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而书面文学则是通过文字记录和书籍出版的形式进行创作和传播的。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具有更强的口头性和即兴性。

2.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价值?答案: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二是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三是民间文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3. 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答案: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的方法包括:一是加强对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建立民间文学资料库;二是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提高人们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重视;三是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学的创作和表演,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民间文学的传播和影响。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间文学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哪些?A. 诗歌B. 故事C. 传说D. 所有选项2. 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什么?A. 书面记录B. 口头传播C. 电子媒介D. 印刷品3. 下列哪项不是民间文学的特点?A. 口头性B. 集体性C. 变异性D. 固定性4. 民间文学在哪个时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A. 古代B. 中世纪C. 近现代D. 当代5. 以下哪个不是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A. 《格萨尔王》B. 《一千零一夜》C. 《红楼梦》D. 《伊索寓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是_________。

7. 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主要是_________。

8. 民间文学的分类包括神话、传说、_________等。

9. 民间文学的功能有娱乐、教育、_________等。

10. 民间文学的保护和传承需要_________的参与。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民间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答:民间文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

它的发展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记录、印刷传播等阶段。

民间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尤其是在民间口头传播时期,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民间文学还具有教育、娱乐、凝聚社区等多重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

答: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其次,教育部门应将民间文学纳入教育体系,让青少年从小接触和了解民间文学。

此外,媒体和文化机构也应发挥其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民间文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兴趣。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是()A. 书面性B. 口头性C. 官方性D. 个人性2. 下列哪项不是民间文学的分类?()A. 神话B. 传说C. 童话D. 小说3. 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主要是()A. 书面传播B. 电子传播C. 口头传播D. 视觉传播## 二、填空题4. 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主要依靠_________和_________。

5. 民间文学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三、简答题6. 简述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区别。

## 四、论述题7. 论述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答案:B. 口头性2. 答案:D. 小说3. 答案:C. 口头传播### 二、填空题4. 答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5. 答案:文化传承;民族认同### 三、简答题6. 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创作主体和内容形式上。

民间文学以口头传播为主,创作主体多为不具名的群体,内容形式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歌谣等,而书面文学则以文字形式传播,创作主体明确,内容形式更加规范和系统化。

### 四、论述题7.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文化多样性: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它记录了不同民族、地区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

- 历史传承:民间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 教育功能:民间故事、寓言等往往包含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 艺术价值:民间文学中的诗歌、歌谣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现代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社会认同:民间文学加深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学:民间文学考试答案三

文学:民间文学考试答案三

文学:民间文学考试答案三1、问答题简述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

正确答案: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江南博哥)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

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

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1)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众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

(2)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

(3)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

2、多选山歌的特征有()。

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正确答案:A, B, E3、多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各民族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

A.从天而降说B.猿猴进化说C.自然变化说D.神灵创造E.神灵生育说正确答案:C, D, E4、填空题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以()为依据的。

正确答案:AT分类法5、问答题举例说明中国传说有哪些类型?正确答案:仅根据传说内容或题材的不同,将传说分为四大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

6、问答题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1)贴近生活。

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与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

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

(2)泛指性。

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

民间文学教程复习资料及答案

民间文学教程复习资料及答案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它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传承),集体享有,并为集体服务。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2、世界民俗学之父是(威廉汤姆斯)。

《传说论》作者是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

民间文学届常把(钟敬文)教授誉为是中国民间文学泰斗。

《中国神话ABC》的作者是(茅盾)。

提出广义神话概念的是神话学专家(袁珂)。

神话—原型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加拿大神话学家(弗莱)。

最先从事孟姜女传说研究的著名中国史学家是(顾颉刚)。

《中国民间故事初探》的作者(天鹰)。

《民间故事比较论考》的作者(刘守华)。

《中国神话哲学》的作者是中国学者(叶舒宪)。

《神话哲学》是德国学者(谢林)写作的。

德国学者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变形”理论。

《金枝》的作者是(弗雷泽)。

3、恩格斯在《德意志民间故事》一文中对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进行了高度评价。

(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指出,每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成分。

“不懂得民间文学的作家是坏作家”是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在《论文学》中提出此论断。

“乡民的本领不亚于大文豪”是由(鲁迅)提出。

(鲁迅)在《论旧文学的采用》一文中指出,有“消费者文学”就必然有“生产者文学”。

“民间文学的风格清新刚健”是由(鲁迅)提出。

4、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记)两部著作中。

陶渊明的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化用了(精卫填海)神话,而《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玉相传来自(女娲补天)神话。

创世神话关于(开天辟地)、关于(人类与万物)起源的神话。

自然生人、大神造人、洪水遗民、感生神话用来解释人类起源。

(女娲)造人神话最早见于《楚辞〃天问》,反映了人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历史事实。

“兄妹开亲”神话是人类(血缘)婚姻形态向(亚血缘)婚姻形态转化的反映。

神话体现了朴素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初步结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题目一:民间故事的特点及作用题目二:传统歌谣的形式与展示方式题目三:谜语的分类及解析方法题目四:神话传说的起源与传播二、答案题目一:民间故事的特点及作用民间故事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 口头传承: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因此往往表现为口语化、朗朗上口的特点,语言简练、贴近生活。

2. 民众参与: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参与创作、传播的产物,因此具有民众性、群众性的特点,展现了人们对生活、历史、文化的共同理解和创造力。

3. 丰富多样:民间故事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内容,有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动物寓言、爱情传奇等等,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想象力。

4. 思想启迪:民间故事常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生智慧,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的塑造,给予读者思考和启迪。

题目二:传统歌谣的形式与展示方式传统歌谣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其形式与展示方式如下:1. 语言特点:传统歌谣通常采用押韵的形式,行文流畅优美,语言简练,易于记忆和传承。

2. 歌唱方式:歌谣的最主要表现方式就是歌唱,歌谣的旋律一般简单易学,常常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歌谣的演唱者通常会加入一些手势、舞蹈动作等来增强表现力。

3. 传播方式:传统歌谣常常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人们往往会在集市、节日、庆典等场合唱歌谣,传承并分享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

题目三:谜语的分类及解析方法谜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可以按照题材和表现方式进行分类,并且有一定的解析方法。

1. 题材分类:谜语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动物谜语、植物谜语、物品谜语、职业谜语等等。

每个题材都有其特定的难度和表现方式。

2. 表现方式:谜语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表述和间接表述两种。

直接表述是指谜底在谜语中直接提到,而间接表述则是通过暗示、比喻、谐音等方式来描述谜底。

3. 解析方法:解谜的方法通常包括仔细推敲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思考谜底的意义和特点,同时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测和推断。

(完整word版)民间文学答案

(完整word版)民间文学答案

的,这种例子大量见于古今各种文学史中。

三、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生动活泼的文学体裁、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对作家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民间艺术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任何作家艺术语言都不是凭空捏造的,他必须接受人民千百年来所锤炼的语言的珠宝,才能在自己的作品里显示它的艺术光彩。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是相辅相成的,民间文学哺养作家文学,同时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记录、编辑、整理、加工和再创作等方面,由于受作家世界观和文学才能的影响,有些作品的水平被提高了,也有些作品被歪曲了、篡改了。

6、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一样,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形象的反映,它也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实用价值。

原始文艺是为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即为了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

在阶段社会里,劳动人民由于受压迫,民间文学用多种形式尖锐而深刻地揭露了敌人残暴,贪婪、狡猾的本性,具有深刻的批判腐败政治的实用效果。

当然民间文学也有抒情之作,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的需求有关。

由此可见民间文学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多种功能,此之作家文学其实用价值就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

二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汇总了人民各方面的知识,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的宝贵资料,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有百科全书的作用。

三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长期创造、琢磨、加工的口头艺术精品,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些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作品,风格也不失为刚健清晰,有的大型史诗则达到了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民间文学作品中大量表达了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热爱祖国、敢于斗争的英雄形象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对培养人们的情操、陶冶人们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7、史诗的叙事特性。

民间文学试题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答案

民间文学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0分)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5、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6、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7、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二、名词解释(20分)1、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的口头作品。

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点。

2、童话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3、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

4、爬山调中国北方民歌体裁之一。

它流行于内蒙古西部、晋西北和陕北榆林地区。

也叫“爬山歌”、“山曲”。

歌词的基本形式是:每首分上下两句,押脚韵,每句七字四拍,如“大青—山来—乌拉—山,海海—漫漫—土默—川。

”根据所唱内容和当地群众口语的特点,往往在每句字数上加以变化,但拍数基本不变。

为了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常常把若干首连接起来歌唱,这些都同陕北信天游相似。

三、简答题(30分)1、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如何产生的?答:民间作品出由于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而产生不同异文的现象,称为“变异性”。

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是形成变异性的外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容易产生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

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

(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

(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

(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

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

(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

(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

[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

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

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

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

(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一方面通过文字手段,使许多作品可以在更大范围广泛流传,便于各民族学习、借鉴和交流。

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和故事也保留在一些典籍中。

在史书和类书中也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

如《史记》、《汉书》、《后汉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永乐大典》等所保存的民间文学资料数不胜数。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改造和提高民间文学作品被文人作家辑录保存下来,同时又哺育了后代文人作家,他们丰富和提高了民间创作,对民间文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上。

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诸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上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1)、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

(2)、民间文学是源,作家文学是流。

人民是作家的母亲,人民口头创作哺育了作家。

文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上一切天才作家的艺术生命永不枯竭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饱吸了民间文学的营养,保持了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如果割断这一命脉,作家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3)、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并掌握了文化的主动权。

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完全消除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对立状态,使两种文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3、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主要区别。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史个人的创作;二是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的;三是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史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的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4、何谓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题不知所云!答案是百度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指集中开展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或定期展现特定事件的时间)。

5、民间文学口头性有哪些优越性A、口头性使民间文学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B、口头性具有最大的自由度C、通过方言表现出来D、便于民间文学的记忆和流传(时空传播)E、还造就了民间文学重复叙事的特点,只是区别于书面叙事最显著的标志。

(以上为老师课堂笔记,一下为资料整理。

)首先,这种口头交流都是通过方言进行的,因此,口头性突出表现为民间文学以地方方言为载体的特征。

任何人都成长于某一方言区,其思维、表达、交流等必然受到方言的影响,也最习惯于使用自己的方言。

在现实生活中民间文学都是用方言演说的,方言是造就民间文学地域性特色的根本因素之一。

任何民间文学作品只有用其流传地的方言进行演说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而用普通话或其他地方方言演说必然减弱其原有的艺术魅力。

其次,口头交流使民间文学流传很广、很久口头语言造就了民间文学,也传播了民间文学。

没有口头语言就不可能产生各个古老民族伟大的史诗,伟大的神话和口头传统,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便会黯然失色。

第三,口口相传造就和宽容了民间文学的重复叙事,使得重负叙事成为口头叙事区别于书面叙事最显著的外部标志之一。

第四,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有是建立在其生活属性基础上的。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传播的,创作和传播民间文学本身就是民众不可缺少的生活样式,它和民众其他的生活样式共同构成了民间生活的有机整体。

6、为什么说口头文学具有永恒性A、口头语言是最灵便的交流工具,既便于传又便于记,民众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异常及时、方便和生动。

B、民间文学是相对自由的文学表达方式。

C、从更本质的层面上讲,民间文学的存在保证了文学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体现了多种叙事方式并存的良好态势。

(以上是老师笔记,以上是资料整理)首先,口头语言是最灵便的交流工具,既便于传又便于记,民众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异常及时、方便和生动。

口头语言是全方位的交流方式,是具体场景的交流方式,而文字则是单向性的和脱离情景的。

口头语言表达的优越性使得广大民众在掌握了文字之后,仍会进行口头演说,只要口头语言存在,民间文学就不会消亡。

其次,民间文学史相对自由的文学,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不能进入当下社会的主流话语中,也不能“白纸黑字”地公开诉诸于文字或各种大众传媒。

这类作品只能口耳交流,并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

第三,从更本质层面而言,民间文学的存在保证了文学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体现了多种叙事方式并存的良好态势。

而且民间文学特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能够将意识形态展示的丰富多彩。

7、民间文学变异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这里的心授正是依靠记忆保存和传播的含义。

内在因素——靠记忆保存民间文学作品。

[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在传播中很难完全保持原貌。

比如民间故事一类的作品,大多只保存了主要内容、梗概,传述语言和细节经常变化;甚至两个以上不同作品情节合而为一,成了另一个新作品,比如牛郎织女故事——与“两兄弟”故事中狗耕田合而为一](2)另一内在因素——民间创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

[口头传播者往往就是再创作者,有权进行合情合理的改动、加工。

多数都是不自觉的,非故意改动。

](3)外在因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

[流传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季节气候、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各有差异;不同演述者各自口才、风格不同,——同一母题作品,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异文。

如:《数九歌》,因不同地区气候寒暖、农事迟早不同而有所变异。

](4)重要客观原因(应该也是“外在因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

[流传中,内容、情节逐渐丰富——主题变化——折射到口头创作中,根据社会背景和民众心理,产生有积极意义的变化。

如:孟姜女传说,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的故事——西汉,增加杞梁妻“善哭”内容——东汉,“哭倒城墙”——后魏,哭倒梁山或莒城——北齐,杞梁服役,修长城被杀,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唐代,完整地形成反徭役,抗暴政的传说。

8、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哪些外在形式和内在属性?(这道题有点纠结人,没找到感觉合适的答案,只把笔记列出来仅供参考。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为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在集体中流传,为集体所有(笔)外在特征: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体现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享的特殊文字。

民众既是创造者、修改者,又是传播者、演唱者和听众。

民间文学的演述完全属于集体过程中。

(整)外在形态:(1)、集体情景中的集体创作。

(2)、有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形后,在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民间艺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形成一部完整的口头文学新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