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GB-17930-2013)

合集下载

车用汽油标准(GB17930-2013)(国II~国V技术指标比对)

车用汽油标准(GB17930-2013)(国II~国V技术指标比对)

车用汽油标准(GB 17930-2013)909397909397909397899295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RON) 不小于909397909397909397899295抗爆指数(RON+MON)/2 不小于8588报告8588报告8588报告848790铅含量/(g/L) 不大于馏程:10%蒸发温度/℃ 不高于50%蒸发温度/℃ 不高于90%蒸发温度/℃ 不高于终馏点/℃ 不大于残留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蒸气压/kPa11月1日至4月30日 不大于5月1日至10月31日 不大于胶质含量/(mg/100mL)不大于未洗胶质含量(加入清净前)溶剂洗胶质含量诱导期/min 不小于硫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硫醇(需要满足下列要求之一)博士试验硫醇硫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铜片腐蚀(50℃,3h)/级不大于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苯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芳烃含量/% (体积分数)不大于烯烃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氧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甲醇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锰含量/(g/L) 不大于铁含量/(g/L) 不大于密度(20℃),kg/m³1无0.001(10ppm)2.70.30.0020.01720~750305通过0.001无1.040240.011.040282.70.30.0080.010.010.30.30.0180.01635302.7 2.72.5 1.04040无无无701201902057012019020530303022无无无4801110.001通过0.001通过0.001480480480通过0.050.0150.005(50ppm)45~8555540~658874887242~8540~681201902057012019020522项目质量指标车用汽油(Ⅱ)车用汽油(Ⅲ)车用汽油(四)车用汽油(0.005(50ppm)700.0050.0050.005(50ppm)汽油(五)9898930.005(50ppm)70120190205245~8540~653054800.001(10ppm)通过0.0011无无1.040242.70.30.0020.01720~775。

汽车燃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汽车燃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汽车燃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汽车燃油是指汽车使用的燃料,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耗油量以及排放物的排放水平。

为了保障汽车燃油的质量,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建立了检验方法。

本文将以中国的汽车燃油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为例,介绍汽车燃油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第一部分:汽车燃油的质量标准中国的汽车燃油质量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最新的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燃料质量标准》(GB 17930-2013)。

该标准规定了燃油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污染物限量等指标。

燃油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蒸馏性质、初、终沸程度、蒸发残留物等;化学性质包括硫含量、磷含量、铜腐蚀性等;污染物限量包括苯含量、铅含量、苯胺类含量、醚类含量等。

这些指标的限量值都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保障汽车性能而制定的。

此外,中国的燃油质量标准还根据燃油类型的不同分为多个等级,如91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等。

不同等级的燃油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车辆性能和要求进行选择。

第二部分:汽车燃油的检验方法为了确保燃油质量标准的执行和监督,需要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

中国的汽车燃油检验方法主要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验方法:1. 密度检验方法:采用密度计或比重计对燃油的密度进行测定。

该指标是衡量燃油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计算能量密度等其他指标的基础。

2. 蒸发损失检验方法:采用蒸发损失法对燃油的蒸发性进行测定,用来评估燃油的挥发性和易燃性能。

3. 蒸馏性检验方法:采用蒸馏法对燃油进行蒸馏,测定不同馏分的收率和性质。

该指标反映了燃油中不同馏分的分布,对于评估燃油的可燃性能和抗爆性能有重要意义。

4. 硫含量检验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燃油中的硫含量进行测定。

该指标是衡量燃油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5. 污染物含量检验方法:针对不同污染物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如针对苯含量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针对铅含量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

车用汽油标准历次修订的指标变动及趋势

车用汽油标准历次修订的指标变动及趋势

车用汽油标准历次修订的指标变动及趋势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7年第6期文李三省在大众消费领域,涉及到的产品种类数以万计。

可以说,没有哪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变动会比“车用汽油”更受大众的关注和热议。

特别是在2017年1月1日后,随着《车用汽油(V)》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关汽油标号(辛烷值)、硫含量、锰含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曾一度成为大众广泛议论的话题。

其实,《车用汽油》标准发布实施并非始于当下。

早在1999年,国家就颁布并实施了GB17930《车用无铅汽油》标准,只不过当时汽车保有量少,普通百姓家庭拥有私家汽车的情况还不普遍,且空气质量还没有到“谈霾色变”的程度,关注度自然不高。

GB17930《车用汽油》标准产生的背景较早的车用汽油标准是GB484-1993《车用汽油》,该标准允许加含铅添加剂,上限指标要求不大于0.35g/L,随着车用含铅汽油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空气残留物在人体沉积,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有鉴于此,国务院办公厅于1998年9月下发了《关于限期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车用含铅汽油的通知》,要求从2000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汽油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生产车用含铅汽油;2000年7月1日起,全国停止销售和使用车用含铅汽油。

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实现我国车用汽油无铅化进程,考虑到我国2000年汽油无铅化后的实际情况和环保等要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2月28日发布了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强制性国家标准,替代GB484-1993《车用汽油》。

在新标准中,不允许生产和销售70号汽油和含铅汽油。

规定汽油中铅含量不高于0.005g/L,比原标准降低70倍。

硫含量由原标准的不大于0.15%修改为不大于0.10%,并增加了苯含量、芳烃含量和烯烃含量的限制。

该标准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是我国车用无铅汽油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是车用汽油被冠以GB17930标准编号的第一次。

汽油国标2013

汽油国标2013

近日,为进一步提高车用汽油质量,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含国V要求的车用汽油国家标准GB 17930-2013《车用汽油》。

这也是我国继2013年6月发布国V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后在燃油品质提升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我国车用汽油标准GB 17930最初发布于1999年,至今已进行四次修订。

本次修订也是间隔最短的一次,仅为2年。

修订提速主要是出于近年频频爆发的雾霭所引起的社会舆论压力。

相比以往,本次标准修订的变化主要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1、最主要的当然是增加了车用汽油(V)的要求,通俗讲就是国V汽油。

国V汽油与国VI汽油的显著区别,在于:其一是车用汽油的硫含量从50PPM(即0.0050%,质量比)降至10PPM(即0.0010%,质量比),绝对值不大,但相对降幅达80%,这个幅度还是很大的。

而且从炼油工艺来说,硫含量降得越低,对脱硫精练的要求更高,相应工艺改造投入会更大。

其二,就是辛烷值标号的降低,国V的标号改为89号、92号、95号、98号,常见的93、97号都没有了,主要原因是汽油加氢脱硫的同时,部分对辛烷值贡献大的烯烃被饱和变成烷烃,加上对含锰添加剂的限制,辛烷值标号相应降低了。

增加98号油是为了满足未来汽车发展对高标号的需求,不过广州、深圳等城市通过制定地方标准一直都在供应98号油,北京在京IV阶段也有,但京V阶段由于原料等原因暂停了。

其三,锰含量从0.008%(g/L)降至0.002%,主要是含锰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燃烧产物易沉积,对车辆排放控制系统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四,烯烃含量从28%降低到24%,烯烃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此举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汽油蒸发排放造成的光化学污染,减少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沉积物。

其五,首次增加了汽油密度的要求,其值为20℃时720—775kg/m3,一是考虑贸易结算等经济性要求,二是对异常添加高分子量的添加物具有一定约束。

2、对车用汽油中异常添加物要求进行修改。

95号汽油执行标准

95号汽油执行标准

95号汽油执行标准
燃油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管理机构或相关标准制定机构制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汽油标准。

以下是中国国内关于95号汽油的一些执行标准,截至我知识截止日期(2022年1月),请注意这些信息可能已有更新,建议查阅最新的法规和标准文件。

在中国,95号汽油的执行标准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汽油、柴油国家标准》(GB 17930-2013)。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内容:
1.RON(Research Octane Number):标准规定了95号汽油的
RON数值。

RON是一种衡量汽油抗爆震性能的指标,该数值越
高,表示汽油的抗爆震性能越好。

2.S(硫含量):标准规定了95号汽油的硫含量限制。

硫含量的
控制是为了减少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

3.醚类成分:标准可能对95号汽油中醚类成分的含量进行规定。

醚类成分的添加可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

4.其他指标:标准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指标,如挥发分、密度等。

请注意,具体的标准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版本的国家标准而有所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查阅最新版本的相关国家标准文档以获取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车用汽油(GB-T17930)1

车用汽油(GB-T17930)1
油品分析
• 1.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密度、平均分子量、苯胺点、粘 度、闪点燃点与自燃点、残炭 • 2.蒸发性能的测定:馏程、饱和蒸汽压、汽油的液汽比 • 3.燃烧性能的测定:辛烷值、十六烷值、热值、烟点 • 4.安定性的测定:实际胶质、诱导期、碘值与溴价、储存 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 • 5.低温性能的测定:浊点、结晶点、冰点、凝点、倾点、 冷滤点 • 6.腐蚀性的测定:铜片腐蚀、银片腐蚀、博士实验、硫醇 硫、酸度和酸值、水溶性酸碱 • 7.油品中杂质的测定:色度、水分、机械杂质、灰分
蒸发性能的测定
• • • • • • 指标: 10%蒸发温度/℃ 不高于 50%蒸发温度/℃ 不高于 90%蒸发温度/℃ 不高于 终馏点温度/℃ 不高于 残留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
70 120 190 205 2
蒸发性能的测定
• 蒸汽压:(GB/T 8017雷德蒸汽压) • 方法概要 • 将经冷却的试样充入蒸气压测定器的汽油室,并将汽油室与37.8℃的 空气室相连接。将该测定器浸人恒温浴(37.8±0.1℃),并定期地 振荡,直至安装在测定器上的压力表的压力恒定,压力表读数经修正 后即为雷德蒸气压。 • 意义与应用 • 雷德蒸汽压评定发动机燃料的蒸发强度、启动性能、生成气阻的倾向 和在储存、管理中损失轻组分的倾向。P雷大,含轻组分多,蒸发强 度大,启动性能好,但P太大,形成气阻,并挥发损失大,所以轻质 油蒸汽压收到限制。 • 指标:国(Ⅲ): 11月1日至4月30日:不大于88KPa • 5月1日至10月31日:不大于72KPa • 国(Ⅳ):11月1日至4月30日:42~85 KPa • 5月1日至10月31日:40~68 KPa
腐蚀性的测定
• 水溶性酸或碱(GB/T 259) • 石油产品的水溶性酸、碱,是指油品在加工、储存、运输 工程中从外界进入的可溶于水的无机酸或碱。 • 方法概要 • 用蒸馏水或乙醇水溶液抽提试样中的水溶性酸或碱,然后, 分别用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检查抽出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或用酸度计测定提取物的PH值,以判断有无水溶性酸或 碱的存在。 • 危害:1.油品中的水溶性酸、碱能腐蚀机器设备,算能腐 蚀大多数金属,碱能腐蚀铝、锌等金属;2.催化油品氧化, 使油品安定性下降。出厂油品不含水溶性酸、碱。 • 报告:无

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防控技术规范 车用汽油

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防控技术规范 车用汽油

四川省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防控技术规范 车用汽油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工业产品(车用汽油)质量风险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防控措施、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仅适用于四川省内车用汽油产品的风险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930 车用汽油GB/T 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2760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导则GB/T 33647车用汽油中硅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T 33648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红外光谱法NB/SH/T 0164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 1757 工业芳烃中有机氯的测定微库仑法DB51/T 1703 汽油中氯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DB51/T 2181 汽油中磷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来源:GB/T 23694-2013,4.4.1 ]4 基本要求4.1 车用汽油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风险评估应符合GB 17930和GB/T 22760的要求。

4.2 车用汽油的储运风险防控措施应符合NB/SH/T 0164的要求。

5 防控措施5.1 产品质量生产和销售的车用汽油应检测常规项目和风险项目,常规项目应符合GB 17930技术要求,风险项目要求见表1。

车用汽油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可按GB/T 22760的技术方案进行。

表1 车用汽油质量风险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甲缩醛含量(体积分数))/% 不得检出 GB/T 33648苯胺类含量(体积分数))/% 不得检出GB/T 33648SH/T 1757、DB51/T 氯含量,mg/kg 不大于 11703GB/T 33647、磷含量,mg/kg 不大于 1DB51/T 2181硅含量,mg/kg 不大于 5 GB/T 336475.2 储运与销售5.2.1 应加强对储存、运输等环节容器清洁度的管理,防止油品污染。

GB17930-2013《车用汽油》解读

GB17930-2013《车用汽油》解读
压和牌号 ,增加了密度限值 。
据悉 ,标准 由全 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组织专家经过试验验证 ,参考欧洲标准起草。标准 技术指标是在征求环保、汽车和石化行业意见以及网上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 硫含量 :是车用汽油中最关键的环保指标 ,为进一 步提 高汽车尾气净化 系统的能力 ,减少 汽车污染物排 放 ,标准将 硫含量指标限值 由第四阶段的 5 0 p p m降为
密度 :标准首次规定的车用汽油的密度指标为 2 0  ̄ C
染防治行动计划 ,由国家质检 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 制定 ,并经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环保部、 商务 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能源局等 部委协调 ,于
2 0 1 3 年1 2月 1 8日发布实施。
与第四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相比较 ,该项标准最 主要的变化是降低了硫、锰和烯烃的含量 ,调整了蒸汽
l O p p m,降低了 8 0 %。 锰 :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对车辆排放控制系
时7 2 0~ 7 7 5 k g / m ,这是为了进一步保证车辆燃油经济
性相对稳定。
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既考虑了我国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改善的迫切
要求 ,也考虑了我国车用汽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现状 ,
在标准的附录 中增加 了 9 8 号车用汽油的指标要求 ,如 果企业生 产和销售 9 8 号车用汽油 ,则必须符合附录中 的指标要求。
蒸气 压 :为防止 冬季 因蒸气压过低而影 响汽车 发 动机冷 启动性 能 ,导致燃 烧不充分、排放增加 ,冬季 蒸气压下限 由第四阶段的 4 2 k p c t 提高到 4 5 k p a ;为进一 步降低汽油中挥发性有机物质 ( V O C s )的排放 ,减少 大气污染 ,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 6 8 k p a 降低为 6 5 k l m,并规定广东、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夏季蒸气压。 烯 烃含 量 :烯 烃 含量 由第 四阶 段 的 2 8 % 降低 到 2 4 %。降低烯烃含量是为 了进一步降低汽油蒸发排放造 成的光化学污染 ,减少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沉积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

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
——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
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
——增加 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
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

车用汽
——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志良、林荣兴、陈洪德、全轶枫、施慧娟、黄成、沈贤、李新颖、李明亮、王川。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车用汽油
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

本标准无意对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由液体烃类或由液体烃类以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11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 1792 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诱导期法)GB/T 8019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
剂吸附法
GB/T 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 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 20581-200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
NB/SH/T 0741 汽油中烃族组成测定法多维气相
色谱法
NB/SH/T 0842 汽油和柴油中硫含量的测定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
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它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711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2 汽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3 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20 汽油中含氧化合物测定法(气相色谱及氧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SH/T 0794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微量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爆指数 antiknock index
研究法辛烷值(RON)和马达法辛烷值(MON)之和的二分之一。

4 产品分类和标志
4.1 产品分类
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95号。

4.2 产品标志
车用汽油加油机的醒目位置应标注:牌号+车用汽油(沪V)。

示例: 92号车用汽油(沪V)
5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

车用汽油中不应含有任何可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运行的添
加物和污染物。

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甲缩醛、苯胺类、卤素以及含磷、含硅等化合物;
5.2 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6 取样
取样按GB/T 4756进行,取4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8 安全
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