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传统(教案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做忠诚的爱国者(教案)

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 富强的标志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都有兴趣弄清楚这 一点。”中国留学生站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 祖国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到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 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 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当代大学生是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生力军,要做促进民 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 坚决的斗争。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中华 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始终是人心所向,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兴衰 荣辱牢牢地维系在一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
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 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观念(见书 59 页第一段)是指一个国家和 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国防忧 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何国防 献身意识等等。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中国在古代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 的进步起过重要的作用。但自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清朝政府卖国求荣,屈膝投降,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家和 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有国无防,国力崩溃,民心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传统教案

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了解祖国优良的历 史文化传统。爱国主义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而且,一个民族如果没 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民族文 化、民族精神作为精神脊柱,那么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民族国家、民族外 交,又怎么能够真正建立起来,真正支撑下来?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 慧的民族,中华文化具有强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优良传统,纵使浪迹海外成 为外国公民,因为与祖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葆有一颗中国心。古代史 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 就有 300 多项,其中有 175 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 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 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爱国主义传统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某某大学 教案
教 学 部 门: 教 研 室: 任课教师姓名 : 任课教师职称 : 课 程 名 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 课 时 间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 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和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 情操,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中国人民正是 弘扬了爱国主义传统,才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 之心死而后已”等,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 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 行动。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民族团结与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 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4、同仇敌忾,抵御外辱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作为当代大
03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案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案例1 黄伯云:让中国飞机“自主”落地黄伯云,l945年出生于湖南南县,中南大学校长,中国212程院院士,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归国留学人员。
1988年,黄伯云回国创业,他把研究目标锁定在世界航空制动领域最先进的材料——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即飞机刹车片)的研制上。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都离不开安装在飞机轮子里面的刹车片,如果刹车片失灵飞机就会冲出跑道,造成机毁人亡。
国际上通用的航空刹车片有金属盘和碳碳盘两种。
而用碳/碳复合材料制造的刹车片,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被制造业称为“黑色的金子”。
多年来,中国航空刹车片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
更致命的是,这导致中国的航空事业受制于人。
如果国外对中国实行零部件禁运,中国的航空战略安全即受到威胁。
黄伯云就是憋着一口气回来的,他内心深处的目标是“要搞就要搞世界第一”。
不料,研究首先却是从屈辱开始的。
为了节省时间、少走弯路,黄伯云想到与一个航空大国进行合作。
黄伯云到该国很有名的公司去访问,接待他的公司负责人说:“很抱歉,你们不能参观我们的生产车间。
”黄伯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加快研究进程,他还是买回了一个开价几百万美金的产品。
可课题组对产品进行解剖发现,这个产品竟是个废料。
外国专家轻视的话语和愚弄的做法,使得黄伯云在气愤之余,体会到深深的屈辱——为人所瞧不起的屈辱。
他自问:“没有自主创新的东西怎么能在世界上立足?”1996年,黄伯云和同事们完成了“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实验室基础研究。
时间转眼就到了2000年。
9月,在模拟飞机试验中,刹车片温度急剧升高,摩擦系数严重下降,课题组在最后关头失败了。
作为项目的主帅,黄伯云说:“那个时候连睡觉都很难,安眠药吃一两次都不能解决问题,痛苦得难以想象!”当时,他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l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
(详细讲稿,附若干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四章DOC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目的要求】掌握道德的内涵与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道德的内涵和功能(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核心和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美德占据灵魂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是: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有的说要挖根。
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坐在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占据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让灵魂长上“杂草”,不可能有健康的人生,只有用美德去占据它,我们才能永远拒绝“杂草”,保持健康的心态。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康德曾经告诉我们:“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现实生活中道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到底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该怎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就是我们第七讲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牵动着每一位消费者的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考核形式:考查一、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它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同时,它又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八荣八耻”为一根主线,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法制意识,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要讲清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更新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大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到学习该课程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爱国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邓小平 诸葛亮曾言: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今日我 曰:非改革无以发展,非创新 无以进步。 ---高建华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的必然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 的迫切需要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重点:
如何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怎样看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难点:怎样才能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课程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全称 以及词、曲作者,并一字不错地演唱出来。
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 斯、马其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 亡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继的进化生存 下来了。 --罗素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
1、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 的创新。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要自觉投生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三)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一:提倡理论创新
第二:鼓励制度创新
第三:强化科技创新
第四:推进文化创新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 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 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邓小平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就是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爱国主义

王耀辉:海归代 言人的爱国情怀
台湾公派生发公开信 倡台青年搭两岸金桥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 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又吸纳着鲜活的时代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 国主义的主题。
本节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
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 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 动力。 “爱国”,是对每个人的基本政治要 求和道德要求,不爱国是最可耻的和 最不道德的。
主要学习三个问题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包括大陆同胞、港 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 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 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 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 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 辉篇章。” ——胡锦涛
列宁:“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 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 的感情。” 爱国主义感情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自发形成的,无条件的一种最纯洁、 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爱国、富国、强国、报国、救国都是世代称颂的 高尚美德,而卖国、辱国、祸国、乱国、叛国则 是为世人所不齿的丑恶行为。 拿破仑:“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 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案
某某大学
教案
教学部门:
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职称: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课教案
七个地方,比喻为七个与祖国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母亲的眷恋,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从这种深切的呼唤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祖国的感情,这就是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当我们身处北国,“望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当我们泛舟西湖,欣赏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时,当我们置身戈壁,感受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袤辽阔时,当我们登临泰山,领略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时,面对如此壮美的祖国,怎能不深深激荡起我们炽热的情感?我们的心中怎能不油然升起一种"江山如此多娇"的情怀呢?
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大政治机构。
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而爱国主义就必然包含着爱国家的政治内容。
“离开国家,你什么都不是!”
图片展示:
2011年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在利比亚中方人员提供保护。
2015年4月,中国海军军舰在也门协助我国公民撤离。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执政理念,以及保护我海外公民安全的坚定决心。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源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
爱国主义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在今天,爱国主义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
它可以把一切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感召团结起来,一切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繁荣富强的公民,一切维护祖国统一、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各族人民,都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统一、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着。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和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
中国人民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