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水文地质图
青海省地质图说明书(PDF)

第一章绪言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东邻四川省,北依甘肃省,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连;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2′之间,东西长约1200km,南北宽约800km,面积约72万km2。
全省人口为500多万,共有34个民族聚居,其中以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为主。
可谓地广人稀。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连同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3000m以上,全省最高峰布喀达坂峰,位于西部青新边界,海拔6860m;最低点位于东部甘青交界湟水河谷,海拔1650m。
省内地势高亢,北部为阿尔金—祁连高山山原区,中部为柴达木—黄湟中海拔盆地区,南部为青南高原区。
祁连山位于青海省北部,部分跨入甘肃省境,由走廊南山,托勒山,大坂山等一系列次一级山系组成。
西段地势高峻,一般海拔4000m以上,5000m的高峰比比皆是。
较大水系有黑河、大通河、湟水河、疏勒河、布哈河、巴音河等六条水系均源于祁连山,除布哈河、巴音河属内陆水系外,其余皆为外泄水系;此外尚有青海湖、哈拉湖等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面积约4573km2。
东昆仑山跨越省境中部,西延入新疆与西昆仑山相接,东延至都兰县以东与秦岭连接进入甘肃省境,由祁漫塔格山、布尔汉布达山等次一级山脉组成,海拔最高6860m,大部分海拔都在4000m 左右。
除最大的外泄水系黄河之外,较大水系尚有那陵格勒河、巴音河等。
柴达木盆地是位于祁连山与东昆仑山之间的大型沉降盆地,盆地内盐湖星罗棋布,主要有依克柴达木湖、茶卡盐湖、尕斯库勒湖、达布逊湖、德宗马海湖等,是广阔的柴达木湖泊退缩的产物。
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两大山系位居青海南部,是“青南高原区”的主体部人之一,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和“江河源头”之称。
全区地势极高,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4000—6000m以上,为典型的高寒山区。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域范围
区域范围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 31°39′~36°16′之间。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天河核心保护站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三江源区范围内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 为从15.2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高寒草甸及野生动植物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跨青海省16县1乡,涉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玛沁、甘 德、久治、班玛、达日6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6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 海、同德2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和河南2县,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共16县 1乡,行政区划上共由69个不完整的乡镇组成。 保护区核心区面积31218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20.5%,缓冲区面积39242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5.8%,实验区面积81882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 区总面积的53.7%。
初步区划
保护区初步划定25处核心区,其中有8个湿地类型核心区,10个森林类型核心区,2个高寒草甸类型核心区, 5个珍稀野生动物核心区。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将自然修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 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
2、国家与青海省重点保护的藏羚、牦牛、雪豹、岩羊、藏原羚、冬虫夏草、兰科植物等珍稀、濒危和有经 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
3、典型的高寒草甸与高山草原植被。
4、青海川西云杉林、祁连大果圆柏林,山地圆柏疏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及高寒灌丛、冰缘植被、流坡植被 等......
大场金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造 、 貌及 冻土 等 自然 条件控 制 。区 内地 下水 的补 给来 地
源 主要 是大 气降水 , 由于 矿 区地 高 天 寒 , 季 的大 气 降 寒 水 为 固态 , 在暖 季融化后 才补 给地 下水或 地表水 。大面 积连续 展 布 的多 年冻 土 , 得冻 结 层 下 水 的补 给 、 流 使 径
下 , 岩类冻 结层 上水 的排泄条 件较 好 。 基 大部分 的低高 山及丘 陵 区 , 山体 低矮 , 地形较 平缓 , 冻结层 上水 主要接 受 大气 降水 的补 给 和 较 高 山 区基 岩
2 1 年第 1 期 02 1
西部探矿工程
l9 7
类 冻 结层上 水 的侧 向补 给 。冻 结层 上 水 顺 势 向低 洼处
好, 而在平原中部的低洼地段径流条件较差。 综上 所述 , 岩山 区为地 下水 的补给 区 , 基 山间盆 地 、 谷地 和宽 谷平原 为地 下水 的径 流汇集 区 , 也是地 下水 的 排泄 区 。S - S 文地 质剖 面如 图 2 示 。 GI GI水 所
冒
霆
0
10 o0
2 o 00
0 0
f
圈
圆
国
豳
国 圈 掀圈 下 圈 固 繁 图 2 S -S 文 地 质 剖 面 G1 G1水
3 矿坑 充水 因素 及充 水方 式
表水 不 能再 向下渗 , 是 由于本 矿 区为露 天 开 采 , 矿 但 其 体标 高小 于矿 区 的侵蚀基 准 面 , 会造 成周 围地下 水 向矿 区汇集 , 为矿坑 直接 充水 因素 。 成
和排泄 条件 在很 大程度 上受 到制 约 。 在 扎拉 依 、 E哦 、 日哦邹 等 中高 山地带 , 稍 l 稍 山体 上 升幅度 大 , 岩石裸 露 , 冻 风化 作 用 强烈 , 屑 坡 、 川 寒 岩 石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摘 要: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调查区域的含盐地层主要位于上更新 统上部和全新统上部,矿床位于那陵郭勒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最终汇集区,矿床的形成及其 影响因素与该流域的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锂、硼、钾矿;矿床;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18.04.008
区内构造仅限于相邻的褶皱与断裂,这些褶皱 与断裂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着湖盆沉积与发展。
区内构造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新构造运动 的普遍性,范围广泛,从山区波及到盆地中心,深度 大,从基底延展到表层;二是强烈的继承性,不仅表 现在褶皱轴向、断裂构造线一致,而且表现在隆升与 沉降区位置始终相一致。从第三系初即接受沉积的 南里滩至今地表高程仅 2670m,仍为目前盆地的最 低点。总体上为新生代褶皱断陷盆地中由第三系和 第四系地层构成的背斜及其之间的小型向斜凹地。 不少构造显现出向斜厚底、背斜薄顶,甚至脱顶的现 象。伴随褶皱而形成的断裂,较大的多在盆地边缘 发育,多为地震探测的隐伏断裂;盆地内部的断裂, 一般均为褶皱构造上的次级表层断裂[2]。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青海省都兰县阿拉克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一处典型的湖盆区域。
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矿产资源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地区沉积物以富钾、富铝为特征。
钾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营养元素,也是利用广泛的工业原料,其在地壳中广泛分布,但形成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由地壳的变质作用或火山活动所造就。
阿拉克湖水系沉积物富钾的地质背景是该地区存在大规模火山岩的形成,因此红壤土中含有高量的富钾无机盐,满足了钾肥制作的原料需求。
而富铝的成因则与地质特征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元素,铝元素的化学和矿物学性质变化较小,因此在地球物质中分布情况较为稳定。
而在该地区,随着阿拉克湖水系的沉积作用,铝的富集成为了地球化学特征之一。
其次,该地区还具有一定的金属元素含量。
据地质勘探相关机构调查统计,地区中铜、锌、铅等多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成为了可能的找矿方向。
矿产资源的成因一般是由地球内部造山活动、岩浆侵入、热液活动等作用形成,而这些作用可以在区域地质历史的成因过程中留下痕迹。
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中富含金属元素,暗示了该区域存在着与金属元素有关的地质作用过程。
因此,寻找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并取得其有效开采和利用,对于提高阿拉克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益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
总之,阿拉克湖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开展该地区矿产资源的相关勘探和潜力评估。
针对阿拉克湖地区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寻找金属矿产资源的方向和方法。
未来,相关地质勘探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发挥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知识的综合作用,深入了解阿拉克湖地区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为相关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的过程。
下面列出一些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1. 全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不均,东部发达地区总人口数量大于西部地区。
青海省高程DEM等高线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下载(百度网盘下载)一、概述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公报显示,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地处边卫,文化落后,明初尚无学校设立,至宣德年间经多方奏请才设立西宁卫儒学。
另外在西宁、碾伯二地又有民间自立社学2处。
明时青海也曾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如西宁卫人张问仁。
另外也有曾在青海任职的官吏及曾来青海的文人如刘敏宽、龙膺、石贾、万世德及僧人宗油等也都留下不少描写青海的诗赋。
此外,张芝的嘉靖《西宁卫志》(已佚)和刘敏宽、龙膺纂修的万历《西宁卫志》开创了青海地区编史修志的先河。
而藏土回蒙汉等民族共同创建的寺院建筑与绘画艺术,也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如何下载?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离线数据包为: 782.8M,可以从百度网盘中直接下载。
下载地址为:https:///s/1vqeeg9s8pJWQpErsEMiITQ解压后的目录中,主要包括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dat、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idx和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kml文件。
双击“谷歌地球高程数据读取与导出工具”快捷方式,可以下载“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用于导出高程数据为TIF文件。
三、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包含的县市行政区划青海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行政区划主要包括2个地级市(西宁市、海东市),6个民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7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6个市辖区,5个行政委员会。
全国水文地质图集

北京市水文地质图.
柴达木自流盆地水文地质图
长江三角洲水文地质图.
福建省水文地质图.
甘肃东部黄土区农田灌溉水文地质图.
关中盆地水文地质图.
广东省水文地质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图.
贵州省水文地质图.
河北省水文地质图.
河南省水文地质图.
河套平原盐碱土改良水文地质图.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图.
湖北省水文地质图.
湖北省水文地质图辅图.
湖南省水文地质图.
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文地质图.
黄淮海平原浅层淡水水文地质图.
吉林省水文地质图.
江汉平原水文地质辅图.
江汉平原水文地质图.
江苏省水文地质图.
江西省水文地质图.
雷琼自流盆地水文地质图
辽宁省水文地质图.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地质图.
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图.。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陆相湖盆六大沉积体系及相带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
Ⅰ
冲积扇 体系
Ⅱ
河流 体系
Ⅲ
三角洲 体系
Ⅳ
水下扇 体系
Ⅴ
湖泊 体系
Ⅵ
沼泽 体系
沉积相
亚相
干旱扇 湿地扇
扇根 扇中 扇端
曲流河 辫状河 网状河
河道 河道间
曲流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平原 前缘(内带、外
带) 前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 远岸水下扇 滑塌浊积体(扇)
滑塌透镜体
碎屑岩滩坝 碳酸盐岩滩坝
生物礁
主要沉积作用 泥石流 牵引流
牵引流
牵引流为主 次之重力流
重力流为主 次之牵引流
湖流、波浪 化学、生物
生物
一、冲积扇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冲积扇是陆源碎屑最近 源的沉积。山区(碎屑 物供给源区)河流出山 口进入山麓平原, 由 于坡降突然变小,水流 分散,流速和搬运能力 骤减,将大量碎屑物在 山口堆积下来,形成向 平原发散的扇形沉积体,
即为冲积扇。
疏勒河冲积扇,扇体面积2000平方千米 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北祁连逆冲断裂带的交汇处
一般分布在构造盆地边缘,构造因素起决定作用,其次 是气候、地形和物源;沉积作用牵引流和泥石流交叉发育为 特征。粒度范围很宽,巨砾-泥,岩石组成以砂砾岩为主。
泥石流沉
筛
积副砾岩
积
物
片流沉积 砾岩
水道沉积 交错层理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一、考察的意义与目的
考察意义:青海湖是“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发源
地之一. 作为石油工作者,有必要对青海湖的地质 与地理状况进行考察。
考察目的: “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