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骆驼寻宝记》教案1 精品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骆驼寻宝记(1)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骆驼寻宝记(1)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骆驼寻宝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奇妙的动物世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骆驼寻宝记》。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骆驼在沙漠中寻找宝贝的故事,揭示了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独特生理结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成语和短语;学会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骆驼在沙漠中寻宝的过程,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骆驼勇敢、坚韧、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及其在寻宝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朗读、复述、表达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环境,提出问题:“在沙漠中,有哪些动物能够生存?它们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词、成语和短语。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宽,像两只大船”,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仿写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骆驼在寻宝过程中的勇敢、坚韧、乐于助人的品质。

8. 课后作业布置:设计作业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骆驼寻宝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骆驼寻宝记2. 板书内容:(1)课文生词、成语、短语;(2)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3)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4)作业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骆驼》为题,写一篇短文。

《骆驼寻宝记》教案》课件

《骆驼寻宝记》教案》课件

《骆驼寻宝记》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骆驼寻宝记》故事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骆驼寻宝记》的封面和简介。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骆驼寻宝记》这个故事吗?它讲述了什么样的冒险?”1.3 教学内容:介绍《骆驼寻宝记》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2.2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梗概。

引导学生跟随课件内容,一起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和角色变化。

2.3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情节,包括骆驼的冒险经历和他的发现。

强调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骆驼寻宝记》中的角色特点和动机。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骆驼寻宝记》中的主要角色。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角色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特点。

3.3 教学内容:分析《骆驼寻宝记》中的主要角色,包括骆驼和其他动物的特点和动机。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合作,以及它们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骆驼寻宝记》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骆驼寻宝记》的主题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如友谊、勇气、坚持等。

4.3 教学内容:探讨《骆驼寻宝记》中的主题和寓意,如追求梦想、面对困难、合作与分享等。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骆驼寻宝记》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5.2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骆驼寻宝记》的总结和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总结自己的收获。

骆驼寻宝记教案

骆驼寻宝记教案

骆驼寻宝记教案骆驼寻宝记教案1课标要求:1、整体感知,学习课文构思精巧的特点。

2、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品味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3、通过片段练习,培养学生想像力。

4、学习骆驼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点悟]学习这篇童话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之上,同学们相互质疑,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分角色表演;最后通过叙述骆驼心理活动的片断练习,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以上“读”、“议”、“演”、“练”四个环节的学习,能够训练同学们的语文能力。

另外,通过资料的查阅,了解治理沙漠的方法。

[整体感知]__是一篇语言富有感染力的童话,讲述了骆驼寻宝的经历,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韧不拨、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在__前后的内容上作了精心安排。

全文共写了30多种动物,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这是我们在学习这篇__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质疑:课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__可以分几部分?解惑:全文共写了30多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

先分别写了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部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质疑: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解惑:除了骆驼外,还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

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质疑: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解惑: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骆驼寻宝记》教案-最新范文

《骆驼寻宝记》教案-最新范文

《骆驼寻宝记》教案篇一:骆驼寻宝记骆驼寻宝记一、学习目标1. 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骆驼的形象特点。

3.理解文中“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及其所起的作用。

一、自学检测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言简意赅)2.骆驼寻到了什么样的宝?二、合作探究1.骆驼寻宝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骆驼凭借什么冲破这种种难关的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

三、展示交流从骆驼寻宝途中的表现来看,你认为这是一只的骆驼?(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勇敢自信不畏艰险胸怀大众无私奉献四、写法探究1. 你知道这两句话写的是哪种动物吗?肥胖蠢笨的()看到大伙都去寻宝,不觉眼红,也不自量力地上了岸,可是没走多远,就累得直喘粗气,肚子也饿了,不得不下河去找些水生植物充饥。

于是()展开红黄绿色交织的彩羽。

她饶舌地邀请啄木鸟一同去寻宝。

交流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拟人化的描写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知道童话的目的不仅是反映生活,而且给人以思想、知识教育,那么读完这篇童话,你认为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宝呢?六、布置作业文中一直没有写到骆驼寻宝途中的心理活动,请你结合骆驼精神发挥想象写一写骆驼在途中想了些什么。

篇二:骆驼寻宝记教学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这一文体特征;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刻画寻宝者的形象的。

2.能力目标:通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本文构思与组织材料上的巧妙。

3.情感目标:认识骆驼这一形象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骆驼形象,学习骆驼精神。

教学难点:对比与反衬的写作手法。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激趣导入—简介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字词—整体感知—研读理解—拓展延伸(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让学生信心百倍的进入课堂(二)简介作家作品知识:《骆驼寻宝记》是本单元第一篇童话,所以,适当的讲解童话的文体特征,是教学的必要。

《骆驼寻宝记》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骆驼寻宝记》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自学能力。

4.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和总结,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2.学会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

3.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教学准备:1.《骆驼寻宝记》的课文。

2.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故事的标题《骆驼寻宝记》,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骆驼的印象,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Step 2:阅读(15分钟)教师让学生开始阅读故事《骆驼寻宝记》,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骆驼寻宝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其他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3-4名学生。

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为什么?-你们认为骆驼寻宝是否能够成功?为什么?-你们觉得自己能找到宝藏吗?为什么?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Step 4:合作学习(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活动表。

活动表上列出了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和任务,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这些任务。

-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朗读故事的不同部分,让其他小组成员记录关键信息。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小组成员可以编写自己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骆驼寻宝记教案》

《骆驼寻宝记教案》

《骆驼寻宝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积累生字词,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童话的语言,学会分析解读童话3.思想教育目标:学习骆驼坚持优良品格,树立正确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品味分析童话的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骆驼坚持优良品格,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㈠.导入:用ppt展示骆驼的图片,说明骆驼在沙漠中的作用——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骆驼呢?是要去寻宝的骆驼。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陈伯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上海宝山人。

……2.积累生字词:携手嫉妒嬉戏饶舌温馨翡翠淙淙潺潺鄙夷水泄不通高瞻远瞩踽踽前行豁然开朗花团锦簇养尊处优3.学生自读课文,同时完成一下两个问题①.将文章分成两部分1—10:群兽寻宝,半途而废。

11--19:骆驼千辛万苦,寻到宝藏。

②.找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找1-2个学生即可)③.课文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其它野兽的用意是什么?答:主要用来衬托出骆驼,不怕困难,坚强勇敢,勤劳朴实,等优秀品质,为下文做铺垫。

㈢.再读课文,品味语言㈣.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巨人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有爱心,要无私奉献,才能给人带来快乐,自私自利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

㈤.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无私给自己带来什么?分组谈论㈥.作业布置巨人到最后也没有见到那个小男孩,如果他见到那个小男孩,巨人会和小男孩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发挥想想,写一篇作文,300字左右。

㈦.板书设计:言行自私,赶走小孩——花园寒冬肆虐充满爱心,欢迎孩子——花园春意盎然。

七年级语文教案 骆驼寻宝记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 骆驼寻宝记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骆驼寻宝记9篇骆驼寻宝记 1班级姓名座号【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童话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在了解童话童话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学习创作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1.能记住本文生字词,并学习作者刻画骆驼的方法2.能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说出本文刻画的“骆驼”形象。

3.共同品味鲜明生动的童话语言,体悟语言的感染力。

4.能体会骆驼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能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说出本文刻画的“骆驼”形象。

【学习难点】能体会骆驼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课前导学】你知道被人们称作“沙漠之舟”的骆驼吗?骆驼,凭着它抗御风沙的能力和耐渴耐饥耐劳的特点,驮着人及其生活必需品穿越茫茫戈壁。

【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

请你查字典,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自己把每个字词默读两遍。

瀚海()潺潺()旱獭()高瞻远瞩()淙淙()狼嗥()踽踽独行()一瘸一拐()嫉妒()对峙()自我积累: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体裁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中国_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3、查找作品背景圈点法整体阅读课文:4、除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它们都寻到宝了吗?5、根据作者构思,本文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段)具体阅读:6、课文一开头,作者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写了禽兽国的各种动物急切地要去寻宝的情景。

请你用小括号圈出课文中用来表现动物们急切心情及渲染寻宝场面的语句,试着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好处是7、在熙熙攘攘的寻宝路上,很多动物半途而废,他们相同的行动——“打道回府”。

《骆驼寻宝记》教案

《骆驼寻宝记》教案

《骆驼寻宝记》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友谊、勇敢等品质。

1.2 教学内容《骆驼寻宝记》故事梗概介绍故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分析故事情节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主要角色的行为和心理。

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中人物品质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情节中隐藏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4.2 讲解故事梗概详细讲解《骆驼寻宝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4.3 分析故事角色分析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

4.4 讨论故事情节组织学生讨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5.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作业设计与辅导6.1 作业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6.2 作业辅导在课后,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7.2 活动组织与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第八章: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8.1 教学资源开发根据教学需求,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素材等。

8.2 教学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寻宝记》教案1教学目标_◆知识和能力1.理解课文丰富内涵,学习本文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3.通过片断练习,培养学生想像力。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读”、“议”、“讲”、“演’’使学生感受学习童话的快乐,l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童话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查阅资料,了解治理沙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l_学习骆驼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品析本文语言特点:虽朴实却非常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难点查阅资料;品析本文语言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读”、“议”、“演”、“练”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通过片断练习,叙述骆驼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通过提供资料库,介绍查阅资料的方法,指导查阅资料的步骤,降低查阅资料的难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改造沙漠的良方,印发《拐弯处的发现》一文。

◆学生准备制作课文中出现的动物的头饰。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l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激思1.思考交流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品分析、赏读3.个性化自读、发言一、导入激思(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黑板左侧写一“宝”字)我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下,在你眼中,什么是宝?(目的是唤醒交流思想深处的素材,便于与作品沟通)2.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犟龟》这篇童话。

犟龟那执著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童话的主人公是一只骆驼,(板书课题)这是怎样一只骆驼呢,和犟龟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1.3~4位同学发言,力求发言有代表性:情况一:学生认为“真情”是宝,诸如亲情、友情等。

情况二:学生认为“知识、才华”是宝。

情况三:学生认为“优秀的品质”是宝,诸如诚实、谦逊、勇敢。

2.回忆、描述犟龟的形象。

使新知与旧知间建立某种联系。

、(请1—2位同学描述即可)二、初读、整体感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认识读童话是快乐的,因为童话是心灵的净化剂。

范读前三自然段,然后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给你一个舞台,展示你的风采。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3.指名认读“字词积累”中的词语,师强调如下几个读音:淙淙、踽踽。

1.听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提示:童话阅读的主体是孩子,它究满了想像和夸张,读时一要注意语气要抑扬顿挫。

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一句中“遥远”一词要拖长声音,“无价”重读,“好消息轰动了整个禽兽国,飞禽走兽们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语速要快些,读出禽兽们急切的心情,“跃跃欲试,火烧火燎”要读出讽刺语气,“比蒲扇还大”、“一千公斤香蕉”要读夸张嘲讽的语气,读“金丝猴”上路时,应表现出金丝猴高傲娇贵的神气劲。

对第三段几种动物上路表现是略写,读时速度要快,还要注意精神放松、感情投入,这样就会很自然地与课文情节内容和谐一致了)2.学生戴上自制的动物头饰,充当角色,在朗读的过程中,模仿文中描写的动物的样子,学动物的叫声,表演动物们争相上路和纷纷半途而废的情景。

3.个别朗读,齐读,批注读音。

三、品析、赏读(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提问:课文的层次非常明显,请同学们给课文划分层次。

2.提问: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呢?3.语言赏析: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为了便于学生描述,老师可先做一个示例:作者用了“一群”、“挤在一起”来表现鸭子喜群居的特点。

把鸭子寻宝的动机说成是“买个清水池塘……洗澡”,写出了鸭子喜欢戏水的特点……)1.浏览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2.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说没有太大困难,因为在《爱莲说》等课文中已学习过衬托的手法。

(要点:写众多动物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刻画骆驼的形象做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3.每个同学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即可。

(要点:写大象,作者抓住象耳朵大,力气大,鼻子长的特点来写。

写耳朵一“比蒲扇还大”;写力气——“背上一千公斤香蕉”,说明它的力气之大;作者还形象地活用成语“一臂之力”。

以“一‘鼻’之力”来突出大象鼻子长而有力的特点。

写金丝猴,作者抓住了金丝猴毛发的特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穿上金光灿灿的丝绒袄儿”,写出了金丝猴毛发颜色、质地的特点……)四、本课小结同学们学习课文中对动物的描写方法,列举文中没有出现的动物比如老鼠、猫等等,如果它们去寻宝,又会怎样上路,怎样退场呢?要求:一定要抓住这种动物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参考:骆驼寻宝记什么是宝?如何实现寻宝梦想?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嗥__________獾__________瘸__________踽踽__________淙淙__________携手__________2.根据各种动物特征填空(1)公象扇动着两只__________的耳朵。

(2)金丝猴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穿上__________又摘了十来个__________,装进__________口袋里,往肩上一搭,也上路。

(3)孔雀心疼自己__________ ,也打个盘旋飞回去了。

(4)长颈鹿是个“巨人”,__________ 可是他已经跑了两天,这条路还是望不到尽头。

个性练习设计1.仿照下列例句来造句。

隐隐的青山,峰峦起伏,像座翡翠的绿屏风。

2.说说下列加点词的作用。

(1)可是他很谦虚,从不大喊大叫,只是默默的走着(2)骆驼以最大的耐性,强行穿走这两里长的“夹扁谷”。

3.简明扼要,是运语言的基本要求。

请把下面的一项关于乘坐飞机的规定,压缩为一句话。

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55字(含标点)。

乘坐国际民航班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乘坐国内民航班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检查时间在登机前。

经过有关部门准许的,可以免于检查。

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指导评议片断练习1.学生朗读片断练习,进行评论2.分析骆驼形象2.阅读课文第二部分3.引入辐射材料与课文主题做比较3.对比阅读一、指导评议片断练习(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学生自选几种熟悉的动物,写一段话。

要求形象地描述出该动物的特征。

2.统计学生选取哪几种来描写其特征。

3.选3~4个有代表性的片断,组织集体评议。

(评议标准:这种动物的特点是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抓住其特征描写的,成功之处在于哪儿,不足之处在于哪儿)4.小结:指出修改方向。

(巡视,个别辅导)1.作片断练习2.举手汇报,看谁的选材最具新意。

3.朗读片断,选材相同的同学可相互补充,其它同学帮助做修改。

4.听记,对照自己的习作做认真修改后,小组评议,领悟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尝修改作文的乐趣。

二、分析骆驼形象(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骆驼经历了哪些千难万苦才寻得宝贝的。

小结:骆驼出场时就是“一瘸一拐”,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作者告诉了我们原因,我们对骆驼已肃然起敬。

骆驼瘸着腿,忍着痛,闯过了——1.选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来谈,不要面面俱到,要谈深谈透。

(1)谈第11段时,引导学生注意三个比喻句:“就像一艘游艇航行在黄沙滚滚的瀚海之中”,“是个出色的马拉松长跑家”,“是沙漠之舟”,这些比喻中都饱含着作者对骆驼的敬意。

“冷水滩”、“冰凌湖”、“热风洞”、“夹扁谷”,骆驼坚忍不拔的精神再次感动着读者,最让人敬重的是它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既不要仙女送的金牌,也不要珍宝,而要让沙漠变绿洲的草籽。

(板书:价值)2.介绍背景: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当时许多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一心想发财,却不肯付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

毫无疑问,作者是要借骆驼的形象告诉人们,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结果必将是一无所得。

3.提问:骆驼对宝的认识给了你哪些启示?(2)谈第13段时,引导学生沌意,一关比一关难,“冰凌冷得钻心”,“热洞”像干燥的舌头,最难的是通过“夹扁谷”,谷窄得只容一匹瘦马通过。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见骆驼的不易。

可是“骆驼以最大的耐性”,“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四个钟头之后”才闯过狭谷。

(3)谈第15段时引导学生注意“珍珠项链”象征美貌,“金牌”象征荣誉,“翡翠”、“玛瑙”、“琥珀”象征财富。

2.听教师介绍作品背景,了解童话故事的寓意。

3.生:宝是热爱家乡的感情,建设家乡的行动;宝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宝是不慕虚名、踏踏实实的作风……,三、联系生活。

辐射深化(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阅读《拐弯处的发现》一文,提问:年轻人成功靠的是什么?与“人们”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与《骆》文的主旨对立吗? 1.讨论分析:①情况一,否定骆驼,肯定年轻人。

这时应注意“年轻人”与“人们”的不同之处。

“几乎所有乘客都睁大眼2.提问:啄木鸟的宝在树林,骆驼的宝在沙漠,年轻人的宝在“拐弯处”,你的宝又在哪儿呢,用你的宝给你自己设计一条成功之路。

参与,点拨:要想成功,首先应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真正想做的事情,称为热情。

看清目标后,就想怎样实现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一年的目标,一月的目标,一周的目标,一日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称之为远见。

最后每天按计划学习、工作,称为行动,这样每天你会离目标更近一步。

睛”欣赏,这是观光的心理r肴一爵乘客窃窃私语”这是有想法,没行动的人;而房主则是只是嫌“噪音”吵,把房屋低价卖掉,他是那种只会怨天尤人,守着宝贝当破烂,没有头脑的人;只有年轻人“心为之一动”而且“不辞辛苦”找到房主,又和大公司联系,他是那种有头脑,有眼光,有魄力,有行动的人,这样的人成功是必然的。

②情况二,既肯定骆驼的精神,又肯定年轻人的聪明。

人的年龄、性格、出身、智力不同,成功的途径也不同,像《骆》文中的啄木鸟就没有参加到寻宝的队伍中,说“你寻你的宝贝,我看护我的森林,我的宝就在这儿。

”2.请同学们将成功等式写到黑板上如:成功=智慧成功=勤奋成功=毅力四、本课小结谁不渴望成功,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愿同学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所长,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五、板书设计参考骆驼寻宝记骆驼不畏艰验宝——价值甘于寂寞坚韧努力如何信心坚定地追求!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分组完成)。

活动步骤:1.由课代表为组长,成立一个编剧组,组织讨论分工,要群策群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