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备课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备课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备课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背影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变化,体会背影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感受背影所蕴含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预测。

2. 板书课题《背影》,提问:“背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表现父亲爱的细节。

2. 学生分享找到的细节,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闭眼想象,如果是自己经历这样的分别,会有怎样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 提醒学生要珍惜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 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抓住细节,从而体会背影所蕴含的深情。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父母的情感。

在课后,通过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到达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前置作业: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确实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三、小组讨论1、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助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2、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四、交流展示:生汇报讨论所得。

五、拓展延伸: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六、课堂小结:真快乐!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课外活用繁星春水(2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冰心的资料,对及其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的写作背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一年级语文教案吗?教案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你的语文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激发、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想象。

2、能够用“谁从什么地方怎么样”说一句话。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激发、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乌龟、小鸟的图片“想飞的乌龟”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打个谜语大家猜猜吧身穿破壳袍,缩头又缩脑。

水里四脚划,岸上慢慢爬。

知道是一种什么动物吗板书:乌龟(出示课件:乌龟在草地上的图)2、谁家养乌龟了,你了解哪些乌龟的知识3、还想多了解乌龟吗丁丁啊,向大家推荐了一篇短文,是专门介绍乌龟的,请读P74面。

4、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课外可以看看《十万个为什么》。

5、(点击,出现蓝天中小鸟飞的画面)师描述:看,乌龟伸长脖子在看啥呢多可爱的小鸟呀,它们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绿茵茵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真令人羡慕呀!小乌龟这时会想些什么呢完成课题:想飞的乌龟6、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读准读畅1、认读识字条中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生:①以前学过;②拼读;③猜的。

)2、在文中圈出这些字。

3、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5、学生自由读,分自然段读。

学生评价、正音。

6、读全文,注意按标点停顿。

三、细读课文,入情入境。

(一)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看读或指读)2、看图,乌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3、齐读。

(二)小组合作,学习2—6自然段。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思考。

2.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启发学生对于文本的思考与理解。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

三、教学内容及时序:1. 教师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有关课文主题的问题进行带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读(10分钟)教师分发课文给学生,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标题、开篇以及插图等等,帮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提前标出一些生词,以便学生后续学习。

3. 阅读(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整个课文,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浏览段落,注重关键词,推理故事情节等等。

4. 理解与思考(15分钟)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对于课文进行理解和思考,如主旨是什么?故事的结局如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书面作答等方式进行交流。

5. 听读(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同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跟读,提高学生对于语音语调的敏感度。

6.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挑选一个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进行朗读和分析,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7. 总结反思(10分钟)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邀请一些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一个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和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七年级语文教材及课文。

2. 阅读教辅材料。

3. 配套教学影音资料。

六、评估与反馈:1.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任务,如提问、写读后感等,以此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程度。

初一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初一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初一阅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心。

教学内容:1.文章标题:《狐狸与葡萄》2.文章摘要:故事中的狐狸为了摆脱对葡萄的渴望,通过告诉自己葡萄是酸的来平复内心的失落和不满。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3.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和推断的能力,解读故事背后的寓意。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你们最喜欢听哪些故事?喜欢什么样的角色和情节?”Step 2:阅读故事(10分钟)教师将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

例如:(1)故事中的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2)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你认为狐狸对葡萄的态度正确吗?为什么?Step 4:讨论与解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解析正确答案的原因和推理过程。

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解,展开思辨讨论。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用类似的方式进行理解和讨论。

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品味。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学习要点和重要思想。

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重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年级:七年级教材:《语文》课题:XXX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语。

三、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四、探究学习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

2.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1. 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2.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

2.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课文,感受文学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4. 阅读技巧训练:根据课文内容,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次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阅读。

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阅读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文学鉴赏、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教案)初一语文阅读教案

(语文教案)初一语文阅读教案

初一语文阅读教案让同学在好书推介活动中生疏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爱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起看看初一语文阅读教案!欢送查阅!初一语文阅读教案1一、指导目的:1、指导同学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让同学在好书推介活动中生疏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爱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向同学推举语文趣味玩耍一书,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爱好。

二、指导重点:指导同学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预备:1、预备好平常用的积累本采蜜集。

2、预备好发给同学读的书语文趣味玩耍。

3、课前把同学分成假设干活动小组。

四、指导课时:1课时五、指导过程:(一)读书名言、故事激趣导入1、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跟书籍、读书有关的名言、格言、名人故事等。

2、全体同学自由发言。

学校阅读指导课教案指导学校生课外阅读教案3、老师大屏幕呈现搜集的有关学问内容,同学扫瞄学习。

(](二)引导同学学会读书1、老师向同学推举语文趣味玩耍一书。

2、老师:请同学们把刚刚所发的书放好,老师做一个小调查。

调查内容: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课外书的时候,你平常都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样去读这本书的谁能来跟大家说一说老师相机进行鼓舞性点评。

3、老师: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的提示,借鉴同学读书的好阅历,带着以下问题去默读、速读语文趣味玩耍这本书,咱们来个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采集到最多的学问信息,看谁读书收效大。

(1)、语文趣味玩耍这本书讲到了哪些学问(2)、你最宠爱书中的那一局部(3)、我们限定读书时间格外钟,格外钟后,你能说上来多少内容(4)、假如老师或同学给你一点提示,你能记起更多的学问吗(5)、依据这本书,能开展什么玩耍活动来增加记忆、增进对内容的理解(三)默读速读格外钟。

(四)格外钟后,就刚刚的提示问题,先让同学在各学习小组内沟通两分钟。

(五)老师请各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并相机进行鼓舞性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阅读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一语文阅读教案
内容:《语文读本》
阅读目标:
1.掌握并学会运用圈点勾画、读写批注等阅读方法,说出主要内容。

2.结合文中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重点:
1.运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结合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阅读方法:圈点勾画法、读写批注法
阅读指导:
一、读课文《五岁的出走》
(一)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A内容完整。

B语言简洁。

C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2.引导学生运用“要素串连法”,找出本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并加以归纳总结。

时间:5岁地点:外婆家人物:“我”、外婆、舅舅、爸爸等
事件:出走
起因:“我”在外婆家吃螃蟹时,舅舅开“我”的玩笑,引起哄笑,使“我”的自尊心爆裂
经过:全家人十分恐慌,极力寻找“我”
结果:我”变得懂事了
归纳明确:
由于五岁时“我”的出走,引起了家中一大批亲人的恐慌,最终“我”变得懂事了。

(二)研读课文,理解主旨。

“那以后,我好像突然懂事了。

”五岁的出走,究竟让“我”懂得了什么?
方法指导:
1.明确:文章主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

A 从文章标题。

B 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

C 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

D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

2.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末尾“哪怕离开十分钟,也要告诉大人自己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关键句加以分析,进一步指导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亲人们寻找“我”时焦急、恐慌的表现,理解文章主旨。

结合关键语句:
A “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

外婆瘫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哆哆嗦嗦地命令..……,命令..……,命令..
…….。


B.“爸爸骑着……飞一般往家里骑去。


C.“三姨哇的一声哭起来。


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写“我”的出走引发的外婆、舅舅、二姨、三姨、爸爸等一大批亲人的恐慌,表现了亲人对“我”的极度关心和爱。

作为子女,无论在何时何地,首先要考虑父母和亲人的感受,牢记父母和亲人对我们的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本文语言质朴但饱含深情,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至爱亲情的语句,加以赏析。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从关键字、关键词入手,特别是文中对于亲人恐慌的描写性语句,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书写感悟,体会情感。

示例:
“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一家人立即陷入了恐慌。

外婆瘫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哆哆嗦嗦地命令舅舅和邻家的几个小伙子带上网沿龙河去打捞,命令二姨到六里之外爸爸教书的学校里找他,命令三姨飞跑到我家看看我有没有回家。


赏析:
这一系列的动词,可见外婆找不到“我”内心的恐慌、焦急、忧虑,而三个“命令”可见外婆考虑的周密,表现了亲人对“我”的极度关心和爱。

二、读课文《囚蚁》
(一)整体感知
套用读刚才《五岁的出走》的方法,概括本文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
(二)研读课文,理解主旨。

1.文章最后一节“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你能说一说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主旨。

最后一节“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

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才是蚂蚁们的生活目标。

三、读课文《童年》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传唱甚远的歌的歌词,读一读它的内容,说一说其中写了童年的哪些生活片段其中有你熟悉的经历吗
(二)研读课文,理解主旨。

1.结合关键词句,说一说你如果身历其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和心理?“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
2.这首歌究竟要传达出童年的什么呢?
突出童年生活的幼稚、纯真、可爱、烦恼等特点,表现了对童年美好事物的回忆和珍惜,让人无限的回味。

令人怀念那时青涩的时光,流逝的岁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时期,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升华感悟。

学生自读其余几篇文章,在读本上做批注。

要求:说出文章表达的情感,并从每篇文章中找出一两处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主旨体会其中的含义。

完成本文的读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