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桃花源记》必考测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必考测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考题小测答案11. A. 通风换气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缘:__顺(沿)______(2)俨然:____整齐的样子___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1>渔人甚异之译文:_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__<2>林尽水源译文:_(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__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__(1) 活动(2) 穿戴(3) 心情___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D.)(2分)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C.)(3分)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④)(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耕种的人)②见渔人,乃大惊(吃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贵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翻起)③既出,得其船(找到)④设酒杀鸡作食(吃的东西)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恩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吃的东西)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三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根据课文默写。

(8分)①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②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⑤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⑥,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其中“,”两句以花喻雪,新奇传神,成为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①shè级②nì烦③万hè藏云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 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 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二、古诗文阅读(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0~13题。

(13分)【甲】见渔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 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具.答之 具: (2)无论..魏晋 无论: (3)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安: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 夫 寒 之 于 衣 不 待 轻 暖 饥 之 于 食 不 待 甘 旨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

(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

②蓬户瓮牖: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

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初中语文第9课 桃花源记(练习)(1)

初中语文第9课 桃花源记(练习)(1)

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基础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俨.然() 平旷.()阡陌..()黄发垂髫.()便要.还家() 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3)悉.如外人()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便要.还家()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皆叹惋..() (8)便扶向.路()()(9)及.郡下()(10)诣.太守()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其中往来..种作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魏晋..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5.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他一名_____,字_____ , _____(朝代)著名诗人。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生活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最能表明桃花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2·上海初二阶段测试)课内阅读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诗者,吟咏情性也。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器;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徜洋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xūn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邃。

在垂髫.之年读《静夜思》和在而立之年读《静夜思》感触是那么不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xūn( )陶垂髫()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改为“ _________”3.请解释画线的成语。

(2分)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完成4-6题。

(6分)①读书,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②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③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

④我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的想法。

4.第①句有语病,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将“ 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第②句标点有误,应该将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

(1分)6.第③句中的“黄发”用来指_______,“垂髫”用来指_______ 。

(2分)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选段,完成7-8题。

(4分)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

这些书原来只算是诸子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四子”·……这些著作并不曾教《学》《庸》普及,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七年级下1-3单元测试

七年级下1-3单元测试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组( )A.气氛(fèn)撒谷(sǎ) 怪哉(zāi) 宿儒(xū)B.喉咙(hóu) 鼎沸(fèn) 磐石(páng)淋漓(lí)C.哽咽(gěng) 喧闹(xuān) 稍微(shāo) 郝叟(shǒu)D.重荷(hè)督学(dū) 干脆(cuì) 精髓(suǐ)2.选择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仁慈深遂人迹罕致似曾相识B.阻仰踌躇亦复如是茫然若失C.和蔼讪笑回环曲折人声鼎沸D.书塾嫉妒来势凶凶寻欢做乐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确实)义愤填膺(胸)B. 踌躇(犹豫)识破机关(这里指一种机构)C. 迥乎不同(差得远)攒(凑在一块儿)D. 沥尽心血(滴)荒草萋萋(草茂盛)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运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斗牛,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B.科学家潜心贯注于科研事业,使得平常百姓从中获益。

C.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D.骗子们慷慨淋漓地说着这是一块如何美丽的花布。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B.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C.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6.对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画眉鸟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面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外拓展练习及答案一、(2023·吉林省·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琅嬛福地记(节选)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②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③,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测试题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测试题
一、填空。

(26分)
1、《桃花源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字 __________ , (朝代)著名诗人,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线索,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顺序。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 , -------------------- 5 -------------------------------------------- 5 -------------------------------------------- 5
(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
语____________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在文中的意思是_ 后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后遂无问津者”中提炼出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4)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3、依据课文内容理出“渔人”的行踪:
______ 桃花源一一_______ 桃花源一一
桃花源桃花源
4、填出省略的内容: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二、根据汉字写拼音。

(11分)
屋舍俨然()阡陌()
()便要还家(
无()论魏晋此中人區()云
诣()太守遂与外人间隔( )()
刘子骥()黄发垂豎()
三、解释加线的词。

(22 分)
缘溪行: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仿佛若有光:
便要还家: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诣太守:
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皆叹惋:
落英缤纷:阡陌交通:
豁然开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10分)
鲜美: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无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五、翻译下列句子。

(12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不足为外人道也六、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9分)
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
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