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3张ppt)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 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 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目的 ✓直接目的:“欲踪迹之”,寻
找明惠帝朱允炆; ✓主要目的:“耀兵异域,示中
国富强‘,宣扬国威
结果 “朝贡” 中国与海外诸国所进行的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
戚公祠
戚、俞二将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 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戚继光
俞大猷
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



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

部和北部
陆 台

16C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濠镜澳
租住权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 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
1、边疆管理
(1)北方:①重修长城 ②议和 册封
内阁
职责: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 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侍从、顾问 (明太祖)
参与机密事务,决 策等
(明成祖)
票拟权 (明宣宗)
权倾六部 (明神宗)
内阁权力不断扩大
亲自掌管 皇帝
吏户 礼 兵 部部 部 部
据载在洪武十七年 (1384)九月十四至二 十一日的八天之内,诸 刑 工 司奏章即多达1660件,
部部
共3391事。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 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 责。此后,太祖进而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 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 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2张ppt)

大号宝船63艘 (共计百余艘)
17艘
4艘 (一说3艘)
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50吨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明朝官员刘大夏曾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 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
所有来中国朝贡的国家中,只有朝鲜贡来的东西可能比得 到的赏赐多,而其他所有朝贡的国家,得到的赏赐远远大于 带来的贡品。一次朝贡中,得到“500%甚至600%的利润回报 是不足为奇的。
(1)宰相制度废除 ——明太祖
(2)设立内阁 ——明成祖
(3)宦官专权
(3)宦官专权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 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 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万 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 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 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 的权力越来越大。
太监:批红权;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1616年 努尔哈赤建金
1664年,清基本消 灭明残余势力,确 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1632年皇太极称帝, 改国号为“大清”
寒冷期,游牧区的面积扩大,农耕区萎缩,使得游牧民族更加强盛。 一般大规模游牧民族南下都发生于寒冷期。
——(美)布雷特· 辛斯基:《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天灾?人祸?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 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増多,农业 收威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 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 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共1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共16张PPT)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内阁: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知识拓展
明朝内阁的发展历程
时期 太祖 成祖
职权
仅备顾问 开始参决机务
特点
品秩低、不参与决断机务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宣宗 获得票拟权 品秩超过六部长官,权势日重
批红
3.宦官专权
①司礼监获得批红权 ②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实质? 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托于皇 权,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
魏 忠 贤
◎锦衣卫腰牌及木印
◎锦衣卫
郑和七下西洋经济意义大吗?
材料
外国“朝贡”方物,明朝政府“赐赉”礼品等方式 进行的,素有“厚往薄来” 特征,明朝政府对朝贡使者
奇葩之处 凄惨皇帝——年至六岁认祖归宗 玩乐皇帝——任皇宫动物园园长 求仙皇帝——忠于炼丹不爱上朝 重色皇帝——惨死于身体被掏空 罢工皇帝——罢工三十年不上朝 泻肚皇帝——被下泻药不幸死亡 木匠皇帝——酷爱木匠溺水吓死 上吊皇帝——农民起义被逼上吊
内陆边疆问题 地区
明朝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
措施
影响
蒙古
神宗 权力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演变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发展 全盛
(4)评价内阁:
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职权范围不明朗; 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 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
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
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 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批红:皇帝在票拟用红 笔正式批复奏章。
嘉峪关

京师 海
(北京)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9张ppt)

之后,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①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君主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此后,明清两代再无宰相。君权和相权之争以君主大获全胜 而告结束。
壹 明朝制度变化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2)设立内阁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披被。
材料四 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高度的和平。 ——伊沛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 朝边疆经略历史意义。
①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近代国家 的基本版图,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 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政治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腐败 (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代 中 后 期
导 致
社会 动荡
(1)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 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明清易代 2. 满洲崛起
①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 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乱,深可为戒。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zhì]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
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明初废除宰相的原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4张ppt)



蒙古族
①鞑

亦 力把 里
葱 岭 修筑长城,战争、和议
嘉 峪关

奴儿干都司,封授
山 海关

京师 海
(北京)
女真族




河 南京 东
应天府

封授,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 海
都城 省级驻所
长城、边墙 政权部族界 未定 今国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藏族
小 琉



明 南
万里石塘
石星石塘
海万
里 长 沙
南海
顺天揭竿偃日月
清朝建立
顺政权,攻占
北京、明朝灭
亡、清军入关
明朝 建立
明朝 灭亡
课堂小结
军政大权
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 央的统治
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5分钟快速阅读书本P73-74页,找出明朝治理内陆边疆和海疆的措施和结果。
战争、修长城、和议、互市 册封、设行都指挥使司,委任藏族上层
册封、 设奴儿干都司 战争(戚继光抗倭)
无有效手段 无有效手段
恢复贸易,维持和平 巩固统治 巩固统治
1519—1522年 16世纪—17世纪 1640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 近代科学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351年 1368年
元末农民 起义
朱元璋建
立明朝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明朝
16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 得澳门租住 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 立后金
1636年
1644年
皇帝太,极改在国号盛大京清称,李自成建立大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4张ppt)

7、 下列属于明朝政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有( )
①与鞑靼和议
②设奴儿干都司
③派戚继光抗倭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 只有① B. ②和④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西汉:郡国并行---州、郡、县 唐朝:道、州、县 宋朝: 路、府州、县 元朝:行省制 明朝: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三、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显示国力,加强联系,增加负担、不敢继续
2、戚继光抗倭
民族英雄、威名战场,稳定海疆、后世颂扬
3、郑成功收复台湾
打败荷兰、维我主权、一统国家、历史明鉴
C
C. 学习汉族先进管理办法
D. 全面启用汉族官员
6、(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期宦官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应宦官学习的
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益衰落
A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朱元璋 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
(2)设
(内阁权力)
明代 内阁 制度 演变 图
侍从 顾问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内阁
扩大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时期)
知识拓展
票拟:指对呈送皇帝的奏章,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
1.朱元璋吸取历代宰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动荡, 威胁皇权的教训。 2.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 与相权矛盾激化。 3.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25张ppt)

(一)制度建设(设计) 1. 明初:废宰相、设内阁----君主专制 探究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朱元璋要废宰相制度?
材料一:(胡)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 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 不可胜数。
——《明史》
(一)制度建设(设计) 1. 明初:废宰相、设内阁----君主专制
改革前 皇帝
改革后 皇帝
中书省:丞相
吏户礼兵刑工
内阁
吏 户 礼兵刑 工
明初废宰相制度的影响:
利 使政令集中,防止权臣专权;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君主专制);
减少了中间环节,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
弊: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易形成专制独裁;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与面临的挑战
阅读单元引言,提炼历史信息
信息一 :
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
信息二 :
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新 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体, 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信息三 :
而中国受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 以及统治者固步自封,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
——《皇明祖训》
明初废宰相制度的原因: (1)历史因素:元朝,随中书省权力的膨胀,相权的回升; (2)现实因素:明建立初,宰相权力继续膨胀; (3)直接原因(导火线):“胡惟庸”案; (4)根本原因: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尖锐。
(一)制度建设(设计)
1. 明初:废宰相、设内阁----君主专制
材料一: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三十多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据史书记载,朱元璋 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6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62张ppt)
朝贡贸易:是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 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 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奴儿干都司
乌思藏 行都指挥使司
地区 沿海
民族 “倭寇” (元末出现)
“西夷”

蒙 鞑靼(东) 古 瓦剌(西)
海疆
明朝 的边患
陆疆
倭寇(出现-倭患扩大-平 倭2葡)萄牙-濠镜澳
西夷 荷兰-台湾岛南部 西班牙-台湾岛北
北部 部
西南
东北
①秦~元
皇帝+宰相
汇总意见,进行决策 ↓ 执行
“留中不发”
票拟 实际职能 (参与决策)
批红 (决定决策)
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
②明
内阁 ------------ 皇帝 ------------- 司礼监
西藏 乌思藏
藏族
明朝前期
东北 女真/满洲*
明朝中期
明朝后期
葡萄牙-
荷兰西班牙-
①统一 1600年左右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②建国 1616年 后金 努尔哈赤
③建朝 1636年 清 皇太极称帝,改女真为满洲
④入关 1644年 摄政王多尔衮 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
努尔哈赤-清太祖;皇太极-清太宗
顺治(1644-1661在位)
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废宰相后,内阁和司礼监实际上代行了皇帝的某些职权, 但两者的权力基于皇帝的信任,本质上只是皇权的延伸。p76
明朝时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 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 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西南: 藏族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
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东北: 女真族
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2.满洲崛起
(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 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2)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 为满洲。
阁臣拟旨,皇帝审定,直至符合帝意。
宰明相 朝与内明 阁朝 制内 与阁 近的代比西较方内阁制的本质区别
比较项
宰相
明朝内阁
性质
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职权
行政、决策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选拔任命
直接由皇帝任命
本质
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对君权的影响 制约君权
强化君权
内阁特点 1.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 2.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性质)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废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权 【史料实证】明朝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看下面的材料, 说出独特性的表现
【史料】: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 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 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
◎清沈阳故宫
◎赫图阿拉城
◎左为“清太祖努尔哈赤” 右为“清太宗皇太极”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3.明清易代
(1)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流行,农民起义蜂起,统治 摇摇欲坠。 (2)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 京,明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京
3.宦官专权
魏 忠 贤
◎锦衣卫腰牌及木印
◎锦衣卫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海上交通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海上交通
【史料实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史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 强。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 朝仁圣。天阶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 思考:同学们讨论一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朝,午餐也 和大臣们在一起吃,一边吃一边讨论 工作问题,晚上也没闲着,几乎是听 着大臣们的上奏入眠。
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晚睡,没有 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要是换作现在 的上班族,早辞职不干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料实证】内阁的权力
史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 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 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 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根据上述材料,谈一下内阁的权力如何?
-----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
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三十多 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 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 多件,这个量,恐怕现在很多人用 电脑帮忙都达不到吧?
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在位22 年,8062天里没有休息过一天。



◎清军入关形势图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苦等候的兔子来了,后面却跟着狼。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种子牢记着雨滴的叮嘱,增强了发芽的勇气;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美妙的歌。——成文之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种子牢记着雨滴的叮嘱,增强了发芽的勇气;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美妙的歌。——成文之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最容易做到的事是把简单的事变复杂,最难做到的事是把复杂的事变简单。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现实的压力压的我们喘不过气也压的我们走向成功。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 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 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 勿伤百姓一人。
——明思宗朱由检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3.明清易代
(3)1644年,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 统一全国。










找建文帝下落的秘密使命; 但主要是为了扩大明朝在海外各国的政治影响,“耀兵异 域,示中国 富强”。
郑和下西洋后来未能持续的原因
(1)“厚往簿来”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 (2)耗费巨大,国库枯竭。 (3)明末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 (4)明朝国力日益衰退。
沿海形势
东南沿海倭寇问题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
戚家军平倭事迹: ①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②在福建、广州与俞大 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内陆边疆
(1)北部: 对蒙古(鞑靼、瓦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 经俘虏明英宗(土木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 和议,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 持和平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