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

合集下载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这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更多杂文阅读请关注。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

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译文]《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原文]孟子者,七篇止①。

讲道德,说仁义②。

[注释]①孟子:孟轲。

作《孟子》七篇。

②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译文]《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三字经全文解读

三字经全文解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解:孝经共十八章,是一部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後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於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解: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後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解:学习礼节仪规、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数学,是古人教导子弟必备的六种技能,称为六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具备这些才能了。只有练习书法写字,大家仍然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字之後,接著就要讲解学习文字的构造和它的意义。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天地之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馀的只须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凡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解:喜悦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三字经》讲解PPT课件

《三字经》讲解PPT课件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应践行《三字经》中的教 育理念,成为孩子的榜样。
结合生活实践
将《三字经》中的教育理念融 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在实践中 体验、学习和成长。
亲子共读
通过亲子共读《三字经》,增 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在潜 移默化中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
创新教育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动画、 游戏等,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 式传授《三字经》中的知识。
CHAPTER
三字一句,简洁明快
三字句形式
采用三个字为一句的形式,简洁而富 有节奏感。
信息量大
尽管每句只有三个字,但整篇《三字 经》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易于记忆
三字句简短易记,符合儿童记忆特点 ,方便儿童背诵。
押韵工整,朗朗上口
押韵规律
每句末尾的字押韵,使得整篇文 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历史教育
了解历史典故
《三字经》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 故事和典故,有助于儿童了解中
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培养历史意识
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历 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增强其对国家 和民族的认同感。
传承历史文化
《三字经》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 体,通过历史教育可以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04 《三字经》的文学特色
《三字经》讲解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三字经》内容概述 • 《三字经》的教育意义 • 《三字经》的文学特色 • 《三字经》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三字经》简介
《三字经》是中国古 代儿童启蒙教材之一 ,相传为南宋学者王 应麟所编。
内容涵盖了历史、天 文、地理、道德等多 个方面,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

三字经全文(附注解)

三字经全文(附注解)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蜀魏吴,分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眨,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解释一年级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解释一年级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解释一年级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指的是人类出生时的状态,而"性"则是指人的天性、本能或品质。

"本"则表示这种性是固有的、内在的、不易改变的。

"善"则表示这种本性是积极向上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指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相同的本性。

但是,由于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会有所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苟不教"表示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那么人的本性就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

"性乃迁"则表示人的本性会发生偏离或退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之道"指的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贵以专"表示教育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只有专业的老师才能够真正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昔孟母,择邻处。

"昔孟母"指的是孟子的母亲。

她在为儿子选定居住地时,考虑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选择了一个好邻居的家。

这告诉我们在为子女选择环境时,应该注重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

子不学,非所宜。

"子不学"表示如果孩子不学习,就不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非所宜"则表示这是不可取的。

幼而学,壮而行。

"幼而学"表示应该从小开始学习,这样才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壮而行"则表示在成年时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

上致君,下泽民。

"上致君"指的是向国家领导层提供智力和力量,为国家做出贡献。

"下泽民"则表示为人民群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

三字经带拼音和全文解释

三字经带拼音和全文解释

三字经带拼音和全文解释《三字经》带拼音和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带拼音和详细解释。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性本善。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的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习性就相差得越来越远了。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性乃迁。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燕山,有义方。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养不教,父之过。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

《三字经》全文人rén 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 善shàn 。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 ,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

翻译: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很不同。

苟ɡǒu 不bù教jiào ,性xìnɡ乃nǎi 迁qiān 。

教jiào 之zhī道dào ,贵ɡuì以yǐ专zhuān 。

翻译:如果不对人进行教育,那么他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育的关键在于专注和坚持。

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 处chù。

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 机jī杼zhù。

翻译:以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选择邻居。

当孟子不好好学习时,她就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来警示他。

窦dòu 燕yàn 山shān ,有yǒu 义yì方fānɡ。

教jiào 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

翻译:窦燕山(指窦禹钧)有着良好的教育方法。

他教育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养yǎnɡ不bù教jiào ,父fù之zhī过ɡuò。

教jiào 不bù严yán ,师shī之zhī惰duò。

翻译:养育孩子却不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够严格,这是老师的懒惰。

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 所suǒ宜yí。

幼yòu 不bù学xué,老lǎo 何hé为wéi 。

翻译:孩子如果不学习,这并不合适。

年幼时不学习,到老了能做什么呢?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ɡ器qì。

完整版《三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

完整版《三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

《三字经》经典语录及讲解《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示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间,《三字经》是最简易易懂的读本之一。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会认识到好多生活知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以下是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大家能够复制收藏,也许到空间里! 1.人之初性本善性周边习相远【讲解】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可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本来都是相同,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和蔼的本性就会变坏。

因此,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适用的人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讲解】可是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可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散了。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路子。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诚然是做父亲母亲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儿女的也应该理解父亲母亲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解】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乔迁,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切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因此能够成为历史上出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适用的人才。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解】五代时,燕隐士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可是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能够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平共处,都很孝顺父亲母亲、而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5.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讲解】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处学习到好多为人做事的礼仪和知识。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好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停地丰富自己的脑筋。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解】若是从小不好好教育,和蔼的本性就会变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荀子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以为思想家,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比如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他饿了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劳累吗?他会管母亲没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劳累吗?他非要吃奶不可。

而如果有几个孩子的话,可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吃奶。

贵以专,学一样爱一样,不要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故事]▪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故事]▪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坟场附近,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他搬到镇上,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

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窦燕山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五代时期的人,非常有钱,却经常持才傲物,小心眼,见难不救,年到30膝下无子,有一天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样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不对的,应该改过,多做善事。

”醒来以后他领受了父亲教悔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变成了个大好人,不久就有了五个儿子,中年得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去教育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科成语的来历。

师之惰,惰不是懒惰的意思,而是过错玉不琢:如果两个武林高手碰到一起要相互学习,会说切磋切磋,切磋琢磨,是制作美玉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的过程。

古时的人们13岁前是最佳的学习年龄。

孝于亲:孝字拆开是老、子。

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性。

而教育的教孝,文,教育要从孝开始,培养一个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对长辈、传统的尊重。

▪[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

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战国时候,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有了进步,有一种说法叫四极,东方大海,西方流沙,北方千里冰雪,南方潜力炎火。

当时西边的认知可能刚刚到了今天新疆一带。

古代最早确定的是哪个方向?篆体東,一个日一个木表示太阳从树木上升起。

▪五行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生活的观察,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五行按照克的方式排列,水克火,这个观念到石油的发现才改变,石油着火不能用水泼,越泼越旺。

倒过来则相生。

▪五行学说渗透在医学里,渗透在婚嫁中,还渗透政治学说中,在秦始皇认为秦朝是水运,黑色,所以秦始皇衣服的颜色是黑色。

对应的数字为6,秦朝有36个郡。

什么能克水?土,所以汉朝灭掉秦朝,汉朝认为自己是土运,衣服改为黄色。

对应数字是5,所以西汉的每5年更改年号。

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宁波藏书天一阁,不是天二阁[故事]很久以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头,就会掉进大海里。

一直到哥伦布饶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

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围环绕着其他的星球。

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说法才被接受。

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可以让他干活,去差遣他,驱使他,但是不能让他知道这么做的道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愿意被驱使的,愿意干活的,让他们去吧,不要打扰他们了,老百姓不愿干活的,让他明白道理,向他解释。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52古代小学,贵族6岁开始上学,学习生活规范,扫地,进退,干家务活,应对来客,我们今天见到同辈的小孩,很多人说:大侄子,你怎么样?这在古代很没礼貌,要叫世兄。

先把自己降一辈,称对方女儿,称令爱,女公子。

没有说你闺女怎么样了?小学阶段还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8岁开始识字,15岁上大学,老师讲《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是编纂的意思,《论语?一书有12700字,孔子弟子据说大概3000,出名的72人,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是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子路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跟人战斗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帽子帽带松了,按照孔子的教训,儒家君子怎么能帽子歪了呢,他就把手上的戟,带钩的长矛放一边,把帽子系好再打,等他把帽子系好,自己已经变成一堆肉酱了。

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每当孔子教他道理的时候曾子都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曾子杀猪孟子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他的政治学说不怎么符合当时国军的需要,因此不被重视,明朝皇帝朱元璋,读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勃然大怒,断然采取了两个措施,下令将孟子撤出孔庙。

下令删掉《孟子》里类似的话朱元璋晚年读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仅拍案叫绝,一下又非常感动,觉得孟子说得好,又下令把孔子的牌位搬到孔子旁边,享受后人献祭。

《中庸》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以一种持中的态度来处事,庸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说是经常、用不变老,持久永恒,这种不走极端的德行放之四海皆准的,是永恒的。

另一种说法: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

前一种说法比较妥当,《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共有1700多字,篇幅最小。

大学作者是曾子。

三字经中还有哪些中国传统典籍呢?请大家听下一讲颂孝经以退黄巾:有个人叫向栩,很奇怪的人,经常披头散发,拿根红绳系在头上,,有时骑着驴上街乞讨,又满大街找乞丐到自己家又吃又住又玩,这么奇怪的人有人觉得他是高人。

召做大官,觉的这个人一定有思想有本事。

有一天黄巾军遍地起义,宫廷讨论要出兵镇压,向栩却说,不用出兵,派一个将领到黄河岸边上,朗诵孝经,贼自然就消灭了,后来,向栩的结局很惨,有个宦官叫张让,早就看他不顺眼,明摆着他是不打算出兵,看样子跟黄巾有勾结,干脆把他下狱弄死了。

这说明孝经是一本劝人向善的书六经故名思意应该是六部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就拿礼来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好多民族都很讲礼貌,比如讲礼貌著称的满族人,也就是京城里常见的传统旗人,旗人旗人打招呼非常讲究礼节,一见面先给对方打个千:“您好,您家里老太太可好?老太爷可好?三弟弟可好?打到最后又想起:对对,您家的蟋蟀可好,最近赢了吗?您家那条狗最近胃口怎样?您那八哥怎么样会唱歌了吗?三易。

简易,真理往往非常简单,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抬头就能看到。

变易,太阳和月亮每天都在变,最聪明的人知道变,会适应变,中等智慧的人跟着变,下智之人不懂得变。

不易,太阳和月亮永远不会相撞,指永恒。

书经,尚书,尚年代久远的意思,书,历史文献。

典:嘉言典章制度,谟:大臣为君主谋划的言谈,训:贤臣训导君主的言行,诰:君主的政令,誓:君主讨伐叛逆时候的誓师、发兵的文告,命:君主对大臣的训命。

项托:春秋鲁国神童,从小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有次孔子带着弟子云游,遇到相托,他站在路中间不让路,对着孔子说我的脚下是一片城池,中间的小石子是城墙,,不但要挡你这个马车,还要防军队,孔子见一个小孩面对大人不卑不亢,只能车让城,从他旁边绕过。

孔子看他很聪明就问他“你知道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火没有烟吗?”“土山没石头,枯树没树枝,萤火虫没烟。

”孔子输给一个小孩,很郁闷,就跟那小孩讲,我们一人出一道题,谁赢了就当老师。

孔子就问小孩:天地人为三才,可知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谷?相托想了想说: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孔子十分震惊。

相托会给孔子出什么呢?他问孔子: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没有办法忽地啊,正要拜他为师,相托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孔子不解,相托回答:沐浴后方可行大礼啊,请你也下来沐浴吧?孔子不会游泳,对相托说:我不会游泳,相托说:鸭子也没学过游泳啊。

孔子好为人师,认真解释,鸭子有毛,所以能浮,相托说:葫芦无毛也能浮啊。

这就是后来的说法:相托三难孔夫子。

从此以后,孔子再也不东游了。

这个故事也引申出“童叟无欺”“君子之约”披蒲编:西汉年间路温舒的故事:路温舒父亲是个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主任,家里很穷,所以从小出去放养,那时主要的书是竹子和丝帛做的,非常昂贵,他就取沼泽里的芦苇叶,用来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