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客机概念设计项目组工作报告
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设计及优化的开题报告

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设计及优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索高超声速航行技术已成为当前航天领域的重要课题。
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作为一种基于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理论的新型航空器,在高速、高温、高气动过载等极端环境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望实现在短时间内完成空天一体化任务。
然而,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的前体气动外形设计是此类航空器成功飞行的重要前提。
气动外形的优化会直接影响航空器的空气动力性能,决定着飞行器的性能和效能。
因此,本项目旨在开展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的设计与优化研究,为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的飞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建立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模型;2. 研究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的气动外形设计方法;3.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并结合优化算法,对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进行优化;4. 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得到最终优化的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
(二)研究方法1. 建立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模型。
运用CATIA等软件工具,建立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模型,并在其中选取前体部分作为优化对象。
2. 研究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的气动外形设计方法。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航空航天科技成果,建立研究模型。
分析前体气动外形设计对飞行器的影响,研究气动外形设计方法。
3.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并结合优化算法,对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进行优化。
基于ANSYS等CFD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气动外形优化方案。
4. 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得到最终优化的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
将优化后的气动外形重新建模,运用逆向工程技术,制作出实物模型。
并进行风洞试验以及其他气动性能测试。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一)预期成果1. 建立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设计的数学模型;2.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前体气动外形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气动外形;3. 在风洞试验中验证最优气动外形的气动性能。
2017年飞机总体设计课程项目个人总结报告-模板

飞机总体设计DT302设计方案个人总结报告院(系)名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组号:DT 302学号:15051185姓名:刘明2017年1月10日目录一、个人工作概述 (2)二、SRR阶段主要工作 (2)三、SDR阶段主要工作 (2)四、CoDR阶段主要工作 (2)五、感想与建议 (4)一、个人工作概述历时一个学期的飞机总体设计课程就要结束了,从 SRR 到 SDR 再到最后的CoDR,我们 DT03 小组做了很多工作。
在整个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正是由于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团队协作,我们小组才能完成最后的成果展示。
就我个人而言,在 SRR 阶段,我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对比,进行电池系统的选择,并完成了机身的初步设计;在 SDR 阶段,我对比权衡了两种方案的机身,最终将机身进行了更改;在 CoDR 阶段,我主要负责飞机总体设计,同时和组长王凯对航电系统进行了选择,并和张书毅同学进行了气动参数的计算。
二、SRR阶段主要工作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三、SDR阶段主要工作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四、CoDR阶段主要工作而我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和张书毅一起计算我们飞机的气动参数以及气动特性的计算。
91097-飞机总体设计-DT-08.2014年飞机总体设计课程项目总结报告

飞机总体设计X-fly超高声速飞行器课程项目总结报告院(系)名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组号:DT-082014年6月X-fly超高声速飞行器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是指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飞机、导弹、炮弹之类的有翼或无翼飞行器。
具有突防成功率高的特点,有着巨大的军事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X-fly 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的目的是一种可空间再入、中空高速机动、低空滑翔着陆、可重复使用的新型无人飞行器。
该飞行器可从100km高度的空间轨道再入大气层,减速至60km 高度,在20km-60km的临近空间高度依靠空气动力以10Ma以上飞行速度可控飞行、变高度和偏航机动、大范围转场,可在20km以下高度无动力/间断动力滑翔着陆。
X-fly超高声速飞行器采用了相关的先进技术:乘波体设计技术,热防护技术,超燃冲压技术,先进燃料技术,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高升阻比气动外形设计。
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保证了该飞行器能够基本实现设计要求。
虽然其中有些技术现在不够成熟,但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超高声速,乘波体,超燃冲压X-fly Hypersonic VehicleAbstractX Hypersonic aircraft generally refers to more than five times the speed of sound flight speed aircraft, missiles, artillery shells and the like winged or wingless aircraft. Features with a high success rate of penetration, has enormous potential military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The purpose of X-fly hypersonic vehicle design is a kind of space reentry, hollow-speed maneuvering, low-altitude glider landing, new reusable unmanned aircraft. The aircraft can be re-height space orbit 100km from the atmosphere, slow down to 60km altitude, the20km-60km spac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approach to 10Ma more aerodynamic flight speed controlled flight, variable height and yaw maneuver, a wide range of transitions, 20km or less in height without power / intermittent power glider landing.X-fly using ultra-sonic aircraft related advanced technologies: waverider design techniques, therm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cramjet technology, advanced fuel technologies, combined cycle engine technology, aerodynamic design high lift to drag ratio.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o ensure that the aircraft can basically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While some technology is now mature enough, but has broad prospects.Key words: HYPERSONIC, Waverider, Scramjet目录一、需求分析 (6)1.市场规模 (6)2.用户需求 (6)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7)1.我国发展现状 (7)2.外国发展现状 (8)三、方案设计思想 (9)1.任务要求 (9)2.潜在的应用对象 (10)3.载荷能力 (10)4.典型任务剖面 (10)5.拟采用的技术/先进概念 (11)四、总体方案描述 (11)1.方案描述及方案对比 (11)2机身气动外形及一体化进气道 (16)3.机翼及垂尾 (17)4.发动机 (20)5.起降方式及起落架 (22)5.1起落方式 (22)5.2起落架 (23)6.热防护装置 (24)6.1机翼结构 (26)6.2前缘结构 (26)6.3发动机热防护结构 (27)6.4飞行器热防护系统 (27)五、主要性能分析 (27)1.气动性能 (27)2.飞机的飞行性能 (29)2.1发动机切换 (29)2.2续航性能 (31)2.3爬升性能 (32)2.4起落性能 (33)六、主要特点及竞争优势分析 (34)1.主要特点 (34)2.竞争优势 (34)2.1.高超声速无人机与相同功能的陆基系统 (34)2.2.高超声速无人机侦察监视的用途与载人侦察机的比较。
飞机总体设计个人报告

飞机总体设计个人报告在此次小组设计中我的工作任务是初步估算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并查找资料。
一、主要工作内容:在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估算过程中我才用了重量系数法,过程中所需参数如下:“硬”数据:–设计要求,包括外载、航程、航速假设数据:–巡航耗油率(与发动机有关)–巡航升阻比(与气动布局有关)(1)本次我们小组的设计要求部分数据如下:巡航速度:1.5Ma巡航航程:3000Km巡航升阻比根据同类飞机暂定为4.5假设涵道比为0.2,由下图估算查出出耗油率为:9.6外载荷如下:雷达AN/APG-77武器PL-7(90kg )、PL-12(200kg )、雷霆-2(564kg )、YJ-8(800kg ),23-3机炮(50kg ),炮弹200发(50kg )乘员:1人 100kg有效载荷:3000kg(2)最大起飞重量可表示如下:to empty payload fuelW W W W =++其中to W 表示最大起飞重量,em p ty W 表示空机重量 payload W 为外载重量,fu e l W 为燃油重量。
可用系数表示如下:1emptypayload fuel to to to W W W W W W ++=即:空机系数+外载系数+燃油系数=1其中,空机系数由统计关系确定,为此搜集11种同类飞机数据如下:Wto We11500 646017600 950018832 1040519050 897222200 1019629900 1870031800 1330033000 1960033724 1819138000 19700表格中Wto为最大起飞重量,We为其空机重量。
由表中数据进行一元线性拟合,得到最大起飞重量与空机重量的关系曲线。
(3)燃油系数的估算燃油系数主要由任务剖面巡航阶段确定,其他阶段的的燃油系数可由查下表得到:巡航阶段燃油系数可用Breguet航程方程确定,对于喷气为推力的飞机,航程计算公式为:其中:V: 是巡航速度(Knots )C: 是发动机耗油率(lb/hr/lb)L/D: 巡航阶段的升阻比W initial :巡航起始时的飞机重量W final :巡航结束时的飞机重量将上面公式变形得:其中:Range :巡航段航程( N. Mi)a : 是巡航高度上的声速( Knots ),此次设计中高度11000m ,a=295m/s C : 是发动机耗油率(lb/hr/lb)L/D : 巡航阶段的升阻比M :马赫数将设计要求以及假设数据代入得到燃油系数为:0.35f u e lt o W W ,然后根据同类飞机估算出三个最大起飞重量,利用已经估算出的燃油系数以及有效载荷可得到对应的三个空机重量,然后在统计图中画出此三点确定的曲线,此曲线与之前统计规律曲线的交点即为所求最大起飞重量和空机重量,如下图:如图所示,求出最大起飞重量为36t,空机重量为19t此为进行最大起飞重量估算的整个过程。
航空工程师飞行器设计与测试报告

航空工程师飞行器设计与测试报告项目名称: [飞行器名称]项目组成员: [成员姓名]日期: [日期]1. 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设计和测试一款 [飞行器类型],旨在 [目标]。
该项目包含以下关键阶段:概念设计阶段:确定飞行器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尺寸、形状、材料和动力系统等。
详细设计阶段:制定详细的飞行器设计图纸,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模拟。
制造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利用 [制造方式] 制造飞行器原型。
测试阶段:对飞行器原型进行地面测试和飞行测试,以验证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
2. 设计方案2.1 总体设计[飞行器名称] 采用 [设计方案概述],包括 [主要设计特点],例如:机翼设计: [翼型,翼展,后掠角等]机身设计: [机身尺寸,材料等]尾翼设计: [尾翼类型,尺寸等]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类型,功率等]2.2 关键技术本项目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技术1]: [简要描述][技术2]: [简要描述][技术3]: [简要描述]2.3 计算和模拟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利用 [软件名称] 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和模拟,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模拟类型1]: [模拟结果][模拟类型2]: [模拟结果]3. 制造过程[飞行器名称] 原型采用 [制造方式] 制造,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步骤2][步骤3]4. 测试结果4.1 地面测试我们对飞行器原型进行了以下地面测试:[测试内容1]: [测试结果][测试内容2]: [测试结果]4.2 飞行测试我们对飞行器原型进行了以下飞行测试:[测试内容1]: [测试结果][测试内容2]: [测试结果]5. 结论通过设计和测试,我们成功研制了 [飞行器名称],并验证了其 [性能指标]。
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项目目标,并具有良好的 [优点]。
6. 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 [飞行器名称] 的设计,提升其性能,并探索其在 [应用场景] 的应用潜力。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8. 附录[设计图纸,测试数据等]备注: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报告模板,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150座客机概念设计-总体设计报告总体客机飞机设计报告客机设计150座飞机

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拟定150座客机概念设计相关说明:1.150座客机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主力机型(70%-80%)未来20年里,仅中国国内就有1400多架的市场需求,国际需求更高达20000多架2.当前市场上同类级别干线客机:波音-737 空客-A320 俄罗斯 MS-213.目标:打破传统航空制造商垄断全球航空客机150座级市场的格局,力争设计出一种更加安全,更加经济,更加环保,更加舒适的150座机干线客机。
采用国际标准,以国内销售为主,打入国际市场,主要满足国内民航大中城市间和短程国际航线的运营需要。
4.设计要求设计有效载荷:——150人(平均每人80kg)每人行李总重20kg——空勤人员:2名驾驶员(平均每人80kg,每人行李总重20kg)3名空乘(平均每人55kg,每人行李总重20kg)全部经济舱每人最大携带行李体积:座位有效长度:座位有效宽度:座位前后间距:通道宽度:最大起飞重量(Maximum Take-Off Weight):最大着陆重量(Maximum Landing Weight ):动力装置选择:2台涡扇发动机——————飞行性能指标:——巡航速度(Cruise speed):M 0.78——最大巡航速度(Maximum speed):M 0.82——经济巡航高度:10700m——实用升限:12000m——最大载重航程(Maximum Range:):4500km,45分钟待机,10%燃油备份——主要任务段航程(Typical mission (average) Ranges):500km-1000km:45%1000km-2000km:45%>2000km:10%——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距离(Takeoff Field Length , MTOW):2200m ——以最大着陆重量降落距离(Landing Field Length,MLDW):1600m ——以最大着陆重量最大降落速度(Maximum landing speed (at Maximum Landing Weight)):≤250km/h——飞机座舱增压系统:在巡航高度保持客舱内1500m处大气压力——起降噪音:≤110db——耗油量:≤2.8升/百公里/座5.适航性规范:客机应遵循美国联邦适航条例(FAR)Part 25和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重量大于5700kg)CCAR256.业务成本:比目前主要运营的150座级干线客机运营成本平均每座降低10%二、全机布局设计2.1尾翼的数目及其与机翼、机身的相对位置正常式布局·水平尾翼的气动力- 平尾对全机升力贡献的大小与重心的位置有关- 纵向静稳定性·优点与缺点- 技术成熟,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丰富,设计容易成功。
民机项目工作总结

民机项目工作总结一、项目背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作为一个民机项目的一员,参与了该项目的各个阶段。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回顾和总结我在该项目中的工作经验和成果。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款具备高性能和舒适飞行体验的民用飞机。
项目分为几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等。
每个阶段都涵盖了各自的任务和目标。
三、工作内容和成果1. 需求分析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我负责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对民用飞机的性能、安全性、飞行体验等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交流和需求调研,我深入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需求文档。
最终,我们成功确定了产品的基本需求和功能。
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我参与了民机的整体架构和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飞行控制系统等。
我负责编写详细的设计文档,以确保整个团队对飞机的设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我与工程师紧密合作,负责协调各项开发任务和进度。
我们采用敏捷开发方法,迭代地进行软件和硬件开发。
我积极参与编码和测试工作,确保产品按计划交付,并及时解决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4. 测试阶段测试阶段是确保民机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与测试团队一起协同工作,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通过严格的测试流程和方法,我们发现并修复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缺陷。
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民机通过了各项测试,并达到了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5. 交付阶段在交付阶段,我与项目管理团队协同工作,确保产品准时交付给客户。
我与客户进行了详细的交付和培训计划,确保他们对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四、工作心得和感悟1.团队合作:在这个项目中,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沟通和协调:作为项目成员,与团队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良好沟通和协调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需求和解决问题。
飞机总体设计报告

飞机总体设计报告
摘要
本文讨论了飞机总体设计的理念、目标与要求,并着重介绍了对飞机
自主导线程、机身构型、发动机、动力传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在
此基础上,我们对机身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构验算、负载分析以及失速特
性的评估。
同时,我们对飞行推进系统进行了考察,并且给出了各个系统
优化的建议,以满足设计要求。
最后,本文总结了整个飞机总体设计流程,并且给出了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飞机设计;导线程;机身构型;动力传动;控制系统
一、飞机总体设计理念
飞机总体设计旨在使飞机具备安全可靠、高效低消耗、稳定可操纵的
性能,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和航电系统控制功能。
因此,对飞机总体设计
的要求既是优化机体结构与动力传动系统,也是优化系统动力性能、质量
特性、空气动力特性以及系统控制性能。
二、飞机自主导线程
飞机总体设计的主要导线程是安全、可靠、全面考虑。
在总体设计过
程中,必须确保飞机结构能符合机动性能和航电系统控制功能要求,同时
结构的可安全操纵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也要满足一定要求,以保证飞机机
组在任何操纵状态下都能保持安全飞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音速客机的概念设计——团队工作报告专业名称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团队成员龚雪淳潘环龚德志李亮指导教师张科施杨华保李斌宋科范宇完成时间 2008年6月15日摘要本项目是进行一款新型的超音速客机的概念设计,项目团队成员由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2004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四名本科生及四名指导教师和一名研究生组成。
该项目完成了一款载客量200人,巡航马赫数2.0,航程10000~12000公里的超音速客机概念设计。
项目团队成员分别是龚雪淳(团队组长)、潘环、龚德志、李亮,项目指导教师分别是杨华保、张科施、李斌、宋科、范宇。
21世纪,人类对航空器的研究将更加关注,航空技术将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5年前,“协和”客机最后一次让乘客感受突破音障的激动瞬间,由于事故频发,这种高科技产物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人类追逐超音速旅行的梦想并没有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
现在,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在内的多个具有航空研发能力的国家都在积极投入大量经费,来研制自己的超音速客机方案,以求在未来的航空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通过该项目的团队合作研究,提高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让我们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协作。
同时,项目的实施也让我们提前适应了将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氛围,认识上更进一层。
目录摘要 (1)第一章项目简介 (3)1.1 项目选题背景 (3)1.2 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情况 (5)1.3 项目创新点与特色 (6)1.4 项目成员工作协调情况介绍 (7)第二章项目研究成果 (8)2.1 总体研究成果 (8)2.2 气动研究成果 (12)2.3 结构研究成果 (14)2.4 人机环境与关键技术研究 (18)2.5 项目成果评价 (20)总结与体会 (21)附录Ⅰ项目团队例会记录单 (25)附录Ⅱ设计参数更改记录单 (34)第一章项目简介1.1 项目选题背景自从莱特兄弟为人类插上翅膀的一个世纪以来,飞得“更快、更远、更高”一直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此间,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航空运输业也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超音速飞行的梦想,二十世纪60、70年代,俄罗斯的图-144和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超音速客机相继登场,演绎了一段曲折、辉煌的超音速客机飞行史,最终由于安全性、经济性等原因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人类的超音速之梦并没有因为前进道路上的一点挫折挥之而去。
目前,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客机方案再次被众多航空大国提上了研制的日程,以求在未来的航空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图1.1 协和超音速客机超音速客机能够满足人们对超音速喷气式旅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使乘客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旅行时间,是一种更迅速、更经济的客机。
目前全球空运市场的迅速扩大将给超音速客机带来光明的前景。
除空客、波音外,全球许多飞机制造商都对第二代超音速飞机有所规划,预计到2025年时,超音速客机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的全盛时期,而到2050年,搭乘超音速航班的旅客将占所有航班乘客的10%至20%,届时在全世界开通的此类航线可能将多达数百条。
而在军事上,研究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一国的航空研发能力和国防实力。
图1.2 波音的HSCT 方案超音速客机研究的两大难题就是噪音大和成本高,本研究项目首先总结了第一代超音速客机(协和、图-144及波音、洛-马的超音速客机方案)的设计特点及失败的原因,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设计技术指标,并由此确定了本研究项目的超音速客机设计方案。
本项目成员都来自航空专业,对飞行器的设计及未来飞行器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尤为关注和热衷,且在此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关飞机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们在此次项目中顺利的进行研究和创新设计。
图1.3 项目组成员知识及经验积淀飞机总体设计飞机结构设计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飞行器性能计算飞机操纵性与稳定性… … 飞机设计大作业运十机翼机身结构分析航模制作知识基础 实践基础超音速客机设计1.2 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情况本项目团队成员由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2004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四名本科生组成,其分工情况基本如下表1.1表1.1 超音速客机设计团队成员及导师基本情况团队成员专业分工指导老师职称研究方向龚雪淳(组长)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总体设计及小组工作协调张科施副教授飞行器设计潘环气动设计宋科讲师流体力学龚德志结构设计李斌副教授固体力学李亮人机环境与关键技术杨华保/范宇副教授/研究生飞行器设计由上表1.1可以看出,每一位项目团队成员都有一位专一的指导老师,项目执行过程中针对其进行指导。
其中龚雪淳任项目团队学生组的组长,负责超音速客机的总体设计工作和项目成员之间的设计工作协调处理、团队工作汇报等;潘环主要负责超音速客机气动方面的设计工作,包括机翼、垂尾和鸭翼翼型的选择,增升装置的设计,及相关气动特性的分析计算;龚德志主要的任务是进行超音速客机结构受力及气动热的分析,结构布置,材料选择;李亮主要进行超音速客机关键技术,包括音爆、噪音和发动机排放的研究,以及客机内、外环境的分析和有关参数的可行性定量计算。
项目团队的指导老师都来自航空学院,指导老师的负责人、组长是张科施老师,她同时是龚雪淳的设计指导老师,帮助指导其完成总体设计任务;宋科老师主要负责指导潘环进行飞机气动方面的设计工作,给其指引研究方面,提供研究途径和方法;结构设计的指导老师是李斌老师,他对龚德志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和帮助;李亮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杨华保老师和范宇学长的大力支持。
虽然设计工作有所分工,但是团队是一个整体,项目执行中我们每个成员不仅仅要了解自己主要负责方面的设计、研究情况,也要掌握了解其它方面的有关要求,设计思想。
1.3 项目创新点与特色本项目运作过程中,我们以一种不同以往的类似于科研单位的实战工作模式来进行,让我们提前适应科研的氛围和工作方法。
◆团队每周定时召开小组例会,小组成员可随时就某项问题进行讨论团队小组每周至少开一次小组例会,小组成员及指导老师都必须出席此次例会。
例会上学生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阐述,并提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来解决,最终提出一个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如果例会上无法立即解决,可约定时间单独约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之后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学生对设计工作进行阐述后,指导老师可对学生的工作进行点评,也可提出问题让项目成员来回答,以保证其设计工作无误。
另外,负责各个方面涉及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及设计进度要求,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部分小组例会记录见附录一。
除了每周的小组例会,设计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我们团队成员之间就可以立即展开讨论,研究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然后立即进行计算、分析,验证此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是最佳解决方案,如难以下定论,可找老师解答或在下周小组例会上提出。
这样处理问题的方法,节约时间,而且每位成员都了解问题的症结,且都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实现了团队的一体化协作。
另外,如遇到需做重大的参数改动,需例会讨论通过且报总师签名,如附录二中的参数改动记录。
◆课题新颖、激发创新灵感,研究意义深远对于我们来讲,超音速客机的研究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且国内外超音速客机设计方面可查的资料很少,可以使用的经验公式也几乎没有,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创新性。
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查阅国内外期刊资料,仔细分析、计算,再结合亚音速客机的设计,及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帮助,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了设计进度和设计结果的可行性。
由于超音速客机不同于以往的亚音速客机,其特殊性显而易见,其设计涉及到航空材料、发动机技术、噪音等众多领域。
对超音速客机进行初步的设计研究,有助于分析超音速客机研制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1.4 项目成员工作协调情况介绍项目进行中,团队成员之间的设计工作经常需要协调,有时候两个成员之间设计上会出现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之间能够很好的协调来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如下图1.4所示。
图1.4 项目团队成员工作协调情况示意图项目进行过程中,总体给气动设计提出飞机各个不同阶段的升阻特性要求,然后负责气动的同学根据提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翼型并进行升阻特性计算,并把结果反馈给总体;结构设计的同学根据总体的设计方案及重量分配要求及气动的升力分布进行受力分析,结构布置,并和总体、气动的同学进行协调;人机环境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同学,针对本超音速客机设计,提出可行性的设计理念及应该达到的设计指标,然后总体、气动和结构设计的同学根据其提供的信息,进行设计的优化。
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如上图所表达的一样,反复协调,多次优化,最终得到我们的设计结果。
另外,我们小组成员每周进行多次小组讨论,对有关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抒己见,研究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发挥各自的专长,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和意见。
总体设计 (龚雪淳)气动设计(潘环)结构设计(龚德志) 人机环境与关键技术研究(李亮)第二章项目研究成果经过团队四名成员三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已基本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超音速客机的概念设计。
具体完成的工作包括:超音速客机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飞机总重量的计算及总体参数的选择,飞机部件详细参数的设计,翼型的选择,飞机气动性能的分析,结构的布置和选材,全机的气动特性校核、飞机飞行性能计算,经济性评估分析等。
在毕业设计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解以下软件的使用,模型建立三维软件CATIA,气动分析用的Fluent、Gridgent、CFD、VisualFoil,翼型选择软件Profili、Designfoil,结构设计分析软件Ansys。
2.1 总体研究成果在设计过程中,总体方面主要完成了飞机布局形式的方案选择,起飞总重量的计算及重量的分配,推重比和翼载的选择,机翼、机身和乘客舱的设计,垂尾、鸭翼的设计,起落架形式及几何参数的设计,飞机气动特性的分析,飞机飞行性能的计算,客机运转经济性的初步分析。
一、超音速客机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在对以协和为代表的第一代超音速客机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后,得出本设计方案,如图2.1。
本机采用S形前缘的双三角下单翼,前鸭翼无尾式布局。
图2.1 超音速客机概念图二、飞机技术几何参数表2.1 超音速客机重量特征类别飞机总重量有效载荷空机重量燃油重量重量275250kg 25000kg 106250kg 144000kg 占总重量100% 9.1% 38.6% 52.3%表2.2 机身、客舱几何参数机身长机身最大高度机身最大宽度长细比74.646 3.96m 3.80m 19.24客舱长度客舱最大高度客舱最大宽度座位数50.55 2.12 3.54 200机翼参数:机翼面积----540.732㎡安装角----3°展弦比------2.0 上反角----1.5°图2.2 机翼几何形状平面图垂尾参数:垂尾面积----72.4㎡根梢比----4.7鸭翼参数:鸭翼面积----8.64㎡展弦比----4.74 前缘后掠角—28°根梢比----4.4飞机重心和焦点的确定如下图2.3,其满足飞机经稳定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