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及发展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1.张锁文2.李伟1(******************)2(******************)摘要:如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对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构成城市特色风貌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城市文化特征,决定着城市的品味。
不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甚至割裂、破坏历史文脉,这个城市就算建再多的高楼大厦,也谈不上是高质量发展的城市。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我们要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努力把握全要素普查、信息平台构建、完善法规体系、规划计划编制等当前工作重点,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引言2021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自1982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以来,中央对于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首个重要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国家文件,为我国协调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城乡规划建设原则(1)在城市和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促进地区的城市发展,控制农民数量,使农民能够在第二、第三部门积极工作,使城市的增长能够加快以建设新农村为重点,大力利用和调整城市工业用地,增强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2)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空间集聚、城市和村庄界定等原则;合理规划城乡居住区,注重农村领导,实现集中经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集群优势,必须认真划分城市边界、城乡边界;(3)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共享,提高基础设施共享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存在较大的错误,导致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的差异;文化遗产没有本质和灵魂,要使文化遗产有效,就必须维护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的联系(4)遵循文化原则,将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引向农村地区的各个城镇和村庄,同时利用文化、环境和资源的优势,扩大旅游业的发展。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通常是按照前人设计经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针对现代建筑设计,想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需尊重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取优秀理念和传统经验,进而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进艺术再生。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建筑,在设计时,传承了天人合一理念,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得以淋漓尽致表现。
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艺术设计的经验资料、艺术灵感。
尽管部分设计师与传统文化脱离,开展建筑新设计,但即使再新颖,也是对传统文化创新。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主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千年发展,我国建筑已自成独特体系。
对于建筑装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
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可动摇,道家思想也极为重要。
因此,在阐述哲理的过程中,也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属于仕文化的范畴,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少数人的艺术。
俞孔坚称之为“死去的艺术”。
虽然西方建筑在古代也是只为少数贵族服务的,但是由于在近代的各种先进思想和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形式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非常注重自然主义思想,对于楼宇高度、台阶级数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物也具有鲜明等级特点,主要由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中和”,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不论是亭台楼阁、廊间小道,均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装饰也追求整体性、统一性,由建筑图纹、漆色描绘等,均具有封建体质,等级观念非常鲜明,尤其官员住宅、庙宇等,均严格区别于平面住宅建筑。
2.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首先,建筑布局。
我国古代的建筑布局设计,是依靠风水学思想,传统风水学并非一种伪科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极大影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一)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文脉延续的理念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
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二)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兼容并蓄的理念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
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三)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城市公园设计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
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五)城市公园设计要秉承凝练精神的理念城市公园设计要有统一的主题,主题是高度凝练、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园小品、设施、标识等具象的物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
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历史文脉在古城镇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表达

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 铭说 过 : 每一个 城市 都有 自己的 “ 历史 与文化 , 因而也有 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 这种 特色是独 特 ”
【 献标 识码 】 B 文
人工要素 包括古 城镇 的空间格 局、 区 、 街 院落 、 历史建 筑 、 古
己的特 色与个 性 , 缺少深层 次的历史文脉的传承与表达 。
1 古 城镇 与历 史 文脉 的 内涵
1 1 古城镇本身就是一种 文化 资源 . 古城镇 , 是指能够基本完整地体 现特定 历史时期 的传统
的特色及不 可再生 的个 性。所 以, 在景 观设 计 中, 当最大 应
限度地将这些历 史文脉传 承并表达出来 , 真正使古 城镇焕发 其在新 时代 的光 彩。
风貌 和民族 地方 特 色 的城 区 和城镇 , 一个 综合 性 的有 机 是 体, 具有鲜明 的个性和不可再生性 , 是一 种文化 资源 , 人类 是
生活环境多样 性不 可缺 少 的组 成部 分 。由于地 域 、 气候 、 社 会环境 的不 同 , 古城镇 彰显 着不 同地 区 的不 同特色 , 在一 定 程度上 , 承载 了一个城 市历 史文 化 的延续 与发 展 , 反 映着 也
3 古城 镇历 史 文脉 的景 观表达 方 法
3 1 保 等的演进与作用 。
1 2 历 史 文 脉 的 内涵 .
一
历史文脉是一种历史 的沉 淀 , 它们就 显现在人们 的生活
中, 如城市发 展历 史 中的房子 、 街道 、 古树 、 牌坊 等都代 表着 个历史时期 的文化符号 。而在古 城镇景观设计 时 , 往会 往 保 留场地 中遗 留的一些建筑物 , 如房屋 、 景观 、 厂房 、 牌坊 、 碑 文、 寺庙 、 雕塑 、 陵墓 等等。这些 遗 留物作 为场地 中的历 史痕 迹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 , 是人们探寻和认识 某种历史现 象的 重要线索和有力佐证 。如郑州商代 遗址公 园, 就特地保 留了 古城墙 ( 1 给人直 观的印象 。对 于场 地遗 留物 的保 留, 图 ) 并 不是局 限在建筑或 构筑 物方 面 , 物作 为活物存 在 , 植 随人 类 的发展而发展 , 同样见证 着人 类历 史发展 的痕 迹 , 如嵩 阳书 院的将军柏 ( 2 体现 了一定 的汉 武文化。 图 )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

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摘要:城市景观空间是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载体之一。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传统的景观空间并没有办法充分满足现代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使用,而且很多空间由于自身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损毁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价值,因此目前很多新建或改建的景观项目都是以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文脉;记忆1城市记忆概述1.1城市记忆概念对于城市记忆概念的界定,常与“城市记忆”,“城市的历史记忆”交叉使用。
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人们对这些历史记录加以编辑、储存和提取过程的总称。
结合各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是城市中的物质内容,历史和事件,大众认知三个方面共同组成城市记忆。
1.2城市记忆内容城市记忆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因此城市记忆分为物质内容与非物质内容两个层面。
物质层面包括历史文物、商品、记忆节点等。
非物质层面的内容,是不断经过历史环境演变,延续传承下来的意识内容,能够对物质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城市记忆内容,包括文化符号,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
1.3城市记忆载体城市记忆的基础是城市记忆载体,其本身含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城市记忆的信息和内涵,同时传达信息功能,将城市记忆与人连接起来。
人在感受城市记忆的同时,城市记忆载体也受到意识的反作用。
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物质载体包括能够与人发生长久稳定联系的建筑物,空间,具有时代特点的物品等;非物质载体包括日常活动,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
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公共景观艺术,应该与城市记忆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塑造城市精神,有利于多元的城市风貌的创造,有利于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的链接。
2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2.1集合人的心理和感官需求建立景观中文化与人的联系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它的融入势必要与参与者相互影响,走进人们的心里勾起人们的记忆,使人们对其发生反应。
浅析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和应用

域 性 文化 传 承 ; 强传 统 元 素 与 色彩 的运 用 ; 高传 统 文 化 意 境 的 运 用 水 平 。 增 提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 ; 城市景观 ; 设计 ; 应用 有 中 国传 统文 化是 指世代 相传 的有 一定 特色 的思 想 、 德 、 道 风俗 、 的 文化 元素 里 , 许多独 具特 色的 元素得 到 了世界 范围 内设计 师 的 其 中国结 、 画 、 刻 印章 、 国 篆 京剧 脸 谱 、 观 文化、 术、 艺 制度 、 技术 等 等一 个 外 延 很厂 的概 念 。从 静 态 上看 , 中 青 睐 , 中有诸 如 中国书 法 、 龙 祥 太 国传统 文化 是指 中国 封建社 会不 同 时期 的文化 总和 ; 态上 看它 音 手 、 凤纹样 、 云图 案 、 极图 等这些 寓意 深刻 的民族 图案 。许 从动
还包 括 从过 去传承 下来 的至 今 还 存 活于 我 们 内心 深 处发 挥 影 响 的 多 设计 师将其 运用 到 自己 的景 观设 计 中 , 表达 出了 中华 民族深 不仅 而 并很 那 些 习惯 、 理 、 伦 方法和 文化 心理 。 ’ 刻 的文化 内涵 , 且向世 界 介绍 了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文 化 传 统 , 好 的起 到了本 民族 文化 传承 的作用 , 时又使 景观设 计 的品格 得到 同 如 何将 中 国传 统 文化运 用在 城市 景观 设计 中 , 是本 文拟 探 讨 便 的重要 问题 。 了极 大 的提升 。例 如 , 云 图案和 龙凤 纹样 等元素 通过雕 刻 或手 将祥 绘 的手法 装饰 桥梁栏 杆 或空 白墙壁 , 文化 中寓意 的祈 福与祝 愿 能将 传统 文化 的运 用可 以提 高景观 设计 的档 次 景观 设计 指对 包括 家庭 住宅 院落 , 的街 道 、 闲广 场 、 城市 休 活动 的美 好意 愿传 达给 民众 , 民众 内心 油然 而生一 种 自豪感与 文化 归 使 公园、 梁、 桥 河流 、 色用 地 等区域 的规 划与 设计 。使之 形成 科 学美 属 感。 绿 景观 的色 彩 是 景观 表 情定 位 的首要 元 素 , 城 市建 设 、 在 景观 设 观 的办 公区 、 居住 区 、 业区 、 工 商业 区等 。 中 国古 代早 已形成 了 观 点深 刻 、 具特 色 的景 观设 计 理论 , 独 并 计 方面 , 于色 彩 的运用 也是 多样 的。比 如明朝 以后 , 对 在故 都北 京 , 创造 出 了数不 胜数 的 经 典 案 例 , 大 唐 芙 蓉 园 、 如 圆明 园、 州 园林 只有 皇亲 国戚 才能 住在红 墙黄 瓦的建 筑 中 , 的建 筑只 能是 青砖 苏 百姓 等 。历 史悠久 博大 精深 的传 统文化 直接 影响 了古 代景观 设 计理 念 。 青瓦 。但 在雕 梁画柱 方面 , 的使 用也 是十分 丰富 的。 民间建 筑 色彩 诸如 儒 家的 “ 制思 想 , 礼 我们抛 开等 级观 念不 说 , 其中 的 “ 中和 ” 思 多 为黑瓦 白墙 。将传 统色 彩运 用到景 观设 计中 , 效地营 造景 观 能有 想就 对 景观设 计有 很大 影 响 。具体 来 说 就是 保 持 中正 仁 和 无不 及 的表 情 。 3、 统 文 化 意 境 的 运 用 传 无不 过 的谦谦 君 子之风 。体 现 在景 观 设 计上 就 是 在进 行 城 市景 观 设计 结合 自然 , 国 古代 建 筑 园林 设 计 强 调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统 中 设计 时要 与本 地文 化 、 济 、 经 社会 的发展 相适 应 , 庄重 而不 失 情趣 在 的设 计风 格之 中体 现一 种 宁静 优 雅 的含 蓄 之 美。 道 家与 自 然和 谐 力求达 到天 人合 一的境 界 , 对 今天 的 城市 景 观设 计 仍有 现 实 这 统一 的 思想 更是在 古代 景观 设 计 中得 到 了 完 美 的体 现 。我 国传 统 意义 。 文化 博 大精 深且独 具特 色 , 独 具特色 的中 华传 统文 化元素 运 用于 将 中 国古典 园林 营造 丰富意 境的 最重要 的手 法 , 采取 曲折而 自 是 景观 设计 中 , 能将往 昔 的辉 煌照 进 当 下 的现 实 之 中 , 而 激 起久 违 由 的布局 , 从 用划 分景 区和 空间 、 以及 “ 景 办 法。在 空 间 布局 方 借 的 的 民族 自豪感 与美 好的 记忆 。能 便中 国的景 观设 计变 得与 众不 同 , 面 , 通常使 用风 景 开 合 、 间 对 比等 手 法 。在 借景 方 面 ,园 冶 》 空 《 一 使 中国 的景观 设计 拥有 自 己的独 特品 格 。 书中, 总结 为五 种方 法 , 远借 、 借 、 即 邻 仰借 、 借 、 时而 借 ” 俯 应 。利 二、 如何 在 景观设计 中运用传 统 文化元 素 用 具有浓 厚 民族风 格 的建 筑 物 , 如亭 、 楼 、 廊 、 、 、 、 、 台、 阁、 榭 轩 舫 馆 传承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中国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 , 园 桥等 , 自然 的水 、 、 、 等表 现 园景 的 不 同情 趣 。还可 运 用 配合 石 花 木 林 的形 式与 内容颇 为繁 杂 。传承 问题 在 园林 中指 的是 文 化 的传 承 些 诸如 引导 与暗 示、 与 露 、 透 与层 次 、 石 观水 等 艺 术 手法 , 藏 渗 叠 ( 地域 性会 有 很多不 同的 文化 ) 意境 的 传 承 ( 国讲 “ 、 中 禅 , 园林 创造 出 丰富多 彩的景 观空 间意 韵。还 会吸 取其他 艺术 领域 的优 点 , 在 中运 用 较多 )传 统美 德 的传承 ( 、 比如 大树 旁 是/、 , 老爱 幼 ) 中 比如诗 词 、 J树 尊 、 山水 画等 , 其 “ 将 中和 ” 的思 想 融入 景 观 设计 中 , 妙 地 巧 将 自然与 建筑 物融 为一体 。实现 写意 与写 实 、 自由与规 整和 谐统 一 国艺 术 的传承 ( 讲究 虚实 相生 , 结合 ) 动静 等。 1 地域性 文化 传承 、 的效 果 。例如 , 奥运森 林公 园 以及中心 区景 观规划 设计 就是 巧 妙地 在 崇尚人 文 精神 回 归 的 今天 , 常听 见 “ 民族 的 就 是世 界 的 ” 这 运 用了传 统的 阴阳 哲学 , 据 方位设计 了 3个景观 区 , 依 分别代 表 “ 历 句话 , 华民族 有着 五千 多年 的发 展史 , 民族 的美是 独 有 的 , 中 我们 但 史 ~ 现 在 ” 未 来 与 。并充 分吸 取 了 中国 古代 庭 院 建 筑 中 门 的设 美是 没有 国界 的 , 以我 们 民族 的美也 是世 界的美 。我 们要 善于 在 计理 念 , 合现 代设计 手法 在公 园 的起点 方位将 奥运 五环标 志设 计 所 结 古典 风 格中体 味现 代生 活的 味道 , 现在 景观设 计 中找寻 传统 文 成 了大 门 , 妙构思 了起 点 和 终点 , 个 空 间的 设计 无 不 很好 的 要在 并巧 每 化 的影 子 , 找我 们 或许 遗 失 的美 好 , 而 创 造 景 观 的独 特 品 质 。 展现 了 “ 色奥运 、 奥运 、 奥运 寻 从 绿 科技 人文 的精神 。 例如 浙 江杭州 西 湖文化 广场 , 览 整 个厂 场 , 们 会发 现 它 是 以杭 纵 我 个 城市 的历 史环 境 代 表 了 该 “ 城市 的价 值 和文 明 的 价 值 ” 。 州特 有 的西 湖文化 、 古塔 文 化和 运 河 文化 为 建 筑背 景 , 巧 妙 的结 文化遗 迹 , 座城市 的文 化 起点 , 是二座 城市 的文 脉 , 一种 无 并 是一 也 - - 是 无疑 合 了现代 文 明的瑰 丽意 象 , 出色 的体现 出 了秀外 慧中 的吴越 文化 本 法再 生的 文化 资本与 资源 。城市 特色 的形成 , 也是 一代 代人 所 质 。再如 陕西 西安 的大雁 塔 北广场 的景 观设 计 , 个广 场由 水景 音 经历 和继 承传 统沉淀 的过 程 。 整 乐喷 泉 、 园林景 观 、 休闲 文化 长 廊 和旅 游 商 贸设 施 等 组成 。 广场 以 大量 经典 成功 的案例 充分说 明 , 统 的继承与 景观 设计 的现 代 传 大雁塔为中轴分为三大部分 , 间为音乐 喷泉 , 右两侧分别为 化并 非格 格不 入。传 统文 化 中的 意 象美 在 现代 设 计 中的 运 用也 无 中 左 “ 唐诗 园林 区 ” “ 相 花 坛 区 、 禅 修 林 树 区 ” 景 观 , 端 设 置 形 中为 民族文 化的复 兴贡 献 了 力量 。过 去 对传 统 的 全盘 否 定 已经 、法 “ 等 南 “ 水景 落瀑 ” “ 景 平 台 ” 景 观 。将 一 系 列 诸 如 中 国 结 、 诗 雕 证 明是错 误的 , 、观 等 唐 同样 , 不加选 择 的 全盘 接 受 西方 设 计理 念 与 手法 也 塑、 戏曲脸 谱 、 开元 通宝 、 剪纸 等陕 西传 统文化 元素 穿插 其 间。从 容 是不 可取 的。 当然 , 统中 也 有一 些 不 合 时宜 的 东西 , 们也 不 能 传 我 照搬 。中 国当代 景观 设计 在重 新 追 寻 民族 传统 文 化 和思 维意 识 的 地烘 托 出了本 地 的文化 特色 。 2 传 统元 素 与 色彩 的运 用 、 同时 , 去芜 存精 , 理的利 用现 代设计 理念 , 到传统 与现 代 也应 并合 找 我 国悠久 的历 史孕 育 了底 蕴 深厚 的传统 文化 , 些 丰富多 彩 的�
历史景观传承与创新——以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万花园一期工程景观设计为例

1 4 花 文化 的历 史提 炼 .
扬州 有 源远 流长 的赏 花 文 化 , 资 利 用 花 文 化 及 配 可 置方式很多 , 设计在植 物配置与花卉空间组合 处理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充分考虑历史信息 的保 留与传达 , 突出符合扬州地方 特色 与欣 赏 习惯 的花 卉空 间 的表 达 。运 用 传统 造 园手法 结 合古 典 景点 的复 建形 成 “ 四相 簪 花 ” ( 5 、 亭 图 ) 曼佗 罗
2 2 花 文 化 的古典 与 现代 交融 .
为 充 分表 达 “ 万花 ” 一主 题特 征 , 计 在 注重 历史 提炼 的 同时 , 注重 历史 与 现代 的交 融 , 这 设 更 致力 体 现万 花
园的花事 、 博览 、 观奇 、 体验 、 智趣、 闲、 休 教育、 生态 、 娱乐 、 审美等综合功能 。 设计一方面运用传统造 园手法营造花卉空间 , 使之与古典景点及历史氛围相匹配; 另一方面更注重植物配
能分区分别处理 , 做到生态合理 , 季相丰富, 高低层 次搭配。注重花卉种类的搭配 , 不仅是草本花卉 , 还 有 木本 花 卉 、 生 花卉 ; 虑 色 叶树 种 的搭 配 , 造 水 考 营
色 彩缤 纷 、 四季 有 花 的植 物景 观 0植 物 配 置 手 法 既
结合传统园林的配置方式 , 孤植 、 丛植 , 体现“ 高雅 、 清幽” 又有更具生态性 的林 、 草 复式植物搭 配 ; 灌、
相邻 , 在风景区总体格局 中, 其空间位置极其重要 - 。园林景观设计活动植根 于特定的传统历史背景和地域 3 J
承载历史文脉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以菖蒲河公园为例

承载历史文脉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以菖蒲河公园为例作者:郭婷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6期郭婷(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院菖蒲河公园作为故宫周边的精品公园之一,以其优美的滨水环境和安静的空间为游客以及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处绝佳的游憩地。
本文通过对菖蒲河公园不同区块植物景观配置手法的分析,提出了在沿袭历史文脉的基础,通过植物景观不同层次的搭配创造空间与景观体验的方法。
关键词院植物配置;菖蒲河公园;历史文脉随着2002 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皇城保护规划》的出台,历史河湖水系的保护被明确提出,其中重点保护与北京城市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恢复具有重要价值的河湖水面,同时也确立了新建的公共绿地在旧城改造中的重要地位。
菖蒲河的改造应运而生,菖蒲河公园位于天安门的西侧,原名外金水河,来源于皇城西苑的中海,向东由皇城南端流入御河。
明代成为皇城内的1条河流,因长满菖蒲得名为菖蒲河。
西北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即太庙,北侧为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同时菖蒲河也是南池子文化历史保护街区的南边界[1]。
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部分庆典器材的存放,将菖蒲河加上盖板,上面搭起仓库、住房,后来形成狭窄脏乱的街巷,环境恶劣,给城市的整体景观与周围的居民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这个背景下,皇城菖蒲河公园规划应运而生。
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恢复了菖蒲被污染的历史原貌,开辟以河为特色的开放性公某绿地,并与东黄城根遗址公园相衔接,形成完整的沿皇城城墙绿化休憩空间[2]。
经过初步调查,菖蒲河的主要树种如下:(1 )基调乔木树:油松、白皮松、圆柏、绦柳、国槐、旱柳、银杏、玉兰、枣树等。
(2)基调灌木:金银忍冬、樱花、紫叶李、木槿、紫薇、紫荆、海棠、榆叶梅、丁香等。
(3)地被:沿阶草、铺地柏、麦冬、玉簪等。
(4)绿篱:龙柏、大叶黄杨、紫叶小檗。
禾本科:早园竹1 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营造1.1 历史文脉的传承菖蒲河公园的植物配置都体现了总体规划中对历史文脉传承的宗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景观设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脉和景观设计进行基本介绍,并且分析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脉景观设计传承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各地景观建设如火如荼。
当下,各种各样的景观作品不断呈现,其中虽然也不乏优秀作品,但是很多设计作品忽略了与历史文脉的结合,而在景观设计中体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概述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艺术设计就是在相应的范围内,将雕塑、建筑、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等通过综合布局,将建筑物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为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体现出艺术文化氛围。
景观设计的内容通常体现在四个领域,建筑、美术、城市规划以及园林。
通俗的讲,景观设计就是美化环境。
如果景观在表达文化含义时注重形式,忽略了艺术内涵,那么欣赏者在观赏时就无法与景观产生任何的交流。
2.历史文脉含义。
历史文脉,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综合,同时也是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历史文脉的形成一方面与特定
地域的生活有关,同时还与历史的环境关系密切,它反映出的是社会历史。
历史文脉记载着历史,同时体现着历史的特征。
在当前日益同化、失去个性的社会上,历史文脉有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文脉中的特定历史和意义文化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历史时代的烙印已经流传至今。
所以,现代人可以通过研究时代元素的物品来分析当时的文化特征。
3.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流失,过去遗留下的事物已经成为历史,而这种历史又被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文化古迹、历史事迹、雕塑、风土民俗、音乐、舞蹈等,人们只要看到这些不同形式的表现内容,就能够回忆起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景观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对设计对象的符号形态进行设计。
所以,在设计时,应当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脉,让景观的核心以历史文脉来体现出来,让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要使用多种设计手段,将历史文化加入到景观设计当中,让历史文化以这种形式发展下去。
现代的景观设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要体现出人与历史文脉、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
只有认识到历史文脉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在景观设计时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用,创造出属于我们当前时代的景观符号。
二、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文脉的意义
1.加深人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挖掘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设计出具有亲切感、受人喜欢的空间气氛,让人们在空间内活动时能够通过自主意识唤醒更多的历史记忆。
同时,体现出历史文脉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将当地的传统文化特征较好地体现出来,还能发展历史文化,体现出了新的生命力。
这样,人们对于物质环境的高层次要求得到满足,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景观艺术的丰富多彩,不仅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们还陶冶了情操、发展了身心、成就了自豪感,进而人们能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社会的建设当中。
2.增加游人舒适度,体现地域文化。
当前的城市环境已经无法改变,人们也不可能在回到自然环境中生活,但是在内心中却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渴望。
所以,这也是当下景观环境设计受到人们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展至今,景观设计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当前景观设计不论是从心理舒适度还是从空间感上来说,都是按照人的需求进行设计的,所以能够增加人们游玩和休闲时的舒适度。
另外,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而且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在各个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气候条件有所差异,最终形成的文化也各具特色。
地域文化包括了民族习惯以及风土民情等,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元素,能够凸显出地域文化。
三、景观设计对历史文脉的继承
1.历史文脉在雕塑中的继承。
当前,雕塑是景观中最常见的形式,多是以标志或者装饰美化的形式呈现,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人文艺术价值。
时下流行的雕塑多是使用裸露的山体雕刻成石刻、人像、佛像等多种形式。
在唐朝时期,我国的造像就达到了鼎盛,在山岳景观当中经常出现,对整个景点进行点缀,主要有摩崖造像和石窟造像。
造像很少与道教有关,几乎都是佛教造像,这也体现出了佛教文化在唐朝非常盛行。
比如著名的乐山大佛,利用山体石刻出弥勒佛,佛像高度达到了71米,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佛像。
而在佛像之后,则隐藏设计了现代化的排水设施。
所谓摩崖也就是被刻在山崖上的文字,比如“西峡颂”。
这种类型的雕塑是景观设计当中文脉组成的重要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2.建筑中所体现出的历史文脉。
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在风格各异的建筑上。
在不同的时期,政治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形成的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这就使得历史建筑成为了时代符号。
各个时代的建筑能够体现出各自时代技术和文化。
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利用这些传统建筑中所传递的历史信息,让观赏者感受到景观作品所体现的历史文脉。
比如五台山的佛光寺,它就属于非常典型的唐代建筑,历史价值很高。
在该寺的大殿当中,有很多唐代的题记、壁画。
除了单体的建筑外,我国还有很多建筑群,这些建筑群规模不同。
有许多建筑群的设计并非将土地先平整后再进行建设,而是直接根据地形地貌,针对性地设计建设。
这也与我国的古代建筑结构有关,木结构具有组合的灵活性特点,所以,即便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在建设时也能够根据调整木架结构体现出对地形的良好适应。
例如山西的恒山悬空寺,该寺建设在悬崖陡壁上,就是利用了木结构的灵活特点。
该建筑形成于我国的北魏时期,具体算来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
当前我国也对该历史建筑进行了修葺。
建设悬空寺的构想是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的临终嘱托。
悬空寺因为其建造技术的精准和布局的奇特,闻明中外。
曾有一位德国的建筑学家评论悬空寺,认为悬空寺建筑融合了美学、力学和宗教等。
建筑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物不论是风格、功能、尺度还是形式等,都要与所处的环境进行很好的融合。
建筑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而建筑又存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所以必然会受当地特定文化的影响,所以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的历史文化。
四、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
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创新以及文
脉元素的强化两个方面。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是要使用各
种设计手法让传统的景观元素将历史文脉体现出来,形成具体的景观符号,让观赏者在欣赏景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文化。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景观符号,不仅继承了历史文化,同时也使得二者都得到了发展。
比如,在当前的创新当中,会将文字图案化,铺设于地面之上,将图案雕塑化,以雕塑的形式体现出传统的图案,对历史文脉进行了发展,也使得景观设计得到了发展。
具体表现在当前的景观作品当中的地面铺设和墙壁浮雕上。
另外,还有将历史典故和传说通过场景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们更加感性地认识历史文脉。
当前,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保留地域文化特色,如何继承传统元素并发展。
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必须关注历史文脉,所以在设计中就必须强化历史文化元素。
景观设计要突出体现历史文脉,让景观具有独特的含义。
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景观设计在创作时就必须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通过多种设计手法,体现出地域文化色彩,真正地让当地文化融入到景观当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对历史文脉的强化就是要求在对各个景点进行布局和设计时,忽视历史文脉的方面要进行加强。
例如景观设计中艺术品以及导向等的设计方面,都必须加强历史文脉元素的融入。
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所以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尊重地域文化历史,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在设计景观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等,结合现代
元素,融入历史文脉,不仅具有历史内涵,同时还体现出时代感。
如果仅仅生搬硬套历史符号,那么历史文脉就得不到发展,而当代象征性的符号也不会形成。
总而言之,景观设计和历史文脉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将历史文脉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丰富设计的内容,继承了历史文脉,还体现出了历史和文化内涵,使景观具有了生命力。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要创新融入历史文脉的方式,强化历史文脉的体现,灵活运用,发展历史文脉,才能形成当代的特殊符号。
(责任编辑: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