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名胜古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围场名胜古迹

木兰围场的命名,来自“哨鹿”的诱猎方式。“木兰”系满语,意即“哨鹿”,即猎人戴上假鹿头,以木制的长哨吹出仿效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雌鹿出现,以便围猎。围场,即行围打猎的场所。据说,从康熙开始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秋季射猎)活动,就是以皇帝射鹿来开场的。

木兰围场东西长一百五十公里,南北宽一百余公里,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围场的北部是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坝上高原,南部是丘陵盆地。这里气候属于北温带的东亚季风区,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河流纵横,适宜于北温带大陆生长的动物应有尽有。这些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为清军行围习武提供了活靶子;错综复杂的地形,给满蒙骑兵训练骑、射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木兰围场原本是蒙古喀喇沁、敖汉、翁牛特、克什克腾等部的游牧地。康熙帝于康熙二十年(1681)巡视塞外时,蒙古诸部将这一片土地献给清廷,由此开辟了木兰围场。

从承德市到隆化县行程六十公里,再向北走五十多公里,即到达隆化和围场的交界处——崖口,这是进入“木兰围场”门户。当年清朝皇帝在进入“秋狝”以前,必须首先在这里停留一晚,昔日的行宫建筑,今日还

有迹可寻。崖口,这个地方奇特:东西连绵的山脉走到这里,好像两条巨龙相遇,昂首弄姿。峭壁危峙,中间形成了一条狭窄的河谷,从上游千回万转流来的伊逊河(“伊逊

”即“九”的意思,言其曲折多弯),即从两山夹缝中冲出来,奔向滦河。崖口,它像一个天然的卫士,把守着进出“木兰围场”的门户,在崖口外边的河湾里,自然形成一块洪水冲积成的开阔地,原来的行宫就建在这里。在崖口南面的山崖上现在还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石碑,碑石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1751年写的《入崖口诗》,成为历史的见证。

木兰围场,乾隆所留遗迹最多。仅立碑就有七“通

”:岱尹梁,乾隆手书《古长城说》碑,记载了他“于无意中”发现古长城的喜悦及评论长城得失的独到见解;“卜克达坂诗碑”,刻下了他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的业迹;“永安莽喀诗碑”,“于木兰作诗碑”,“入崖口有作诗碑”,吟咏了木兰围场山川的美丽,形胜的优越,“木兰秋狝”的壮观,”祖制垂奕年”的愿望

……

木兰围场有东、西两个入口。东边的称伊逊崖口,西边的叫伊玛图口。东西两个围口分别建有东庙宫和西庙宫。这两处庙宫是为皇帝行围时小憩所设。围场境内又根据围猎需要,

依自然山势划分为七十二个小型围场。这些小型围场都以蒙语或满语命名。和围之间的距离多则二、三十公里,少则一、二十公里。整个围场外围都竖有木栏,俗称“柳条边”。附近的八旗卡伦及蒙古人民平时不得入内,以保障野生动物生息藩衍。而今,在围场县广袤的山川中,仍保留着许多木兰围场遗迹,它们有:

敦仁镇远神祠,俗称东庙宫。位天围场县庙宫村。嘉庆十六年(1811)建。山门题额“敕建敦仁镇远神祠”。敦仁镇远神祠原的前后殿和宫房,前殿额为“崇镇周阹”,内置“敦仁镇远神”。后殿为皇帝寝宫,名“(缵)功致祷”,又曰“上兰别墅”。嘉庆岁幸木兰,常在此拈香小憩。

协义昭灵神祠,俗称西庙宫。位于隆化县城子乡。嘉庆二十二年(1817)行围木兰,始领修建,次年竣工。神祠规制一律仿东庙宫,门额“敕建协义昭灵神祠”,为清帝西道行围途中拈香致祭之所。木兰碑刻。木兰围场内有《于木兰作》、《入崖口有作》、《虎神枪记》、《古长城就》、《永安湃围场殪虎》、《永安莽喀》、《木兰记》等七通碑刻。建于乾隆十六(1751)至嘉庆十二年(1807)间,碑竖于崖口及与碑文内容相关的围场要地,碑文多以满、汉、蒙、藏四体文字书写,分别记述清廷开辟木兰围场的原因、经过,以及描绘行围时蒙古王公贵族云集景从的团结盛况以及挽弓猎场

的围猎场景。其中有两通碑刻尤为重要。一通是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的《于木兰作》碑。它位于围场县碑梁村交界处。首题五言诗《于木兰作》。碑两侧加刻《过卜克达坂即事成什》、《过卜克达坂叠旧岁韵》五言律诗两首。这两首诗反映了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758-1760),清政府两次出兵,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战争史实。另一通是乾隆十七年(1752)建的《古长城说》碑。它位于围场县岱伊上村,碑文记录了木兰围场内发现的一道古长城。

岳乐围址,原岳乐围场,位于围场县骆驼头村月亮沟。这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围场遗址。东山围址,是坐北朝南的峭壁,平滑的壁面上,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乾隆十七年秋狝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伏虎洞在其东北不远的石林中,洞口狭窄,仅容一虎。对面山坡上有《虎神枪记》碑。碑文记载了这次行围乾隆帝一枪射死隔谷山洞中一只猛虎的经过。“虎神枪记”碑高四、五米,乾隆十七年秋九月立于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第四围——岳乐围场的山坳平坦之处,给这雄浑的塞外山川平添了一种古朴野趣。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记述了乾隆持虎神枪殪虎经过:“壬申秋于岳乐围场中。猎人以有虎告,而未之见也。一蒙古云:虎匿隔谷山洞间,彼亲见之,相去盖三百余步。朕约略向山洞施枪,意以惊使出耳。乃正中虎,虎咆哮而出,负隅跳跃者久之复入。复施

一枪,则复中之,遂以毙焉。盖向之发无不中,乃于谿谷丛薄目所能见之地,斯已奇矣。而兹岳乐所中,则隔谷幽洞,并来虎耽耽阚如之形,于揣度无意问复焉深入,不移时而殪猛兽,则奇之最奇。某称为神,良有以也。”同样,乾隆在《永安湃围场殪虎诗碑》中也赋诗描述了于林天石海的永安湃,用虎神枪殪杀另一只猛虎,及随围年班中“厄鲁回部昨舌脱帽钦服”情景。从这两通碑文都可以看出,乾隆因为自己殪虎的壮举而非常得意。但,更引人注意的是乾隆时时不忘,他之所以能殪虎,关键在于手中那支“武功良具”虎神枪,而虎神枪这种“效奇而愉快”的“习武示度神器”又为

“皇祖所贻”,他是为此感到骄傲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康熙的数十名皇孙中,没有一个皇孙像乾隆这样在幼年时即受到康熙的特别喜爱和重视。

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中有一景叫做“万壑松冈”,地处无暑清凉之南,据冈背湖,长松环翠,壑虚风度,如笙管迭奏,是个“偃盖龙鳞万壑青,逶迤芳甸杂云汀

”的极佳所在。原是康熙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康熙独让十二岁的乾隆在此读书,并亲予教诲。乾隆在这里“夙兴夜寐,日觐天颜,绨几翻书,成示章句”,学业颇佳。更有甚者,康熙批阅奏章之时,亦命乾隆“屏息待旁”,更是有意从乾隆髫年便锻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