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书目

合集下载

介绍中国战争的书籍

介绍中国战争的书籍

介绍中国战争的书籍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战争事件,这些战争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您对中国战争历史感兴趣,并希望通过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中国战争书籍:
1. 《战争与和平的中国史》 - 作者:辛亥革命文化研究会
这本书基于丰富的历史记录,概述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的战争与和平历史。

它涵盖了从战国时期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非常适合对中国历史整体感兴趣的读者。

2. 《中国近现代战争史》 - 作者:雷震
雷震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他的这本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战争的历史。

他详细描述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北洋政府时期的战争等事件,分析了这些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 《抗日战场》 - 作者:聂绀弩
这本书以抗日战争为主题,详细描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过程中的艰辛和英勇斗争。

聂绀弩是中国军事历史学家,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和采访,呈现了抗日战争中的各种战斗、胜利和牺牲。

4. 《朝鲜战争实录》 - 作者:郭金龙
这本书介绍了中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历史事实和战争经验。

它记录了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队的对峙和交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详细的了解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中国战争历史的深入解读,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变革。

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些书籍都是理解中国战争历史的有价值的资料。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通史理论着作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学术专着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840-1900年),1955年人民出版社第九版。

2.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新版。

3.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2年、1980年版。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下新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新出各版。

5.肖一山:《清代通史》第一、二、三、四、五卷,中华书局1987年新版。

6.(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1960年出版。

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7.(美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起陆续出版。

8.(前苏联)齐赫文斯基主编:《中国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

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第一、二、三册,人民出版社11.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冯尔康:《清代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历史资料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共十二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及丛刊续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由神州国光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等陆续出版。

2.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修订版。

了解辛亥革命的书籍分享

了解辛亥革命的书籍分享

了解辛亥革命的书籍分享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巨大拐点,推翻了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

这是是一次低烈度的运动,它甚至没有义和团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动荡大,但中国人改变历史的方向终于难能可贵地对了!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了解辛亥革命的书籍,希望大家喜欢!了解辛亥革命的书籍分享:1、《共和肇始》张宪文等本书主要内容围绕着武昌起义爆发到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仅仅六个月的时间所发生的事情而展开。

里面极为详细地描述了这半年内,围绕着权力的争夺,各种力量之间的纵横博弈。

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定都武昌还是南京?五色旗还是青天白日旗?黄兴还是黎元洪?黎元洪还是孙中山?议和还是北伐?等等,围绕着这一系列问题孙、黄、宋、黎、胡、汪、袁可谓“撕逼”地一塌糊涂,来来回回有几人懂真共和,拨开那层漂亮皮,里面其实就两个字:权力!这本书写得比较学术化一点,略微枯燥,不太好读,但是我还是极力推荐。

这其实是一本民国版的“纸牌屋”。

2、《走出帝制》秦晖最后隆重出场的这一本,我已经不能再用“极力”了,必须得用“吐血”这两个字了。

这本书其实不用过多介绍了,你不管读多少遍,我都觉得值。

ps:大家如果读过关于辛亥革命的好书,欢迎在后台回复告诉我。

咔咔~~3、立宪时刻》高全喜高全喜教授的这本是这次推荐的六本书中最薄的一本,却是最难读懂的一本。

我自己把它读了三遍,才敢下笔写了一篇读书笔记。

这本书采用政治宪法学的理论给了我之前完全没有思考过的看待辛亥革命的一种视角,具体就不细说了。

如果有兴趣,可回复“d005”,查看我之前写的那篇笔记。

4、《危机中的变革》萧功秦萧功秦教授是一位“新权威主义者”,政治思想偏向“保守主义”。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全书其实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清帝国宪政改革失败了?”作者给出的答案并不是我们常常认为的这个帝国太顽固、太保守、不愿真改革,而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个帝国在强大的激进思潮的影响下改革太激进了!套用一句玩笑话,那就是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大,结果扯到蛋了!尽管萧教授在这本书中所表达的一些观点,我并不太认同,但这并不影响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并愿意推荐给大家。

《辛亥革命》史料集锦 (1)

《辛亥革命》史料集锦 (1)

《辛亥革命》教学资源资料与注释萍浏醴起义时发布的檄文材料当知本督师只为同胞谋幸福起见,毫无帝王思想存于其间,非中国历朝来之草昧①英雄,以国家为一已之私产者所比。

本督师于将来之建设,不但驱逐虏,不使少数人之异族专其利权,且必破除数千年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

而社会问题,尤当研究新法,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会。

——《丙午萍浏醴革命军实录》冯自由:《革命逸史》(下)金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937—938页【注释】①草昧:草野,民间。

【解读】萍浏醴起义的檄文中,以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口号,宣布破除数千年的专制政体,建立一个共和民国,将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体现于其中。

这是第一次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旗帜的大起义。

孙中山对萍浏醴起义的评价材料丙午萍醴之役,则同盟会会员自动之义师也。

当萍醴革命军与清军苦战之时,东京之会员莫不激昂慷慨,怒发冲冠,亟①思飞渡内地,身临前敌,与虏②拼命,每日到机关部请命投军者甚众。

稍有缓却,则多痛哭流泪,以为求死所而不可得,苦莫甚焉。

其雄心义愤,良足嘉尚。

独惜萍乡一举为会员之自动,本部于事前一无所知,故临时无所备。

然而会员之纷纷回国从军者,已相望于道矣。

寻而萍醴之师败,而禹之谟、刘道一,宁调元、胡英〔瑛〕等竟被清吏拿获,或囚或杀者多人。

此为革命同盟会员第一次之流血也。

由此而后,则革命风潮之鼓荡③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而同盟会本部之在东,亦不能久为沉默矣。

时清廷亦大起恐慌,屡向日本政府交涉,将予逐出日本境外。

予乃离日本,而与汉民、精卫二人同行而之安南,设机关部于河内,以筹划进行。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38-239页。

【注释】①亟(jí):急切。

②虏:中国古代对北方民族的贬称,这里指清军。

③鼓荡:鼓动激荡。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
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 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 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 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 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 誓于国民。 返回
网络资源
1、辛亥革命网:/ 2、辛亥革命网:www.xinhai.ofg 3、辛亥革命纪念馆:/ 4、孙中山纪念馆:/ 5、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称为“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
是极高的评价,比其它千言万语更明白准确地说明
了辛亥革命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定位”。
拓展学习资源
模块链接:
必修二 民族资本主义 “短暂的春天”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三 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发展
选修四 孙中山(历史人物评说)
拓展学习资源
参考书目:
1、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2、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约八千人,足以引起政府及其政敌的注意,足以在一切中 国革命者中间构成人数最多、喊声最高和行动最活跃的一 支力量。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
国主义支持的清朝政府;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用政治革
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 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 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摘自“胡锦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近代史书籍介绍

中国近代史书籍介绍

中国近代史书籍介绍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书籍介绍:
1.《光绪朝史事汇编》:该书是清朝末年编写的一部权威的近
代史资料汇编,收集整理了大量与光绪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关的历史文献。

2.《辛亥革命史》:由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编写的关于辛亥革
命的专著,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发生、进展和影响,是了解辛亥革命的重要参考资料。

3.《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该书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初期
撰写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性质、地位和斗争,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4.《全球通史》: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潘维编写,系统梳理了
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其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5.《大公报》:这是上海《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的报纸,
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通过阅读该报的历史档案,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6.《中国的精神》:由胡适撰写,是中国学术史上有重大影响
的毕业论文和后来修改的书籍。

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剖批判
以及对于西方文明的敬愿,带有很深层次的洞见。

7.《中国近代史纲要》:由唐德刚、李经世、杨振宁等历史学家合著,该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地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教科书,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不同方面,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变革和思想演变具有重要帮助。

中国近代史书单

中国近代史书单

中国近代史书单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

这段历史经历了社会变革、政治动荡、战争与革命等重大事件,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单,介绍了几本重要的著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通史著作,由司马光编纂而成。

虽然不是专门讲述近代中国历史的书籍,但它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中一些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更全面的认识。

2.《晚清世纪之变》《晚清世纪之变》是历史学家王恒健的著作,详细记录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该书以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为背景,深入剖析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揭示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内外因素交织的复杂关系。

3.《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史》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洪烈的作品,系统梳理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和影响。

该书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策划与实施过程,以及辛亥后民国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4.《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著名历史学家王德峰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该书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和转折点,探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5.《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历史学家高云鹤的作品,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著作。

该书通过概括性的叙述,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

6.《近代中国的奋斗与探索》《近代中国的奋斗与探索》是历史学家杨继绳的作品,以描绘近代中国社会的奋斗与探索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该书从晚清时期的改革思潮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陕西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介绍

陕西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介绍

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启宏⾟亥⾰命是20世纪中国的⼀次历史性变⾰,1911(⾟亥)年10⽉10⽇武昌起义,宣告了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解,成为中华民族争取独⽴⾃主、⼈民民主、创建共和富强国家的⼀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程碑。

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我们的先辈为推翻帝制,建⽴共和、为祖国的民主昌盛进⾏了艰苦卓绝的奋⽃。

先⽗⾼⼜明是⾟亥⾰命的亲历者,⽗亲⽣于1886年,名明德,字⼜明。

是⾟亥⾰命先驱,陕西早期同盟会核⼼⼈物,近现代名⼈。

他年轻时就信仰孙中⼭先⽣民族、民权、民⽣的⾰命理论,1905年冬经井勿幕介绍加⼊同盟会。

宣统三年九⽉初⼀(1911年10⽉22⽇)西安起义,成⽴秦陇复汉军政府,曾任军政府军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于抵抗清廷疯狂反扑的东、西路战场,史推为陕西⾰命军制造军⽕的⾸倡者。

为嘉勉其功绩,孙中⼭亲书“博爱”⼆字相赠。

靖国军时期,⼜任总司令部兼第四路军军械处处长等职。

1922年秋,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接受冯⽟祥改编后随冯部离陕,在胡部任军械处处长、兵⼯局局长等职。

孙中⼭、胡景翼相继逝世后,⾼⼜明退出军界赴京考察⾰命形势,以图再举。

"九⼀⼋"事变前后,秉承孙中⼭先⽣旨意,与友⼈集资创办西安集成三酸⼚、西安阿房宫电影院、西京中国国货公司、西北饭店等,希图发展民族⼯商、⽂化事业,实业救国。

他还是陕西著名的⽂物鉴赏收藏家。

晚年有《如是我见我知录》等著述留世。

1951年因病逝世。

⽗亲⼀⽣的事功深深的影响到我们家族的每⼀个⼈,其事迹散见于各种零星资料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在前期收集《⾼⼜明资料汇编》及建⽴“⾼⼜明纪念⽹”的基础上,我们于2009年5⽉终于出版了《⾼⼜明先⽣纪念集》。

书籍反映了先⽗历经清末、中华民国、直⾄中华⼈民共和国初建的主要事迹,也⼀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奋⼒崛起,推动民主⾰命進程的历史潮流。

书中除有关历史资料和专家学者的⽂章外,⼦侄后辈亦以⾄深的缅怀之情撰⽂纪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港学医 “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 陈少白、尤列、杨鹤龄 “四大寇” 何启 郑观应 郑藻如 陆皓东 尤列 “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 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 之大经,治国之大本” 伦敦蒙难记 五、少年心事当拏云——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和民主革命思想的 传播 “风气嚣张日甚,大率以不守圣教礼法为通才,以不遵朝廷制度 为志士” “惑自由之邪说,张民约之谬论,聚同盟结会,妄议国事” “育才之举,转为酿乱之阶”
改元

叶德辉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改礼仪 “不拜天,不拜地,留着膝盖有何用?” 朱家宝 “数年以来,不习跪拜,致吾之两膝木强不灵”


改称呼 禁止种植罂粟和吸食鸦片 禁止赌博、蓄娼、迎神赛会、缠足





《社会改良章程》: 1.不狎妓; 2.不置婢妾; 3.提倡成年以后有财产独立权; 4.提倡个人自立不依赖亲朋; 5.实行男女平等; 6.提倡废止早婚(男子19岁以上、女子17岁以上 始得婚嫁)及病时结婚之习; 7.提倡自主结婚; 8.承认离婚之自由; 9.承认再嫁之自由; 10.不得歧视私生子; 11.提倡少生儿女;

六、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国同盟会





“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创建共和,矢忠矢信,有始有卒,有渝此盟,任 众处罚” 执行部—庶务、内务、外务、书记、会计、调查 六科,黄兴、张继、朱炳麟、孙毓筠、宋教仁、 刘揆一 评议部(宣传)部长汪精卫 田桐、曹亚伯、冯 自由、胡汉民、熊克武、朱执信、胡瑛、吴永珊、 秋瑾、孙毓筠 司法部 判事长邓家彦 检事长宋教仁 南洋(新加坡)欧洲(布鲁塞尔)美洲(旧金山) 檀岛(火鲁奴奴)






22.年节不送礼,吉、凶等事不为虚糜之馈赠; 23.提倡以私财或遗产补助公益善举; 24.婚、丧、祭等事不作奢华迷信等举动,其仪 节本会规定后会员皆当遵守传布; 25.提倡心丧主义,废除居丧守制之形式; 26.戒除迎神、建醮、拜经及诸迷信鬼神之习 27.戒除供奉偶像牌位; 28.戒除风水及阴阳禁忌之迷信; 29.戒除伤生耗财之嗜好(如鸦片、吗啡及各种 烟酒等); 30.衣饰宜崇质素; 31.养成清洁之习惯;





12.禁止对儿童之体罚; 13.对于一切佣工不得苛待(如奴仆、车夫、轿 夫之类); 14.戒除拜门、换帖、认干儿女之习; 15.提倡戒除承继、兼祧、养子之习; 16.废跪拜之礼,以鞠躬、拱手代之; 17.废大人、老爷之称,以先生代之; 18.废缠足、穿耳、敷脂粉之习; 19.不赌博; 20.在官时不受馈赠; 21.一切应酬礼仪宜去繁文缛节(如宴会、迎送 之类);
• • • •
• • • •
二、黎元洪担任都督的利弊 黎元洪 字宋卿 黄陂人 黎黄陂 黎菩萨 “无人不知有黎公” 江西 标统马毓宝 陕西 管带张凤翙 山西 标统阎锡山 江苏 巡抚程德全 安徽 巡抚朱家宝 广东 总督张鸣歧 广西 提督陆荣廷 浙江 议长汤寿潜 福建 统制孙道仁 云南 协统蔡锷 贵州 陆军小学总办杨荩诚 “举元洪足以消反侧而号召各省响应哉!” “非黎公出而号召,则各省响应不能如是风起云涌” 瑞徵 楚豫 “小寇蜂起” 萨镇冰 长江水师






马 荣 李西屏 朱树烈 李翊东 蔡济民 张知华 饶汉祥 刘望龄 三、辛亥革命的几种方式: 1.革命党发动起义并掌握政权。 湖南—焦达峰、陈作新 江西—李烈钧 陕西—井勿幕、张凤翙 山西—闫锡山 上海—李燮和、陈其美 云南—蔡锷 2.旧官僚顺应时变,宣布独立,但政权最后仍为革命党 掌握。 广东—陈炯明 安徽—陈独秀 岳王会 朱家宝 孙毓筠 四川—赵尔丰 尹昌衡



黄申芗 群治学社 杨王鹏 振武学社 蒋翊武 詹大悲 文学社 “推翻清朝专制,拥护孙文的革命主张” 刘公、孙武、居正 共进会 (抬营) 熊一枪 熊秉坤 吴兆麟 4.起义士兵革命热情高昂,作战勇敢,视死如归 “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 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决志行之,则 断无不成者也.” 5.立宪派人士和旧官僚或投机革命或被迫参加革 命,减少了革命进程中的阻力。
3.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吴禄贞 “建不世勋”的“盖世之杰” 刘静庵 曹亚伯(茂瑞) 胡汉民(衍鸿) 冯自由(懋龙) 黄兴(轸) 廑午 克强 “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 张难先 吕大森 胡瑛 “会党发动易,成功难,即成而嚣悍难制,不成则徒滋 骚扰,暗杀为个人举动,不足以摇撼全局,军队则将官 多熏心利禄,偶得一二同志,掣肘多则事不易举” “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 王汉 胡瑛 铁良 日知会 肉尽骨见,死而复生者再



民报6大主义:颠覆政府,创建共和,土地国有,维 护和平,中日亲善,谋求列国支持革命 三民主义源于林肯的“民有(族)、民治(权)、 民享(生)”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人之政治,中国人 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 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五院制—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 亨利· 乔治 单一税理论 “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

第七讲
人间遍种自由花——辛亥革命




一、为何武昌首义能取得全国响应? 1.武昌起义是在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情况下发生 的(时机成熟) A)革命派进行了最后的冲刺 胡汉民:“满廷上下,震恐失措。民众万万,愈 有‘曷丧偕亡’之志。至武昌振臂一呼,而天下 皆应。则以是役为先声。”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B)立宪派放弃了幻想。 湖北谘议局议长 汤化龙 林长民 汤寿潜




一、苍梧山崩湘水绝——列强控制中国的新手法 保全主义——军事瓜分 以华治华 “瓜分之说,不啻梦呓” “灭国之新法耳”
“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不劳兵而有人国” 《云南》:“20世纪以来,灭国政策,愈出愈奇, 土地不必占领,人民不必杀戮,官吏不必驱逐, 职业不必侵扰,及其结果,则不占领土地而吸取 土地之精华,不杀戮人民而灭绝人民之种族,不 驱逐官吏而利用官吏之贪横,不侵扰职业而暗攫 职业之权利,迟之则数十寒暑,早之则十余春秋, 万里河山皆他人之殖民地、游牧场矣”。
► 熊成基:“吾愿以一腔热血,浇灌自由之花”。

黄花岗起义


“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唏 嘘太息,相视无言”。 “革命风潮己盛,华侨思想己开”

“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出财”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 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及大兴奋,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 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刘公、焦达峰 共进会 “行动队” 黄:“革命有二统,谁将为正?” 焦:“异日公功盛,我则附公,我功盛,公亦当
第六讲 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上) 参考书目: 章开沅 林增平 辛亥革命史 贺觉非 冯天瑜 辛亥武昌首义史 薛君度 黄兴与辛亥革命 吴剑杰 辛亥革命在湖北 尚明轩 孙中山 蔡寄鸥 鄂州血史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 中华书局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湖北政协 辛亥首义回忆录 省史学会 辛亥革命论文集







沈懋昭 奕劻 “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天意难回,人事已 尽。” 《国风报》 “麻木不仁之政府”、“误国殃民 之政府”、“妖孽之政府” C)群众自发的抗暴斗争风起云涌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时报》“浮尸蔽江,泣声震地,乞食流民,络 绎于道。” “人肉入市,易子而食。” “人多树少,森林濯濯,到处有树无皮,一片白 林,为百年所仅见。”







①政治性著作: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 警世钟 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馗书 ②历史书籍: 陈去病 清秘史 陶成章 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 ③人物传记: 宫崎寅藏 三十三年落花梦 ④小说: 瓜分惨祸预言记,洗耻记,自由结婚 ⑤外国名著: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穆勒的 自由原论,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赫胥黎的天演论; ⑥外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战争史,法兰西革命史,苏格 兰独立史,意大利建国史; ⑦外交史:西力东征史,美国垂涎中华近事,清俄关系, 极东外交感慨史; ⑧介绍各种西方新思潮方面的专著:无政府主义、社会
3.旧官僚、立宪派人物摇身一变,掌握政权。 江苏巡抚程德全 浙江立宪派首领汤寿潜 广西巡抚 沈秉堃 广西提督陆荣廷 4.东三省及山东省降下龙旗,宣布半独立。 5.在直隶、河南、内蒙、新疆、甘肃等传统影响较深统治 阶级基础较厚或者比较边远的地区革命党人领导了武装起 义。 四、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黎元洪 武昌集团 张謇、陈其美、汤寿潜 上海集团 1)它的实权无可争辩地掌握在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奋斗目标的革命党人手中,立宪派和旧官僚只是起一个配 角和陪衬的作用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三局局长宋教仁、黄复生、但焘 陆军总长兼参谋长的黄兴是“诸事作主”,“实为各部之 领袖”, 外交总长王宠惠 教育总长蔡元培
陆军总长黄兴(兼参谋长) 外交总长王宠惠 教育总长蔡元培 海军总长黄钟英 司法总长伍廷芳 财政总长陈锦涛 内务总长程德全 实业总长张謇 交通总长汤寿潜 “总长取名,次长取实” “次长内阁” 海军次长汤芗铭 陆军次长蒋作宾, 内务次长居正 实业次长马君武 交通次长于右任 参议院 议长林森




2)它的建国方针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要求,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是一个纲领性的革命 文献,它明确宣布中华民国的建国方针是“尽扫专制之 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 3)它所颁布的政策法令和革新举措具有强烈的革命性。 A、 革除陈规陋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