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中的语法知识学习

小学语文课中的语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课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本文将从句子的基本成分、常见句型和常用词语的语法用法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中的语法知识学习。
1. 句子的基本成分在语法学习中,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是首要的任务。
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主语是句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成分,一般回答“谁”或“什么”的问题;谓语是句子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核心,回答“做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宾语是句子中受动作影响的对象,回答“对谁”或“对什么”的问题。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准确识别主语、谓语和宾语,并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 常见句型除了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小学生还需要学习掌握一些常见的句型。
例如,陈述句用于陈述客观事实或表达主观观点,疑问句用于询问信息或意见,祈使句用于提出请求或命令,感叹句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意见等。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来熟悉这些句型,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
3. 常用词语的语法用法另外,语法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常用词语语法用法的掌握。
例如,冠词的使用,包括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需要学生理解其在名词前的用法规则。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也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学生要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形容词来描述事物的特点和顺序。
此外,介词的使用以及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学生逐渐掌握。
通过小学语文课上的语法知识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的准确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例句分析、语法练习、语言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交流和写作中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之,小学语文课中的语法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句子的基本成分、常见句型和常用词语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语法规则,并能够正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语法知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③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④能与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3.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变化的词。
语法功能:①能受副词修饰。
②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
③经常充当谓语,起陈述作用。
④动词后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4.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语法功能:①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②主要作谓语或定语,少数能作补语。
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运用标点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层次,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对标点的认识。
在朗读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帮助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层次,确定朗读是的语法停顿;另一方面要通过正确的朗读加深对标点符号的认识。
标点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运用标点的实际,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转折复句: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常用关联词: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但是、但、然而、却、不过、只是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润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润土。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这人很面熟,不过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5.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6.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单位的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7.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三类。
四、句子
1.句子按语气分为四种类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陈述句:一个句子判断、叙述、描写一个事实,它的作用是陈述。
⑷春天的长安是美丽的季节。
⑸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语法是语言的基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汉语语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文化素养以及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汉语语法知识有助于理解句子的结构。
语法的研究对句子结构的解析和规则的归纳总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掌握语法知识,我们可以明确中心词、谓语、宾语等各个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关系,进而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语法知识了解主谓宾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个句子是如何组成的,更准确地解读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掌握汉语语法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表达意思。
语法规则是指导语言表达的准则,掌握了它们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在写作中,语法错误容易导致信息传达不清、语义不当,从而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通过学习语法知识,我们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词性搭配错误等,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此外,学习汉语语法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思维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和表达的能力。
学习语法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模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习惯。
通过语法分析,学生能够学会逻辑思维和归纳推理,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此外,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重要意义。
语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内涵。
通过学习语法,学生可以了解词语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培养对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通过学习汉语的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文诗词的妙处。
最后,汉语语法知识在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掌握汉语语法知识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处理语法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处理语法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基本语法知识可随文学习,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基本的语法知识到底该怎么教,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
以下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巧妙教词法。
词法教学重在懂得词语的意思,而不是学习语法知识,不是让学生掌握词性的定义。
要让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或具体事物来理解。
在进行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比一比》时,为了让学生学习两组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拿出一个杏子和一个桃子,让学生比较杏子和桃子哪个大,哪个小。
我再拿出一个桃子和一个梨子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哪个大哪个小。
让学生明白“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在学习“多”和“少”这对反义词时,我让学生看图,数数鸭子有多少只?小鸟有多少只?然后从数量上进行比较,比比哪个多,哪个少。
学生一比便知晓。
然后告诉学生:“多”和“少”也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这样的词叫做反义词。
在学习量词时,我问学生:“图上的杏子有多少?桃子有多少?鸭子有多少?小鸟有多少?……(一堆杏子、一个桃子、一群鸭子、一只小鸟……)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数,还可以怎样数?桃子呢?”(一箱杏子、一筐杏子……)鸭子可以一群一群地数,还可以怎么数?(一只鸭子)为了让学生理解“堆”和“群”的意思,让学生看图从数量和形态上进行理解,并告诉学生:“堆”就是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
“群”就是数量多,聚在一起。
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
我告诉学生:“像我们刚才说的‘只’、‘棵’等叫量词,咱们要用得正确,否则容易闹笑话。
现在我们来数数教室里的物品,看看可以用哪些量词来说?”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
二、巧妙教句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刻意去给学生讲解系统和完整的语法知识,对学生系统的解释语法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语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

语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每个句子的组成都有一定的规则,进而形成语言逻辑。
所以说语言形成的基础是语法,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重视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今对于语法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索出最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法;小学语文;教学;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并不流行语法教学,偶尔教师在讲语言知识时也会顺便讲一下语法,但是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
现在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读书和写作能力为主,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形成语言逻辑,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现在的教学讲究淡化语法,但是在小学语文中完全淡化语法教学,会严重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语法教学。
二、语法是语言形成的基础(一)语法是语言的逻辑基础从教学经验来看,想使语言科学发展,就必须以语法知识作为语言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应教授学生最基本的语言习惯和基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运用,在此基础上,理解语言的逻辑和语法意义。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黄金时期,小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突破点,学习语法知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总而言之,语法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 [1]。
(二)语法是学习汉语文化的基础对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就是汉语文化的学习,汉语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生语文知识时,要注意汉语文化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文化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而语法又是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基础,所以想要更好学习语文知识就不能忽视语法教学,没有语法就不能对汉语进行科学的学习,也就不能更好的理解汉语文化的知识,任何语言知识都要涉及到文化知识,只有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语法知识与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语法知识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语法知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基本语法知识及其运用方法;2. 掌握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基本语法知识的用法;3. 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正确使用语言表达;4.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基本概念及其用法;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可参考教材第X单元第X课);2. 教具:黑板、粉笔、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激发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引入问题:老师可问学生们对语法有什么了解,了解语法的作用。
【知识讲解】1. 名词:对名词的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并列举常见的名词,让学生理解名词的基本用法。
2. 形容词:介绍形容词的作用和用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形容词的修饰作用。
3. 动词:说明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举例使用不同的动词,加深学生对动词的理解。
【拓展训练】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从教师提供的图片中选择一张,然后利用所学语法知识,编写一个包含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句子。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句子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解释自己的语法运用。
【总结归纳】1.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2. 归纳总结:请同学将本课学到的语法知识进行简洁归纳,进行自主学习。
【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自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暑假见闻的短文。
2. 提交作业:规定时间内,学生将作业提交给教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了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法知识的运用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和学生展示,增加了学生们的参与度,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语法知识与运用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语法知识与运用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语法知识与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本教案将围绕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语法知识与运用展开论述,从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给教师们开展语文教学的参考。
二、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语法知识对于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法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提高作文质量。
其次,语法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和阅读文本也至关重要,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备课教案中,语法知识教学应占有重要地位。
三、语法知识教学内容1. 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语法基础知识包括词类、短语、句子结构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和总结语法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的特点与用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巩固和练习。
此外,还可以教授短语的构成和运用方法,以及句子结构的种类和组成要素等。
2. 语法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掌握了基础语法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运用语法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语法知识教学方法1. 语法知识的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计语法知识卡片游戏,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要求进行配对或分类,巩固掌握的语法知识。
2. 语法知识的趣味呈现在语法知识教学中引入趣味元素,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语法知识的趣味填词活动,让学生根据句子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既巩固了语法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辨析能力。
3. 语法知识的应用训练除了传授语法知识本身,还应让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应用训练。
例如,可以设计综合性的语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句子的改写,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知识掌握与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知识掌握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语法知识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从语法知识的重要性、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语法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语法知识的重要性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中单词、短语、句子及其组织的规律。
掌握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语法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语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并运用于实际写作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1. 渐进式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将语法知识进行分层次、分模块地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完整的语法体系。
2. 练习与应用结合:在语法教学中,注重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巩固语法知识的掌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写作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有挑战性的语法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语法运用,如语法填空、改错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3. 联系实际语境:语法教学应该与实际语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交际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语境,例如写作或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语法知识的运用语法知识的运用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的基础和保证。
在写作中,语法错误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表达能力和准确度。
因此,学生需要在不断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语法规则,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 词语搭配: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注意单词之间的搭配,特别是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根据表达的需要,变化语气停顿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标点。
③标点虽然表示语言停顿,但是有的停顿地方不一定全部都用上标点。
标点符号教学:
标点符号教学要抓住“两结合”
标点符号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把学习标点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标点符号教学主要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
现代汉语的单纯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绝大部分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
⑵联绵词是双音的单纯词:
⑶音译外来词都是单纯词:
⑷拟声词是单纯词:拟声词是摹拟各种声音的词,表意作用是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如闻其声的实感。如:砰、咚、扑通、哗啦啦、滴滴答答等
⑸少数叠音词是单纯词: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如:朋友、国歌、认清、向日葵、电冰箱等
点号的作用主要是表示语言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的作用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感叹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右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⑵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⑶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三种符号上下居中。
假设复句: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另一个分句说明假设的情况实现后出现的结果。可分两种类型:如果(假如、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例:要是知道自己懂得太少,那就要设法使自己懂得多一些。
即使活上一天,也胜过那浑浑噩噩的一百年。
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②不受副词修饰:
③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④能与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3.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变化的词。
语法功能:①能受副词修饰。
②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
③经常充当谓语,起陈述作用。
④动词后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4.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语法功能:①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②主要作谓语或定语,少数能作补语。
并列复句:并列复句中各分句的内容是并列的。(并列复句中各分句的内容是并列的,中间常用逗号或分号。)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也(又)、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其实这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个古代的堡垒。
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或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承接复句各分句间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表示)
三、词类
1.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可以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2.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语法功能:①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
⑶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出土的文物。
4.结构混乱:这种毛病是指一个句子当中,两种句子格式混用,使句子不通。
例:
⑴张志新烈士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⑵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5.滥用虚词:这种毛病是指句中用了不该用的虚词,使句子不通或者语意不明。
例:
⑴学习上的退步,往往是由于自满开始的。
⑵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就能攀登科学高峰。
⑶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第一个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
6.关于修改符号:
修改病句“四字诀”:
增、删、移、换
7.小学教材中几种常见的病句
⑴李老师很爱戴学生。
⑵少先队员们明天将要到实验田去考察。
⑶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3)奶奶您的布包可真有用我高兴地说奶奶看看布包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可是咱们家的传家宝啊
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法知识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6、下面是人教版小语教材《颐和园》中的第一自然段。请结合“小语”语法知识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这个自然段。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
⑷春天的长安是美丽的季节。
⑸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⑹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⑺我和李明同学一前一后肩并肩地走出学校。
⑻秋天,公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
⑼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
⑽今天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人是多么幸福。
⑾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总是忘我地工作着,每天老晚就回家。
⑿小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内容空洞
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例:
⑴高尔基、鲁迅的晚年,仍然精神焕发,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面,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⑵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⑶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
3.语序不对:这种毛病是指由于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对,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例:
⑴经过学习,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⑵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因果复句: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作的论断。根据这,可把因果复句分为两类:①说明因果,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②推论因果,既然(既)……就(便、那么)
例:因为你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进步。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祝福》)
语法知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法概说
1.语法的性质
语法,是语句中各种单位的组合规
在汉语中,语言单位的组合主要靠两种组合手段:语序和虚词。
五种语法单位
就汉语语言分析来说,可以分成由小到大的五级单位,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构词法
1.单纯词:
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4)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勇于改革的年青人的发言。
4、给下面的各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保护视力要做到三注意两不看三注意一看书和写字时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远二看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三字要写大些要清楚整齐两不看一光线太暗或太强不看书二躺着走路不看书
(2)今天清晨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我不禁赞叹道真是瑞雪兆丰年啊
例: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笑呢。
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或几种情况,表示要从中选择一项。
常用关联词: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例: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作丝?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
祈使句:表示要求或者制止的句子叫祈使句,句末用句号,语气强的用感叹号。多是非主谓句。
感叹句:表示和抒发某种感情(喜悦、愤怒、惊讶、悲痛等)的句子叫感叹句。
2.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联系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单句成为复句的组成部分以后,称为分句。
例:老张走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
老张走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
复句里的每一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也就是说,各分句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整个复句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复句中的分句,意义是有联系的,分句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
转折复句: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常用关联词: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但是、但、然而、却、不过、只是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润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润土。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这人很面熟,不过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5.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6.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单位的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7.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三类。
四、句子
1.句子按语气分为四种类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陈述句:一个句子判断、叙述、描写一个事实,它的作用是陈述。
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运用标点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层次,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对标点的认识。
在朗读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帮助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层次,确定朗读是的语法停顿;另一方面要通过正确的朗读加深对标点符号的认识。
标点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运用标点的实际,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⑷着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2.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的使用,既要注意规范性有又应掌握一定的灵活性,规范性与灵活性是辩证统一的。
标点的规范性指标点有它基本的一般使用规律,可以保证用法的一致,避免混乱。标点的规范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名称规范、形式规范、形体规范、用法规范、书写位置规范。
标点的灵活性指在不违背一般用法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程序的灵活变化。
常见的关联词有:就、便、也、于是、接着、然后、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例: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鲁迅《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