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考点归纳-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2023学生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梳理

2023学生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梳理

2023学生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梳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学生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梳理2023学生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梳理(8篇)掌握学生中考语文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三的同学们,当我们即将面对中考,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选择时,你对语文学科中的以下问题是否有糊涂的熟悉?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四方面的留意事项,盼望大家在仔细阅读后能做到成竹在胸,在中考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中考(语文学问)点细梳理一、文言文阅读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殊留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订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消失的古诗词曲,要注意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殊是教材中的解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的思想感情等把握精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把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别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殊重视,必需理解把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殊是学校教材中消失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别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留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推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需与原句保持全都。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急,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行脱离文章。

假如选文下有解释,肯定要充分利用解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意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假如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认真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要点整理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要点整理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要点整理初三语文要开始备考中考了,所以可以找齐以前的所有课本,先从简单的古诗词,背诵入手,然后把重点辞汇,语法开始汇总,配合以前的错题本,将重点知识掌控坚固。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要点整理,期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语文复习重点一、了解中考试卷模式,做到知己知彼。

在复习中可以针对考核的项目和知识点逐一落实,并梳理出知识网络。

课内语段可以按文体不同划分成块,依照内容、结构、重点词句、课后问题等将知识系统化,复习起来条理清楚。

字词句的复习建议同学们依照学校资料进行复习,由于学校资料的知识难度和知识体系与中考要求较为一致。

二、针对每一部分考核内容制定相应计策。

背诵默写部分应当是我们容易得分的题,这道题主要是考核字的书写,一定要多看、多写,对字形成直观的记忆。

课外浏览仍将是今年考试中的难点,特别是今年课外文言文的考核,不再是与课内文章比较浏览,而是独立考核,而且会更偏重于内容的分析,也会加大同学们答题的难度。

做浏览题必须掌控一个原则,所有答案都在文本中,要重视文本的浏览和分析。

三、克服紧张心理,短时间内加强薄弱环节。

知识薄弱的环节恰好是提高分数的关键,不要焦虑,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问题原因,掌控问题的基本解决办法,不必过分加深难度,中考知识点考核有很大的灵活性,要学会变通。

中考语文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积存中考近在眼前,这个时候最是急不得的,要记要背的内容这么多,怎么分配才算公道?第一是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默写,这类需要背诵的内容,分在晨读解决最有效。

第一把要背的课文按周分配,周一到周五都可以以朗诵为主,保证读音和字形的准确。

周末安排出部分时间来默写本周朗诵的内容,默写之后及时订正,找到自己为何会写错的原因,及时解决。

二、浏览技能说到答题技能,有很多参考书都会总结归纳,但说到底参考书的内容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

面对浏览题,集中处理,单独分出做浏览题的时间,集中地做几套浏览题,然后总结规律效率更高。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中考常见的语文知识点基本文体知识汇总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如何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怎么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及考点归纳复习

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及考点归纳复习

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及考点归纳复习初中课文中,记述文所占比率最大。

记述文阅读题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最为宽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

所以,训练记述文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记述文的阅读应在掌握了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感知。

1.弄清记述的因素、记述的人称、记述的线索、记述的次序、详写与略写、过渡与照顾,分辨记述、说明、谈论、描绘、抒怀等多种表达方式,剖析各样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2.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的构造,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文章的要旨。

3.分辨文章的种类。

以写人为主的记述文,经过对人物相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绘剖析,理解人物的思想质量,归纳文章主旨。

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要抓事件因果归纳内容;联合事件复原人物精神;抓人物心理或“点睛”之笔,掌握作者感情。

4.段落阅读,要明确段落内容,分清层次,理解语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语。

5.在全面理解、整体掌握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主观感悟。

从题型上看,基本上都是简答填写题,出题的角度比较丰富,如归纳、填写、剖析、解说、讲解、标志、描绘、品析、联系、比较、研究、自由表达等各个方面的考察角度都有所波及。

考点梳理与归纳考点一:叙事线索考察种类: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对策: 1.认识叙事线索的几种种类:(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觉或许事迹。

(2)物件线索:某一有特别意义的物件。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2.找寻线索的几种方法: (1) 文章的标题。

(2) 各段频频出现的事物。

. (3) 文中谈论抒怀的语句。

(4) 作者的思想感情。

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觉。

考点二:表达方式种类(一):直接考察某个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认识表达方式的几种种类:记述、谈论、说明、抒怀、描写。

.种类(二):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绘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绘方法的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_中考语文怎么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_中考语文怎么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_中考语文怎么复习中考语文复习方法利用好这个学期的时间,初中生将以前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是做好第二学期冲刺中考的最好途径,俗话说的“未雨绸缪”,就是这个意思。

1、梳理基础知识:语文词语:从初一年级的内容开始,初中生将一些重点课文的字词摘抄下来,按照字的音形义的内容进行整理。

初中生要注意语文多音字、形似字的差别,注意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识记;2、梳理阅读方法:初中生首先要明确和进一步理解语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各个知识点,学会用这些知识点去阅读*;其次初中生是要形成一种语文阅读的好习惯。

稳步推进法中考语文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应给初中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

要扎扎实实地复习语文,一步步地前进。

初中生可分三轮进行复习,第一轮时间相对长一些,采取分类复习的方法;第二轮初中生采取语文综合复习法,有针对性地综合集中;第三轮采取语文筛网式复习,时间较短,主要是初中生要适应中考各种情况,做好心理调试。

反复做平时的错题1、初中生在语文复习阶段不妨给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初中生可按语文教学书籍、考试说明和综合模拟练习3大板块来安排。

2、首先,初中生将老师课上所讲语文内容完全消化,复习时以课本为先,书上的内容是基础。

在掌握的基础上,按层次补缺和提高。

3、另外,初中生应该多做语文练习、懂得总结,将自己平时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然后初中生反复地做语文题,巩固记忆。

复习讲究方法1、明确考试范围,弄清中考语文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题型。

初中生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2、根据考试的检查范围与要求对照检查自己的情况,并拟定适合初中生自己的语文复习计划。

使复习有针对性。

3、初中生提高自己的语文复习听课的效率,向效率要成绩。

薄弱之处加以强化,做到“查漏补缺”。

3、根据不同内容和自己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初中生自己的语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考前复习的7种方法1、主要以查漏补缺为主中考前这段时间,结合期末、一模和二模试卷,看看自己的薄弱知识点,找到自己的不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语文对于中考的影响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我们需要对语文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文将对中考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阅读理解篇1.阅读理解题型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题型可以分为主旨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图表阅读题等。

2.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解决阅读难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预测、快速浏览、总结、重点标注、思考回答等。

3.阅读技能阅读技能是通过阅读学习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理解等。

二、写作篇1.写作方式写作方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每种写作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写作目的和方式。

2.写作要素写作要素主要包括题目、主题、结构、语言、逻辑、修辞等。

3.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心理准备、构想、草稿、修改、细节处理等。

三、古诗文篇1.文言文基本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语法、词汇以及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大不相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才能够学好中考语文。

2.诗词基本知识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诗词曲、诗词基本造诣和背诵能力,以满足中考的考试需要。

3.名句积累名句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中考中也经常会出现。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经典的名句,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四、语法篇1.词类与句型词类是汉语语法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句型则是由不同词类组成的句子形式,如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状语从句等等。

2.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在某个句子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词或短语,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等。

3.语法常识语法常识是指语法规则的基本常识,如虚实语、主宾语一致、主谓一致等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常识,以确保自己的语法正确无误。

五、常识考察篇1.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如古代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中考必备的语文考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备的语文考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备的语文考点知识点总结语文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是相对活跃又稳定的科目,他所涉及的学问面很广。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必备的语文考点学问点,期望对您有所帮忙!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学问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第1页/共18页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远《三峡》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考语文常见必考学问点整理第2页/共18页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1.表人物共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归纳第一部分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 :《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 :《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1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2.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3.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4.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5.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1.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V--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第六部分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中考古典名著题集萃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 人) "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 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 。

在岛上生活28 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

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 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o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 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

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 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 e )通“悦”,愉快。

2、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 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10、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 ,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