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器具一览表

监视和测量器具一览表

监视和测量器具一览表

测量和监控设备的控制管理办法.doc

09测量和监控设备的控制管理办法1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监控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用的设备、器具的控制。 3 职责 3.1 质检部负责对监测设备的校准;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监测设备的追踪处理,负责对监测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委外培训)。 3.2 质检部负责在用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防护。 4 管理程序 4.1 监测设备的初次校准 首次启用的监视与测量设备,由质检部负责送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取得检定证书和标识方能发放使用。 4.2监视与测量设备的管理和周期校准 4.2.1 质检部建立《计量器具台帐》,登录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企业、校准周期、校准日期、使用场所、地点等。 4.2.2 质检部每年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按周期委外校准。

4.2.3 经委外校准合格的监测设备,需有检定合格证书,及检定标识(标明有效期),贴于监测设备上,对不使用粘贴标识的,可将标识贴在包装盒上,标识需妥善保管。 4.2.4 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记录在《计量器具设备台帐》。 4.3 监视与测量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 4.3.1 监视与测量设备使用者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维护、操作和搬运监视与测量设备,防止可能发生的校准失效,保持设备的能力与要求相符。 4.3.2 使用监测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监测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4.4 监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 4.4.1监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监测工作,及时报质检部。质检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已检测产品的流向,重新评价并记录以往监测的有效性,并对因此而受影响的产品重新检测。 4.4.2 质检部及时将偏离校准状态监测设备的委外校准或修理,对无法修复的,报经总经理批准报废。 4.5监视与测量设备的环境要求 监测设备的使用环境应符合使用说明书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质检部负责监督检查。 4.6质检部按照岗位能力需求的规定对监视与测量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1.0 目的 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和管理。 3.0 职责 3.1 质量策划小组负责确定检测设备的需求。 3.2技术部负责专用检具、样板的设计。 3.3 生产部负责组织专用检具、样板的制造。 3.4 供应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 3.5 质保部负责: a) 组织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校准和维修; b) 监视和测量装置更新的审核; c) 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检测结果有效性进行评审。 3.6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3.7 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和维护,提出更新申请。 4.0 工作程序 4.1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确定 4.1.1根据产品的要求,质量策划小组在进行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须确定 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确保其测量能力与规定的测量要求相一致。 4.1.2实施检测工作的部门,根据质量策划小组确定的检测设备的要求,选 择适当的检测设备,填制《购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申请表》,经质保部部部长、技术部部长审核,由供应部按《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实施采购。 4.1.3 技术部根据先期策划的设计所需的检具,由生产部负责组织检具的制造,并确保检测设备应在试生产之前完成配备。 4.2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验收、鉴定 4.2.1 新购进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质保部须核对其名称、型号、精度、生产 厂家、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与所采购要求是否相符,若相符,则对其进 行编号,登记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帐》中,建立《检验、测量和检 验设备履历表》。 4.2.2新购进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装置必须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贴附计量《合格证》,各部门填写《领料单》,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到工具室领取。 4.2.3 新购进检测设备检定/校准不合格,无法修复的,经技术副总审批同意后,由供应部将该检测设备退回原供应厂家。 4.3 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校准 4.3.1对于需要确保测量有效的场合下使用的计量器具,质保部应根据检测设备的精度、使用频次、磨损等情况,于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的《仪器、仪表、量具年度校准计划》,经质保部部长审核,公司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3.2 需外校时,由计量管理员负责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或联系国家计量单位到厂内进行校准,并要求校准单位出据相应的校准报告,保证其溯源性。 4.3.3 需要内部校准时,由质保部负责编制相应的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规定校准的周期、方法、测量标准及验收准则等内容,经质保部部长批准后,作为校准的依据,校准后填写相应的《计量器具内校记录》。内校过程中所用的测量标准应确保能够溯源至国际或国家标准,若不存在这样的测量标准,则应记录校准所依据的标准件。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程序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 监控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玫监控用的装置、软件等。 3 职责 质管部 a)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的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b)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 c)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4 程序 4.1 测量和监控设备的采购及验收 根据所需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配置测量和监控设备,对其的采购和验收,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中对生产设备采购的管理规定。 4.2 测量和监控设备的初次校准 a)经验收合格的测量和监控设备,由质管部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 检定或自行校准,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对合格品应贴上表明其状态唯一性标识;质管部负责对该设备编号,建立《测量监控设备履历卡》,记录 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 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并填写《测量监控设备一览表》; b)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的设备,应记录用于校准的依据;

c )质管部负责测量、监控设备的发放。 4.3 测量、监控设备的周期校准 4.3.1 每年十二月质管部编制下年度《计量校准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a)对需外校的设备,由质管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并 出具校准报告; b)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设备,质管部应编制相应的《内部校准规程》,规定校准的方法、使用设备、验收标准及周期等内容,经质管部经理批准,由质管部实施并填写《内部记录表》。 4.3.2 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合格标签》,并标明有效期;部分功能或量程校准合格的,贴《限用标签》,标明限用有范围;校准不合格的,贴“不合格标签” ,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4.3.3 对于测量、监控用的软件,在使用前应进行自校准,填写相应的校准记录。 4.4 测量、监控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4.4.1 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测量和监控能力和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用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4.2 在使用测量、监控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工作 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4.4.3 使用者在测量监控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

监视与测量设备控制程序范文

监视与测量设备控制程序范文 1,目的 为确保及维持检测设备(含试验设备、检测治具、量规等)之精准度,使检验生产过程中用来判定产品品质之各量测仪器及工作准确无误,确保品质之可信度、 2、适用范围 本规定用于凡公司为试验、技术、制造及检查所使用之各种检测设备,不论是本厂、客户或供应商借用者均属之,含测试软体及检验软件(公司不接受员工自有之量具、量测及试验设备)。 3、权责: 3. 1管理单位:计测器(含检测治具)及试验设备管理由品质部实验室负责,其内容如下: 3.1.1“检测设备校正管理总表”、“检测治具校正管理总表”、“检测治具校验履历表”、“检测校验履历表”或“校正报告”之作成。 3.1.2有关异动、修理、废弃之业务办理。 3. 1. 3操作、维护及校验、保管之教育训练。 3. 1. 4基准器(委外)校正及追溯标准体系之建立事宜。 3.1.5检测设备之分类、编号。 3. 1. 6使用、校正方法与保管、运搬与储存方式之指导。 3. 1. 7记录资料之保存。 3.1.8“年度计测器试验设各校正计划表”做成,一般校正须于校

正日前通知各使用单位。 3. 1. 9分析校正记录及调整校正周期。 3.1.1。检测设备逾期不送校,实验室立即到现场将检测设备贴上“暂停使用标签”(附表一),禁止现场再使用并立即安排送校。 3.1.11实验室对使用频率高及关键工序点上的检测设备须不定期查核。 3. 1. 12查核地点应不影响基准器之精度和查核效果,确实需要时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3.2使用单位: 3. 2.1送修、汰换等业务。 3.2. 2定期校正之送检。 3. 2. 3损伤或跌落或异常发生时立即向实验室请求校验。 3.2.4责成所属对检测设备妥善地保存、放置,避免碰撞、倾倒、掉落并保持清洁 3.3使用担当者: 3.3.1检测设备之申请、日常清洁和保养保管之实施。 3.3.2正确操作方法之形式,防止搬运、储放之损毁生锈。 3.3.3精度之维持,避免不当之调整,异常发生或偏差是须返校后方可使用。 4、名词解释: 4.1校正:仪器经校正后,已调整或修正方式,使其符合量测精度要求之措施。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程序(含表格)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程序 (ISO9001-2015) 1.目的 通过对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管理、校准和维修,确保使用时能满足量测与使用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包括产品监视测量所需的量测仪器、测试仪器和检验仪器等。 3.主要职责 3.1品质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资源登记、列管、内校及外校联系工作。 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资源的采购。 3.3使用部门:负责在使用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维护和保养。 4.工作程序 4.1监视和测量资源的申购、验收及登记。 4.1.1申购 各部门根据产品检验需要及所要求的准确度进行设备的申购,采购选购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确保能满足产品参数测试。 4.1.2验收

新购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到厂后,采购人员须通知申购部门进行验收,如验收不合格,则交回采购人员,由其向供货商办理退换或维修手续,直至验收合格。 4.1.3登记 所有监视和测量资源,品质部负责确定校验周期并统一编号,登记在《监视和测量资源一览表》中。同时,对影响产品质量判定的监视和测量资源还需建立《仪器履历表》。 4.1.4监视和测量资源编码原则:设备代码+流水号。设备代码分M、T、S三种。M.量测仪器;(卡尺等) T.测试仪器;(试验机器设备) S.检验仪器;(标准件等) 4.2监视和测量资源的初次校验 经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由品质部负责对其进行初次校验或联系第三方进行外校,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对合格品应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 4.3监视和测量资源的使用、维护保养 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若没有说明书的则由使用部门编制《操作守则》,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使用部门进行。 4.4监视和测量资源的周期校验 4.4.1监视和测量资源分为三类: 外校类:必须送经国家认可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验;

测量与监控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為使量具、檢測儀器設備之運用與保管達到管理制度化、系統化,藉以確保各類儀器(具)精度,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2. 範圍所有與產品品質相關之量具、檢測儀器設備之校驗、維修、報廢、保管均屬 本程序管理範圍。 3. 權責 3.1 工程部工程部確定允差,提出需求。 3.2 品管部品管部測量人員負責對儀器日常保養,出現異常時及時提出。 4. 定義 (無) 5. 作業內容 5.1測量與監控設備管理流程圖見附件一。 5.2工程部根據工作情況提出儀器需求,并確定儀器所需之允差,對新購進的儀 器設備編號管理,確定其校驗期限,登記在<儀器總表> 及<儀器檔案>相關項目中。 521編號方法:第一位取儀器全稱首字之漢語拼音第一字母,如有重复取 第二漢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第二位及第三位為序號,由01—99 依次編 訂。 5.3校儀人員對新購儀器及已用儀器定期校驗。 5.3.1內校時,依照《儀器內部校驗指導書》進行。外校時,送國家質量 技術監督局所認可之校驗機構進行校驗。校驗后,依其校驗結果与 5.2 中所 確定之允差進行比較,以判定儀器是否符合公司要求並記錄在V儀器校驗 報告〉中。 5.3.2校驗合格,以標簽形式加以標識。 5.3.3校驗不合格時,首先追溯已用其檢驗之產品。具体作法是:用同精度

合格之儀器一批一批往前重新檢驗,直至可判定儀器合格日為止。追溯由工 程部發出<儀器校驗不合格通知單〉,通知品管部進行,追溯結果体現在 <儀器校驗不合格通知單〉上。再對儀器本身作出判斷,是否可以限制使 用,并加以標識。若無法維修,則由工程部提出V報廢申請單 >,儀器價值在200元以下者由工程部主管批準;儀器價值在200元以 上者由付總經理批準(此為建議做法),核准后方可報廢處理。 5.3.4不合格若可維修者,維修后需要再進行校驗。 5.3.5標識方法依照附件二執行。 536校驗、維修、限制使用等情況均應記錄于V儀器檔案〉中。 5.4 各部門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儀器之保護。 5.4.1游標卡尺、千分尺使用后應清潔表面,長期不用則須涂抹保護油,並 置放于包裝中。 5.4.2對于標準件(內校用),不得攜入現場進行測量產品用。 5.4.3對于鐵損機、電流表、功率表等貴重儀器,確定專人使用。 5.4.4若因意外損壞儀器,使用人員應立即將儀器交工程部,依 5.3進行校 驗。 5.5有關記錄依《質量記錄管理程序》進行保存 6.相關文件 6.1儀器內部校驗指導書 6.2質量記錄管理程序 7.使用表單 7.1儀器總表 7.2儀器檔案 7.3儀器校驗報告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完整版)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此文件未经批准﹐不准复印※※※※※※※※※※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监控设备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监控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监控用的设备、软件等。 3 职责 品质部 a)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的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b)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 c)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4 程序 4.1 测量和监控设备的采购及验收 根据所需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配置测量和监控设备,对其的采购和验收,执行《设备工装管理程序》中对生产设备采购的管理规定。 4.2 测量和监控设备的初次校准 a)经验收合格的测量和监控设备,由品质部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或自行校准,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对合格品应贴上表明其状态唯一性标识;品质部负责对该设备编号,建立《测量监控设备履历卡》,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并填写《测量监控设备一览表》; b)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的设备,应记录用于校准的依据; c)品质部负责测量、监控设备的发放。 4.3 测量、监控设备的周期校准 4.3.1 每年十二月品质部编制下年度《计量校准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a)对需外校的设备,由品质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 b)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设备,品质部应编制相应的《内部校准规程》,规定校准的方法、使用设备、验收标准及周期等内容,经品质部经理批准,由品质部实施并填写《内部记录表》。4.3.2 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合格标签》,并标明有效期;部分功能或量程校准合格的,贴《限用标签》,标明限用有范围;校准不合格的,贴“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含表格)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ISO9001:2015) 1.0目的 建立完整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以规范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校验作业,确保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准确性及被检测的产品特性符合规定要求。 2.0 范围 本厂内所有用于检验、测量和试验的工具或设备的校验及维护保养作业均适用本程序。 3.0相关文件: 3.1《采购控制程序》 4.0职责 4.1品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行政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与保持工作; 4.2品管部:负责检验设备的编号、建帐、外校送检作业。 4.3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的维护、保养作业。 5.0工作程序 5.1检测设备:指检验、测量或分析产品特性值的相关工具或设备,如:卡尺、万用表等。 5.2各部门根据产品制造需求,填写《申购单》,经总经理批准,由采购人员组

织采购。 5.3 验收及分类管理 5.3.1品管部对采购进厂的检测设备,按《申购单》的内容要求和产品说明书进行验收,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记录于《设备设施一览表》,如不合格需退回供应商,具体依《采购控制程序》。 5.3.2品管部对所有检测设备需登记于《设备设施一览表》,并进行编号、注明校验方式、使用部门、校验日期、校验有效期等。 5.4 检测设备的外校 5.4.1对外校的检测设备由品管部选择具有国家认可的计量检测单位,并将需外校的检测设备在有效期内“外校”。 5.4.2 所有外校合格的检测设备只需保留原校验标签,不需本公司合格标签,但需记录于《检测设备履历表》。 5.4.3对于无法实施外校的设备,必须执行每日开机前的点检,并且在点检合格后填写《测量仪器点检记录》,若点检不合格则立即报告上级处理。 5.5 检测设备内校计划 5.5.1品管部必须制定校验周期并记录于《检测设备履历表》。 5.5.2品管部根据校验周期,需在下次校验期前向检测设备使用部门发出《联络单》。 5.5.3检测设备使用部门接到《联络单》后,将检测设备交到品管部做内校或外校,当校验合格后,由品管部通知使用部门领回检测设备。

企业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1.目的

校验技术员依据量规仪器设备之使用状况及精准度要求确定内部校 验或送外校验,并记录于“量规仪器一览表”。 4.4内校流程 4.4.1校验技术员依照校验周期通知使用部门送校。 4.4.2软尺验证方法 将标准钢尺平放于平台上,被验证软尺测量点起始刻度与标准钢尺 刻度重合,软尺抹平即可,在软尺英寸和厘米两面总长度范围内取 12 24〃、36〃三个测量点,和 30CM 60CM 90CM 三个测量点与标准钢尺读 值比对数值差异,任何一个测量点相对数值偏差不超过± 0.5%为合格。计 算公式如下: (被测量点读数-标准钢尺读数)*标准钢尺读数X 100% 4.4.3直尺、木尺等验证方式与软尺相同。 4.4.4电子秤验证方法 将电子秤置于水平台面上, 秤盘内不可放置物品,将电子秤读数 校正为零,置50g 、100g 、500g 三个标准砝码于电子秤上读取数值测 算误差。计算公式: 误差值=(电子秤读数-标准砝码值)+标准砝码值X 100% 测量误差值与标准值此对偏差不超过± 1%为合格。 4.4.5磅秤验证方式与电子秤相同。 外校流程 外校机构之仪器校验人员在所校验之仪器、量具上贴校验状况标 并附校 验报告。 校验记录及判定 4.6.1量规仪器校验的结果,必须记录于“量规仪校设备年度校验周期 表”,校 验合格者,贴“校验合格标签”;校验不合格者,贴“暂 停使用”标签。 4.6.2校验不合格的量规仪器,视具体情况作送修、重校或报废处理, 由质管部 统一依《设备治理程序》处理。关于单位价值专门小之 量具如软尺、 3 / 8 4.5 签,

木尺、直尺则由质管部验证后,不合格量具由仓库予以记录、回 收、更换。 4.6.3布仓验布机验证: 布仓验布机由质检科每三个月校验一次,方法如下: 找一块30-50码之间,弹力专门小的布(如全棉牛仔布、斜纹棉布) 用验布机量 过后,再用软尺(验证合格)测量, (过码机读数一软尺读数) 一软尺读数X 100%在± 1%之内为合格,如不合格即此验布机不能使用, 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于品控设备验证记录中。 4.6.4 量规仪器于有效期内损坏,经修理后必须再校验判定。 检验员验证时发觉某一度量工具误差超过验证标准时,应立即 停止使用,并通知质管部主管及时清理现场,对使用超标测量 工具制作的半成品进行标识。质管部主管及生产总监需对有关 工具所引起的品质问题作出评估,由质管部主管制定并实施纠 正措施。 未实施纠正时,误测半成品视为不合格暂存,已流出的误测半 成 品,质管部主管须通知检查人员特不留意尺寸问题。 误将超标测量工具测量成品,一经发觉,需将未出货之该批成 品再 作一次成品质量检查。 量规仪器在使用或搬运中需十分小心,幸免重摔或碰撞,以免造成 损坏,若有损坏等异常,需重新校验判定,以维护其数据精准度。 必须认真妥善做好量规仪器之保管工作。标准 存 放在质管部,仅可用于校对。标准钢尺、砝 质管 部应保存其外校记录。 465 466 467 4.7 4.8 4.9 量规仪器使用部门, 钢尺、砝码应封好, 码每年需外校一次。 量规仪器编码原则: 标准砝码编号 标准砝码编号 标准砝码编号 50 以(QC-STD-002) 100g 以(QC-STD-003) 500g 以(QC-STD-004) 表示 表示 表示

IATF16949-2016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目的 使检验仪器、量具与测试设备等,能有管制过程及校验实施,以保持测量的正确度与精确度,确保产品品质,满足客户需要; 2.范围 凡检验、量测、测试设备的使用、管理及校正等作业均适用之; 3.权责 质量部:厂内检验、量测、试验用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校验; 4.定义 4.1检验量具:作为量测产品依据判定量、治具称之; 4.2外校:厂内仪器量具设备无法校验标准件时,须尽量送至校验单位校验4.3内校:依厂内标准件校验者; 4.4免校:与产品品质无关之仪器. 5.作业内容 5.1仪器、量具校验管理记录流程图(附件一) 5.2新购仪器、量规之申请审查验收: 5.2.1仪器、量具申请: 5.2.1.1申请新购仪器、量规,经质量部评估,发展中心主任核准后进行; 5.2.2采购:

依《采购管理程序》之采购权限采购,并尽量要求厂商附上校验报告,若无法提供校验报告者,则由质量部组织另行安排第三方外校; 5.2.3验收: 5.2.3.1依量测范围及需求用途、功能作为质量部接收项目,且检验需附上仪校、量规本身之校验报告(此报告可做为免校之依据,有效期参照厂内规定之校验周期);此校验报告应能追溯到国家认可的市级以上计量检定所之标准;5.2.3.2检查量具制作完成,须送质量部检验确认; 5.2.3.3验收合格时: 经质量部编号列入<计量器具台帐>,登录<仪器设备管理履历表>,送外校验后通知申请单位领取使用; 5.3校验计划: 5.3.1所有的仪器、量具均应由质量部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履历表>管制; 5.3.2未经校验认证合格之仪器、量具不可在生产、检验、测试场所使用;5.3.3故障经维修后之仪器、量具应再作校验认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5.3.4故障或暂时停止使用之仪器、量具应贴上〈暂停使用〉之标签,且需将此类仪器、量具列管于质量部; 5.3.5列入校验周期管制之仪器、量具,应按时接受校验; 5.3.6需校验之仪器应建立<年度校验计划表>; 5.4仪器量具校验作业内容: 5.4.1定期校验(外校): 外校需能送至国家认可的计量检定单位校验;

监控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样板实例

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 GX-MQ-013 起草: 审核: 批准: 20 年月日发布 20 年月日实施

1. 目的: 确保所使用于产品及环境监测的检验及测试仪器,均能维持在所需的精确度,借以保证产品质量与HSF符合客户、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范围: 2.1 使用于鉴定产品质量/HSF的检验与测试仪器。 2.2 制程现场:生产性机器设备所附属之检验与测试设备。 3. 权责: 3.1品保部:工治具、仪器的校验及校验记录的保存。 3.2使用部门:工治具、仪器之正常操作以及日常清洁保养。 3.3仓库:仪器入库保管及仪器报废回收。 4. 定义: 4.1校验:将未知的量测系统量值,与已知且准确之量测系统之比较过程。 4.2校正:校正包括两层含义“性能校验”、“变异的修正调整”;“性能校验”同校验含义;“变异的修正调整”是指对偏移加以修正调整,使其恢复原有的规格。 5. 作业内容: 5.1仪器设备之请购与管理 5.1.1 使用部门依据本部门实际状况提出请购需求﹐参考相关制程能力以及产品性能等进行仪器设备之评估﹐待请购需求核准后﹐由采购部门完成购买。 5.1.2仪器设备回公司后,仓管员核实仪器设备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资料是否齐全(包括是否含有制造计量许可证标志﹑产品合格证)等。仓管员确认完毕后通知仪器使用部门验收,经仪器使用部门确认合格后在送货单上签名,随后将送货单连同厂商检验报告送品保部列管;资料不完善或经使用部门验收不合格的仪器,仓库拒绝办理仪器设备入库手续并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品保部收到相关信息后,立即编号登记列入“机器设备/模、治具/仪器一览表”、“仪器设备履历表” 5.1.3仪器设备编码原则﹕ Q X – X - X X X 流水号001-999 仪器品名以英文字母区分

测量监控设备履历卡8

表码:QR7.6-01-A/0 编号:008 页次:01原子吸收分光 装置名称 生产日期2009年3月出厂编号1255 光度计 型号规格4510F验收日期2009年4月本公司编号JHHY-01 上海市计量测 首校日期09年11月02日校准周期2年 校准机构 试技术研究院 主要技术参数及精密度等级、随机附件及资料: 主机/火焰系统范围:190nm~900nm 波长准确度:±0.5nm 狭缝:0.1,0.2、0.4、1.0nm 四档分辨率:<40% )检出限:Cu0.008μg/ml 铜的特征浓度:<0.025μg /m/1% 历次校准时间及结论,历次维修原因、时间及结果: 09年11月02日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第一次校准合格 10年12月08日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第二场校准合格 12年11月29日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第三场校准合格 使用地点(包括迁移记录): 上海江沪钛白化工制品有限公司奉贤分公司中心实验室 填表人:谢江湖日期:2012年11月

表码:QR7.6-01-A/0 编号:008 页次:02装置名称可见分光光度计生产日期2009年8月出厂编号5646 型号规格722S 验收日期2009年9月本公司编号JHHY-02上海英菲计量设 首校日期09年10月30日校准周期1年校准机构 备检测有限公司 主要技术参数及精密度等级、随机附件及资料: 波长范围:340nm-1000nm 波长精度:≤±2nm 波长重复性:≤1nm光谱带宽:6nm 透射比范围:0.0-199.9%(τ)吸光度范围:-0.3-2.999(A) 浓度显示范围:0-9999(C)透射比准确度:±0.5%(τ) 透射比重复性:0.3%(τ)杂光:<0.5%(τ)(在360nm处,以NaNO2测定) 历次校准时间及结论,历次维修原因、时间及结果: 09年10月30日上海英菲计量设备检测有限公司第一次校准合格 10年09月30日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局第二次校准合格 11年09月19日上海中田计量校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第三次校准合格 12年09月22日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局第四次校准合格 使用地点(包括迁移记录): 上海江沪钛白化工制品有限公司奉贤分公司中心实验室 填表人:谢江湖日期:2012年11月

设备个人履历表范文模板设备履历表模板

设备个人履历表范文模板设备履历表模板 对于设备个人求职者来说,制作个人履历表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设备个人履历表范文模板,希望能帮到你! 目前所在:湖南 年龄: 26 户口所在:湖南 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 身高: 178 cm 诚信徽章:未申请

体重: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自动控制工程师/技术员:实习生,工程/机械绘图员:,工程/设备工程师: 工作年限: 0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江苏,山东工作经历 湖北二汽 起止年月:xx-09 ~ xx-10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担任职位:实习生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湖南文理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xx-04 专业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xx-09 xx-07 湖南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

粤语水平:较差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熟练操作专业软件CAD,Pro/e,CTIA.有Pro/e资格证,计算机国家二级证。 详细个人自传 基本信息 姓名:xuexila 性别: 年龄: 居住地区:

最近工作[9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职位:设备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机械制造 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自我评价 我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工作。我有高度的责任感,善于与人沟通,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环境适应力强,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我坚信,只要有自信,有毅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 序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0目的 让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保管、维护、修理、计量、检验、作废等作业具有 “标准化”,从而使监视和测量设备性能稳定、示值准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 态,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委外制作、检定、校准、维护保养、使用过程。。 3.0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申请的审批。 3.2.采购:根据采购申请实施采购(包括自制专用检测设备所需材料)。 3.3.工程部/生技部:负责设计和制作专用检测设备(包括测试软件)。 3.4.品质部: 3.2.1.负责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工作。 3.2.2.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分类、登记、标识、台帐以及装 置内校或送检等工作。 3.2.3.负责对各部门在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组织对失效监视和 测量设备所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3.2. 4.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申请的确认。 3.5.使用部门:各使用部门正确使用和保养、维护监视和测量设备,确保测量结果准 确; 4.0定义 4.1.监视和测量设备:凡能用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量具、仪器、仪表、标 准物质和专用测量设备等,统称为监视和测量设备。它包括:用于产品检验的测量设备、比较标准、带有测量功能的工装、试验软件、监视过程参数的仪器、仪表 等。

4.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 的量值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4.3.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 的全部工作。 5.0工作程序 5.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分类:本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分为三类,分别为外校仪器、内校 仪器和免校仪器。 5.1.1.外校仪器:用来监视或测量产品合格与否或重要技术参数的装置,公司内部暂 无条件自行校准(由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或其它法定计量检测机构进行 检定)。 5.1.2.内校仪器:属自行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此类监视和测量设备由品质部制定 《测量仪器、设备自检校准作业指导书》并进行定期校准。如:自制专用检测 设备、千分尺、卡尺,具体见《监视和测量测设备一览表》中内校仪器。 5.1.3.免校仪器:此类监视和测量设备仅起显示或其它辅助作用,如仅起显示作用的 表头,此类装置列入免校仪器,具体见《监视和测量设备一览表》中免校仪 器。 5.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 5.2.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的选择:应依据测量任务及相应的准确度要求,选择合 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使之能完成测量任务并达到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内容 包括以下几项: 5.2.1.1.生产需要、性能适宜性; 5.2.1.2.物理状态适宜性;零部件耐用、设备可维修性; 5.2.1.3.环保性; 5.2.1.4.安全性;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1.目的 对使用的监测装置的购置、登记、编号、保养和处理,保证对生产过程检测使用的监测装置精度和准确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所使用有关的检测监测装置。 3.定义 3.1 监测装置:用于生产加工测量和监控的设备如仪器、仪表、测试软件等。 3.2 校验合格:校验结果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4.权责 4.1 使用单位:负责监测装置请购,监测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4.2 品管部:负责监测装置的验收、校验计划的制定及送专业单位校验和管理。 4.3 采购部:负责对监测装置的购买。 5.内容 5.1采购 各部门需要添加监测装置时,填写《采购请购单》经核准后交采购部实施采购。 5.2验收与入库 监测装置采购到公司后,由仓管员先签收并交由监测装置请购部门验收。由相关部门或品管部仪器计量员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验收,属于需要校验的,由仪器计量员送计量检测机构进行校验,或要求供方提供校验证书。

5.3登记管理 5.3.1品管部仪器计量员负责对装置进行编号,并负责建立《监测装置台帐》。 5.3.2《监测装置台帐》由计量员实时更新并注明编号、名称、购进日期、校验周期、允差、生产厂商等。 5.4监测装置管理 5.4.1监测装置使用与保养 5.4.1.1所有监测装置从仓库领用由使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经部门主管批准后由仓库发出。仓库对所有设备领用/发出均必须保留发放记录并保证设备的流向去处能追溯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 5.4.1.2监测装置必须在校验的有效期内使用。 5.4.1.3复杂的装置除操作指导书外,还应有生产厂家提供操作说明书。 5.4.1.4作业前需调试的监测装置,由使用人按监测装置操作规程进行调试。 5.4.1.5作业后,使用人应将监测装置复位,并妥善保管。 5.4.2定期校验 5.4.2.1校验类别分为免校、内校、外校三种。外校一般一年一次,内部校验一般半年一次,按《监测装置台帐》表中的校验周期进行定期校验。 5.4.2.2极简单的如直尺、卷尺、角度尺等可以免校准,但操作人员使用前须做检查。 5.4.3内校 5.4.3.1内校:计量员必须取得计量管理培训资格证明或公司认可人员,且使用的基准物或对比校验物应经第三方外校单位的认可;自校方法可以采用经外部校准认可的标准量块、砝码等基准物等直接校准,也可采用经外校合格的,精度

血液测量和监控设备的控制程序

血液测量和监控设备的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用于确保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监控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对血液、血液成分制品和采供血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用的装置、设备及软件。 3、职责 3.1 办公室 3.1.1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装置的计量校准管理; 3.1.2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校准、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和监控装置的跟踪处理。 3.1.3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3.1.4负责对测量监控装置的提供及管理。 3.2各相关科室负责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4、程序 4.1 测量和监控装置的管理 4.1.1 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的初次校准经验收合格的测量和监控设备由办公室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或自行校准,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办公室根据《设备管理制度》建立测量和监控设备分类管理台帐,对设备统一编号,并填写《测量和监控设备一览表》,表中内容应包括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和放置地点等。 4.1.2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的周期校准 A、每年年底由质控科编制下一年度《计量校准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B、经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合格”标签,并注明有效期;经校准不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禁用”标签,并注明粘贴日期;超出有效期限,不使用的设备贴“停用”标签,并在标签上注明粘贴日期。 4.1.3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 A、分析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办公室修理。办公室应组织

对设备进行分析、维修并重新校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B、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经办公室确认后,报站长批准后报废。 4.2 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4.2.1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测量和监控与要求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应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2.2在使用测量和监控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4.2.3测量和监控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应遵守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设备的损坏或失效。 4.2.4测量和监控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应记录在《测量和监控设备一览表》中。 4.3 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的环境要求 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使用环境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由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 4.4 对检测人员要求 4.4.1 专业计量人员应经国家计量部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4.2办公室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装置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5、支持性文件 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6、质量记录 6.1测量和监控设备一览表 6.2计量校准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