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导语:《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苏幕遮·碧云天》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翻译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碧云天》注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翠:*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的寒*。
*本呈白*,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析

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析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翻译: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1,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黯(音an):心情忧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旅思(音si):客中情思。
与上文“乡魂”为互文,一意两笔。
【译文】白云飘去,万里云空澄碧,黄叶飘去,覆盖苍茫大地。
秋色连着烟波,波上寒烟翠绿。
斜阳辉映山峦,水波接连天际。
无情无思伸向斜阳之外的唯有芳草萋萋。
思乡的魂梦呵,追随着旅程,令人忧郁。
夜夜难眠,除非好梦留人在乡梦里。
明月朗照高楼之际,不要独自凭倚。
酒入愁肠,也化作相思的泪滴。
【赏析】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上阕多用丽语,碧云、黄叶、翠烟、斜阳,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意境壮阔、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起句写秾丽阔远的秋景,字里行间暗透出一种掩抑不住的乡思。
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云天、叶地两个角度描绘塞外那种苍茫寥廓的秋景。
天游碧云、地满黄叶,画面苍丽,意境萧飒。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寒烟翠”中“寒”字既突出了翠色的烟霭特征,也写出了秋色寒意浸人的感受。
紧接着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词人的情思随着景物的前展而延伸到了想象中的天涯。
尤其“情”字的出现,更为全词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折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下阕紧承上阕所写的芳草天涯词境,直接点出“乡魂”“旅思”,抒发作者无限的羁旅愁思。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显现出主人公羁泊异乡的时间之久和乡思离情之深。
“夜夜除非”两句写出了作者夜里除睡时偶然的好梦外,别无其他的慰藉。
苏幕遮范仲淹原文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原文赏析苏幕遮范仲淹原文赏析导语: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苏幕遮范仲淹原文赏析,欢迎借鉴!【作品介绍】《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原文】苏幕遮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⑵。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⑶。
黯乡魂⑷,追旅思⑸,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俩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白话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苏幕遮·碧云天》由范仲淹创作,是一首思乡词。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苏幕遮·碧云天》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苏幕遮·碧云天作者: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思念家乡,心情颓丧。
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③旅思(sì):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愁思。
④追旅思:往事的追忆引起了羁旅的愁怀。
【翻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
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 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词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抒情,情融景中,直抒思乡情怀。
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上片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

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幕遮古诗注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释】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燎沉香”即烧香。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
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的说法。
侵晓:快到早上时。
吴门:旧时苏州为吴郡治所,称吴门。
长安:长安(今西安)是汉、唐故都,后世以“长安”借指京都。
小楫(jí):指短小的船桨。
浦:水边。
翻译: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赏析】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
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
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苏幕遮·怀旧》是范仲淹的一首著名的词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欢送大家阅读。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注释: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苏幕遮·怀旧》译文1: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单独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译文2: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浓重的秋色同远处的江水碧波相连接,碧波上寒冷的烟雾漂浮,一片沧溟青翠多光洁.斜阳映照着远山,秋波连天,天水相接;斜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故园芳草,使人枉自叹思念家乡,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怎么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呢?除非是每夜都做一个回乡的好梦。
明月朗照,楼阁高耸,不要一个人凭栏独倚上楼台。
还是喝上一杯酒吧,酒入愁肠都化作思乡的热泪。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范仲淹的《苏幕遮》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幕遮》范仲淹赏析,欢迎参考!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卒谥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译文】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一】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
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
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
这实在是一幅肃讽悲凉的秋来塞外景物图。
“夕阳”与“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来、生气渐弱的意象极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无感情,但在仅靠野草点缀的'荒原上,却令人无限依恋。
这一来是因为芳草铺向斜阳之外的远方,直接沟通内地家乡;二来是因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人却一年年老去,谁知下一次春草萌发时,征人是否还能看得见呢?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怎能不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征人乡思缠绵,心绪黯然,忆别念新,长夜难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梦见与家人团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 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 但意 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 希望 对你有所帮助!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
(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 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 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 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 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 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 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 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 因其上连碧天, 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 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 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 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 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 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赏析 看得出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 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
1/6
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 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 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 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 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 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 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 不到的天边。
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 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 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 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 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
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 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
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 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 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
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 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与“旅思”意思 相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 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 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
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 别无他计。
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
这就逗出下句:“明 月高楼休独倚。
”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 甚, 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
从“斜阳”到“明月”, 显示出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 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
“楼高”“独倚” 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
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 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 化作了相思泪, 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 这里结拍两句, 抒情深刻, 造语生新。
而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 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 句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 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 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
2/6
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 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反过来衬托 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
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