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经济看中国电影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中国电影市场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崛起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优质电影制作、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规模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642.55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这一数字突显出了中国电影市场庞大的观众基数以及人们对电影的热爱程度。

这种市场规模的增长对于电影制片人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电影制作和发行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优质电影制作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中国电影市场主要以商业片为主,缺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然而,随着电影人才培养和电影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中国电影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导演。

例如,张艺谋的《卧虎藏龙》和冯小刚的《1942》等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这些优质电影的涌现提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选择。

另外,技术创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影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3D技术和特效的应用使观众能够获得更加震撼和沉浸式的电影体验。

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也为电影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最后,国际合作将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电影产业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际娱乐巨头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并积极与中国电影公司合作。

中美合拍片《变形金刚4》和中法合拍片《地久天长》等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电影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电影技术和制作理念,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而言,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猛,并呈现出了旺盛的发展活力。

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产业。

本文将从电影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1. 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达到了642.84亿元,其中国产电影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一数据表明,国产电影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院线数量逐年增加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影院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的院线数量已经达到了1.7万家,其总座位数已经超过了7亿个。

这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3. 电影制作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从国内外的电影市场来看,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3D、IMAX等,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

二、电影产业的未来趋势1. 个性化的制作模式将成为主流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制作模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从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个性化的制作模式将会更加普及。

未来的电影市场将更加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电影作品将以更加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化的情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中,更多的电影作品将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来提升电影的观赏体验。

这将为电影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3. 电影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电影产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

未来的电影市场中,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更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传承性的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就开始发展,经过了几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影产业之一。

但是,中国电影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改善和完善。

一、现状分析1、发展速度快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已超过了6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同时,国内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电影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2、题材多样化中国电影近年来的题材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既有商业大片,也有文艺片,还有针对特定观众群体的题材电影。

同时,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电影日渐走向世界,不仅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佳绩,还有很多电影出口到海外市场。

3、质量参差不齐尽管中国电影发展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但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大片泛滥,良莠不齐严重拖累了整个电影产业,使得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还很大。

同时,中国电影面临着一些文化局限和审查制度的压力。

4、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电影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十名的电影票房收入经常占据全年总票房的一半以上,这也导致了较小的制作公司难以获得合理的市场份额。

同时,中国电影市场被少数几家大型影院集团垄断,因此,对于其他小型的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来说很有压力。

二、发展展望1、加强电影质量控制在加强电影质量控制方面,中国电影需要注重制作质量和编剧水平的提高,不断深化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

同时,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电影制作人才和技术的培训,提高电影产业整体的制作水平。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确保高质量电影的制作和上映。

2、改善电影发行和放映环境电影发行和放映环境的改善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中国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集中度较高,需要扩大电影供应,提高多元化电影的市场比重。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小型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的支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据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648.25亿元人民币,逆势增长近5%。

但与此同时,电影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1. 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截至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北美。

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约为648.25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占比更是高达64.12%。

此外,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未来市场规模增长的潜力巨大。

2. 院线影院数量和布局院线影院的数量和布局也是衡量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截至2021年5月,中国院线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5万家,较2015年增长近80%。

此外,大部分院线的影厅都位于一、二线城市,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布局。

但是,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为电影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 电影类型和口味中国电影市场观众的口味和偏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观众选择电影类型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

国产电影市场中,喜剧、动作和爱情电影一直是较为热门的类型,但随着观众消费升级,题材、风格更加多样的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外,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还出现了一些比较特别的现象,比如口碑和口感不成正比、明星高片酬等。

这类现象不仅影响着电影观众的体验感,也制约着整个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电影产业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口味的多元化,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从单纯的电影投资和制作走向了内容输出和衍生品开发方向,涵盖了电影制作、发行、营销、衍生品、展览等多个领域。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将会更好的拓展各领域,走向更加成熟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电影行业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与电影市场发展

电影行业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与电影市场发展

电影行业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与电影市场发展电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行业也日益国际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国之一,其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电影市场发展及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两方面进行论述。

1. 电影市场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重要地位。

据统计,2019年中国票房总收入达到了642.66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北美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这一巨大的市场规模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公司的注意。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观众对电影娱乐的需求与日俱增。

其次,中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支持与促进也是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策扶持、电影院建设以及制片方面的优惠政策都为电影市场搭建了良好的环境。

2.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电影不仅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还积极参与了国际电影制作与合作。

一方面,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多观众认可。

例如,《战狼2》、《流浪地球》等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打破了国际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固有印象,提高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工业与国际电影界的合作也日趋频繁。

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在电影制作、投资与发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例如,中国电影资本涌入好莱坞,参与了很多国际影片的制作。

同时,中国电影也吸引了一些国际知名导演和明星加盟,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3. 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国际化让中国电影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提升了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然而,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制约,中国电影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作、制作与营销能力。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工业初具规模,开始迈向国际舞台。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时期介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首先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这一时期,一大批优秀电影人涌现出来,他们通过自主创作和学习外国电影技术,成功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1931年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新纪元。

之后,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相继出现,如《大路》、《天云山传奇》等。

这些电影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也带给了观众们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工业奠定了国内整个电影业的基础,并获得了国际认可。

接下来是中国电影的低谷期——50年代至80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宣布“文化大革命”,电影制片人们被限制了创作的自由,电影界被迫进行大规模的整顿。

于是,大多数电影制片厂关停,电影创作几乎停止。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工业遭遇了很大的衰退,许多优秀的电影人被迫离开电影行业。

然而,8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复兴的时期。

中国电影人开始摆脱政治限制,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电影技术和理念,以提升质量和制作水平。

由此产生的作品包括《黄土地》、《霸王别姬》等经典影片,为中国电影行业赢得了国内外的声誉。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电影票房逐年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截至目前,中国电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美国。

同时,中国电影人也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取得成绩,赢得了奥斯卡等国际电影奖项。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起伏,经历了黄金年代、低谷期和现代复兴。

但无论是在哪个时期,中国电影人和电影产业都秉持着自己的初衷,不断探索和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影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电影继续发展并为全球观众呈现更多优秀的作品。

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多元化,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孤岛。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明显加快,观众需求变化迅速,优秀电影的制作和推广也逐年提高。

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正在经历着各种的挑战与机遇。

一、现状1. 产业链完整,入市片量逐年增长电影市场发展态势显著,尤其是2013年开始,国家在经济文化领域的逐步改革与提升,带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

根据2017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电影产业投资和产出相对平衡,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也是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截止到2020年,全国电影市场已经创造了707.16亿元的历史新高。

2. 观众总量不断增加,观影需求持续扩张社会发展取得的稳步成果,也会带来观众对电影市场的更高期望,导致电影市场更加活跃。

我国电影市场观众总量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于观影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加。

在2019年,全国观影人次达到1.735亿,与2018年相比,增长率达到5.2%。

同时,观众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让市场开始进入“从重口味逐渐向博物馆化转型”的新常态。

3. 优秀电影的产出质量持续提高,产业高度专业化为了满足观众对电影的期待,我国电影产业的专业化和市值化发展势头也在不断增强。

不同类型的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后期制作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链的专业化和日臻高级。

在2019年度,我国优秀电影作品数量和制作水平也都经历了提高,由国家提供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扩张。

二、未来走向1. 数据派生发展,实现个性化推荐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链,也为我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更现代化的元素。

数据派生在电影市场方面的应用已经开始渐成规模,观众需求排名和个性化推荐都会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

例如,通过观众收视、喜好等信息推荐个性化电影信息和院线排片信息,成为未来电影市场的重要方向和竞争点。

2. VR、AR等技术作为元素带动更好的体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在其他领域中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中国影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影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影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视产业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领域里,中国影视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它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影视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中的因素,以期揭示中国影视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影视产业的现状中国影视产业起步较晚,在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此后,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一直呈井喷式增长,随之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作品。

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影视产业的主体是市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中国自1994年开始放开影视市场后,引入了外资,国内制片人也开始独立制作影视作品。

随着影视产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趋势加强,人们对影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改变,人们对影视作品内容的关注点也在发生着变化。

现在的中国影视市场,电影制作依旧占据主要地位,电视剧、网络剧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影片类型来看,爆笑喜剧、家庭伦理题材等大众题材影片拍摄数量较多,而犯罪题材、艺术影片等具有挑战性的电影制作难度较大。

同样,影视的频道也更加多元,电影、电视台、网络等多种平台供大众选择。

二、影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因素影视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氛围等。

1.社会环境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需要放松心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寻找快乐,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劳累。

这种需求带来了对于影视产业的大量投资,也带来了生产力的增长。

同时,是影视人要不断掌握社会发展的脉搏,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拍摄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对于社会的改变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政策环境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支持,可以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放开影视市场、提供财税支持、鼓励文化创意类企业集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电影经济看中国电影发展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各个新兴产业,并形成了迅速发展之势。

电影业无疑在发展中受益匪浅。

在全球化态势日益显著的情形之下,中国电影业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和整个世界的电影对比,中国电影业发展较晚,存在诸多不足。

关键词:电影业;票房;中西方电影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19-01
一、我国电影与西方国家对比
电影业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我国电影发展起步较晚,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从03年的9亿票房,到09年票房总数超过62亿,再到10年突破百亿大关,去年,仅《泰囧》一部电影就突破了13亿票房。

中国电影业正走出瓶颈期,走向成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然而纵观世界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并无优势可言,虽然我国每年都会推出几部轰动一时的重头戏,如《泰囧》、《失恋33天》、今年新上映的《分手合约》等。

但由于文化、语言,或观念,信仰上的不同,内地或是港台电影无法走出国门。

国语电影面向的仍是14亿消费群体。

而在西方国家,电影的发展要追溯到19世纪末,上世纪90年代
的《泰坦尼克》无疑将世界电影推向顶峰,而10年的《阿凡达》更是打破这一历史传奇,创下了17天超10亿美元票房的奇迹。

好莱坞电影不仅局限在电影业这一单一行业,还渗入文化等领域。

好莱坞电影通过在中国取景,使用中国演员,植入中国元素,使“中国热”持续升温,为好莱坞打开了中国大门。

二、我国电影业问题分析
与好莱坞轻松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我国电影要想走出国门,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电影未形成成熟的产业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电影的生产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小工业的生产方式,并未形成真正具有先进科技手段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工业化生产。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一些弊端,国家规定分账实行固定比例,如:24%:30%:46%的固定比例。

由于这种比例关系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因此严重损害制片商的利益。

即使影片拍的再好、票房再高,制片方只能拿到24%的固定收益。

这样会打消制片方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电影大环境的发展。

此外我国电影盗版严重,盗版的出现,会严重损害电影版权和票房收益。

我国有超过一亿以上网民,假如每人每年通过网络收看一部电影,按60元的票价计算,我国每年损失约60亿票房,相当于03年我国电影票房一年的总收入。

第二,在中国电影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看,不得不承认,我国电影在类型上严重缺失,题材重复,样式单一。

拿09年来说,恰逢祖国成立60周年,电影题材以红色旋律为主,有《建国大业》、《万
家灯火》、《天安门》等,在题材上没有推陈出新,很多故事主线重合。

而且很多观众收看以上几部电影后,竟然分不清电影的内容究竟是哪一部。

此外,再以喜剧片为例,我国每年都会推出几部比较有影响力的贺岁喜剧,如《最强喜事》、《泰囧》,但这些喜剧在叙事方式、题材上却大同小异。

中国内地喜剧功能单一化,没有培育出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

第三,中国电影票价一直居高不下,也成为影响电影票房的重要原因。

作为制作方,为了尽快收回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会将票价定得过高。

在各大城市的电影院,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60到80元。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纽约晚场电影票价约为7美元,相当于一名普通人月工资的1/214,德国柏林电影票价为130马克,是普通市民月收入的1/154,在电影大国印度,票价仅相当于普通人收入的1/400。

相比之下,我国电影票价定价过高,与人民收入不符,因此阻碍了票房收益。

第四,我国电影相关产品开发落后,电影相关产品收益对西方国家来说是电影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我国,这方面还处于萌芽阶段。

美国电影《钢铁侠》问世后,其相关产品包括机器人,武器,拼图等上百款。

经典影片《泰坦尼克》仅画册就有二十多种,反观中国电影,相关产品鲜为人知,在这一领域几乎处于空白。

三、国产电影国际化策略
首先,针对电影行业的机制问题,国家应给与相应支持。

在印度,国家在电影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补助,我国在这方面应学习印度所
做出的成绩,完善电影相关法律的制定,并且要提高执行力度。

国家对于电影业,可建立扶持基金,加大对影视业的投资。

另外,除了资金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努力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国家应注意对电影版权的保护。

版权对电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好版权保护,就必须在打击盗版上下功夫。

近几年国家在打击盗版上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收效甚微。

主要原因是执行力不够,因此国家应提高相关法律的执行力,保护电影版权。

第二,在电影类型、题材方面,我国可效仿好莱坞的运作模式。

多样化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法宝。

近年来,我国虽拍摄出诸多类型电影,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战争片《南京南京》等,力求在电影类型上寻求突破,但由于国内电影没有明确限定的叙事体系,其所包含剧情比较多元化,导致国内电影分类模糊。

因此,中国电影现阶段需要一个规范、完善的电影类型分类,使电影制作商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和观众喜好,从而满足观众需求。

第三,在电影票价方面,虽然高票价能快速收回成本,但它是建立在减少观众人数的基础上。

在一定程度上,较低票价或者对电影票进行降价、打折等,可增加大量观众,以观众人数的增加来弥补单位票价的损失,并且可以收到更大的盈利。

在我国,很多影院的入座率不是很高,因此降低票价不仅能够提高影院上座率,同时可增加票房,为影院、制片方取得更大票房收入。

第四,在电影相关产品上,如果按照“二八定律”,假如一部影片票房收入5亿,那么电影相关产品的收入应为20亿。

可见,在
电影相关产品上,我国还有巨大增值空间。

在玩具、纪念品的开发上,可将影片的一些人物或道具版权通过拍卖等方式提供给一些制造商。

这样一来,不仅影片有了票房的后续收益,同时还进一步拓宽影片的知晓度。

电影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的行业,受到多因素牵制。

我国电影经过多年发展,虽已总体上突破百亿,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电影当前阶段正需要借助国外电影发展的经验,改善不合理的体制,只有这样,我国电影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