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合集下载

《生活和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和哲学》易错易混点200道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的基础知识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好奇心;哲学是美好生活的源泉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有哲学才有生活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所有哲学都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2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2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24、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2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7、哲学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是人们努力想象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28、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29、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总结;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30、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1、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32、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则不是33、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就是方法论34、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具体科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35、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36、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3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足在于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同时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39、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马哲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43、“心外无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手相、指纹、电脑算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4、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有金、木、水、火、土构成,没有谈及意识,因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45、“是观念的集合”体现物质是本原,感觉是派生的,因而它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一种物质的东西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放映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17、规律有好坏之分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2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时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6、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2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实物28、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29、科幻作品源于创作者奇特的想象力,是对未来的科学预见30、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31、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32、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33、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34、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5、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认识论部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4、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6、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评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知识的“总汇”,是“科学的科学”。

评析:第一,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个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评析:不要把哲学的任务与作用混淆。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4).世界观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评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方法论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指导。

评析: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评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评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评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5.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6.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乙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定义不能混淆。

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9. 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5、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7、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4、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5、物质和意识依赖。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也存在)9、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唯一来源)10、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错,联系是有条件的)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可能大于、小于、等于)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易混易错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易混易错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易混易错整理一、易混易错(能够理解区分即可)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概括和总结)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哲学中也有不科学的内容)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揭示的才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6.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的具体内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如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自然也就包含了正确的世界观和错误的世界观)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之前就存在)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1.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1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难点讲解(能够理解区分即可)1。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第二个方面。

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是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认识世界,就是不可知论。

2。

唯物主义:(1)三种基本形态:详见课本P12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4、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6、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一、哲学概论易混易错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分析: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分析:错误。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分析:错误。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分析:错误。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往往是零散和、朴素的。

)5、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分析: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错误。

哲学有正误之分。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分析:错误。

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1、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之母。

(分析:错误。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2、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13、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的基础知识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好奇心;哲学是美好生活的源泉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有哲学才有生活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所有哲学都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总是起促进作用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2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2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24、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2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7、哲学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是人们努力想象出来的;是与生俱来的28、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29、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总结;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30、哲学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1、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32、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则不是33、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就是方法论34、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具体科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35、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36、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3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足在于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同时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39、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马哲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4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43、“心外无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手相、指纹、电脑算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4、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有金、木、水、火、土构成,没有谈及意识,因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45、“是观念的集合”体现物质是本原,感觉是派生的,因而它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一种物质的东西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放映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17、规律有好坏之分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2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时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6、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27、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实物28、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29、科幻作品源于创作者奇特的想象力,是对未来的科学预见30、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31、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32、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33、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34、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5、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认识论部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思维活动5、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6、物质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7、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8、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9、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1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12、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1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14、知识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15、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16、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17、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18、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正确的认识仅在一定时期是真理19、人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0、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辩证法部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8、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9、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1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14、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17、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1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19、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0、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21、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2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23、矛盾越少越好2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5、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2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27、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28、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2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31、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32、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33、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3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5、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36、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37、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38、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3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40、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4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主观性4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其固定性和无法改变性44、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事物之间的有条件联系和无条件的联系45、自然界的联系是客观的,社会的联系是人为的46、整体与部分地位同等重要,不可分割47、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和普遍性48、“牵一发而动全身”哲学启示是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49、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50、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51、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52、静止状态下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53、新事物要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54、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是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55、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56、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57、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58、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量变与质变59、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60、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统一性6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为之”哲学依据是善与恶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62、所谓主要矛盾是指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6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对立的,讲两点就不能讲重点,讲重点就不能讲两点64、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6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决定66、解决矛盾要优先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67、认识事物、判断性质时用主次矛盾原理;解决问题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68、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69、人的创新精神决定事物的发展70、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矛盾的观点和辩证否定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部分】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4、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5、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7、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8、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都只能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