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朗读教案

合集下载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重音与语调课程教案

普通话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案项目三 朗读训练:重音与语调课程教案

重音与语调一、重音(一)重音的含义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需要加重加强部分读音,以强调文本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句,使文章的重点内容听起来更清晰、更突出。

被强调的那些词句就称作重音。

朗读过程中,在同一句话中,由于重音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会发生巨大变化。

【经典案例】①我请你吃饭。

(请你吃饭的不是“别人”)②我请你吃饭。

(怎么样,给面子吧?)③我请你吃饭。

(不请“别人”)④我请你吃饭。

(不请你“唱歌”)(二)重音的确定朗读前,要熟悉作品内容,分析出词语在表达意义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明确每一句话中应该进行强调和突出的音节或词语。

注意“重音”与“非重音”是相对存在的一对概念。

确定重音时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重音的确定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只能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朗读的目标,才能准确地进行确定。

1.依据语法结构而确定的语法重音对于普通的句子,通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要特别强调的用意,重音就需要依据语法结构去确定,这类重音叫做语法重音。

通常包括短句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代词等。

朗读时,对于语法重音不必过分强调,只要读得略重一点就可以。

2.依据语意感情而确定的逻辑重音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句子,情感特殊、结构复杂、意义曲折,重音的确定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观察和推敲,这类重音叫逻辑重音。

任何语句都是由语法、逻辑、感情三方面组成的,因而都具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朗读是用有声语言进行表达的动态过程。

在实际朗读中要综合使用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同语法重音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当二者不一致时,语法重音必须服从逻辑重音。

(三)重音的类型1.并列性重音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通常用并列连词或者顿号体现,为了使事物的特征突出,需要并列性重音。

【经典案例】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普通话教程教案-第7课 朗读——声情并茂的艺术

普通话教程教案-第7课 朗读——声情并茂的艺术
①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
②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老师先读一遍,然后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曲 连。 【学生】理解、朗读。 【教师】讲授本节课的新知识点,朗读的技巧之节奏。 大家很棒,基本上掌握了,最后再来了解一下节奏。受作品基 调和思想内容的制约,朗读作品时应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轻 重缓急。恰当地把握朗读的节奏,既能体现有声语言的美感, 又能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常见的节奏类型大体有以下几 种。
① 这是一块不小的石头,一块道貌岸然的石头。
② 巡捕传说:“只一个字——贪。”
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曲调技巧。 【学生】理解、朗读。 【教师】讲授本节课的新知识点,朗读的技巧之重音。
朗读时,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人们往往会重读一些词或 词组,这些重读的部分称为重音。重音是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 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以语意和情感表达为依据来确定的。重音
接下来了解停连的技巧。停连是指朗读时声音的停顿和延 续,停连既是体会作品内容、表达情感的需要,也是朗读者生 理上换气的需要。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暂时中断和连接,可以更 清楚地把作品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听者。常见的停连有以下几 种。 第一种是落停,落停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表达之后,句 末语气应沉稳,声音下落。例如,下列句子的句末就可以采用 落停:
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
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上擦去腮边的泪水。 第四种高亢型。高亢型节奏的特点是语势高扬,势不可遏,
多重少轻,语速较快。这种节奏多用于表达振奋、狂喜、激动 等情感。老师读几个: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普通话培训第六讲朗读

普通话培训第六讲朗读

3
找到感觉
通过不断练习,找到朗读的感觉和节奏,形成稳定的朗读习惯。
发音
正确发音每个音节,特别是汉字的声母和韵母。
形声字的朗读技巧
1 音配形
通过正确的发音表达形声 字的含义。
2 意象联想
利用形声字的字形来引导 正确的发音和理解。
3 注重音韵
注意让形声字的发音与整 个句子的韵律相协调。
常见语言错误及纠正方法
1
语法错误
学习常见的语法错误,并通过练习和免口吃的技巧
1 放松呼吸
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来减少 口吃现象。
2 缓慢练习
慢慢练习复杂的句子和音 节,逐渐增加难度。
3 正确认知
建立正确的语音认知,认 识自己的口吃问题,并寻 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
朗读频率与习惯养成
1
每日练习
培养每天练习朗读的习惯,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
有选择的练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提高积极性和持续性。
普通话培训第六讲朗读
欢迎来到普通话培训第六讲朗读!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朗读的基本要素,语 调与停顿,发音的力度与音量,以及其他一些朗读技巧。让我们开始吧!
朗读的基本要素
语速
掌握适当的语速,使听众更容易理解你的朗读 内容。
停顿
在适当的位置停顿,以帮助句子的表达更加准 确。
语调
准确使用相应的语调来表达句子的意思与情感。
1 情感真实
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使听众更容易被 感染。
2 语速变化
适时变换语速,以突出句子的重点和 情感。
3 音量控制
根据朗读内容的需要,适度控制音量。
长段落朗读的技巧
分段落
将长段落分成短小的意思单位, 一段一段地朗读。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语音特点;2.学习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3.能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普通话;4.培养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语音准确性的培养;2.普通话的正确朗读;3.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材和黑板;2.实物道具:音标卡片、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2.利用音频或视频展示一些普通话发音准确的例子,让学生对普通话发音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知识讲解】1.介绍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语音特点,如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发音要规范,要以普通话音标为依据等。

2.分析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规则,如清音和浊音的区分、音调的变化、元音和辅音的拼读等。

【示范演练】1.教师板书相关音标和拼音,用实物道具或课件展示音标的发音。

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进行朗读练习。

3.在学生掌握基本音标的基础上,进行单词和短语的朗读练习。

【指导训练】1.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2.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发音纠正,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的发音。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多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2.配置普通话学习软件,让学生通过互动练习来巩固发音技巧和语音准确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朗读普通话,并纠正了一些常见的发音错误。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普通话发音练习;2.准备一段普通话朗读稿,并自我评价发音的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练、指导训练等,通过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和技巧。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互动和纠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

同时,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恰当地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4. 增加学生对普通话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2. 第二课时:普通话语音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3. 第三课时:普通话词汇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词汇。

教学难点:区分易错词汇。

4. 第四课时:普通话语法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语法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语法进行句子表达。

5. 第五课时:普通话交际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际。

教学难点: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发音、朗读等示范。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练习普通话。

4. 利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语音教学。

2. 第二周:普通话词汇教学。

3. 第三周:普通话语法教学。

4. 第四周:普通话交际教学。

5. 第五周:复习巩固,进行阶段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用于系统地教授普通话知识。

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标准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模仿。

3. 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景模拟道具:用于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5.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机会。

幼儿园小班教案《普通话》3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普通话》3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普通话》3篇一、普通话课时教案课题:普通话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语言表达:了解声调,会模仿普通话声调2、口语运用:会正确表达普通话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普通话的声调;2、能够模仿普通话的声调;3、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

三、教学准备:1、看图片教学,准备与普通话声调有关的图片;2、准备普通话声调课后练习;3、准备录音机,让孩子进行语音复述练习。

四、教学流程(一)热身环节1、准备贴好声调图标,准备让孩子模仿普通话声调;2、用普通话跟孩子说话,让孩子会意普通话;3、用看图片教学的方式,让孩子对普通话声调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正式教学1、准备声调的拼音练习,请孩子练习模仿普通话声调;2、请孩子小组彼此互相模仿普通话声调;3、请孩子复述之前看过的图画,用普通话练习;4、利用录音机,让孩子录制自己普通话声调的表现,并进行自我反思。

(三)小结1、对孩子进行普通话声调学习的总结;2、结合学习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3、让孩子记住声调的字符,让孩子习惯模仿普通话声调。

(四)课后作业:请孩子抄写普通话的声调,用拼音的形式,并大声朗读10遍。

三、教学准备:准备普通话语言表达的小游戏;教室里准备口语表达相关的游戏道具;准备录音机,让孩子们能够尝试表达。

(二)正式教学1、教室里准备游戏活动,让孩子能够正确的使用普通话表达;2、使用语法表达的游戏,让孩子能够运用语法结构;3、小组之间练习,表达所学的普通话;4、用录音机记录孩子们的表达,让孩子在倾听他人表达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三)小结1、对孩子在此课时学习到的普通话进行总结;2、督促孩子正确使用普通话表达;3、让孩子记住基本的语法规则,尽量能在日常交流中能运用。

(四)课后作业1、读出普通话拼音,熟悉和模仿发音;2、准备一段短小的普通话对话,背诵并朗读10次;3、抄写普通话的基本语法,理解运用。

二、教学目标1、将母语方言与学习的普通话正确切换;2、通过练习,能够自如的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3、能够调整自我的中文表达,进行准确的语言沟通。

《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读的基本技巧训练》教案

《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读的基本技巧训练》教案

《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读的基本技巧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朗读更流畅、更有感情。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理a. 发音器官的运用b. 音素的分类和发音方法2. 第二课时:声母、韵母的发音练习a. 声母的发音方法b. 韵母的发音方法c. 声母、韵母的组合练习3. 第三课时:声调的发音练习a. 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b. 声调的练习4. 第四课时:朗读的基本技巧a. 朗读的节奏和停顿b. 朗读的语调和感情c. 朗读的呼吸和语音的连贯性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a. 发音和朗读的结合练习b. 语音错误的纠正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标准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正确模仿。

2.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发音和朗读技巧。

3. 纠正法: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案。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普通话教材或相关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

2. 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朗读更流畅、更有感情。

3. 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普通话问候,引起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

2. 讲解发音原理:介绍发音器官的运用,讲解音素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3. 声母、韵母练习:分别讲解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4. 声调练习:讲解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5. 朗读技巧讲解:讲解朗读的节奏、停顿、语调和感情,学生练习朗读。

七、教学步骤(续):6. 综合练习:让学生结合发音和朗读技巧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语音错误纠正: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9. 作业布置:布置发音和朗读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内容。

普通话教案之朗读部分

普通话教案之朗读部分

一、教案名称:普通话教案之朗读部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

2. 第二课:短文朗读《小池》。

3. 第三课:古诗朗读《静夜思》。

4. 第四课:现代文朗读《我的中国梦》。

5. 第五课:绕口令练习。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发音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发音和表达能力。

3.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练习,互相纠正发音错误。

五、教学步骤:1. 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教师讲解发音方法,学生跟读,反复练习。

2. 短文朗读《小池》:教师朗读,学生跟读,分析文章意境,体会语言魅力。

3. 古诗朗读《静夜思》:教师朗读,学生跟读,讲解古诗背景,感受传统文化。

4. 现代文朗读《我的中国梦》:教师朗读,学生跟读,讨论文章主题,激发爱国情怀。

5. 绕口令练习:教师播放绕口令,学生跟读,提高发音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录制朗读音频,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给予评价。

3. 定期测试:进行普通话发音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

2. 朗读音频素材。

3. 绕口令音频素材。

八、教学时间:1. 每课时长:40分钟。

2. 课程周期:5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心。

3. 注重发音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十、教学拓展:1. 组织普通话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积极性。

2. 推荐学生参加外部普通话比赛或活动,锻炼表达能力。

3. 结合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第六课:散文朗读《草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散文,感受自然之美。

2. 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散文文学形式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门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实施方案2014~2015学年度第2 学期
开课院系茶学院
课程名称普通话
授课班级14中职酒店14中职幼师
任课教师荣美
填表日期:2015 年3月8 日
填写说明
1.本方案由任课教师填写,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核同意后,于每学期第二周交系办公室存档。

2.本方案一式二份:开课系一份、教师本人一份。

3.所有栏目应填写完整,空格不够可自行加页或适当调整表格。

教学进度安排
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备注:1、综合技能训练包括实验、实训、社会调查、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实践项目,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选取相应的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2、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适当调整栏目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