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美术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选择适合幼儿的生活化材料,并将其巧妙运用于美术活动中,对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情趣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张、颜料、胶水、布料、积木等。
这些材料质地纯净,易于获取,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幼儿美术活动的需求。
这些材料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创造空间,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参与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
那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应该如何运用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材料。
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用的材料,如纸张、水彩笔、蜡笔等;对于5-6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质地丰富、造型多样的材料,如纸板、棉线、彩纸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可以让幼儿利用纸张和颜料进行手印画创作,或者利用彩纸和胶水进行剪贴画创作,或者利用积木进行立体拼装创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过程的引导和交流,鼓励幼儿在创作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幼儿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情趣,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和情感表达。
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获得成功体验和自我满足,增强自信心和个性魅力。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环境,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生活化材料具有丰富的材质、形态和颜色,且价格低廉、易获取,使得它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热门材料之一。
本文将从材料的选择、设计意义和实际应用三方面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一、材料的选择生活化材料是指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如报纸、卡纸、彩纸、泡沫板、麻绳、塑料袋、洗涤液瓶子等等。
这些材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具有丰富的形态和颜色。
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需要,选用不同的生活化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性。
教师应该确保所选材料无毒无害,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2、易获取性。
教师应该将生活化材料选取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获取的,以免给家长带来负担。
3、可再利用性。
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更好地应用材料,提高其利用价值和环保意识。
二、设计意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活和社会,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1、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发挥空间,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增强社会意识和自我认知。
通过应用生活化材料,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对生活和社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优化自我认知。
3、加强身心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运用生活化材料感受到创造、探索、尝试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语言、思维、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
三、实际应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可以使用在不同的美术技法中。
下面对其中的几种进行简要的阐述:1、糖画。
糖画是一种利用糖浆和食用色素涂绘在硬纸上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美术。
在制作糖画时,可以使用报纸、纸张等材料,制作一些糖画的基础。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究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艺术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感知、表达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常常面临着材料单一、创作方式受限等问题,这对幼儿的创作和表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为了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材料和方法,提升幼儿的创作体验和表现能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运用生活化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生活化材料是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纽扣、塑料瓶等,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质地和形态,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术活动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情况和效果,以期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幼儿的潜能和创作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方式及其对幼儿创作的影响。
通过研究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试图找出生活化材料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讨生活化材料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应用效果,为未来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更好地运用生活化材料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研究目的的明确定义,可以使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对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究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使用生活化材料,可以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和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和材料,从而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与生活化材料的互动,幼儿还可以学会尊重和珍惜周围的物品,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美学素养。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析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而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则更是一种创新方式,它能够让幼儿更加贴近生活、主动参与、提高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
本文将探析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如食品包装盒、废旧纸张、瓶盖等。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 生活化:生活化材料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密切相关,因此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
2. 原材料广泛:生活化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随处可得,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
3. 真实性强:生活化材料具有真实性,幼儿能够以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创作,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用于绘画、手工制作、造型等方面。
1. 绘画在绘画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可以作为绘画的工具或绘画媒介。
比如可以用各种废旧纸张剪成不同形状,让幼儿用其进行拼贴画的创作;用瓶盖蘸上颜料印在画纸上,增加画面的层次感;用食品包装盒剪成模板,幼儿可以用它们进行印刷画的创作等。
2. 手工制作生活化材料在手工制作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利用各种食品包装盒制作花瓶、玩具、房屋等,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来增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用废旧纸张制作纸折、纸模等,让幼儿通过折纸的过程锻炼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 造型生活化材料还可以用于幼儿园的造型活动中。
通过使用食品包装盒、纸张和瓶盖等材料,幼儿可以进行立体造型的创作,如制作动物、人物等形象。
这样的创作既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三、生活化材料应用探析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增强创意生活化材料的使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而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以及其对幼儿的启发和培养的意义。
1. 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原材料,例如树叶、树枝、花瓣、果壳等。
这些材料具有天然的美感和形态,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拼贴、手工制作等,让他们感受自然材料的质感和形态,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废弃利用材料废弃利用材料是指生活中用过后的废弃物品,如纸板盒、纸杯、塑料瓶等。
这些材料看似是废弃物,但经过加工和利用可以变成美术作品的素材。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这些废弃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搭建等,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废弃物品可以再利用,培养环保意识。
3. 平时生活用品平时生活中使用的一些材料也可以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素材,如纸张、颜料、彩纸、贴纸等。
这些材料多种多样,色彩丰富,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这些平时生活用品进行绘画、贴画、剪纸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形式的多样性。
1. 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自然材料、废弃利用材料、平时生活用品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质感,可以让幼儿在运用这些材料时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通过运用生活化材料,幼儿可以学会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动手将材料加工、组合,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利用自然材料拼贴、利用废弃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利用平时生活用品进行绘画等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
幼儿园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意应用

幼儿园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意应用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其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通过游戏、观察自然等方式开展的创造性的活动,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应用,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和创造的灵感,以及更加真实的感受,更加亲近自然。
本文将从幼儿园生活化材料的特点、美术教育的意义、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举例分析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二、幼儿园生活化材料的特点1、安全性幼儿园生活化材料通常为食物或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在使用时较为安全,不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
2、经济性生活化材料的来源常常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因此获取成本较低,更适合于幼儿园的经济实力。
3、可塑性生活化材料通常有很高的可塑性,能够通过创意的组合和使用,创造出不同的美术作品,更符合幼儿的创造性需求。
4、丰富性生活化材料的种类繁多,涵盖了食品、饮品、日用品、装饰品等方面,能够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材料选择。
三、美术教育的意义1、培养创造力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想法和实践,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2、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
3、促进眼手协调能力美术活动需要孩子们使用手部动作完成各种细节的表现,从而促进了孩子的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并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精细动作能力。
4、促进感性认识美术活动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感性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5、培养情感和态度美术活动能够培养孩子对美的喜爱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幼儿园教育已经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传统上的美术教育往往着重于技巧的传授和作品的完成,缺乏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引入更多生活化材料,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表达和体验,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也呼唤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对多样材料的需求,还能够促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深入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评价,对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生活化材料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创造力。
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生活化材料的运用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将看到的、感知到的、想象到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创作,这既需要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需要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通过使用生活化材料,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这些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研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对于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生活化材料的特点和运用方式,可以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这也为未来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奠定了基础。
2. 正文2.1 生活化材料的定义与特点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塑料瓶、木棍等等。
这些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易获取:生活化材料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或者日常用品,如纸箱、塑料袋等,容易获取和利用,可以节约成本。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幼儿美术一直作为儿童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术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进行色彩、形态等方面的感知,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1、纸箱纸箱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化材料,它的形态各异,质地柔软,易于加工。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纸箱进行制作,如制作小屋、飞机、小车等,同时也可以在纸箱上进行定位绘画、装饰绘制,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废品利用废品利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化材料,如利用废旧报纸、瓶盖、布料等进行艺术创作。
幼儿可以拼接、剪贴、穿线等方式将废品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实现创意绘画作品。
3、塑料袋塑料袋是一种便利且常见的生活化材料,其材质柔韧、耐用,可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灵活、多样地应用。
如利用塑料袋制作花朵、小动物、人物等,又或者在上面进行定位绘画、腐蚀绘画等。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仅体现在其实际应用上,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指导幼儿自由地处理这些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进行设计与创作。
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自由态度与创新精神。
例如利用塑料袋创作花朵,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花的形态与颜色,想象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花朵形态,并进行创作;利用纸板制作飞机,则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身对飞机性能和形态的想象,创作出自己独特的飞机。
总之,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和想象,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美育经验,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从日常的环境中发掘创意与灵感,将生活化材料应用于幼儿的美术教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张萍
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指导幼儿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可以使美术教学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对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幼儿园美术活动;应用;分析
引言
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如果教师仅仅将美术局限到一幅画、一件手工制作等一定的范围内,那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就无法取得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创作意识的效果。
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从而使幼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自己对美的感受。
幼儿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的进行创作,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也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
对于成人来说,由于受到常识或经验的影响,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无法发现其中的美,而幼儿在选择、使用生活材料的时候,能够从这些平常的物品中发现其美的一部分,并将其组合成为更美丽的事物,能够对幼儿发现美的能力进行培养。
幼儿在实际的动手创作的过程中,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1.幼儿园生活化材料概述
生活化材料,指的是生活常用的或者废弃、回收利用后的材料。
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美术活动是美术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同时也体现了环保的观念。
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熟悉、使用生活化材料,既可以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十分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所使用的生活化的材料,一般是由教师进行提供或者幼儿自己选择的材料,然而部分材料并不适合幼儿用来进行创作。
因此,幼儿教师对于美术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保证其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在检查时,主要对与材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是否有尖锐部分会划伤幼儿,材料是否会被幼儿误吞误食等方面进行检查。
在检查合格之后,教师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清洗或者消毒,并放在阳光下晾晒。
最后,例如剪刀、胶水、砂纸、粉笔等常用工具,教师要帮助幼儿准备好,并提前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之后再发放给他们,确保幼儿不会因此受到伤害。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做好指导,防范意外的发生。
2.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2.1带领幼儿体验大自然
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生活经验非常少,对于事物的认知也还不完善。
在幼儿的思想里世界是美好的,他们眼中的大自然是美丽的、无害的。
再加上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强烈,阳光、树木、花朵、雨雪都能够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当中去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在大自然中发现自己想要的材料,如石子、花朵、落叶等。
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让幼儿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表现心中美丽的大自然。
幼儿在体验大自然的同时,收集生活化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带来非常多的乐趣和创作动力。
例如在春天时,幼儿可以收集各种漂亮的花朵、小草,将其做成标本或者制作成一副图画,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春天。
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教师带领幼儿在雪中玩耍,通过利用雪的可塑性强的特点,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到美术的表现能力。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对与幼儿的行为进行注重,希望课堂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在美术知识的教学方式上也比较单一。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教师教授的美术知识晦涩难懂,幼儿在学习美术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困难,丧失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即使将课堂的纪律维持的很好,幼儿都能够认真听课,也无法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因此,在美术教学上就不如顺应孩子喜欢玩耍的天性,带领幼儿体验大自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在大自然中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并通过寻找大自然中的生活化材料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大自然。
从而突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调动幼儿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通过幼儿寻找、收集并利用大自然中的生活化材料进行创作的过程,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使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设置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创作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主题。
教师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注意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依据,了解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喜欢什么,从而展开美术主题活动。
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每一名幼儿都进行关注,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到幼儿在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或者不同之处,然后给予幼儿鼓励以及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美术作品,从而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开展“春天的气息”的主题活动功能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寻找各种自己认为能够代表春天的气息的材料,然后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对于幼儿创作中的新想法、新念头给予鼓励。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幼儿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发散思维,创作出很多出人意料的作品,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3合理利用生活化材料
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物品或者废弃材料来制作道具,美化幼儿的生活。
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要帮助幼儿学会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废弃材料来进行,让幼儿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从而帮助幼儿建立环保节约的观念。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帮助幼儿准备好常用的工具以及生活化材料,例如剪刀、胶水、橡皮泥、尺子等,让幼儿自己进行思考自己要创作怎样的一件美术作品,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沟通,然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例如用吃完的薯片罐制作笔筒;用废弃的牙签、竹筷制作花架,用铝制易拉罐制作拉花等,通过幼儿亲身动手体验变废为宝的过程,既可以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使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创作,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探索能力有着较大的提高,能够帮助幼儿的发散思维、树立环保意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要通过带领幼儿体验大自然,提高其感受、发现美的能力;通过设置科学的活动主题,鼓励幼儿积极创作,合理利用生活化材料,从而使美术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