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
而其中的美术活动便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
在美术活动中,合理运用生活化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生活化材料的种类选择、运用技巧以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生活化材料的种类选择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例如纸盒、废纸张、饮料瓶、木材、面粉等。
这些材料虽然简单,但是可以通过加工、改造,被赋予新的意义和用途,成为美术活动的原材料。
在选择生活化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意地选择与幼儿熟悉的生活化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主题,选择适宜的生活化材料,以保证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在制作手工作品时,可以使用纸盒、废纸张、饮料瓶等材料,进行拼贴、剪纸、拼接等形式的创作;在绘画活动中可以使用面粉、沙土、树叶等材料,进行拓印、拍摄、涂鸦等形式的创作。
二、生活化材料的运用技巧生活化材料的运用技巧对于美术活动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该注重教育者的引导和幼儿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引导幼儿使用生活化材料进行创作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运用技巧:1.启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并借助幼儿园周边的生活化材料,引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废纸张、剪刀、颜料等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倡导幼儿以自然界或身边的事物为创作主题,通过画画、拼贴、雕刻等形式进行创作。
2.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使用生活化材料进行实践操作。
在废纸张、蜡笔、颜料等材料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画画、涂鸦等活动,以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究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究引言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幼儿的艺术创作非常重要,而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则是一个新的探究方向。
本文将围绕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展开探究,分析生活化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效果,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生活化材料的创作潜力。
1.多样性生活化材料是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竹子、果皮、纽扣等。
这些材料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颜色、质地多变,能够满足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多样化需求。
2.可塑性生活化材料大多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幼儿可以通过剪、粘、绘画等方式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纹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环保性相比于一些工艺美术材料,生活化材料更加环保和安全,不含有有害物质,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4.易获取生活化材料大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获取,不需要特意购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1.激发兴趣生活化材料常常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利用果皮制作动物造型、利用废旧纸箱制作城堡模型等,这些新颖有趣的创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培养创造力生活化材料的多样性和可塑性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灵活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促进合作在使用生活化材料进行美术活动时,幼儿往往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思考、设计、制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增强实践能力生活化材料常常需要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加工和改造,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生活化材料的创作潜力1.提供多样化的生活化材料幼儿园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材料,如纸张、布料、木块、果皮、纽扣等,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幼儿教育论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教育论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第一篇:幼儿教育论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幼儿教育论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文章与生活密切联系是现代教育的特点。
当前,“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方向。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节约环保,多运用自然生态的、回归生活的环保材料开展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
”幼儿对大千世界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产生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取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一、选择生活化的主题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1.根据幼儿兴趣点,把“美术”课程融合进主题活动中,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挖掘幼儿身上潜在的创造力。
如在主题活动“盒子”中,大家收集了各种样式的废旧包装盒。
由此生发出了“盒子变变变”和“给盒子分类”等多样活动。
盒子是幼儿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物品,其中蕴藏着“大小”“形状”“色彩”“用途”等多种信息,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教师让幼儿试着给盒子分类,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分类的经验。
在盒子上想想添画,制作出不同的玩具,孩子们在玩中体验了乐趣、发挥了想象、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虽没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无不透露出幼儿思维的新奇。
2.根据幼儿探索的不同阶段的需要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幼儿知识,为日后的想象提供依据、为创造奠定基础。
《秋》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树叶、果核等。
利用收集来的这些自然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当幼儿收集到各种各样秋天的瓜果时,我们让孩子一起把它们布置成一个瓜果展览会。
当幼儿看到各种各样的树叶时,他们好奇的拿起来看、比,我就及时地引导他们去收集不同的树叶,组织幼儿进行《树叶变变变》活动,引导他们按某一特征将树叶分类放在书本中压一压,带叶子风干后用它们进行创意粘贴画。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而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以及其对幼儿的启发和培养的意义。
1. 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原材料,例如树叶、树枝、花瓣、果壳等。
这些材料具有天然的美感和形态,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拼贴、手工制作等,让他们感受自然材料的质感和形态,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废弃利用材料废弃利用材料是指生活中用过后的废弃物品,如纸板盒、纸杯、塑料瓶等。
这些材料看似是废弃物,但经过加工和利用可以变成美术作品的素材。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这些废弃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搭建等,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废弃物品可以再利用,培养环保意识。
3. 平时生活用品平时生活中使用的一些材料也可以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素材,如纸张、颜料、彩纸、贴纸等。
这些材料多种多样,色彩丰富,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这些平时生活用品进行绘画、贴画、剪纸等活动,让他们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形式的多样性。
1. 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自然材料、废弃利用材料、平时生活用品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质感,可以让幼儿在运用这些材料时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通过运用生活化材料,幼儿可以学会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动手将材料加工、组合,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利用自然材料拼贴、利用废弃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利用平时生活用品进行绘画等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幼儿园教育已经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传统上的美术教育往往着重于技巧的传授和作品的完成,缺乏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如何引入更多生活化材料,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表达和体验,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也呼唤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对多样材料的需求,还能够促进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深入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评价,对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生活化材料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创造力。
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生活化材料的运用能够促进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将看到的、感知到的、想象到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创作,这既需要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需要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通过使用生活化材料,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这些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研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对于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生活化材料的特点和运用方式,可以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这也为未来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奠定了基础。
2. 正文2.1 生活化材料的定义与特点生活化材料是指那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塑料瓶、木棍等等。
这些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易获取:生活化材料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或者日常用品,如纸箱、塑料袋等,容易获取和利用,可以节约成本。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分析引言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而生活化材料作为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孩子们更加贴近生活,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物品的重新认知和利用。
本文将从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1. 利用废旧物品废旧的纸箱、塑料瓶、纸张等成为了孩子们喜爱的“宝贝”,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
利用废旧纸箱和瓶子制作成立体的动物模型、利用废旧纸张和颜料绘制成卡通画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环保创作,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增加对这些物品的认知和利用。
2.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的生活用品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美术创作的材料。
利用餐巾纸、湿纸巾、碟子等日常用品进行剪贴画创作;利用蜡烛、吹风机等日常家居用品进行蜡画创作。
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对日常用品的认知,还可以开发他们的创意想象力,让他们学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变成美术作品。
3. 利用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美术创作中常见的材料之一,比如树叶、花瓣、小石子、枯树枝等。
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到校园或者公园中采集自然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环境拼贴、自然画等创作。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美术创作,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培养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废旧物品并非一定要丢弃,而可以通过巧妙的利用变成美术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学会珍惜资源,从小保护环境。
2. 开发孩子的创造力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们利用生活化材料进行自由创作。
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造美。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审美和细致观察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而生活化材料则可以为幼儿美术活动增色不少。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一、生活化材料的种类生活化材料是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比如纸张、布料、木材、塑料、橡皮泥等等。
这些材料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孩子们对这些材料也会更加熟悉,所以在美术活动中使用这些材料会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这些材料比较容易获取,成本较低,也更加适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使用。
二、生活化材料的运用1. 纸张和布料纸张和布料是最常见的生活化材料,可以被用来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
幼儿可以利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做成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或者用棉布和颜料制作简单的绘画作品。
还可以利用废弃的纸张和布料进行再利用,比如利用废弃的报纸制作纸风车、折纸和纸盘等,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
2. 木材木材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也有很多的运用。
可以利用小木棍、木片等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比如木制拼图、木制积木、木制玩具等。
还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木材进行绘画,比如在木板上进行绘画创作,或者利用木棍进行简单的粘贴拼贴活动。
3. 塑料塑料材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常见的材料,比如可以利用塑料纸、透明塑料盒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比如做成简单的塑料手工、塑料模型等。
还可以利用塑料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比如利用塑料瓶、塑料泥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4. 橡皮泥橡皮泥是幼儿喜爱的材料之一,可以让孩子们制作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
橡皮泥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手部灵活性,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生活化材料的教育意义1. 激发创造力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可以让幼儿更加自由地进行创造,可以让他们通过动手制作,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发挥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美术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及其带来的益处。
1. 生活化材料的定义生活化材料指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物品,如纸张、铅笔、彩色笔、布料、塑料瓶等。
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形状,便于幼儿进行创作和表达。
2. 生活化材料的运用方式生活化材料可以应用于绘画、手工制作、拼贴、造型等多种美术活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运用方式:a. 绘画:幼儿可以使用彩色笔、蜡笔、水彩等绘画工具,在纸张上进行自由创作。
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和形状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其作品更富有生活气息。
b. 手工制作:利用生活化材料制作手偶、花朵、动物等手工作品。
例如,使用纸张和铅笔制作纸质手偶,幼儿可以通过涂鸦、剪切等方式创作出自己独特的手偶形象。
c. 拼贴:幼儿可以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拼贴在纸上。
例如,利用彩纸、布料、纽扣等材料拼贴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增加艺术作品的层次感和质感。
d. 造型:利用塑料瓶、餐具、魔术贴等材料进行造型创作。
幼儿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形状、组合等方式创造出各种生物、建筑物等立体作品,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生活化材料的益处运用生活化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可以带来以下益处:a. 创造力的培养:生活化材料丰富多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自由创作,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独特的艺术风格。
b. 实践能力的提升:生活化材料易于获取和操作,幼儿可以亲自参与制作过程。
这样的实践经验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他们对材料特性的认知。
c. 美术素养的提高:运用生活化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美。
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欣赏和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4. 教师的引导与评价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论文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
术活动中的运用
文章与生活密切联系是现代教育的特点。
当前,“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方向。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节约环保,多运用自然生态的、回归生活的环保材料开展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
”幼儿对大千世界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产生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取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一、选择生活化的主题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根据幼儿兴趣点,把“美术”课程融合进主题活动中,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挖掘幼儿身上潜在的创造力。
如在主题活动“盒子”中,大家收集了各种样式的废旧包装盒。
由此生发出了“盒子变变变”和“给盒子分类”等多样活动。
盒子是幼儿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物品,其中蕴藏着“大小”“形状”“色彩”“用途”等多种信息,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教师让幼儿试着给盒子分类,初步了解和掌握
有关分类的经验。
在盒子上想想添画,制作出不同的玩具,孩子们在玩中体验了乐趣、发挥了想象、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虽没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无不透露出幼儿思维的新奇。
2.根据幼儿探索的不同阶段的需要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幼儿知识,为日后的想象提供依据、为创造奠定基础。
《秋》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树叶、果核等。
利用收集来的这些自然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当幼儿收集到各种各样秋天的瓜果时,我们让孩子一起把它们布置成一个瓜果展览会。
当幼儿看到各种各样的树叶时,他们好奇的拿起来看、比,我就及时地引导他们去收集不同的树叶,组织幼儿进行《树叶变变变》活动,引导他们按某一特征将树叶分类放在书本中压一压,带叶子风干后用它们进行创意粘贴画。
和幼儿相互合作,有的用刺槐树的叶子做金鱼的身体、枫叶做金鱼的尾巴,还有用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成蚂蚁的小船、飞舞的蝴蝶……当农作物丰收时,请家长帮忙收集其种子到生活区,引导幼儿探索种子的多样性,并对种子进行分类和种植。
3.从孩子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孩子现有经验有一定联系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孩子有足够的兴趣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认识和感受。
如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
孩子们亲自去菜场体验买菜,觉得很新鲜,直观认识和触摸使许多菜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我们随即设
计了绘画活动:菜园舞会。
以孩子们前期积累认知经验为基础,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各种常见的蔬菜,并为它们添上五官及四肢,变化成富有生命力的蔬菜朋友。
生动可爱的形象打动着孩子的心,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蔬菜的喜爱之情。
同时让孩子尝试用线条的弯曲与倾斜表现人物动态,在表现技能上对孩子又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