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

合集下载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研究摘要: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智力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同时能提高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开展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时运用生活化材料,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因此,教师要掌握教育方法,在美术创意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让孩子们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策略研究幼儿阶段的孩子的思维能力较弱,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

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运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创意活动时,要更多地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

而儿童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因此,教师设计的教育方案要跟儿童的学习习惯相符合,这样才能让儿童的各方面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在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材料的策略分析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足够用心。

选择的材料要跟儿童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保证所选择的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样才能将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跟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进行有机结合[1]。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材料,教师从大自然中提取美术活动所用的材料,并将其应用在美术教育中,能有效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

如可以让幼儿给石头涂上不同的颜色做成小摆件。

也可以让孩子们到森林里去捡树叶,把它制作成书签等等。

其次,在活动开展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让整个活动充满趣味性,让幼儿保持更长久的注意力。

儿童的注意力十分有限,他们很容易被学习内容以外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要在最初的环节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

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入一些生活化的问题,从而加强师幼互动[2]。

如提问“假如我们家里的花盆坏了,我们怎么样才可以制作一个新的花盆呢?可以用什么来制作呢?”这样的问题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更愿意动脑思考,并尝试着动手操作,从而充分融入到活动当中。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教育学习提供创作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幼儿对美的感受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获得,体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生活化,对于幼儿园的年龄段的孩子,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美术教育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他们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直接影响他们对美术教育的体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幼儿生活,应渗透于幼儿生活之中。

【关键字】:美术教育幼儿生活化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

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关注幼儿周边生活各种资源的利用,引导幼儿在进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孩子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进行表现表达艺术的美,有初步的审美情趣。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善于欣赏与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同时《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教育呢?一、寻找生活中的美,提高创造美的情趣。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教师在应创设条件让幼儿能多地亲近生活,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的美,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孩子到大自然和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艺术表达形式与方法的经验,幼儿太熟悉和完全陌生的内容无法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浅谈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

浅谈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幼儿园美术集体教学活动
关 键 词 :生 活 化 教 育 ;美 术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幼 儿 身 心 发 展
«幼儿园教育指 导 纲 要 (试 行 )»艺 术 领 域 指 出:“要 指 导 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 具、手 工 艺 品 等 来 美 化自己的生活或开 展 其 他 活 动.”幼 儿 美 术 教 育 是 对 幼 儿 进 行 艺 术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它 是 实 施 幼 儿 美 育 的 主 要 方 式 . 一 、基 于 生 活 化 教 育 美 术 集 体 活 动 的 选 题 开 展
(一 )观 察 身 边 常 见 的 四 季 自 然 作 为 选 题 内 容 陶 行 知 先 生 提 出:必 须 以 大 自 然 为 您 的 生 物 园,才 有 丰 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 会 里 办,不 能 常 到 大 自 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生活 教 育 的 特 质,是 生 活 的、 行动的、大众 的、前 进 的、世 界 的、有 历 史 联 系 的. 在 美 术 活 动的选题中,考虑到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 生 活 性 的 美 术 活 动 主题,将幼儿在平日 生 活 中 常 见 四 季 自 然 内 容,将 已 有 经 验 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如,结合主题«美丽的春天»,开展美 术 折 纸 集 体 活 动«郁 金香».郁金香是春 季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植 物,教 师 带 领 幼 儿 在 附近公园内 观 赏 大 片 的 郁 金 香,再 通 过 平 日 的 学 习 观 察 积 累,幼儿知道郁金 香 的 外 形 特 征、颜 色、生 长 方 式 等,做 好 基 础功课,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激发幼儿对 郁 金 香 的 创 作 的 兴 趣,由此再通过绘画、折纸、拓印活动,常 识 与 知 识 相 结 合,让 身边的物品成为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媒 体,胸 有 成 竹 地 完 成 一幅幅作品.这不 仅 是 一 次 美 术 创 作,更 是 对 生 活 的 解 读, 心理的一次健康运动. (二 )挖 掘 身 边 的 节 庆 习 俗 渗 透 到 选 题 内 容 在«3-6岁儿童学习与 发 展 指 南»中 提 到:“根 据 幼 儿 的 生活经验,与幼儿共 同 确 定 艺 术 表 达 的 主 题,引 导 幼 儿 围 绕 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结合幼 儿 的 身 边 的 节 庆 习 俗 内容而开展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以幼儿 熟 悉 的 节 日 内 容 为 背景,和已有的生活 经 验 为 基 础,注 重 生 活 与 美 术 教 育 的 紧 密结合,尊重幼儿的 个 性 发 展,让 幼 儿 审 美 情 趣 的 形 成 过 程 回归于日常生活,使 孩 子 在 动 态 的、开 放 的 活 动 过 程 中 提 高 创造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如,在元宵 节 时,幼 儿 与 家 长 共 同 收 集 生 活 材 料:易 拉 罐、纸盒、皮球等带 来 班 级,在 欣 赏 不 同 种 类 的 灯 笼,介 绍 灯 笼的制作方法后组织一起动手制作.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 力,充分感知生活材 料 的 特 点,制 作 出 各 式 各 样 的 属 于 自 己 的灯笼. 这些灯笼不同于在商场购买到的精 美 样 式 的 灯 笼,但 是 在自己动脑动手的过程下,幼儿不仅提升 了 自 己 的 审 美 创 造 能 力 ,还 收 获 了 极 大 的 成 就 感 和 自 信 . 二 、基 于 生 活 化 教 育 美 术 集 体 活 动 的 材 料 运 用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便于幼 儿 取 放 的 材 料、工 具 或 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 唱、表 演 等 艺 术 活 动.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玩具、手工 艺 品 等 来 美 化 自 己 的生活或 开 展 其 他 活 动 ”. 如 果 把 一 幅 作 品 比 作 一 个 人 的 话,美术活动主题是骨架,那材料就是 血 肉 了,材 料 的 选 择 显 得尤为重要. 幼儿自主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 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育”中也提到 了“创 造 的 教 育”,什

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美术教育却渐渐远离了幼儿生活,与幼儿的生活越来越脱离。

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体身心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潜在的美术教育的天赋开始启蒙的时候。

尤其需要关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幼儿阶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艺术作品是一种个体的表达,通过绘画、剪贴、手工等形式的艺术创作,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思维和想象。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的艺术活动,幼儿可以锻炼手部的协调能力和视觉观察力,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

美术教育还可以通过观察、感知、表达等过程,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幼儿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这对于幼儿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育中,美术教育却往往离幼儿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美术课程。

为了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学校和幼儿园应该将美术教育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

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应该设置专门的美术教育课程,为幼儿提供系统的美术教育内容和指导,让美术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学校和幼儿园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有经验、有爱心、有耐心的美术教育教师才能够真正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展现美术教育的真正魅力。

学校和幼儿园应该加大对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为幼儿提供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

学校和幼儿园应该重视美术教育的实践环节。

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边缘化。

大多数学校更加注重幼儿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而对于美术教育则不够重视,使得幼儿在美术方面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增强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时期是孩子天性最为活泼,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阶段。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在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可以激发其独特的艺术天赋,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够与其他同龄幼儿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美术作品也是幼儿表达情感和想法的一种方式,促进幼儿情感的宣泄和沟通,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美术教育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幼儿可以观察、感知并模仿周围的事物和自然景观,从而加深对世界的理解。

美术作品也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这些都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的美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幼儿很难真正受益于美术教育。

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支持美术教育。

部分老师缺乏专业的美术教育背景,难以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而且,当前的美术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脱节,过于注重技巧和功课,缺乏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得幼儿对美术教育缺乏兴趣。

我们需要让美术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创造一个更适合幼儿的美术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同时改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重视美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探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3)

探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3)

探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前言生活化材料是指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中常用的原材料,如纸张、布料、食材等等,让幼儿在动手创作中更能体验到身边环境的真实感,对美的感悟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本文将从生活化材料的特点、运用的原则、具体的美术活动案例三个方面,探究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一、生活化材料的特点1.自然质感:生活化材料大多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品,如木棒、自然石、麻绳、自然纤维等等,这些材料的自然质感使得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感。

2.贴近生活:生活化材料是平凡而珍贵的,与幼儿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

幼儿可以通过仿真创作,学习表现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增强亲身创造的体验。

3.多样性:生活化材料种类繁多,数量也十分丰富。

幼儿可以在这些材料中发现无限创作的可能性。

二、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原则1.注重幼儿的发挥想象力:幼儿在使用生活化材料时,应该首先鼓励幼儿动手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想象力。

2.强调自然美感:生活化材料中的自然物品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艺术感。

要尽可能保留原材料的自然质感,同时鼓励幼儿将自然美感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寓教于乐:美术活动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习效果的实现。

因此在引入生活化材料的同时,应该将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教给幼儿。

三、生活化材料的美术活动案例1.利用橙皮制作水果拓印画将橙皮晒干,然后放到画纸上拍打,就可以取得美丽的拓印图案。

幼儿可以通过这个美术活动,学习橙皮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水果拓印画。

2.利用食物颜料制作水彩画在美术活动中,利用食物颜料制作水彩画可以让幼儿了解食物的色彩和纹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色彩感受和色彩认知能力。

3.利用自然材料制作手工布艺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制作手工布艺,如海螺壳、木棍、麻绳等等。

幼儿可以手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装饰品,同时也可以了解自然材料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生活化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教育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发掘幼儿的潜力。

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指以幼儿生活为主线,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实际操作和体验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课程形式。

在幼儿园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生活化课程能够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幼儿能够亲自参与通过亲身经历去探索、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在食品与营养教育中,通过让幼儿参与食物的准备、烹饪和摆放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生活化课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生活化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让幼儿参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在自然科学教育中,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幼儿可以学会观察和思考,并且培养对自然事物的兴趣。

生活化课程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在生活化课程中,幼儿能够与他人一起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与他人合作,幼儿可以学会分享与付出,培养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在游戏与交往教育中,幼儿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生活化课程可以全面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生活化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语言、动手、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生活活动的参与和操作,幼儿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

在艺术教育中,通过让幼儿参与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和动手能力。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267幼教园地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雷小平(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小学幼儿园,重庆 万盛 400800)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而生活化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既可以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也可以是我们生活中废弃的材料,将这些生活材料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需求——环保。

那如何将生活中的材料运用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呢?一、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指南》指出: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从而感受美和欣赏美。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比如秋天到了,我们可以让家长带幼儿提前去感受秋天的美,发现秋天美的事物。

让幼儿收集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稻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二、挖掘生活化的美术材料并收集《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

”幼儿对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于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材料来开展美术活动。

如我们设置了美术活动区,在区角里我们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让幼儿创作,把不美的东西瞬间变得美美的,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除了我们老师提供的材料,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变得美美的,从而教师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来收集生活中各种常见物品,如盒子、酸奶瓶等废旧物品,豆类、稻草、麦秆等自然物,为美术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库。

教师并在美术区角放置空篮子,把幼儿收集来的物品放在活动区里,为幼儿美术再创作提供了原始材料。

同时,教师给收集了生活材料的小朋友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发现并学会收集生活物品的兴趣。

孩子们通过收集材料,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节约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教育学习提供创作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幼儿对美的感受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获得,体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生活化,对于幼儿园的年龄段的孩子,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美术教育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他们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直接影响他们对美术教育的体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幼儿生活,应渗透于幼儿生活之中。

【关键字】:美术教育幼儿生活化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

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关注幼儿周边生活各种资源的利用,引导幼儿在进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孩子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进行表现表达艺术的美,有初步的审美情趣。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善于欣赏与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同时《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教育呢?一、寻找生活中的美,提高创造美的情趣。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教师在应创设条件让幼儿能多地亲近生活,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的美,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孩子到大自然和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美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艺术表达形式与方法的经验,幼儿太熟悉和完全陌生的内容无法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到选择内容的适度新颖,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选择幼儿似懂非懂的又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内容,激发求知欲和引发大胆想象的动机。

在选材时还应注意年龄差异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特点和生活经验。

例如:小班的幼儿,适宜内容选择单一性,直接有关的内容;中班的幼儿选择内容带有简单的情节,与直接生活经验相关;大班的幼儿内容选择直接生活经验或间接生活经验相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较大的创作空间。

例如:大班《美丽的树林》,前期知识经验积累我让幼儿大量的收集了秋天树林的资料,家长一起关注秋天的特征带孩子去观察秋天的景色,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获得直接的经验,还提高幼儿创作的欲望,鼓励大胆展开想象、大胆表现。

活动过程中,有个孩子画了一棵绿色的树,我问他:“秋天到了,你的树怎么绿色呢?”他想了想说:“老师,我家旁边的树就是绿色的,它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树叶都是绿绿的。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常绿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非都是落叶树,常绿树也存在,发现生活中了不同的美。

(二)感受周围环境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1.发现生活中线条的美,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简单的线条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美呢?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去研究如何画线条。

有了自己的发现,孩子们对于绘画也是格外的有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变“抽象性语言”为“具体语言”,情景化的教学。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线条》中,设计扇子的图案,活动提出大胆想象、自主选择半成品,添上各种对称的线条。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大胆选择材料进行作画、装饰,能力弱的建议孩子半成品)进行创作,关注个别差异性同样给予肯定,在老师的肯定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喜悦和自豪,从中获得了满足,建立了一定的自信。

家庭也是教育的资源,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去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线条如:建筑物、衣服、玩具、装饰品等生活用品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线条,粗细不同线条与图形花纹的融合,对艺术活动的美感油然而生。

2.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及大自然的色彩,获得深刻直接的生活感受,例如:中班《有趣的海底世界》结合多媒体体现:各种各样颜色、大小、形态不一的鱼在大海里快乐游玩,海草舞动着;凶猛的鲨鱼正追逐着小鱼;海底有各种海星、珊瑚等植物……孩子们的专注力集中,窃窃私语交流着对海底世界的想法,对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了自己的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帮助:作品中孩子们有的画海草正在跳舞,有的画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鱼嬉戏;有的画几条鱼儿面对面,原来它们说着悄悄话,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3.《纲要》中也指出:“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活动设计也会让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

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包括了活动内容的创新及表现手法的创新,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

例如: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小丑的狂欢》作品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在这个神秘的空间里,大家一起来狂欢。

外面一片漆黑,天空中星星已经出来了,墙上的窗户看到外面的景色,这些没有影响到室内的狂热集会。

看一些音符代表这欢娱的音乐。

夸张的红蓝小丑的脸,长长的大胡子,叼着的长杆烟斗,形态不一的小动物,甚至椅子,凳子,桌子,大腿等所有物体,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幼儿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幼儿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然后我再告诉幼儿这副画的名字叫《小丑的狂欢》这些画面中的事物是我们小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非常夸张有趣,而却这些线条和颜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里面小动物们在跳舞时欢快的气氛,非常喜庆和热闹。

引导幼儿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并请幼儿与同伴及老师说说自己对这副画的整体感受,接着通过变脸游戏,探讨如何将所画的脸变形,幼儿在音乐声中开始创作,画完后幼儿相互介绍欣赏各自的作品。

这样的活动充分地让幼儿获得了艺术的体验,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加深了幼儿的艺术体验,拓展了幼儿的艺术视野。

三、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变化。

根据《指南》《纲要》精神幼儿的美术作品过程中打破许多条条框框,表现手法常与成人不一样,比成人的更富有创造性、更生动。

比如中班折纸活动“房子”中,我先让幼儿欣赏这房子的过程,然后根据图谱自己折,有困难的时候互相讨论,互相帮忙。

房子折成以后,我神秘地告诉幼儿:“这是一座神奇的房子,它会变哦?”孩子们听了很兴奋,他们拿着房子讨论着,:“老师,房子能变成什么?”老师,我想看”我设置了一个悬念:“老师想看看你们的小手厉不厉害。

”突然有一位幼儿尖叫了起来:“老师,我变出来了,我把房子变成了一件衣服。

” 其他孩子听到了,都好奇凑过去看,一会儿“我会了”“ 我也变出来了”这样的成就敢出来了。

更有孩子问我:“老师,还能变其他的吗?” 我给予肯定:“可以的,还有谁能试试,你们又变出了什么?”听到这个孩子们开始跃跃欲试,他们认真动手尝试着,折着。

一会儿有的幼儿激动地叫起来:“老师,变成了一把椅子”!听到同伴获得成功喜悦声中其他小朋友也在努力尝试中让自己成功。

有的能力弱的孩子在同伴的帮助下,老师鼓励下、自己的努力下体验到成就感。

本次活动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合作力的提高,而且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勇于观察探索发现,敢于实践,善于思考。

四、生活中的游戏灵活运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

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体现游戏性,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提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避免绘画过程中的枯燥和挫败感,让美术活动真正成为一种幼儿喜爱的游戏。

例如:活动准备时创设游戏情境,提供多样化美工材料,以及适合幼儿的美术作品和布置幼儿作品展示墙等等。

幼儿的教育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身心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

愉快的游戏环境中能使幼儿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总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以生活为素材,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之中。

美术活动不但培养对艺术美的熏陶,以美术教育活动打开幼儿对身边的事物的了解的方式的大门,学习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与描绘,同时更重要的是体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幼儿审美情趣、认知能力、创造性得到发挥,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关注生活、尊重生活,从教育内容上应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回归到一完整真实的生活世界,让美育活动点亮生活的美。

【参考文献】:[1]孙静. 《东方教育》-[J]-2011[2]刘素玲 -《快乐阅读:下旬刊》-[J]- 2012[3]娜仁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J]- 2015[5]童爱群 -《新课程(教师版)》-[M]-- 2011[6]张蕾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M]- 2014[7]陈芳华 -《新课程(小学版)》-[M]- 2013[8]席伟英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M]-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