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分析
港口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

港口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一、引言港口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门户,承担着货物进出口、人员往来、能源运输等多种功能。
港口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的制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海上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港口建设规划的必要性、港口建设方案的制定过程以及港口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港口建设规划的必要性港口建设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港口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利用进行全面、系统、协调的安排和布局。
港口建设规划的制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港口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其建设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使港口的布局更加合理,提高港口的运输效率,促进货物流通和经济增长。
2. 保障国家安全港口作为国家的门户,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通过建设规划,可以提前预防和解决港口安全问题,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
3. 优化资源配置港口建设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三、港口建设方案的制定过程港口建设方案的制定是基于港口建设规划的要求和目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港口的建设进行全面、系统、协调的安排和布局。
港口建设方案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调研与分析在制定港口建设方案之前,需要对港口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港口的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交通运输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港口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目标确定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港口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港口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等因素,确保港口建设方案与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相一致。
3. 方案制定根据目标的确定,制定港口建设的具体方案。
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港口的规模、功能、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4. 评估与优化制定好港口建设方案后,需要进行评估和优化。
2024年港口开发建设初步工作计划

2024年港口开发建设初步工作计划港口开发建设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
2024年,我们将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港口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以下初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港口规划建设1. 继续完善港口规划体系,优先选择重点港口进行拓展和改造,推动现代化港口建设。
2. 深入研究港口区域发展规划、交通联运规划、资源配置规划等,提高港口建设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性。
3. 推动港口和周边产业的协调发展,打造港口经济集聚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加强港口设施设备建设1. 完善港口岸线设施,提升港口装卸能力和效率,提高货物吞吐量。
2. 加大港口码头和仓储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存储和转运需求。
3. 推动港口物流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升级,提升港口物流运营智能化水平。
三、加强港口安全和环保建设1. 制定严格的港口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对港口进出货物、人员等的检查和监管。
2. 推进港口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提高港口生态环境质量。
3. 加强港口灾害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港口安全演练。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与国际港口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港口发展经验和管理模式。
2. 积极参与国际港口合作项目,推动国际港口联动发展,提高港口国际影响力。
3. 加强与港口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港口领域的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
五、加强港口经济监测和评估1. 建立健全港口经济监测和统计体系,及时掌握港口运营情况和经济指标。
2. 加强港口经济效益评估,定期开展评估工作,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3. 加强港口绩效考核,对港口发展目标进行跟踪管理和评价,确保港口发展取得稳定和持续的成果。
以上是2024年港口开发建设的初步工作计划,我们将立足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全力推动港口建设,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在岸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岸线资源

在岸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岸线资源立足黄**道发挥岸线优势——在岸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拥有长**线46.55公里,占江西省长**线总长的三分之一。
随着沿江开放开发的深入推进和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港区的后发优势日益彰显,优良的深水岸线及宽阔的陆域腹地资源是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沿江产业聚集的坚强保障,为促进**产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此,如何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发和利用好有限的岸线资源,持久稳定的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急需面对和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岸线基本概况**港区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港区陆域纵深广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长江港口“一港五区”总体布置格局中的主功能区之一。
1、岸线规划情况。
**港区上起**交界处红光建材总厂码头,下至**省**县交界的牛矶,自然岸线长度46.55公里,其中适宜建港岸线22.55公里。
按照2012年5月省政府发布的《**沿江港口码头规划》,**港区自上而下布局着3片作业区,即红光作业区、彭郎矶作业区和矶山作业区。
其中红光作业区,从红光码头至太子砂码头,岸线长3500米,主要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运输为主。
该段岸线特点是江水较深,陆域纵深较大,集疏运潜力较好,非常适合建设大型码头。
矶山作业区,规划岸线4880米,以危化品运输为主,规划了20个泊位,主要为矶山生态化工园发展服务,同时,将成为**市重要的危化品中转储运基地。
彭郎矶作业区,主要为**县水路公共运输和临港工业服务,并承担老城区部分货运码头搬迁的任务。
**港区规划详见表一表一**港区规划主要指标表名称岸线长度(km)泊位数(个)吞吐能力(万T/TEU)陆域纵深(m)1、红光作业区通用泊位区一9007210550-570集装箱泊位区860680万TEU500-550通用泊位区二127010300580-6402、彭郎矶作业区通用泊位区10305150280-3303、矶山作业区危化品泊位区一233018900220-670危化品泊位区二140011550危化品泊位区三11008400305-5302、码头建设情况。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近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促进沿海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相当大比重,GDP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沿海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滨海湿地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一些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因此,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沿海经济开发的规划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一方面,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沿海地区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沿海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5. 加强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武汉新港三江港区域开发的战略选择

武汉新港三江港区域开发的战略选择作者:谢东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8期现代港口发展理论认为,港口开发促进临港产业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孵化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产业聚集。
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有效实施港、产、城协调联动发展,是武汉新港三江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比较同类港口的发展经验,实现差异化发展1、应研究竞争对手,从自身条件出发,找准发展定位。
花山港、黄石新港位于长江南岸、三江港东西两侧,均为近年来开发的新港,对三江港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在港产城联动方面,花山港港城联动有一定规模,城市建设甚至领先于港口发展。
2009年花山新城建设启动,花山港也于同年开工建设,2014年开港运营,港城实现同步开发。
由于花山紧靠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区位优势突出,特别是随着光谷东移的进程,花山城市建设成效已领先于港口发展。
黄石新港港产联动效应正逐步显现,但城市建设明显滞后。
黄石新港于2015年9月正式开港。
随着开港运营,宝武集团、中粮集团等一批企业入驻,临港产业正逐步聚集。
由于黄石新港位于黄石市阳新县棋盘洲,距离黄石市主城区有一定距离(15公里),港区周边城市建设较为薄弱,尚处于启动阶段。
三江港位于长江南岸,距离鄂州主城区17公里,距离武汉45公里,三江港的发展应充分借鉴花山港、黄石新港的实践经验。
一方面要借鉴黄石新港好的做法,尽快推进码头建设,力争尽早开港运营,健全海关、商检及保税配套服务功能,发挥港口对产业的聚集拉动效应,实现港产联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花山新城的成功经验,发挥毗邻光谷的优势,尽早启动三江港新城建设,促进港口、城市同步发展。
2、借鉴“一城一港”模式,完善口岸功能,突出港口发展比较优势。
由于历史原因,港口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同质化竞争加剧,港口企业投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目前长江港口企业是微利企业。
2017年5月,周先旺副省长实地调研武汉港、鄂州港、宜昌港、荆州港等省内主要长江港口,并在武汉市召开调研座谈会,强调“一城一港、一体运营”,加快提升港口口岸功能。
宁波三江六岸区域开发策略研究

至 溪 口 ,两 岸 土 地 丰 富 、 景 优 美 、 风 生 态 良好 、经 济 发 达 。 甬江 河 段 从 老 三 江 口至 甬江 口两 岸 ,是 宁 波 近 代 传 统 工 业 的 集 中 发 展 区 ,是 宁 波 商 帮 的 重 要 发 祥 地 ,也 是 宁 波 通 江 达 海 的 重 要 通 道 。 总 之 ,通 过 三 江
市 , 经 历工 业 快速 增长 后 , 全 球 在 在
经济 格局 变更 、 自身 产 业 升 级 需 求 、 民众对城 市发展需求 的综合作 用下 , 自2 0世 纪 5 0年 代 以 来 , 纷 纷 进 入 城 市 功 能 转 型 期 。 总 体 而 言 ,国 内 外 先 发 城 市 功 能 转 型 与 提 升 的 经 验
彩 发 展
- I = 丁 波 三江六岸区域开发策略研究
励 效 杰 敬 嘉
人 类 社 会 的 发 展 史 表 明 ,人 类
三 江 六 岸 区 域 ( 化 江 、 江 和 甬江 奉 姚 河 段 等 三 江 及 其 两 岸 )是 宁 波 城 市
江 东三 大 区 块 , 统 中心 城 区 的 总 体 传
线 延 伸 拓 展 ,城 市 生 活 功 能 和 生 产 功 能 将 实 现 高 度 融 合 ,城 市 生 活 品
7/ 经济丛刊 } 2 1 3 ( /01 /
彩 发 展
质将 得到 显 著提 升 。
和 品 位 提 升 见 效 快 。三 江 六 岸 区 域 不仅 区 位 优 势 明 显 而 且 各 具 特 色 ,
是 最 能 体 现 宁 波 文 化 特 色 、历 史 特 色 、 济 特色 和 城市 特色 的区域 , 经 通
运 物 流 枢 纽 港 、 波 市 大 学 科 技 园 等 宁 重 点产 业 园 区 , 集 了 宁波 大 学 、宁 汇
海南港口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_张甜甜

2015年第37卷第3期总第249期物流工程与管理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物流论坛doi :10.3969/j.issn.1674-4993.2015.03.003海南港口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张甜甜,马尹佩(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海南儋州571737)【收稿日期】2015-01-20【作者简介】张甜甜(1994—),女,大学本科,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摘要】海南省是位于我国最南端的一个岛屿海洋大省,其典型的岛屿经济类型使市场、技术、设备和人才等资源都需要岛外补给。
近几年,海南港口发展迅速,港口的运作对海南的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港口的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港口已经成为海南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中从海南港口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对海南港口做了详细的剖析,最后展望了海南省港口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海南;港口;现状分析;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5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03-0008-03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ort Development in Hainan□ZHANG Tian -tian ,MA Yin -pei (School of Applied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Danzhou 571737,China )【Abstract 】Located at the southernmost part of China ,Hainan province imports most of its needed resources such as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talents because of its typical island economy.In the past few years ,majo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ome ke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Hainan port industr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ainan port industry is now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sustaining Hainan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Hainan port industry is made in term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difficulties lying ahead followed by an outline of the recent trends and prospect.【Key words 】Hainan ;port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1引言作为沟通国内外贸易的枢纽,港口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环节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港口经济开发区规划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案

港口经济开发区规划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案一、引言港口经济开发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产业布局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港口经济开发区规划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案,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港口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性港口经济开发区作为连接内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促进贸易发展:港口经济开发区作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通道,可以促进国内外贸易的便捷和发展,提升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2. 促进产业升级:港口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可以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技术,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 促进就业增长:港口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港口经济开发区现状分析在制定产业布局优化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港口经济开发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和重点。
1. 产业结构单一:目前港口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的引进。
2. 空间利用不合理:部分港口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率较低,空间利用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产业链不完整:港口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链条相对不完整,存在着上下游产业缺失的问题,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港口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优化方案基于对港口经济开发区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产业布局优化方案:1. 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港口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加速器,培育和吸引一批创新型企业。
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推动港口经济开发区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3. 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港口经济开发区内建设现代服务业园区,引进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江港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阳逻港下游约20公里,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是以集装箱运输和综合保税物流为主导的综合性港区。
根据《鄂州市三江港新区总体规划》,三江港新区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新区将以三江港为依托,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产城一体,形成融合发展的临港产业新城、宜居新城、生态新城。
一、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2009年2月,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武汉新港总体规划》。
三江港被纳入总体规划,并被确定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
武汉新港建设将为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带来重要机遇。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国内河水运主力军的长江航运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武汉将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江港作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心位置,拥有内河航运的先天优势,又有京广铁路,陆路交通便捷,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无疑将为武汉和三江港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三江港新区是鄂州市重点发展的七个新城之一,鄂州市作为湖北省“一改两化”(综合改革、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试验区,这些都将为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二、三江港新区的发展优势1.优越的地理区位三江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距离武汉阳逻港、花山港约20公里,上通川渝,下抵苏沪,通江达海,距离武汉仅为45公里,距离鄂州主城区17公里。
2.良好的港口资源三江港拥有岸线总长度12.3公里(自黄冈长江大桥上游1公里至下游樊口大闸之间),常年水深-6米以上,涨水季节水深约-12米,可布置5000吨级泊位112个,拥有9110万吨散货和集装箱32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
可常年通航8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停泊万吨巨轮。
3.齐备的交通网络经过三江港新区的高速公路有3条———武黄高速、汉鄂高速、鄂黄高速,铁路3条———武鄂黄城际铁路、武鄂冈城际铁路、武九铁路。
现有城际铁路华容东站、华容南站,武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分析周平(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城建环保局湖北鄂州436000)摘要:三江港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
以港口为依托开发建设三江港新区,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临港产业新城,对推动我国港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在分析三江港新区发展优势和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为其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的战略性建议,以供建设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战略分析28港口经济2014.8九铁路鄂州北货运站,规划提出新区将建成高效、便捷的“十横八纵”的外部交通体系,形成铁路—高等级公路—港口航运的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口货物及产品的快速流通。
4.广阔的经济腹地三江港直接腹地为鄂州市、国家级东湖高新区。
间接腹地为武汉城市圈以及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货物经过三江港中转至沿海地区,沿海地区货物经过三江港中转销往内地。
5.优质的湖泊湿地三江港新区拥有武四湖、七迹湖、南迹湖、上湖、马桥湖等湖泊,面积约2199公顷(其中武四湖面积1386.44公顷)。
湖泊四周都是原生态湿地,根据规划,南区将建成武四湖生态湿地保护区。
三、三江港新区的规划布局今年3月19日,三江港新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按照规划,三江港新区北面、东面濒临长江,南面与鄂州市城西新区(开发区)相邻,西面连接疏港高速公路,由三大片区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中部港城片区、武四湖生态湿地保护区等三个功能区,中部港城片区,是三江港新区的核心建设区域。
1.发展定位按照规划,三江港新区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现代化临港生态新城,新区的发展定位为武汉城市圈面向国际、服务中部的物流贸易和临港产业基地,“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城镇连绵带重要节点,鄂州市滨水宜居新城区。
将拥有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集聚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等功能。
2.布局结构按照规划,三江港新区将形成“两心、两轴、四带、六板块”的总体布局结构。
两心———沿高新大道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和滨武四海生活服务中心;两轴———北部现代服务轴和南部城市生活服务轴;四带———沿长江方向由外向内依次布局港口码头带、仓储作业带、临港产业带、滨湖生活带等4个功能带;六板块———自北向南依次形成生态与休闲旅游功能区、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综合保税功能区、产业组团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港口作业区等6个主要功能板块。
3.产业布局总体规划确定产业体系为:发展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产业、现代物流、临港大宗商品交易、电子商务为支柱产业,以休闲居住、商业服务、科技研发及公共服务等为配套产业的体系。
形成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联动区、临港大宗商品交易区、现代物流产业园、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等七大园区。
四、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战略1.分期建设,滚动开发根据规划,三江港新区分两期建设,起步期为2014~2020年,以北部片区和总体骨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发展期为2021~2030年,以南部片区建设为主。
起步期南起疏港三线、北至段店镇、西至武四湖、东至长江沿线,以三江港城区、保税区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为重点,带动园区形成整体空间架构。
目前正在加快编制各专项规划,尽快落实下半年开工建设的主干路网的设计工作,确保下半年开工建设码头、2~3条主干道路、潮团产业等项目,起步期主干道路网项目的建设投入约为31亿元,港口项目投入约8亿元。
花山临港生态新城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花山用5年的时间(2009年开工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与湖北省联投集团合作开发建设花山临港生态新城,现已完成41公里的主、次干道建设工程,以及码头(2个5000吨泊位,年通过能力35万标箱)、碧桂园、IBM等项目建设,67平方公里的“绿色新城”已基本成型。
目前,鄂州市政府与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开发三江港新区。
三江港新区建设的起步期很关键,要谋定而动,有步骤地推动建设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坚持以“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为原则选择开发项目、产业项目和合作伙伴。
实行滚动开发,重点对高新大道、三六快线等主干道路两侧的建设项目实施高品质、高强度开发,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加快项目落地。
2.港站产城,互动互融以港口、车站吸引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为港口、车站增添活力;以服务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建设,以城市发展带动服务产业发展。
实现港、站、产、城互动融合,是三江港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29港口经济2014.8如何实现互动融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港口优先。
三江港新区,是因港造城,因港兴业,港口建设是重中之重,现有的超凡件杂货码头,于2009年开工建设,今年开港营业,年设计吞吐能力300万吨,港口功能单一,另外还有正在运营的鄂钢专用码头。
根据规划,三江港可布置5000吨泊位112个,形成9110万吨散货和32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
港口建设要分期进行,对于集装箱码头和件杂货码头规划建设的先后次序,以及码头建设规模大小等问题,要做好超前谋划,同时要实现与阳逻港、花山港的错位发展,大力推进保税港口申报工作,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鄂州市投资贸易与国际接轨。
二是产业集聚。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擎。
每座临港新城都有主打产业,如上海临港新城打造国家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阳逻临港新城打造武汉最具潜力的重工产业基地等。
三江港新区现有产业呈现“小、散、杂”等特点,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明显的规模集聚效应,未来的产业招商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虽然规划中提出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的落地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因此,在未来的建设中绝不能重复走第一代新区(开发区)各产业杂而全的老路,而是要更加注重专业化开发和产业集聚。
另外还要注意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性,要改变“重二轻三”的传统观念(即重视第二产业,轻视第三产业)。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的GDP60%以上来自服务业,欧美发达国家已达67%,而湖北仅占37%,服务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是产城发展并重。
目前,三江港新区产业及城市的发展基础都很薄弱,处在起步初期。
未来的发展不能走重产轻城的老路,要科学合理安排重大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时序,着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可吸引武汉名院(医院)名校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新区城市配套功能,走产城并重的发展道路。
四是人气集聚。
人气的集聚比产业集聚更难,这些年房地产发展过热,导致许多新城人气不足,出现“空城”、“鬼城”的现象。
人气的集聚不仅仅是建设几个小区,更重要的是要有城市功能的配套、人才的集聚,还有政策的支持。
上海临港新城规划人口150万,建设了10年,迁入了3所大学、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许多大项目(产业项目及城市配套项目等)落地后仍显人气不足。
2013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的三十条实施政策》,争取投资1000亿固定资产吸引40万人居住,激活临港人气。
目前,三江港新区还是乡村,未来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人气的集聚,建议提前制定好引进、集聚人才的激励政策,构筑人才高地。
3.彰显湿地规划区有武四湖、七迹湖、南迹湖、上湖、马桥湖等湖泊,在湖的四周都是尚未开发的湿地,能否做好湿地开发这篇文章,考量着决策者、城市经营者的智慧。
在这方面,香港的做法值得借鉴,1999年,香港投资5亿港元,建设香港湿地公园,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一期展馆2000年开放,二期展馆2006年开放),成为香港的一张靓丽名片,为香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将武四湖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做好规划建设,无疑将提高三江港新区的竞争力,为新区增添活力。
4.规划引领,建“综保区”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申报“综保区”的成功经验,建议三江港新区科学制定6.5平方公里“综保区”空间使用时序,按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围绕外向型项目(特别是重大外资项目)定向招商、按需招商,确保“综保区”项目有序落地。
此外,集装箱码头是“综保区”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议适时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