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结构的三种关系

建筑设计与结构的三种关系建筑设计与结构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建筑设计旨在满足人们的空间需求和功能要求,而结构则是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稳定的框架。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建筑设计与结构之间的三种关系。
1.功能性关系:建筑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创造一个适宜居住、办公、学习、娱乐等活动的空间。
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组织布局。
建筑结构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实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并使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设计办公楼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分配、交通流线、照明、通风等方面的功能需求,而结构工程师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结构系统,如梁柱、楼板、桁架等,以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相互引导关系: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相互引导和影响。
在建筑设计初期,建筑师通常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风格、氛围等设计特点,确定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形态。
而这些设计要求会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结构的设计。
例如,在设计一座豪华酒店时,建筑师可能会提出更大的开间、更高的层高以及大门延伸的区域等要求,这些对结构的设计师将导致更大的荷载和风压荷载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紧密合作,相互交流,确保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协调一致。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师的要求,确定最佳的结构类型和方案,以实现建筑设计的目标。
3.创造性关系: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建筑设计师通过其对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深入理解,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和结构构造。
建筑师为了实现特定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提出一些极具创造性的设计要求,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在结构设计中能够提供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建筑师可能会提出设计一个悬浮在地面上的建筑物,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设计出合适的支撑系统和各种耐力构件,以实现建筑师的创造性设计要求。
对建筑于结构的认识与理解

对建筑与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
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
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
结构即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
结是结合之意义,构是构造之义。
合起来理解就是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构造之意思。
在意识形态世界和物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语言结构,建筑结构等。
这是人们用来表达世界存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专业术语。
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
古代建筑重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衡平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至佛教传入后,出现了楼阁佛塔,高建筑才得以盛行。
建筑的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构成了丰富绚丽的艺术成就,雕梁画栋,形体优美而色彩斑斓;楹联匾额,激发意趣而遐想无穷。
古代建筑品类繁盛,包括宫殿、陵园、寺院、宫观、园林、桥梁、塔刹等。
设计中的建筑与结构相互关系

设计中的建筑与结构相互关系在设计中,建筑与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方面。
建筑是指建筑物的外观、空间布局和功能需求,而结构则是指支撑和保持建筑物稳定的框架和构造。
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建筑物的实用性、美观性和耐久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建筑与结构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与结构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空间布局。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
比如,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建筑师需要根据结构工程师的建议确定楼板的厚度和支撑系统的类型,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建筑和结构的相互关系还在于设计过程中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其次,建筑与结构相互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美学。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通常会考虑到建筑物的美学价值和视觉效果。
而结构工程师在设计结构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外观和空间布局对结构的影响。
比如,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建筑师会根据结构工程师的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来容纳结构构件,以达到外观与结构的统一。
另外,建筑师还可以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来实现建筑物的独特形态和艺术效果,增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建筑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体现在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上。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而结构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师的要求设计出适合的结构方案。
比如,在设计大型体育馆时,建筑师需要考虑到观众的视线和座位的布局,而结构工程师则需要确保建筑物的支撑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结构的布局和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比如在设计办公楼时,结构工程师可以采用柱网结构,以便更灵活地满足不同空间的使用需求。
最后,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在于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结构工程师在设计结构时,需要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不同的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结构与建筑的关系(建筑设计)

剪力墙施工
结构特征和适用范围:
在框架结构中适当布置能抵抗水平推力的墙体,并 使框架拄楼板有可靠连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房间 的竖向荷载由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共同承担,而水平 荷载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承担。在我国一般 适用于25层以下的建筑,总高度在90m以内。
在这类结构中,如何合理布置剪力墙的位置,数量 及间距对受力、变形及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主要内容: 1、结构与建筑的关系 2、建筑结构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建筑设计,包括平、立、剖面图,在满足使用要求 的基础上,还必须综合考虑其他各专业(结构、电 气、暖通、给排水等)的要求。
结构与建筑的关系,是一个协调与统一的关系。建 筑设计是统领主体,是在主体上满足功能要求和形 象要求的,结构设计虽然是配合建筑设计的,但是 有自己的特点。
当建筑物跨度较大,(超过30m)平面形状为矩形 和其他形状时,还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由 于空间结构更好的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常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并使建筑物的形象具有一 定的表现力。空间结构系统包括各种形状的网架结 构、折板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帐篷薄膜结 构、充气薄膜结构等。
2、除标高用m来标注外,其余尺寸一律用mm表 示,不须要写单位。标高的标注要注意。
3、尺寸标注按照人看的方向,不要写倒了。 4、须写清图名。例: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5、写清剖切符号。 6、不要随便用斜线。也不要画不相干的东西。 7、标出轴线来,横向和纵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8、极少数同学按照要求写出了说明和计算。
结构设计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能 够抵御自然界的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所以结构工程师必须在正确分析外部荷载的基 础上,经过计算,慎重选择建筑材料和建筑结 构,确定建筑各个构件的具体尺寸,出具详细 可执行的施工文件。以保证建筑物的顺利建成。
关于建筑与结构辩证统一性的研究

关于建筑与结构辩证统一性的研究
建筑与结构是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建筑指的是建筑物的外观、功能和形式等方面,而结构指的是建筑物的承重系统和力学性能。
建筑与结构之间存在着
辩证统一性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机的整体。
建筑与结构是相互依存的。
建筑的设计、功能和形式需要依靠结构的支撑和保障。
相反,结构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建筑的需求和要求。
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建筑物
能够得以建造、使用和存在的基础。
建筑与结构是共同构成建筑物整体的要素。
建筑和结构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机的整体。
一个成功的建筑作品需要建筑和结构之间的紧密
配合和协调,才能达到设计和功能要求。
建筑与结构的辩证统一性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建筑是有形的艺术品,结构是无
形的力学系统,二者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建筑物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既
要有独特的外观和艺术性,又要具备良好的结构性能和稳定性。
建筑与结构的辩证统一性在实际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要求建筑师和结
构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密切合作,充分理解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最佳的平
衡点。
只有在建筑与结构的辩证统一性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优秀
建筑作品。
第一节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建筑学)

第一节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一、建筑与结构(一)结构对建筑的制约结构受力学规律的支配,对建筑的多种多样要求,一般只能满足一部分,对建筑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空间和形体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空间和外观形体,虽然出自于物质和精神功能的需要,但其构筑成形则受结构的制约,如空间的大小、高低、曲直及外观形体都与所用的结构形式有关。
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多采用先进的空间结构,这样比较经济。
而空间结构是三维实体,它对建筑空间的围合与限定颇有个性特点。
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虽然只做顶界面-屋面。
但屋盖结构对建筑平面形状、空间体型以及外观形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圆顶、网壳、悬索、薄膜等结构对建筑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都是巨大的;有些建筑用大跨结构既覆盖又围合其空间,结构形体往往就是建筑形体;这种情况下,结构对建筑的影响,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2、界面和形象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界面(顶界面、侧界面)的建立都有独特的影响。
常常构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立面或完整的建筑外观,对建筑形象的塑造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代大空间公共建筑的顶界面一般很少采用吊灯,而是直接暴露结构,结构的构件的粗细、走向、网络图案及其韵律就成为建筑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美学发挥着重要的空间造型作用。
3、形式美的表达建筑造型的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均衡、稳定等等形式美问题在大空间公共建筑中需要同结构形式揉合在一起综合处理。
虽然有时面的划分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它应该同网格的布置协调一致,正确反映出结构的受力和传承的特点,使建筑形态与结构形态吻合一致,否则会出现形式与结构的脱节,造成虚假。
建筑形式美的推敲应以结构形式为基础,以期达到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二)建筑对结构的相互促进建筑与结构既有彼此制约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大空间公共建筑对结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形式多样化,为建筑创造提供得心应手的手段,这是建筑对结构的最大促进。
反之,当结构技术取得突破,就为建筑设计创造了更大的创作余地,促进建筑的发展。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论建筑与结构的关系论文摘要:在经历了两年半的建筑学习中,不仅要认识到设计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更要了解结构对于一座建筑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建筑与结构的相互关系,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不同设计阶段的结构问题,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从空想主义中脱离出来。
关键词:建筑建筑结构关系空间正文:建筑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创造出的人造空间环境,建筑的构成有三个要素:即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一个好的建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是否适用,经济,美观。
就像在上一节建筑选型课堂上,一个同学这样说的,建筑就像一个人的身体而结构就是这个身体的骨架构成,如果骨架松松散散,那么这个人的身体一定不会好到哪去。
形象的描述,直接简述了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还记得刚上大学做设计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怎么接触结构这门课,只是稍微对柱子,梁等结构有一定的概念,只是一味的去考虑功能分区,立面造型,空间感受这些问题,而到了给老师看方案时候,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被老师批的一无是处,那时候才明白了即使有些很不错的想法,但是在结构上却无法实现,这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做无用功。
建筑与结构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影响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可见,建筑与结构两者之间有着最密切关系的,特别是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结构是以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故结构体系的迭型和结构布置要考虑最有利于抗震和抗风的要求。
同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还要满足刚度和版性的要求。
这样便对建筑设计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使建筑与结构二者相互协调统一。
二者还应不断地相互配合,彼此渗透,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满意的建筑。
我所认识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我所认识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一、前言有人把结构比作建筑的骨骼,以此突出结构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规律是:越是高级的生物,骨骼就越复杂,而建筑也同样,建筑的造型、空间等内容,都依赖它的骨骼——结构承重着。
就如同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骨骼一样,不同的建筑也有着不同的结构。
结构是为建筑服务的,建筑的表现是靠结构给予实现的。
可以说,没有结构,就没有造型,也就没有空间。
从建造的角度来看,把结构类比作生物的表皮,把造型类比作表皮和皮下组织就显得十分准确了。
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在于建筑师应用材料并将之构筑成整体的创作过程和方法。
建构应对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进行表现,甚至直接的表现,这才是符合建筑文化的。
二、古建筑与结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通过对影响西方各历史时期经典建筑形式的结构因素进行分析,便可推断出建筑与结构的密切关系。
1.古希腊神庙列柱围廊式是古希腊神庙的典型形制。
神庙建筑是构造型的,结构要求决定着建筑形式,神庙外周紧凑的柱列排序,正是由于石质嵋梁不适应弯矩荷载造成的。
成为后世经典的陶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最初也是体现梁柱结构布置的结构系统,后来成为依附于结构方式的艺术形式。
另外,在希腊古典时期的神庙建筑中,起装饰作用的雕刻被严格控制在填充构件和非承重构件上。
尽管最初的建造目的不是为了表现结构技术,但建造者采用了一种合理而简单的、从现有材料中制造出来的形式,让建造的逻辑形成了形式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古希腊神庙建筑的结构与建筑形式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和谐。
2. 古罗马拱券建筑古罗马时期建筑方面取得的最伟大成就要得力于拱券结构方式,券、连续券、券柱式、弯顶等建造手段的运用,使结构材料的受力状况更加合理,也为古罗马建筑带了来崭新的内部空间和外观形象。
建筑师在构思建筑的形制和艺术形象时,不能不立足于当时掌握的技术可能性,一方面不得不受它们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它们的潜力。
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而来随心所欲的,它必须以结构技术为基础,并反映当时当地的物质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在我看来,建筑与结构就是两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学过建筑史就知道,建筑的每一次进步——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古典到现代工业建筑,都与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而技术的革新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结构的进化,包括结构理论,算法与材料的进步。
因此,没有结构上的更新与探索,建筑的研究无发取得突破,因为建筑的突破意味着空间形式与空间体验的突破,而这必须依赖于新的结构技术。
很简单的例子便是钢结构的出现使大量巨跨建筑如水晶宫等成为了可能。
而建筑本身,作为研究空间与人使用空间模式的学科,也在不断的对结构产生出创新的应用,也推动了结构的发展。
因此,建筑与结构可谓相辅相成。
建筑设计是体现建筑物价值的关键,结构是保障建筑安全的前提。
建筑设计是建筑物的造型、外观、功能的体现,结构是根据建筑来进行计算配置的,建筑和结构发生冲突时以结构为主。
建筑设计人员要掌握大量的建筑专业设计规范和一定的消防、结构知识。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
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然而,许多建筑设计师,强调创作的美观、新颖、标新立异,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然而这样的建筑设计将会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
的困难,作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载和活载、水平风力、地震力、扭矩力等。
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构思时,不依据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和有关结构的受力特征,不征询结构设计师的意见,往往会使结构工程师不能有效地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设计导致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
通常,一座现代化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一组工业或民用的建筑群,道路和桥梁,乃至城镇的规划和设计,需要有各种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力合作完成。
他们中间有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和环境工程师等。
他们同属土木建筑类学科。
土木工程包括结构、市政建设、道路桥梁、给排水、粘土、建筑经济等。
培养目标是工程师。
如建筑结构工程师他们的任务是使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既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使用提出的各项要求,又能经受强烈地震、狂风袭击、海水侵蚀以及各种大自然的考验;要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他学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各种力学和结构理论、结构设计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和管理,以及现代化实验技术。
此外还要学习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知识、优化设计、地震工程、防空工事及地下结构等内容。
建筑学培养目标是建筑师。
在房屋建筑和大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过程中,他需要综合考虑许多问题,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技术性能、经济效果、艺术形式等等。
在综合考虑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上,进行城镇布局的规划,建筑平面和空间的组合,建筑立面的处理,选定合适的材料结构形式,拟定声、光、热等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室内外装饰设计等等。
要求具有工程技术、
建筑理论及艺术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广泛的学习内容。
除具备一般理工科的数理化基础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
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密切配合与合作,是一个建筑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工程师的关系有4个层次:
1、合作即“你做你的设计,我做得我的设计,遇到矛盾,合作协商解决”,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2、结合即“虽然各做各的,但都能懂得对放,主动结合,互相补充”。
结构工程师要懂得建筑设计原理,理解建筑艺术需要,熟悉建筑技术问题,清除本工程的建筑设计思路;同样,建筑师要懂得结构设计原理和结构技术、构造问题,清楚本工程的结构设计思路,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3、融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
结构工程师要自觉地考虑建筑问题,建筑师也要自觉地考虑结构问题。
实际上,建筑平面和体形是所采用结构体系的反映,而结构选型又受到建筑设计思路和效果的影响。
它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更高层次的融合关系。
4、统一即“结构工程师就是建筑师,建筑师也就是结构工程师”,两类人才的素质都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
如意大利得太奈尔和西班牙的托罗哈就是此类人物。
让我们每一个建筑师(或者结构工程师)也拥有对方的基本素质。
搞建筑的能对结构的知识和概念运用娴熟,搞结构的对建筑的意图与理念也能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因此,可以说建筑师好象一个作曲家,而工程师好象一个演奏家,只有两方通力合作,才能奏出最华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