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大小 导学案 精品学案

比一比
【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的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
一:〔疑〕
创设情境设疑:
1.怎样比长短?
2.怎样比高矮?
3.怎样比轻重?
二:〔探、展一〕
1.老师的跳绳与你们的比谁长?
2.同桌比一下谁的笔长?
3.同桌比一下谁的线长?
同桌谈一谈怎样比?方法是什么?
〔探、展二〕
1.同桌比一比谁高?
2.老师和小明比谁高?
说一说比高矮的方法:
〔探、展三〕
1.老师和小朋友比谁重?
2.投影天平图,观察天平的变化,判断一下那个重?
三:〔评〕
1.谁最高?
2.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萝卜?
1/ 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 比大小∣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学习内容
比大小
课型
新授
学习内容分析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前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这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学情分析
理解“=”“>”“<”的含义,会进行区分,并能正确书写。经历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 , ">","="号。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5、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教室里什么东西有几个,那么是哪个大?比一比(教师可适当板书)
6、做一做:p17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四)练习:
1、课本P18、3、4T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19第5、6、7、8题教师指导完成
板书设计:
比多少
教学反思: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难点
“>”“<”写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精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比大小的概念,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比大小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比大小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比大小的概念。
2.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的学习。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比大小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大小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实物:水果、玩具等具有大小不同的实物。
3.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几种大小不同的实物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哪个大、哪个小。
2. 学习比大小(20分钟)1.讲解比大小的概念,并通过实物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练习。
2.让学生模仿老师比大小,然后让学生两两合作进行比大小活动。
3. 操作练习(15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2.辅导学生对比大小时的思路和方法。
4. 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学生自带实物进行比大小游戏,如比大小接力等。
2.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提出扩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大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大小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比大小概念时,需要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学生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做比大小游戏,锻炼他们在生活中的比大小能力。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认识大小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小”来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大小的知识,如购物、整理物品等。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小”这两个比较大小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知识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操作。
三、教学内容1.“大”、“小”的认识与比较。
2.巧用大小比较进行购物。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粘贴纸、学生小组活动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游戏导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实物,让学生用“大”、“小”进行比较。
比如: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2. 概念讲解•通过多组示例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大”、“小”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解。
3. 认知巩固•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个物品,让同桌的同学互相比较大小,用“大”、“小”进行描述。
4. 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若干物品图片,让学生用粘贴纸标注“大”、“小”,然后组内讨论每个物品的大小关系。
5. 温故知新•示范购物情景,老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图片,让学生选择大小合适的物品进行模拟购物练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比较物品的大小,掌握了描述大小的词语“大”、“小”,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七、课后作业1.整理房间,将物品按大小分类整理。
2.背诵课文中出现的描述大小的词语。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木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比大小》这一课时,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概念。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比较大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概念。
例如,展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学生判断哪个苹果更大。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较大小概念,并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符号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比较大小。
例如,设置一个“大小排序”游戏,让学生将卡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之间进行比较大小练习。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大小-人教新课标(4份)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大小人教新课标(4份)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是"比大小"。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苹果、球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些苹果,哪个更大呢?"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讲解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来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板书,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比较下列物品的大小,并将结果写在括号里。
1. 苹果和橙子()2. 球和篮球()3. 书和笔记本()答案:1. 苹果 2. 篮球 3. 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应用。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例如比较更多物品的大小,或者和父母一起进行比较游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们将新的知识与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们对这个环节的反应,观察他们是否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如果学生们对这个环节反应冷淡,我会尝试通过改变引入方式,例如使用更有趣的图片或者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是小学数学的入门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能用符号“>”、“<”、“=”表示。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比大小》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能用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用符号“>”、“<”、“=”表示。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比大小》的知识。
3.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球、积木等,用于直观演示数的大小关系。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谁的数量多?”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比大小》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大小关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数的大小关系,如“这个数字比那个数字大”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2比大小|人教新课标

1.2比大小学习目标1、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探究案一、自学释疑结合身边的实物,找到生活中的与数量同样多有关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你能说说图中有什么吗?并说说它们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点二、认识同样多1、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当两种物体的数目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目是同样多的。
2、如果每只小兔吃一根萝卜,每只小猪吃一个苹果,小兔准备的够吗?够跟小伙伴分吗?说说你的理由。
3、小兔和萝卜比,没有多余的;小猪和苹果比,也没有多余的。
我们就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探究点三、认识多与少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两种物品相比,哪种物品有剩余,哪种物品就多,另一种就少。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想一想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有关多与少的物或事,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课堂小结:1、如果两种物品的数量相比,都没有多余的,那么两种物品的数量就同样多。
2、如果两种物品的数量相比,哪种物品的数量有剩余,哪种的物品数量就多,另一种就少。
随堂检测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3.在多的后面画“√”。
4.在多的后面画“√”。
5、在少的后面画“√”。
6、在多的后面画“√”。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随堂检测1、2、3、4、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比大小
预习指南:“>”是大于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 “<”是小于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是等于号,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等。
温故
知新
1.数shǔ一yi数shǔ,连lián一yi连lián。
新课先知2. 教材第17页主题图。
和( )( )( ) 比( )( )( ) 比( )( )( )
当两个数相等的时候用( )连接,当两个数不相等的时候用( )或( )连接,这两个符号的开口朝哪边,那边的数就( )。
预习检验3.涂tú一yi涂tú,比bǐ一yi比bǐ。
(1)和同样多。
4=4
(2)比多。
(3)比少。
4.在zài里lǐ填tián上shànɡ“>”“<”或huò“=”。
3 5 5
4 2 2 4 1
5.在zài( )里lǐ填tián上shànɡ适shì当dànɡ的de数shù。
5>( ) 4=( ) 1<( )
参考答案
1.
2. 3 3 3 2 3 4
同样多多少
3=3 3>2或2<3 3<4或4>3 = > < 大
3. (1)
(2)5>4或4<5
(3)(答案不唯一)3<4或4>3
4. < > = >
5. (第1、3空答案不唯一)1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