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B淋巴细胞

合集下载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九章B淋巴细胞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九章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经历 多个前体细胞阶段,如前B细胞和成 熟B细胞,最终形成功能成熟的B细胞。
抗原选择性删除
为保持免疫耐受,B细胞在分化过程 中经历抗原选择性删除机制,排除自 身抗原特异性的细胞,以避免自身免 疫反应。
B细胞受体(BCR)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功能机制
B细胞受体由膜上Ig(免疫球 蛋白)分子和信号转导子组成, 其独特的结构赋予其识别和结 合抗原的功能。
淋巴细胞分化
激活的B细胞经过分化,分裂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记忆B细胞起到免疫记忆的作用,而浆 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调节因子
多种细胞因子和调节分子参与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过程,确保免疫应答的精确调控和平衡。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机制
1
V(D)J重组
通过V(D)J重组机制,B细胞可以产生
亲和成熟
2
多样的抗体重链和轻链,以识别各种 不同的抗原。
亲和成熟过程使抗体树突状结构的可
变区域发生突变,提高抗体与抗原结
合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3
阳性选择
符合亲抗原选择性的B细胞经过阳性
选择,成为激活的B细胞,并进一步
类转换
4
参与免疫应答。
类转换是指B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 可以改变产生的抗体的保护亚类,以
适应不同类型的病原体。
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 体液免疫
B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中和病原体、激活补体、促进病原体吞噬和清除。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免疫
B细胞还可以通过呈递抗原和参与免疫调节细胞的激活,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来消灭感 染的细胞。
3 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是B细胞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记忆B细胞的存在,促进再次感染时抗体的快速 产生。

第九章 B细胞(2012)

第九章 B细胞(2012)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理论上Ig 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加上轻重链组合 后的多样性约为1.9106。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
各基因片段连接的不精确性:插入、缺失、或核苷 酸替换等 ,增加了BCR和Ig的多样性。
主要事件: 功能性BCR的表达 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BCR—膜型免疫球蛋白(mIg)
免疫球蛋白肽链由两部分构成,即可变区(V) 和恒定区(C),由两个基因编码。两个基因 编码一条肽链。 重链V区基因是由三种胚系基因片段V、D、J拼 接而成。 轻链V区基因是由V、J两个基因片段拼接成。 V区基因的下游是编码C区的基因。 V基因是几个基因片段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 重排。
(1)T细胞激活信号2 (2)抑制T细胞活化 CD152只表达于活化T细胞,含ITIM。
3、其它黏附分子: ICAM(CD54)、LFA-1
(四)其他表面分子
CD20 :B细胞特异性标志,是治疗性单抗
识别的靶分子。
CD22:B细胞的抑制性受体 CD32:FcRⅡ,负反馈调节B细胞活化及 抗体的分泌
提高B细胞对Ag刺激的敏感性。
B细胞辅助受体 CD19胞浆区有9个 Tyrosine残基,可募集 信号分子。 抗原刺激诱导补体活 化,产生C3d 。C3d两 端结合抗原和CD21。 CD21与CD19交联,接 近BCR,由CD19分子增强 BCR对抗原敏感性。
CD21:EB病毒受体
(三) 协同刺激分子
BCR的胚系基因

《医学免疫学》 B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 B淋巴细胞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Cambridge, MA, USA
Susumu Tonegawa(利根川进) b.1939
重排现象的 实验证明
第一节 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 (一) 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1 BCR的胚系基因结构
1.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第14号染色体 2.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第2号染色体 3.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第22号染色体
理论上将产生6000x(200+120)=1.9x106个不同抗 原特异性的抗体,实际上要少一些。因为并不是所 有的V基因都以同样频率使用,并不是所有的轻链重 链配对都能成功。
•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对重排后的基因和胚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 定,发现V(D)J不是准确地连在一起的,在连接时 插入、增加和减少数个核苷酸,从而产生新的序列, 称为连接多样性(junction diversity)。
VL 轻链(胚系)
JH Cμ
替代BCR
l5基因 Vpro-B基因
编码l 5蛋白 编码Vpro-B蛋白
前B细胞(pre-B)
早期前细胞
重链 VH DH JH Cμ
编码完整μ链
VL 轻链(胚系)
• 其它:如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 经过重组酶的作用,可以从众多的V(D)J 基因片段中将1个V 片段、1个D片段(轻链 无D片段)和平共处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 形成V(D)J连接
• 重排程序:首先是重链发生基因重排,随 后是轻链重排
3 等位基因排斥和同种型排斥:(BCR基因表达特点)
• 等位基因排斥:是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 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 体上的基因得到表达,先重排成功的基因抑 制了另一等位基因的重排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九章 B淋巴细胞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精选ppt
1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发育
精选ppt
2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编码BCR的基因在胚系阶段以分隔的、数量众 多的基因片段的形式存在,在B细胞的分化发 育过程中,这些基因片段发生重排和组合,从 而产生数量巨大、能识别特异性抗原的BCR。
精选ppt
3
BCR的胚系基因结构
• CD22:抑制性受体,负调节B细胞共受体。 • CD32(FcγRⅡ):FcγRⅡB亚型负反馈调
节B细胞活化及抗体的分泌。
精选ppt
34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亚群
精选ppt
35
CD5+B-1细胞
• 少数;
• 主要定居于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中;
• 无需Th细胞的辅助,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 能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表现为多反应性;
40
25
精选ppt
5
(40)
(25)
(4)
精选ppt
6
BCR的基因重排及其机制
➢BCR胚系基因中被分隔开的基因片段通过基 因重排,形成VDJ(重链)或VJ(轻链) 连接后,再与C基因片段连接,进一步加工、 组装成有功能的BCR。
➢Ig首先是重链发生基因重排,随后是轻链重排。
➢IgV区基因的重排主要是通过重组酶的作用 来实现的。
(二)提呈可溶性抗原 活化B细胞
精选ppt
3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精选ppt
24
结构:mIg-Igα/Igβ(CD79a/CD79b)复合物 功能:
• mIg: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识别结合特 异性Ag。

【医学免疫学】第9章 B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9章 B淋巴细胞
B2细胞: CD5-,特异性B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 能 特异性识别抗原(单特异性),介导对蛋白质类抗原 ( TD-Ag )的应答,可产生以IgG为主的各类抗体及 免疫记忆。
三、B细胞的功能
产生抗体:中和作用、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 提呈可溶性抗原 免疫调节-1趋化MΦ、DC、NK、 Th等
(2)CD80和CD86( B7-1和 B7-2,即B7) 表达在活化B细胞和其他APC表面。 与CD28结合,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与CTLA-4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
(3)黏附分子:ICAM-I, LFA-1等
二、B细胞亚群
B1细胞: CD5+,非特异性B细胞,参与固有免疫 主要分布于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 主要介导对多糖抗原( TI-Ag )的应答,产生低亲和 力的、多反应性的IgM类抗体;可产生天然抗体和多 种自身抗体。
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mIgD;浆细胞膜不表达mIg; 记忆B细胞不表达mIgD。
Ig /Ig (CD79a和CD79b):胞浆区含有ITAM 功能是转导BCR与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
BCR-Ig /Ig 复合物
2.B细胞共受体 (辅助受体)
CD19/CD21/CD81非共价相联, 作用:增强B细胞与抗原结合的稳定性,并与Ig /Ig 共同转导抗原刺激 信号。
CD19----转导活化信号
CD21----即CR2,为C3d的受体 ----也是EB病毒的受体,与EB病毒感染B细 胞有关。
iC3b可裂解为C3c、C3f、C3dg=C3d+C3g)
3、 共刺激分子 (1)CD40
主要表达在B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APC表面 CD40与CD40L(活化T细胞表面)结合,提供B细胞活化 的第二信号。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1、BCR的胚系基因结构 Ig轻链和重链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人重链基因位于第14号染色体长臂,由 编码可变区的V基因片段、D基因片段和 J基因片段以及编码恒定区的C基因片段 组成。 人轻链基因分为κ基因和λ基因,分别定 位于第2号染色体长臂和第22号染色体短 臂。轻链V区基因只有V、J基因片段。
四、其他表面分子

B细胞表面表达多种能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 如LPS受体。二者结合后可直接诱导静息B细 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CD20:CD20分子能通过调节跨膜钙离子流动, 在B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CD20 是B细胞特异性标志。 CD22 : 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其胞内段含有 ITIM模体,是B细胞的抑制性受体,能负调节 CD19/CD21/CD81共受体。 CD32: 即FcγRⅡ,其中FcγRⅡ-B亚型可负反 馈调节B细胞活化及抗体的分泌。
三、免疫调节
B细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巨噬细 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以及T细胞的功能。
本章小结
1、掌握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和B
淋巴细胞的功能;
2、理解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3、了解B淋巴细胞的亚群。

其他如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通过重组酶的作用可以从众多的V(65/40/30) D(27)J(6/5/4)基因片段中将1个V片段,1 个D片段和1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成V(D) J连接,最终表达为有功能的BCR。

3、等位基因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一个B细胞克隆只表达一种BCR,只分泌 一种抗体。对于遗传上是杂合子的个体 来说,保证B细胞单一的特异性以及只表 达一种Ig型的轻链,主要是通过等位基 因排斥和同种型排斥的机制来实现的。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学习要求
• 掌握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
胞的功能
• 熟悉B细胞的辅助受体及亚群概况 • 了解B细胞补体受体及其他膜分子
复习题
• 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有哪些? • B细胞的亚群有哪些? • B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CD5 +)和B2(CD5-)两类。
第一节 B细胞表面标志
• BCR:
即B细胞抗原受体,是嵌入细胞膜的膜 免疫球蛋白(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标 记。
功能是特异性识别不同的抗原分子,使 B细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B细胞表面受体
• BCR: • CKR:参与调节B细胞的活化,分化 • CR :(补体受体)促进B细胞活化
• CD抗原
第二节 B 细胞的亚群
•性周质围淋巴器官中B的1B细 •初胞可次依具产有据生异C时D质5间是性否表胎达儿分期
更为新B方1和式B2两亚群自我
二者区别如表 更新
特异性
多反应性
是否有CD5表达 有
B2 出生后
骨髓 产生 单特异性

第三节 B 淋巴细胞的功能
• 产生抗体 • 抗原提成 • 免疫调节
CR1(C3b受体) CR2( C3d受体)
• Fc受体:IgG 的Fc受体 FcγR IgE的 Fc 受体FcεR
• 丝裂原受体:可与各种丝裂原结合使B细胞被激
活并增殖分为为浆细胞,可用于检测B细胞的功 能状态。PWM,LPS
B细胞表面标志
2. B细胞表面抗原
• MHC抗原:
MHC-I分子 MHC-II分子,可促进B细胞活化和Ag 递呈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概述
• 发育:由哺乳动物的骨髓或禽类的法

9 B淋巴细胞

9 B淋巴细胞

第九章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B lymphocyte 由哺乳动物骨髓或禽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滤泡内,约占外周淋巴细胞总数的20%。

B细胞不仅能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并参与免疫调节B细胞受体 B cellreceptor,BCR 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接受抗原刺激,启动体液免疫应答等位排斥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重链(或轻链)基因的重排同种型排斥Κ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λ轻链基因的重排受体编辑Receptorediting 一些完成基因重排并成功表达BCR的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后未被克隆清除,而是发生RAG基因重新活化,导致轻链VJ再次重排,合成新的轻链,替代自身反应性轻链,从而使得BCR获得新的特异性。

若受体编辑不成功,则该细胞凋亡。

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hypermutation已完成Ig基因重排的成熟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生发中心接受抗原刺激后,编码V区CDR的基因发生碱基的点突变。

不仅可以增加抗体的多样性,而且可以导致抗体的亲和力成熟B细胞分化的抗原非依赖期B细胞在骨髓的分化发育过程不受外来抗原的影响,称为~B细胞分化的抗原依赖期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为初始B细胞,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接受外来抗原的刺激而活化、增殖的过程B细胞共受体B cellcoreceptorB 细胞表面的CD19与CD21及CD81非共价相联,形成B细胞的多分子共受体,能增强BCR与抗原结合的稳定性并与Igα和Igβ共同传递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加强由BCR复合物转导的信号,明显降低了抗原刺激B细胞的阈值,显著提高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molecule 第二信号由Th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即膜型 免疫球蛋白(mIg) BCR胚系基因结构的组成: 重链可变区:V基因+D基因+J基因 轻链可变区:V基因+J基因 恒定区:C基因
BCR的基因重排机制 主要通过重组酶的作用来实现 重组酶包括: 重组激活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其他如DNA外切酶、DNA合成酶
浆细胞
BCR复合体
BCR复合体 = mIg + Igα/Igβ BCR (B细胞抗原受体):即B细胞表面的膜免
疫球蛋白(surface membrane immunoglobulin,SmIg) ,为单体的IgM 和IgD 。 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 Igα和Igβ:又称CD79a和CD79b 功能:转导BCR所识别抗原信号(胞浆区尾部 含有ITAM)。
三、B细胞亚群及功能:
根据是否表达CD5分子,B细胞分为 两个亚群:
B1细胞 B2细胞
发育早期(胚胎期产生)
分布在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 CD5+ 针对碳水化合物产生应答 产生IgM,参与固有免疫 很少或不形成免疫记忆
较晚期
淋巴器官 CD5针对蛋白质类产生应答 产生IgM,IgD,参与适应性体液免疫 形成免疫记忆
包括B7.1(CD80)和B7.2(CD86) ,B7与CD28结 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
4.CD40(协同刺激分子)
T细胞CD40L与B细胞CD40的相互作用,为B细 胞再次应答提供了协同刺激信号,是B细胞分化发 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5. CD32——IgG Fc受体(FcγRⅡ)
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IgG的Fc段结合,而 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原则与BCR结合,这种交 联作用能抑制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6. 丝裂原受体
脂多糖(LPS)(小鼠)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人) 美洲商陆(PWM)受体
7. MHC抗原 8. 细胞因子受体(CKR)
IL-1R、IL-2R、IL-4R、IL-5R、 IL-6R、IL-7R、IFNγR等。
特异性免疫细胞
T细胞
B细胞
B 细 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20%)
一、B细胞的分化成熟: 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 B细胞抗原受体(BCR):
mIgM、mIgD
补体受体 IgG Fc受体 丝裂原受体(脂多糖、葡萄球菌
A蛋白SPA、美洲商陆PWM)
表面抗原: CD40、 MHC
BCR (B细胞抗原受体)
BCR
2、B细胞共受体(CD19/CD21/CD81复合体)
CD21(补体受体2,CR2): 补体C3片段iC3b和C3d的 受体,其信号与BCR信号联合,可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 应答。CD21可通过CD19和CD81传递信号,形成B 细胞特异的活化辅助受体。也是EB病毒受体
3、B7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B细胞的分化发育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发生在骨髓中,为抗原非依赖期。骨 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B细胞 。 第二阶段 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为抗原依赖期。 即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Ig重链类别转换,分 化为能分泌特异性IgG(或IgA,或IgE)的浆细胞。
祖B细胞
前B细胞
未成熟பைடு நூலகம்细胞
成熟B细胞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T、B淋巴细胞的表面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 受抗原刺激后能活化、增殖和分化,引起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为免疫活性细胞(ICC),也称为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LAK细胞、TIL细胞
B淋巴细胞的功能
功能: 产生抗体 :介导中和作用、调理作用、 补体溶细胞溶菌作用 提呈抗原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参与免疫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