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木作制作

3大木作制作
3大木作制作

1-1 大木制作工程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大木构架中柱、梁、枋、川(穿)、桁(檩)、椽、木基层等

的制作工程。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木材:树种、规格、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2.1.2 主要机具有:圆锯机、立锯、平刨机、手提式木工电动圆锯、手电刨、手提式电钻、电动起钉机、电动砂光机、各种钻、木工铅笔、勒线器、墨斗、拖线器、钢卷尺、木折尺、角尺、三角尺、活络三角尺、水平尺、线锤、斧、各种锯子、锉锯子的钢锉、各种刨、各种凿等。

2.2作业条件

2.2.1 制作大木结构的施工场地已准备好,且操作棚已搭设完成;

2.2.2制作场所的防火措施已经到位;

2.2.3 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及交底,且作业班组已接受交底;

2.2.4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木结构的防腐、防虫、防火等防护工作已完成,并经检验合格。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放样、配料→构件制作→汇榫

3.2放样、配料:按设计要求,以幢号为单位,开列出各种构件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方面的料单,提供给材料部门进行采购或进行加工。根据图纸,对复杂构件及节点等部位放足尺大样。

3.3构件制作:

3.3.1 柱类构件的制作

a)、在柱料两端直径面上分出中点,吊垂直线,再用方尺画出十字中线。

b)、圆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八卦线,柱头按柱高的7‰-10‰收分。然后根据两端八卦线,顺柱身弹出直线,依照此线砍刨柱料成八方。再弹十六瓣线,砍刨成十六方,直至把柱料砍圆刮光。

c)、方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柱身线,柱头收分宜比圆柱酌减。按柱身线四面去荒刮平后,四角起梅花线角,线角深度按柱子看面尺寸的1/10~1/15确定,圆楞后将柱身净光。

d)、弹画柱身中线,按优面朝外原则,选定各柱位置,并在内侧距柱脚30cm处标记位置号。外檐柱按柱高7‰-10‰弹出升线。

e)、按照丈杆及柱位、方向画定榫卯位置与柱脖、柱脚及盘头线,按所画尺寸剔凿卯眼,锯出口子、榫头。穿插枋卯口为大进小出结构,进榫部分卯口高按穿插枋高,半榫深按1/3柱径,出榫部分高按进榫的一半,榫头露出柱皮1/2柱径。卯口宽按柱径的 1/4。额枋口子通常为燕尾口,卯口高按额枋高,宽、深各按柱径1/4 ̄3/10。燕尾口深度方向外侧每边各按口深的1/10收分做“乍”,高度方向下端每边按口宽的1/10收“溜”。采用袖肩作法时,袖肩长按柱径的1/8,宽与乍的宽边相等。馒头榫、管脚榫各按柱径的3/10定长、宽(径),榫的端部适当收溜,并将外端倒楞。管脚榫截面通常做成圆形,大式柱子应在柱脚四周开出十字橇眼。各类柱子制作中应注意随时用样板校核。

3.3.2 梁类构件的制作

a)、在梁两端画出迎头立线(中线),依据立线方出平水线(檩底皮线)、抬头线、熊背线及梁底线、两肋线(梁的宽窄线)。

b)、将两端各线分别弹在梁身各面。按线将梁身去荒刮平,再用分丈杆点出梁头外端线及各步架中线,用方尺勾画到梁的各面。

c)、画出各部位榫、卯及海眼、瓜柱眼、檩碗、鼻子和垫板口子线。

d)、凿海眼、瓜柱眼,剔檩碗,刻垫板口子,刨光梁身,截梁头。海眼的四周要铲出八字楞,瓜柱眼视需要做单眼或双眼,眼长按瓜柱侧面宽的1/2,深按眼长的2/3。梁头鼻子宽按粱头宽的1/3,两侧檩碗要与檩的弧度相符。加工完成后复弹中线、平水线、抬头线。按各面宽度1/10圆楞,梁头上面及两边刮出八字楞。在梁背上标写构件部位及名称。

e)、依照样板在老角梁(老戗)上、下面弹出顺身中线,点画出各搭交檩的老中及里、外由中线,再用斜檩碗样板画出檩碗,然后锯挖檩碗,凿暗销眼,钻角梁钉孔,加工角梁头尾。

f)、按样板制作仔角梁(嫩戗)。钻角梁钉孔,加工梁头梁尾,锯挖檩碗。在两侧金檩外由中的外金盘线至老角梁头六椽径处剔凿翼角椽槽。复弹各线,标记位置号。

3.3.3枋类构件的制作

a)、在枋料两端弹出迎头中线,依设计要求的截面尺寸找方,弹线刨光。

b)、在枋身上下面弹出顺身中线,按丈杆分别标出面宽、净面宽及加上榫长的满外尺寸线。

c)、依照顺身中线,用抽板从柱头卯口讨退确定枋肩及榫头形状尺寸。

d)、截去长荒,开榫,断肩,刮刨圆楞,复弹中线,在枋身上面标写位置号。

e)、箍头枋一端做燕尾榫,一端做箍头榫和霸王拳或三岔头。箍头的高、厚均为枋子正身尺寸的8/10,长度做霸王拳时由柱中向外加长 1柱径,做三岔头时加长1.25柱径,榫厚同燕尾榫,搭角处按山面压檐面刻半搭交。小额枋做大进小出榫。3.3.4桁檩类构件的制作

a)、在檩料两端弹出迎头十字线、八卦线。

b)、顺身弹线砍成八方、十六方,直至砍圆刮光。

c)、按檩径3/10弹金盘线,做出檩底和金盘。

d)、依照分丈杆画出银锭榫及口子线,排出椽花。然后盘头,开榫,锯口子,复弹中线,标记位置号。一般桁檩银锭榫长按檩径 1/4,宽按檩径3/10,根部每边按榫宽1/10收分,檩头按梁头鼻子宽刻半。搭角檩头亦按山面压檐面做刻半搭角榫。

3.3.5板类构件的制作

a)、垫板按两端装入梁头两侧垫板口子内定长,四面刮平刨光。

b)、博风板厚一椽径,宽两檩径,长度、曲线、头尾依实样样板制作。板的内侧凿出檩窝,深半椽径。

c)、挂落板(滴珠板)用立板,挂檐板用横板,四面刨平刮光。与檐边木连接处做暗销,转角处做割角榫。

d)、山花板、围脊板用错口缝(高低缝)拼严,表面刨平刮光。

3.3.6椽、望、连檐的制作

a)、正身檐椽、花架椽、脑椽按设计截面及实样长度,刮、刨成圆椽或方椽。后尾按举架剪掌。

b)、正身飞椽一般为一头三尾,按两根一对弹线制作。在飞椽脖两侧刻闸挡板口子,椽头搓三面楞。

c)、翼角椽为单数,长度与正身檐椽相同。方翼角椽用规格板料制作时,先将板刮平刨光,再用活尺及搬增样板按次序在板两端画出各椽的迎头斜线,并在板面上弹出顺线,按线锯开后,刨光两侧面,分组编号,按号序上卡具分左、右弹线绞尾。d)、翘飞椽与翼角椽根数相同。各角同编号翘飞椽宜在同一板料上弹线制作。先在顺板边等于椽头撇度尺寸处弹一条基准线,再用方尺及长度杆在板的大面垂直于基准线,画出两端的椽头线及两条腰线。用举度杆在腰线及椽头线上点画出翘起高度和椽子自身高度尺寸,连接各点弹线并用扭度搬增板过画到小面,交到另一大面的边楞上,照上法在另一大面弹线。固定翘飞板,由两人用二锯锯解翘飞椽,刨光底、侧面,标记好编号。

e)、望板按设计厚度一面刨光。顺望板顶端做斜搭掌,横望板两侧刮柳叶缝。f)、小连檐宽同椽径,高为望板1.5倍,长随通面宽加翼角尺寸。大连檐高同椽径,宽为 1.1~1.2倍椽径。大、小连檐宜两根相对弹线制作,用手锯对角拉成直角梯形。大连檐在翼角部位用手锯水平拉出三或四道口子,劈成四~五份,最下一道长约2.5倍步架,以上每道按20~40cm递减,用绳子捆拢,放在水里浸泡待用。

3.4汇榫

汇榫即试装,在加工场内将构件按图有序组合,把做好的榫汇入卯中,通过套中线尺寸、校衬头、套中线、照构件翘曲面、看两构件垂直度等来决定榫卯的修整程度,使对应的榫卯松紧度合适,对应构件结合紧密。

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 木材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材质符合下表的规定。

大木构架材质标准

4.1.2 木构件的防腐,防虫、防火、抗震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

4.1.3木材的含水率符合:

(1)原木或方木结构应不大于25%;

(2)板材结构及受拉构件的连接板应不大于18%;

(3)通风条件较差的木构件应不大于20%。

4.1.4 采用铁件的材质、型号、规格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4.1.5木构件的做法及榫卯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传统做法。

4.2允许偏差项目:

4.2.1柱类构件:

4.2.4搁栅、桁(檩)类构件:

4.2.6屋面木基层构件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5.1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根据设计尺寸排出总、分丈杆,角梁、檩碗等部位应做出足尺样板,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下料操作; 5.1.2施工前应对材料、工具进行检查,所用木材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对

材料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5.1.3榫卯的朝向,大小头的朝向应符合传统做法要求。

5.2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5.2.1 一切电动机械设备,必须采取保护接地,并检查没有漏电现象后,方准使用。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设置防护罩。

5.2.2机械的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机械的构造和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和维护方法。开始工作前,应检查各种设备及信号装置,保证灵活运行安全可靠。并应先空运转,证明运转情况良好后,方准正式工作。

5.2.3机械停止操作时,应先切断电源,并将所有操纵离合装置扳回空档位置,再离开工作地点。中途停电时,应立即将电源切断,并将所有操纵离合装置扳回空档位置。

5.2.4圆锯操作时,送料不得过猛,料到尽头不得用手推按,如两人操作时,下手应待木料出锯台后方可接拉。锯短料时必须用推杆送料。

5.2.5手压刨吃刀深度一般为1~2mm,操作时左手压台木料,右手均匀推进,不得猛推猛拉。刨较短料时应用推板推压木料,长度不足400mm或薄窄小料不得上刨。两人同时操作时,须待料推过刨刀300mm以外时下手方可拉拖。操作人员不得戴于套作业。

5.2.6打眼机操作时,要对准眼位均匀加速,压料时不得抖动,且要注意钻头适当冷却。操作时手要离开钻芯100mm以外。

5.2.7裁口机操作时左手压木料,右手推进,推进速度不宜太快,要均匀适当。二人操作时,上手在离刀口200mm左右应放开,下手在木料过刀口200mm左右即用手压紧木料慢慢拉接。

5.2.8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严禁明火作业。消防器具必须配备齐全,符合消防保卫工作的有关规定。每日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扫刨花、锛渣、锯沫等废料杂物,并集运到指定地点。

成品保护措施

6.1 木料进场后,应按规格加垫妥善保管,木料端部应进行遮盖,防止雨淋、曝晒。

6.2 木构件件制作后,应进行分类编号。

6.3 制作好的木构件应置于仓库或敝棚下储存。堆放时,每层应加置厚度相同的板条垫平,防止变形、翘曲。

6.4 对较大构件拼装后,应加拉撑对构件进行临时固定。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出厂合格证。

7.2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3隐检、预检记录。

7.4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5 其它技术资料。

中国建筑史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B)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斗拱高)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 开间:我国木构架建筑两面正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称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当心间:建筑物的中间一间。 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 斜。 侧脚是指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侧推。由于此做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抄:宋代斗栱出一跳华栱称为“一抄”,或“出一卷头”。出二跳华栱称为两抄,或出两卷头 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补充性解释: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 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 1.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2.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的优势? 3.木架建筑存在的根本缺陷? 0.2 木架构的特色(3) 1.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 2.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比较? 3.斗拱? 0.3 单体建筑的构成(6) 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形式? 0.4 建筑群的组合(9) 1.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2.庭院的围合方式? 3.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 0.5 建筑与环境(11) 1.古代建设者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 0.6 建筑类型(12) 1.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古代建筑类型? 0.7 工官制度(14) 1.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徐杲?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发展模式? 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7) 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7) 1.巢居——干阑式建筑穴居——木骨泥墙房屋?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窑洞类型? 4.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5.祭坛、神庙、城市的萌生和发展? 1.2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21) 1.2.1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21) 1.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1.2.2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22) 1.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中宫城内的宫殿遗址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3.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平面的三个分区?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一组)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B) 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A)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

3大木作制作

1-1 大木制作工程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大木构架中柱、梁、枋、川(穿)、桁(檩)、椽、木基层等 的制作工程。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木材:树种、规格、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2.1.2 主要机具有:圆锯机、立锯、平刨机、手提式木工电动圆锯、手电刨、手提式电钻、电动起钉机、电动砂光机、各种钻、木工铅笔、勒线器、墨斗、拖线器、钢卷尺、木折尺、角尺、三角尺、活络三角尺、水平尺、线锤、斧、各种锯子、锉锯子的钢锉、各种刨、各种凿等。 2.2作业条件 2.2.1 制作大木结构的施工场地已准备好,且操作棚已搭设完成; 2.2.2制作场所的防火措施已经到位; 2.2.3 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及交底,且作业班组已接受交底; 2.2.4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木结构的防腐、防虫、防火等防护工作已完成,并经检验合格。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放样、配料→构件制作→汇榫 3.2放样、配料:按设计要求,以幢号为单位,开列出各种构件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方面的料单,提供给材料部门进行采购或进行加工。根据图纸,对复杂构件及节点等部位放足尺大样。 3.3构件制作: 3.3.1 柱类构件的制作 a)、在柱料两端直径面上分出中点,吊垂直线,再用方尺画出十字中线。 b)、圆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八卦线,柱头按柱高的7‰-10‰收分。然后根据两端八卦线,顺柱身弹出直线,依照此线砍刨柱料成八方。再弹十六瓣线,砍刨成十六方,直至把柱料砍圆刮光。 c)、方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柱身线,柱头收分宜比圆柱酌减。按柱身线四面去荒刮平后,四角起梅花线角,线角深度按柱子看面尺寸的1/10~1/15确定,圆楞后将柱身净光。

大木作

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檩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檩,在金柱之上的金檩,在中柱之上的称脊檩。 柱: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用来支承上部结构并将荷载传至基础的竖向直杆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檩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檩,在金柱之上的金檩,在中柱之上的称脊檩。 桁: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 桁架 桁héng梁上的横木(檩子)。

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 榫:框架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接合处 椽: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望板:平铺在椽子上的木板,以承托屋面的苫背和瓦件.分为顺望板,横望板.

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 斗拱斗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 昂 斗,升

举架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收山 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具体做法:山面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板的外皮。 梁

中国建筑史网络课答案

中国建筑史网络课答案 一、中国古建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的主要阶段。 1.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极为缓慢,穴居、巢居、地面房屋、原始木架建筑;满足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 1)《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下”是指低是指低湿之地;“上”是指低是指高地。因此有人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地势高亢地区则营造穴居。 2)我国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具有代表性的营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所见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2.奴隶社会:青铜工具的使用,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出现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 夏: 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商: 1)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手工业发达,尤其青铜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2)殷墟:商后期都城遗址,在今安阳小屯一带。是商后最一个都城,是甲骨文的发源地。 西周: 1)城市规模上按诸侯级别分类,是我国城市建设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2)发明了瓦。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进步,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到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3)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4)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理解其含义)春秋: 1)高台榭、美宫室2)瓦普遍应用3)开始使用砖4)鲁班5)建筑色彩、装饰 3.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的创造和贡献。 战国: 1)城市建设的高潮:齐都临淄、楚都鄢郢、赵都邯郸、魏都大梁、秦都咸阳、鲁都曲阜、宋都商丘等。 2)最早的工程图:1974年考古发现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中出土98cmx48cmx1cm 的铜版“兆域图”。推测距今2300余年。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秦: 1)城市:咸阳(象天法地、自由浪漫,用象天的思想、以天体观念规划。)2)宫殿:阿房宫、信宫、兴乐宫。 3)陵墓:骊山陵(中国古代陵墓中的宏伟作品,是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汉: 1)城市:西汉都城长安(2.5倍于罗马城),东汉都城洛阳。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七大古都加上:安阳、杭州。

大木作整理完整版

第一部分:大木作解析 一、“大木作”释义:指建筑一切骨干木架总称,剩余装修部分称小木作。 二、“大木作”在中国木建筑中的核心地位: 它是建筑的主要结构。 它掌控了整个建筑的等级、规模和尺度。 它是千变万化的建筑造型的基础 一、材分制:宋——材分八等;清——分十一等斗口 二、大木作结构类型:抬梁、穿斗和井干(han) 三、大木作主要构件:柱-梁-枋-檩-椽及其相互关系 四、斗栱 五、殿堂造与厅堂造 六、举折与举架/提栈 七、庑殿推山与歇山收山 大木作含义有三: 1、建筑物主要木构架; 2、做大木构架的工种; 3、大木构架的营造技艺。 大木作和小木作意义相对 小木作也称为装折,是除了主要木构架以外的室内分隔、装饰装修的木结构。 如天花、隔断等。 四、大木作的关键内容: 1、制度和文化; 2、大木作的营造技艺; 一:制度和文化 (可以不看,90%不考)

官式和民间营造的相互影响 官式中的民间因素 明代官式与江南的渊源关系 模数化设计施工 贵柔的体系 柔性的结构 柔曲的外形 柔糜的装修、色彩 七、庑殿推山与歇山收山 一、材分制: 宋——材分八等; 清——分十一等斗口(前三等无实例) 材分制最大的作用是实现了构件的模数化。 二、大木作结构类型: 1、抬梁式 2、穿斗式 3、井干式 三、大木作主要构件: 柱-梁-枋-檩-椽

梁:宋称梁或栿,(几椽栿按其所承的椽数而定) 清称梁,(几架梁按其所承檩数而定) 乳栿:长两椽架的梁。 平梁:梁架中最上一层梁栿,长二架椽。 宋木梁长宽比=3:2,出头样式有批竹梁头、蚂蚱头等 角梁——翼角做法: 江南做法及特点: 嫩戗发戗: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构造简单;实例:苏州拙政园绣绮亭和怡园小沧浪亭。 水戗发戗: 枋(宋称阑额): 大额枋(阑额)-小额枋(由额)、 由额垫板 檐枋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以承托斗栱的构件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擦。柿、椽、柱等,小木作则是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X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棉卯结合,由于律卯是绞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凡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 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木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X 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与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 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 的布置方式来表示,也就是说,单体平面主要是一种完全根据结构要求而来的形式,并没有因为使用功能的要求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比如,谈到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这一名词则是指其平面结构布置是内外两圈柱。 在平行的纵向柱网之间的面积一般称为间或开间,横向方面,习惯以“步架”来称谓。步架是指相邻檀木之间的水平距离。檀木的位置与间距都有定制,很少任意增减,因此可用来表达进深的尺度。为了配合使用要求,在结构上出现了增减柱距和减柱造等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得到更多更灵活的平面形式。增减柱距称为移柱造,移往造在辽、金、元时非常盛行,大概是此时受《营造法式》的限制较少所致,因而结构上有很多创新。 佛塔和园林建筑不受规制的约束,因此单体平面形式多变。 中国传统的建筑群基本上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人的院落空问组合,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古代单体建筑中是用“间” 作为度量单位,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庞殿、歇山、攒尖、悬山及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图16l人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①屋顶:重檐戾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鹿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问,依次为9、7、5、3间。③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二、宫殿、坛庙、陵墓 (一)宫殿 1.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侵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2.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居于北京城之中心。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纵深布局是中国

大木作技术交底

大木制作与安装工程 2.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根据设计尺寸排出总、分丈杆,角梁、檩碗等部位应做出足尺样板,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下料操作。 2.0.2施工前应对材料、工具进行检查,所用木材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三章第 3.0.3条的有关规定,设计对材料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2.0.3现场加工制作宜在专用加工棚内进行,各种机具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电动机具要有专人负责,符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2.0.4构件加工完毕后应在平整场地依安装次序分类用垫木码放整齐,并用防雨材料遮盖严密,防止日晒雨淋及积水浸泡。 2.0.5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严禁明火作业。消防器具必须配备齐全,符合消防保卫工作的有关规定。每日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扫刨花、锛渣、锯沫等废料杂物,并集运到指定地点。 第一节柱类构件制作 2.1.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选好柱料,确定上、下头。根据排出的丈杆适当留荒进行打、截料。 2.1.2主要工序: a)、在柱料两端直径面上分出中点,吊垂直线,再用方尺画出十字中线。 b)、圆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八卦线,柱头按柱高的7‰-10‰收分。然后根据两端八卦线,顺柱身弹出直线,依照此线砍刨柱料成八方。再弹十六瓣线,砍刨成十六方,直至把柱料砍圆刮光。 c)、方柱依据十字中线放出柱身线,柱头收分宜比圆柱酌减。按柱身线四面去荒刮平后,四角起梅花线角,线角深度按柱子看面尺寸的1/10~1/15确定,圆楞后将柱身净光。 d)、弹画柱身中线,按优面朝外原则,选定各柱位置,并在内侧距柱脚30cm处标记位置号。外檐柱按柱高的7‰-10‰弹出升线。 e)、按照丈杆及柱位、方向画定榫卯位置与柱脖、柱脚及盘头线,按所画尺寸剔凿卯眼,锯出口子、榫头。 穿插枋卯口为大进小出结构,进榫部分卯口高按穿插枋高,半榫深按1/3柱径,出榫部分高按进榫的一半,榫头露出柱皮1/2柱径。卯口宽按柱径的1/4。 额枋口子通常为燕尾口,卯口高按额枋高,宽、深各按柱径1/4-3/10。燕尾口深度方向外侧每边各按口深的1/10收分做“乍”,高度方向下端每边按口宽的1/10收“溜”。采用袖肩作法时,袖肩长按柱径的1/8,宽与乍的宽边相等。 馒头榫、管脚榫各按柱径的3/10定长、宽(径),榫的端部适当收溜,并将外端倒楞。管脚榫截面通常做成圆形,大式柱子应在柱脚四周开出十字橇眼。 各类柱子制作中应注意随时用样板校核。 2.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三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二节梁类构件制作 2.2.1施工准备: 按照设计要求,选好木料,根据排出的丈杆适当留荒进行打、截料。 2.2.2主要工序: a)、在梁两端画出迎头立线(中线),依据立线方出平水线(檩底皮线)、抬头线、熊背线及梁底线、两肋线(梁的宽窄线)。 b)、将两端各线分别弹在梁身各面。按线将梁身去荒刮平,再用分丈杆点出梁头外端线及各步架中线,用方尺勾画到梁的各面。

中国建筑史

1、北京四合院平面图并简述 2、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立面图 3、明清故宫总平面图并简述 4、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图 5、坦比哀多立面,说明七造型特点。 6、书院造型一之间正面墙壁立面图简述其特征 1、“一颗印”住宅平立面(4分)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4分) 3、唐长安城复原平面(4分) 4、明清故宫总平面(5分) 三、对我国近代饿传统复兴的建筑风格做简要概述和历史评价(8分) 四、分析北京天坛在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方面的特点和设计思想,并绘简图。(10分) 二、绘图并附简要说明(6*5=30)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立面图 2、南京中山陵祭堂立面图 3、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立面图 4、北京天坛总平面图 5、唐长安城复原平面 三、对我国近代的西方折中主义建筑设计活动作简要概括和历史评价。(12分)出五座现存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立面简图注明每座建筑的名称 三对我国近代出现西方折中主义风格建筑做简要历史评价,列举出三座有代表性的中国近代西方折中主义风格建筑 四举一近年建成的优秀新建筑(群)实例,说明它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精华的。 四、分析北京明清故宫在群体组织和建筑设计方面的特点,并绘简图。(15 二画出以下简图 1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 2 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 3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 三绘制北京明清故宫总平面示意简图并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组织和程序安排 四绘制南京中山陵祭堂立面,并对我国近代出现的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活动做简要历史评价 三画图并简述 1 天坛总平面 2 颐和园总平面 四绘简要示意例图论述中国建筑群组织的主要特色---门堂分立 五概述中国近代建筑界的学术团体及主要活动 绘出四铺作斗拱正、侧面图,并绘出华拱和令拱断面。

大木作

大木作 2.1.1 殿堂型、殿阁型构架 ◆多用于大型殿屋。主要特点: A) 全部构架按水平分为柱网层、铺作层、 屋架层,自下而上,逐层垒叠。 B) 柱网层:外柱与内柱等高,各柱头之间以阑额联结(开间方向的),柱角以地栿联结。 C) 铺作层:各铺作以柱头枋、明乳栿等拉接,形成强固的水平网架,起到保持构架 整体稳定性和均匀传递荷载的作用。 D)屋架层:由草栿、矮柱层层架立,榑缝位置和柱缝可以对齐,也可以错位。 E)平面形式:均为整 齐的长方形。定型为四种分槽形式:分心槽、单槽、双槽、金厢斗底槽。 F)殿堂型层叠柱网层、铺作层,即成殿阁型。 ◆殿堂型构架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做法复杂,宋元以后趋于淘汰 1.殿堂式: 结构上有三个水平层: A.内外柱同高的 闭合矩形柱网 B.斗拱梁等构件组成的铺作层 C.屋架层 三、各部分构件 A) 承重兼联系构件 (各类柱、梁、檩) B)联系兼承重构件 (垫、枋类构件) C) 斗栱 3.2.1 宋:称梁或栿 几椽栿(按其所承的椽数而定) 乳栿connecting beam :长两椽架的梁。位置与清式建筑中的挑尖梁或抱头梁相当。在殿堂结构中,置于内柱与檐柱柱头上,与斗拱结合成一个结构整体。在厅堂结构中、一端插入内柱柱身,另一端与檐柱柱头斗拱结合。尾端置于梁架上,并与梁架丁字相交的乳袱,又称丁栿。在有平棊(平闇)的建筑中,又分为明乳袱与草乳袱,草乳袱承上部结构及屋盖的重量,明乳袱做成月梁状,只承平棊(平阊)的重量。 平梁2-rafter beam:梁架中最上一层梁栿,长二架椽。 剳(zhá)牵short connecting beam :长仅一架椽。 宋木梁长宽比=3:2,出头样式有批竹梁头、蚂蚱头等 3.3.2 相关构件: 〃〃生头木:宋代放置在榑背上,使屋面纵轴方向略呈曲面升起 〃〃替木(短枋木,唐宋托榑常用替木)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大木作

第四节大木作 大木作 指木结构建筑中的主要结构部分,同时也是建筑比例、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基本构件的认识:柱、梁、枋、檩、椽. \ 1 柱。 1)檐柱、山柱、中柱、金柱、角柱、童柱(

P278); 2、梁(宋称梁或栿) )清式叫法 梁可以按照其所承托的桁或檩的总数目称为“几架梁”。 单步梁(承担一根檩条,这种梁中包括抱头梁和挑尖梁,另外一头插在柱中), 双步梁(承担两根檩条)。 三架梁(承担三根檩条), 五架梁(承担五根檩条), 七架梁(承担七根檩条),等等。

2)宋式叫法 按照在承担构架中的位置可以分为:搭牵(清式单步梁),乳栿(清式的双步梁),平梁(承担两根椽子,三架梁),四椽栿(承担四根椽子,五架梁),六椽栿(承担六根椽子,七架梁)等。名称是根据梁 上所承担的椽子数目而定的。

3) 4) 3.枋 概念: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作用:加强柱子之间的联系,使整个构架更加稳定。 额枋: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构件(宋称阑额)。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叫做大额枋(宋仍称阑额),下面的叫做小额枋(宋称由额)。两者之间有立着的板叫做由额垫板。

2)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断面变化: 由扁宽变高窄,明清时宽度已窄于额枋。 角柱处变化:从不出头到出头,出头形式有垂直截割或刻成海棠纹。

3)雀替(宋称绰幕枋)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清)雀替的长度定为该间面阔的四分之一,各开间的雀替取相同的高度,为柱径的四分之五,厚为柱径的十分之四。而长度随面阔递减。 4、桁(檩、宋称槫) 槫是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件。 截面圆形的称槫(檩或桁),矩形的称承椽枋。 长度即是各间的间广,如遇出际(山面出挑),另增挑出长度。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大木作整理完整版

第一部分:大木作解析 ?一、“大木作”释义:指建筑一切骨干木架总称,剩余装修部分称小木作。 ?二、“大木作”在中国木建筑中的核心地位: ?它是建筑的主要结构。 ?它掌控了整个建筑的等级、规模和尺度。 ?它是千变万化的建筑造型的基础 一、材分制:宋——材分八等;清——分十一等斗口 ?二、大木作结构类型:抬梁、穿斗和井干(han) ?三、大木作主要构件:柱-梁-枋-檩-椽及其相互关系 ?四、斗栱 ?五、殿堂造与厅堂造 ?六、举折与举架/提栈 ?七、庑殿推山与歇山收山 大木作含义有三: 1、建筑物主要木构架; 2、做大木构架的工种; 3、大木构架的营造技艺。 大木作和小木作意义相对 小木作也称为装折,是除了主要木构架以外的室内分隔、装饰装修的木结构。 如天花、隔断等。 四、大木作的关键内容: 1、制度和文化; 2、大木作的营造技艺; 一:制度和文化 (可以不看,90%不考) ?官式和民间营造的相互影响 官式中的民间因素 明代官式与江南的渊源关系 ?模数化设计施工 ?贵柔的体系 ?柔性的结构 ?柔曲的外形 ?柔糜的装修、色彩 ?七、庑殿推山与歇山收山 ?一、材分制: ?宋——材分八等; ?清——分十一等斗口(前三等无实例) ?材分制最大的作用是实现了构件的模数化。 二、大木作结构类型:

?1、抬梁式 ?2、穿斗式 ?3、井干式 三、大木作主要构件: ?柱-梁-枋-檩-椽 梁:宋称梁或栿,(几椽栿按其所承的椽数而定) 清称梁,(几架梁按其所承檩数而定) 乳栿:长两椽架的梁。 平梁:梁架中最上一层梁栿,长二架椽。 宋木梁长宽比=3:2,出头样式有批竹梁头、蚂蚱头等 角梁——翼角做法: 江南做法及特点: 嫩戗发戗: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构造简单;实例:苏州拙政园绣绮亭和怡园小沧浪亭。 水戗发戗: 枋(宋称阑额): 大额枋(阑额)-小额枋(由额)、 由额垫板 檐枋 平板枋(宋称普拍枋):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以承托斗栱的构件 联系屋架的檩下枋、垫板(联系梁头): 金枋、脊枋;金垫板、脊垫板 随梁枋:随梁下的柱间枋料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整理

绪论世界上有哪六种原生型体系?1.世界上有六种原生型体系:年古埃及公元前4000 年古西亚公元前4000 年古代印度公元前3000 年公元前4000古代爱琴海年公元前1500古代美洲公元前2100年古代中国 它是于汉代形成、唐代成熟、宋代精致化,明清时期达到炉火纯青2.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相当缓慢, 的地步。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名词解释1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后者)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间:4-3] [图课次间、梢间、尽间副阶: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形成的重檐屋顶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正式建筑:的建筑4-20] [图课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2. 优点:.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1 .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2 .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3 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3.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4. 简答题:.5 (1)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间宽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原因: 功能上的要求: 经济上的原因: 艺术上的要求: 结构上的意义: (2)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空间聚合功能: 气候调节功能: “露天起居室”功能: 防护戒卫功能: 伦理礼仪所需:(3)为什么出廊会有等级划分?(??)空间组织上增加了过渡层次,更为有利结构上多了一个层次,更稳固清式木构架形式.填空题:1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2.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根据部位可以分为檐柱、中柱、金柱、山柱、角柱等等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等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致:檐檩、金檩。卷棚檩为双数。宋称:梁—栿;檩—槫。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随梁枋、穿叉枋、平板枋等。进深方向:随梁枋、穿叉枋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取平身科的大斗所开的口的大小,定为一斗口.共分十一个等级。 雀替: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

5、大木作工程

大木作工程 按原状大木作样式根据实际残损情况进行更换,补配或加固处理(样式详见施工图及现状照片) 材料选用: 原有大木作的木构件经检测达到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方能继续使用,否则应按原状材料、规格、工艺做法进行更换和补配。更换的木构件含水率要求必须<18%,严禁使用有缺陷(如死节、断裂、糟朽、虫蛀等的木材。更换的木构件制作工艺、榫卯样式,外观及尺寸必须与原有状一致,并达到设计要求。 1、柱构件 (1).柱子更换:主要是对经检测已失去承载能力、无法继续使用的柱子进行变更抽换,按原材质、原规格、原榫卯样式进行更换构件。现场施工时在进行检查构件损坏具体情况,以上更换数量的确定是根据现场勘察时对木构件露明部分实测所得工程量,如在拆除时发现还存在有残损木柱,以实际发生工程量为准,并根据现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对其进行鉴定更换或对其进行修缮处理。 (2).新换柱子制作:柱子底无收分之制,采购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材质的原木,采购时把直径按设计要求放大30~50MM,留有修直和修圆柱子余地,确保柱子顺直,成品后截面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大体成型后对其毛料进行表面加工,使柱子表面光滑、顺直、平整达到设计要求,在构件任一面任何150MM长度上所有木节尺寸的总和不大于所在面宽的1/3。 (3).原状柱子维修:主要分为裂缝、腐朽、虫蛀、墩接等维修。 A、裂缝处理: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MM时,在柱的油饰或断白过程中用腻子勾抹严实,当当裂缝宽度在3~30MM时,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当裂缝宽度在30MM以上时除用木条嵌补以耐水性胶粘剂补严粘牢外还须在柱的开裂段内加铁箍2~3道,柱子的开裂段较长时箍距为0.5M,铁箍要嵌入柱内使其外皮与柱外皮齐平;当干缩裂缝的深度超过柱径或该方向截面尺寸1/3或因构架倾斜扭转而造成柱身产生纵向裂缝时须待构架整修复位后,除用木条以耐水性胶粘剂补严粘牢外、还须在柱的开裂段内加铁箍2~3道进行处理。若裂缝处于柱的关键受力部位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固措施或更换新柱;对处于柱的关键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