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

道路与步道设计
道路类型
根据校园使用需求,设置不同类 型的道路,如车行道、步行道和
自行车道等。
铺装材料
选择适合的道路铺装材料,注重 环保、安全和舒适性。
步道设计
设计曲折、有节奏感的步道,与 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宜人的步
行体验。
公共设施与小品设计
公共设施
设置座椅、灯光、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满足使用需求,提高空间品质。
布局形式
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或综 合式布局,强调景观与校 园环境的融合。
植物配置与选择
植物种类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 植物,注重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
。
配置方式
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配置方式 ,营造层次丰富、生态多样的植物 景观。
景观效果
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优美、舒适的 景观效果,增强校园的生态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西南片区景观改造设计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道路设计
04 公共空间
05 植物配置
功能实用、现代简约、绿 色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西 南片区景观改造设计以实 用功能为主导,运用现代 简约的设计风格,打造了 一个绿色生态的校园边缘 空间。
道路设计简洁明了,以直 线和曲线相结合的方式, 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强 调了景观效果。同时,道 路两侧种植了遮荫树和绿 化带,为行人提供了舒适 的通行环境。
生态保护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发挥生态效应,是大学校园 边缘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任务 。
文化传承
通过景观设计传承和展示校园 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 是大学校园边缘空间的重要功
能。
03
大学校园边缘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一个大学校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计,其场所精神的营造更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的质量,甚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很多新建的校园中,由于规模巨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持续发展的考虑,因此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
本文对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进行建设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整体考虑、层次丰富大学园区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老校园的架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常见的串联式、组团式和均质式三种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综合几种结构形式并依据用地特点而设计。
新的校园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综合、灵活的布局形式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归纳起来,大学校园主要还有开敞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及综合式布局三种。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
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适。
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一个开敞式布局,虽然其中有图书馆及主体教学楼形成校园主轴,但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无法围合与限定空间,应注意空间节奏的控制,以多种手段强化。
集约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出现。
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比例较小。
在我国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约式布局的校园最为常见。
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类实例。
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分校区、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集约式的布局,特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里,除了必需的体育与活动场地,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就是校园。
进入建筑也就是进入了校园,重点开发了中央教学楼的内部空间,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设计出了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综合式布局的校园多数应用于大型的综合型新建校园。
大学校园二级空间景观设计探析

量丰富的二级空 间景观形成。作 为从 自然空间( 原空 间) 中通
过限定性要 素限定 出来 的特定 区域 ,它常是空 间范 围内两 种或两种 以上不同性质 的建筑实体在 彼此邻接时 矛盾冲 突
以期能 对大学校园二 级空间景观 建设提 出 合理 的规划 、设计之 建议 ,并探索 二级空 间景观对建 设良好校 园整体空间景 观环境
空 间 景 观一 般 依 附 予 建 筑 空 间 景 观 。 在 做 校 园 景 观 总 规 划 时 .往 往 需 要 在 主 要 建 筑 物 的 基 础 上 规 划 路 线 .提 取 景 观
校 园环境应打破观设计 为研 究
对象 ,在 对部分高校 二级空 间现 状调研 的
基础上 ,初 步分析 其 基本设计 特征 、设计 原则 、设 计手法等 ,
桥大学就没 有校园外墙 .而 以开放式 的建筑空间 、道路 、 绿化 .公 共设施等连贯 室内外空 间,创造出轻松 、流 畅和
交融的校园整体空间。 ( )在校园整体景观规划中 .将 图1 空间 中的广场 .院落 .底层架空 、水体空间和绿地等 各个
如何加强一 二级空间景观 之间的横向联 系 是 整体规
划设计 的重 要组成部 分,首先需要设 计师在 明确校 园环境 现整体 性和同一 性 在二级空 间进 行某单项 景观 设计过程 中 .如何保证 该空 间环境 与最初的校 园总体设计思 想达 到 使用对象 的行 为和心理 的基 础上 .提 出科 学的设计原 则 :
分 散 的校 园 场 所 以建 筑 物 为 节 点 连 接 起 来 .必 然 会 导 致 大
节点 .规 划景观带 ,最终 营造 出户外 主体空 间景观 。如校 园内 的中心 广场 、主体休 闲活动 区等 。这类主体空 间景观 和交通要道 共同构成校 园景观枢纽或 景观标志 ,展 示出该 校独特 的校 史和校 园文化 。1级空 间景 观 ,也可称 之为柔 观 ,模 糊空 间景观 等。此类景观 相对于 固定 建筑物 内部空 间景观和户外 主体 空间景观节 点而言 。具 有这样一些主 要 特 征 :面积小 .空间狭长 、较 零散 、被 建筑围合… …常出
大学校园室外学习空间设计探讨

对 于 适 宜 作 为 室 外 学 习 的空 间 来说 , 湖面 、 广场 、 庭 院 、山 个体往往 习惯处于这样的边界空 间以满足其寻求安全 与庇护 的
体 、绿地 、运动 场都是大学校 园室外学 习空 间的组成部分 ,因 心 理 ,从 而 展 开 学 习活 动 。因 此 ,室 外学 习者 在 边 缘 性 空 间学 为它们各 自是 由内在许 多单体空 间有机组 合而成 ( 如图1 ) ,或 习 的机 率 更 大 ,他 们 更 倾 向于 停 留 在 此 类 空 间 。例 如 ,道 路 边 通过 不同的形式构成 ,或通过相互联 系的生 态链 。举一个形象 缘 、大学校 园亲水空 间、室外屋顶与平 台等 。
—
—
5 2—— 环境 艺术
n
图 2
图 5
图 4
大学校 园室外空 间构架 的设计布局 应将 经济、文化、生态 达相对较 强的 “ 场 所感” 。因此 , 了解边界 和区域的含义有助于 的效益 融合在一起 , 从校 园室外 公共 空间的经济生态 、 教 育、 休 我们更好地理解边缘 的含义。实际上 ,这 里的边缘结合 了边缘 憩 、经济等多种功能 出发 ,建立空 间系统化的设计理念 ;对中 和 区域两方面 的概念 。从校 园公共空 间设计 的角度看 ,边缘空 点或者 中心功能区域 ,其 设计 手法 可通过大面积 、序列 、轴向 间 向人们传达 了残 留的 、 模糊的空间感受 。 从 另外一 层面 来说 , 耻 / r ~ ~ 式 空间 ,形成独特的大学校 园室外空 间形式 。 边缘空 间可 以看 作是 一种过渡性空 间。在校 园室外空 间,学生
以线性要素为特征 ,相对 于区域则体现主题单元 的连续性 ,传 境静的特 点。一 方面可以隔离不利噪音 ,从物质层面来达 到安
高校学习空间再设计:4个案例(一)

高校学习空间再设计:4个案例(一)学习是一种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学习空间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对学习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学习空间的设计不仅涉及到使用者的需求,还涉及到诸多困难,如如何适应现代技术、如何最大化使用空间等。
本文将介绍四个高校学习空间的设计案例。
1.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USSB”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在学生社交与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学习空间,名为“USSB”(Ultimate Student Study Break),旨在提供一个舒适、轻松、社交的环境来确保学生在考试期间保持充分的精力与精神状态。
“USSB”是一个宽敞而舒适的学习空间,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座位供学生进行学习和社交活动。
该空间还为学生提供了神经学疲劳营和瑜伽课程等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减轻压力。
2. 美国纽约大学的“独立小屋”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独立小屋”(The Independent House)是一个特别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和社交空间。
这个空间位于学生宿舍楼的较高层,由一系列小型单间组成,每个单间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和小厨房。
纽约大学的设计师认为,由于学生通常在晚上独自学习,需要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使他们不受干扰,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解决他们日常需求。
“独立小屋”还配备有共享式的社交空间和一系列互动性强的室内装置,如教学模拟器、音乐和游戏设备,以及各种小型展览和讲座活动。
3.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学习大道”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为适应学生日益增加的学习和研究需求,推出了一种现代化的“学习大道”。
在校园内策划了一个440英尺长的“学习大道”,包括四个分区:传统学习区、竞技场、想象空间和实验室。
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环境和设施,从而吸引不同喜好的学生加入。
卡迪夫大学的学习大道还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如学习母语的课程、研究和开发场地等。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特别关注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而是集教育、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对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教育功能的需求,还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外部空间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校园的整体风貌、生态环境以及师生的日常活动。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能够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出发,分析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
本文还将关注外部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来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特色和精神。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原则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应以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生态可持续、文化丰富、功能多样且美观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功能性与实用性原则:校园景观的设计应满足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如提供足够的绿地、运动场所、休息区域等。
同时,景观设施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
教育性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景观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景观,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植被覆盖、雨水收集等手段,提高校园的生态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化性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设计中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及利用分析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及利用分析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交流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对于学校的整体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目标,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空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一、设计原则和目标1. 多功能性:校园公共空间需要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包括学习、交流和休闲。
设计师应考虑如何将空间进行细分,以满足多种不同的功能需求。
2. 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设计中可以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植物等。
3. 引导互动:校园公共空间应该被设计成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可以设置长椅、沙发和茶几等设施,方便学生在休息的同时交流和互动;也可以设置公共艺术品、展示区等,创造交流的话题和共同的兴趣。
4. 美学与功能的结合: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美学和功能的结合。
设计师可以运用艺术、照明和色彩等元素,创造舒适、美观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
二、公共空间的利用分析1. 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通常被设计为安静和适合学习的地方。
图书馆的设计应注重噪声和灯光的控制,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阅读空间,同时还要配备充足的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
2. 教室: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设计和利用上应注重灯光、声音和空间布局。
教室的座位安排应合理,教学设备和投影设备应易于操作和维护。
3. 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社交和休闲的主要场所,设计上应提供多种设施和活动场所,如电影院、音乐室、健身房和咖啡厅。
同时,学生活动中心也可以承担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4. 室外空间:大学校园的室外空间也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的草坪、花园和露天广场等都可以被学生用于休闲和举办各类户外活动。
设计师可以考虑如何创造舒适的环境,比如设置树荫、水景和户外座椅等,提供适合学生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从需求到空间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从需求到空间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刘磊[1]雷艳华[2](1.上海纽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院)摘要:校园内的各种需求反映到物质层面,形成了优美的校园环境。
本文试图建立使用者行为需求与物质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找到空间与行为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而阐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空间内涵、空间特征与设计手法等。
关键字:需求,公共空间,校园,空间设计Public Space Design in Campus from Demand to Space——Based onZi Jingang Campus of Zhe Jiang UniversityLIU Lei,LEI Yanhua(New Sky Way)Abstract:Our beautiful campus is a physical reflection of diverse demands in school lif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pac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pace and the behavior, so as to illustrate the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methord of public space in campus.Keywords:Demand,Public space, Campus, Space design.大学校园在其将近1000年的发展历程之中,物质形态随着国家、地域及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当这种需求作用在物质层面时,就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校园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
【规划理念】 尊重自然、生态环保 人性尺度、适宜空间 时代特色、延续文脉 整体规划、滚动发展
【教学区】作为校园的知识传播中心和师生
活动服务中心,需要开敞、明快、宁静的环境。 教学空间内最好布置成步行区,也不宜设置运 动场地。在建筑群中有重点地布置一两个尺度 适宜的景观空间,作为学生等候上课和课间休 息的活动场所。高效、快捷、明确的环境识别 是这一区域的环境景空间的骨
干,其宽度应与人流、车流相适应,并配合设 置绿化及必要的辅助设施,包括停车场地。交 通空间宜具有开阔的视野,以防止发生交通事 故。林荫道会形成遮荫交通空间,对于划分空 间、遮阳避暑、降低噪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 过长的步行道,还应该设置景观节点或变换路 两侧的风景,防止产生视觉疲劳。对于大面积 的方形草坪,应满足师生抄近路的习惯,设置 斜向铺装。清晰的环境识别和方位指示牌有助 于人们有效的组织路线。
动区、学生生活区呈三角状态布置时,相 互之间距离最短,利用率最高。宿舍布置 根据地域气候,朝阳避风,在宿舍区周边 也应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如医务室、商 业摊点、银行取款机等,满足学生的生活 需求。
【校园景观环境】
现代校园更加强调交往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如聊天、晒太阳、散步、驻足观望等。要提供一 系列从开放到私密的领域性环境空间,满足不同 个性学生的需求。在整个校园环境中建筑物把校 园分割或围合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空间。区别各个 空间的重要程度,确定一级空间、二级空间和三 级空间,分别在尺度、形态、性质、营造等方面 给予不同的处理,支持不同的行为,并运用收和 放的布局手法把空间联系起来,形成空间序列。
【一级空间】 指的是校园主要广场空间、 主轴线空间或重要的历史性空间。这种环 境空间要体现校园的独特性,是重要的礼 仪性活动的使用空间,应给人开敞、明快、 振奋的感觉。一般300m为该区域的控制 尺度。在一级空间处理中,要强调环境和 人的互动。如果只强调气派,忽视人对于 环境尺度的控制把握,会造成空间浪费。
【体育运动环境】各种运动空间的场地
尺度应符合有关规定。为其安排适当的位 置,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建筑的噪声干扰。 在各个运动空间周围宜种植乔木、灌木和 草坪既可作为隔离地带,隔离带可以减低 噪音,又可以起到部分遮荫作用,以供人 们在运动间隙时休息使用,也为那些观看 的人提供场所。
【学生宿舍区】通常当教学区、体育活
【三级空间】 交往空间的需求不必是特定 的专用空间。时常经过的道路旁、水池边、 树荫下、建筑前后和建筑内部的门厅、走 廊旁,作为微观空间尺度的小环境,设置 座位,随时供师生交谈使用。将24m作 为校园微观空间的控制尺度,可以有效合 理安排建筑庭院、小品、绿化、地面铺装 等,营造人性化的近人尺度空间。有条件 的地方,还设置自动售货机、咖啡座、小 卖部等。
【二级空间】 二级空间应该包括小型的庭院、楼间 绿地等空间,具有一定的景观特点。这是个中观 尺度的空间。70*70m~100*100m作为充 满活力又宜人的尺度,其空间的感受是符合人性 化要求的。二级空间往往在校园环境中均匀分布, 它是校园中每个功能区的景观核心,相对封闭, 使用者也相对稳定,而且使用时间延续性长。由 于在该空间中会出现多种层次的行为需求,我们 应该通过景观元素进行空间划分,满足人们的不 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