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认识运动学案(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二章1.认识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二章1.认识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认识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运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运动的定义、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难点: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小车、尺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 概念讲解:通过教材,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解释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

3.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物体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运动的概念、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其变化。

7. 作业设计:(1)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原因。

答案:略。

(2)题目:根据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分析下列情况。

答案:略。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综上,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探究环节和作业设计部分。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概念、运动状态判断方法的关键,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2.1认识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2.1认识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2.1认识运动一、知识梳理 (一)宏观物体的运动1.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物质世界是个__________的世界,物质世界的_____________具有普遍性.2.探索物质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3.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4.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条路线.根据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运动.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5.物质是由______构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和核外______构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运动,而原子核又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6.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做____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可以通过扩散现象进行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机械运动.7.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而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________情况有关.二、易错分析分子以及其它微观粒子的运动、动植物的生老病死、化学变化等均不属于机械运动. 三、达标训练1.图甲、乙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号为____和____的小朋友相对于地面做了机械运甲乙1122334455动.2.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鲜花怒放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钢铁生锈3.以下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水味B.公路上汽车在奔驰C.沙尘暴时,空气中尘土飞扬D.丛林中小鹿在奔跑4.下列运动是直线运动的是()A.拖拉机沿盘山公路行驶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奔驰C.上体育课时,绕着跑道跑两圈D.游乐场过山车的运动5.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夸克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夸克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电子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电子6.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7.下列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B.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C.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D.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8.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甲乙丙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9.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四、能力提升10.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11.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3年4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当年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沙尘飘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参考答案1.2、3;2.B;3.A;4.B;5.A6.B7.B8.C9.B10.A11.A。

最新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认识运动教案新版教科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最新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认识运动教案新版教科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第1节认识运动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资世界常见机械运动方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2.过程与方法经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现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方式物资运动的过程、知道研讨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资世界产生奥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味和探求的愿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古代文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先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先生领会到物理学在本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器材:教学挂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宏观物体的运动1.情景创设利用教材的彩图,让先生本人浏览课文,结合先生生活经验,让先生经过自学、讨论交流,认识宏观物体的运动。

2.归纳: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1)物体绝对其他物体的地位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3)机械运动是我们见到的各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一种运动方式.车、船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二)、微观世界的运动1.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彩图讲解:经过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求史实可知:(1)宇宙是由物资组成的,物资是一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本钱来性质的巨大粒子”.(2)分子不是静止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物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时的景象叫扩散。

扩散是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有力证明.(4)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多原子组成.(5)原子也具有结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必然数目的电子在围绕原子核不停地运动着。

(6)原子核还有本人的内部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内部存在两种不同运动:一种是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导体的导电、材料的发光、燃烧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2.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理解运动和描述运动单元名称2.1-2认识运动、运动的描述课时2课型讨论交流课标考试内容:参考文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微观世界的运动。

命题角度:经常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背景材料。

问题类型:选择题和填空题。

目标引用导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机械运动的含义;②会区别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微观世界的运动;③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④理解参照物的概念;⑤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生活现象体会到世界是运动的;②通过观察与实践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科学家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并从诗人、画家、音乐家和物理学家描述体育的不同方式中发现体育世界的美。

方法引导观察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探究法每段时间预设时段名称时间学习指导5首次学习自学5互动探究20拨号解释10培训内化25诊断反思15辅导改进课后教学设计过程七段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学习指南1。

视频:日出日落,月亮盈亏,恒星变化,宇宙一直在移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育的世界里。

2.展示目标3.学习方法的介绍:观察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探究法。

了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先学自研1.检查先学自研的学习情况(三维学习本)2.分小组展示学生自学成果(自主学习)3.收集并呈现学生提出的问题1.学生自学本课时教学内容;摘录重要知识要点,尝试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提出不能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

2.展示自学成果互动探究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什么是机械运动?小明为什么说汽车跑得这么快?什么是运动和静止?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移动的汽车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车里的座位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什么是推荐信?参考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你能证明分子在运动吗?原子内部存在哪两个种不同的运动?沟通和讨论点拨讲解1.点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1认识运动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1认识运动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1 认识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2.1节“认识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运动的概念、类型以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运动。

2.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的概念、类型以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运动的定义和类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2. 知识讲解:a. 介绍运动的定义,解释物体位置的变化就是运动。

b. 讲解运动的类型,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c. 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物下,是运动还是静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六、板书设计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运动。

2.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运动的定义。

2. 举例说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举例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运动的概念、类型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运动、交通运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提及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应用,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物理学中运动概念的关键,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1 认识运动 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1 认识运动  教案

认识运动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能举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动手做一些简单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体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三、学习难点: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多样性,复杂性,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四、使用说明:“导学案”强调“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是对教材、练习册、实验报告等文本文件的有效整合,从内容上就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以激疑、作铺垫、了解学生问题为目的。

“合作探究”就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是课堂的中心。

“达标测试”是对学生通过“激疑”、“探究”形成的知识进行基础性检测。

“学以致用”突出知识的延伸与应用。

自主学习一、我来试,我参与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香水,学生闻到了香气。

2、【学生实验】滴一滴红墨水在清水里,观察现象。

二、我自学,我成功1、读课本20页,看图2-1-3、2-1-4。

说说这种运动形式的特点2、读课本20页,看图2-1-5。

说说这种运动形式的特点3、“我来试,我参与”“闻到香味”、“清水变淡红”,属于运动。

三、我思考,我问疑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一:机械运动1、提出问题:什么是机械运动?2、学生在教室演示机械运动的实例3、组内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探究问题二:分子运动学生列举分子运动的实例 【师生合作】认识微观世界①原子结构②物质状态达标测试1、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 、分子间有空隙B 、分子很小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可分2、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A 、沙尘暴起,飞沙满天B 、微风拂过,炊烟袅袅C 、阳春三月,花香袭人D 、丰收季节,麦浪起伏3、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 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4、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小鸟在空中飞行B 、河水流动C 、水凝固成冰D 、雨滴下落总结反思一、解释疑问。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认识运动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认识运动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认识运动导学案(新版)教科版认识运动【学习目标】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2、理解机械运动并能举例说明3、知道物质的微观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在运动。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并能举例说明;物质的微观组成及微观世界的运动。

2、难点:物质的微观组成及微观世界的运动。

【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是的。

2、下列各种现象中:(1)天空中飘动的白云,(2)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3)地球绕太阳转动,(4)流动的河水。

其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3、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如果你坐在行驶的列车内,以车窗为参照物,你是的,以铁轨为参照物,你是的,可见运动和静止是4、物质的组成:一切物质都是由组成,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

5、物质的三种状态:、、。

6、物质的微观组成:分子由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模块二合作探究实验探究一讨论交流:物质所处的状态与分子运动情况有怎样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1)固态物质的分子有位置。

2)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

3)气体物质的分子运动。

列表比较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征状态形状体积备注固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液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气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实验探究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微观世界的运动”,完成下列“ 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图”:物质分子()模块三形成提升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火车是;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4、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5、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6、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是相对________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认识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认识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1)

【课题】认识运动学习目标:1、会判断什么是机械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运动的世界。

2、比较微观世界的运动,列举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他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重点:判断什么是机械运动。

难点:列举每种运动的典型例子。

【预习导学】试一试1.观察以上图片,你会发现,浩瀚的宇宙在不停地__________,比赛的跑车在__________,海边跑步的人在__________,从而可以看出,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物质世界是个__________的世界,物质世界的_____________具有普遍性。

2.探索物质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一、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3.除了课本上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运动的例子呢?4.总结我们身边的运动例子,你会发现,他们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__________,与我们生活联系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

_______________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5.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条路线。

根据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运动。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6.我们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呢?物理学研究表明,物质是由_______组成的,分子是________的微粒,【自主学习材料】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将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其实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

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悬浮微粒。

当悬浮的微粒足够小的时候,由于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超强的时候,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认识运动
☆学习目标☆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2、理解机械运动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物质的微观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在运动。

☆学习过程☆
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阅读20-21页“宏观物体的运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物质世界是个的世界。

2、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3、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4、认真观察课本图2-1-3,草原上奔跑的马群是在做机械运动吗?为什么?都市里滚滚的车流在做
机械运动吗?翱翔太空的“神州飞船呢?太阳系的成员呢?
5、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主要是看物体的__________是否发生了或发生过变化。

6、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课本第21页图2-1-4中,儿童乘坐的小船做什么运动?过山车做什么运动?
练习1.跑100米的运动员,他跑过的路线是(填“直线”或“曲线”);水平扔出去的篮球落到了地面上,篮球经过的路线是___ (填“直线”或“曲线”)。

练习2.下列变化中可称为机械运动的是()
A.物体温度从150C升高到25℃ B.电灯从亮到不亮的过程
C.小刚同学做100米短跑 D.指南针指向南方
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阅读课本“微观世界的运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一切物体都由组成的,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

2、把一滴红墨水滴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过一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3、用手按住空气清新剂的按钮,喷出一些空气清新剂,你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4、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组成的,你是怎么知道分子在不停要运动呢?请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5、物质所处的状态与分子运动情况有怎样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1)固态物质的分子有位置;
(2)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
(3)气体物质的分子运动。

状态形状体积备注
固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
液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
气态()固定形状()一定体积
6、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和在周围绕着
它运动的组成的。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
实验,提出了模型。

7、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微观世界的运动”,完成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图”:
练习3.地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

关于原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原子、电子、病菌 B.电子、原子、病菌
C.电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电子
☆自我检测☆
1、以下变化过程中没有机械运动的是( )
A.夏日的馒头长时间放置后会变黑
B.地震时很多石块从山顶滑到山下
C.太阳东升西落
D.青蛙从水中跳上岸
2、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下列对于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宇宙中的各个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C.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4、下列物体中,尺度最大的是()
A.太阳
B.原子
C.地球
D.电子
5、大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
A.变大
B.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
6、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那么原子是由下面哪两部分组成的?()
A.原子核、质子
B. 质子、中子
C. 原子核、夸克
D.原子核、核外电子
7、原子核是由()
A.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香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正确排列的是()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10、如图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由于硫酸铜
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你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这样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