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于我院新生儿中选择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100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收集和整理其各项基本资料,分析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感染、早产、溶血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病危险因素的前3位,其余危险因素包括窒息、头颅血肿和遗传代谢病,母妊高症、窒息史、胎便排泄延迟、低蛋白血症为早产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当前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增加对该疾病的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胆红素脑病属于新生儿黄疸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能够导致新生儿发生脑瘫、听力障碍以及智能迟缓等情况,但是其属于可预防的疾病,关键则在于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风险评估,也就需要首先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项危险因素,以能够提升相关防治工作的合理性,从而降低脑细胞损伤情况以及后遗症的发生率[1]。

我院本次研究将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研究对象共200例,均为我院新生儿,入院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其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为实验组,全部符合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

实验组:性别比例为67(男):33(女),日龄跨度为8(日)——22(日),平均为15.33±1.32(日);对照组:性别比例为78(男):22(女),年龄跨度为7(日)——23(日),平均为14.32±2.13(岁),P>0.05.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合并症,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入院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TS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峰值(DBiL)、C-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清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以及总胆红素和清蛋白的比值(B/A)等,合并症包括出生后24小时内是否发生黄疸、是否剖宫产、母亲有无妊娠期高血压、低体温、感染、发热、贫血、围产期缺氧、酸中毒、高血糖、低血糖、低钠血症、高钠血症、颅脑血肿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0例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0例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围生期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R 2. 721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lo~65(0O2—O8 4 03 3O2 1) 3 7—0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 oaahp rirbn — Nent yeblu ie l i
倪 芳
( 上海 崇明堡镇人 民 医院 小儿 内科 , 上海
【 摘要 】 目的
2 2 5) 0 1 7
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的病 因、 相关危险 因素及治疗措施 , 为临床早防早治新生儿高胆
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 根据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地 确认病 因 ; 同时详细收集所 有病 例围生信息 , 对于多项病 因混合 的病例 , 取归入主要病 因的分类原则 , 采 并对治 疗、 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 围生期因素 占首位(27 %)其次为感染因素(63 %)其他因素有母乳性黄疸(O 、 4. 3 , 2. 6 , 1%)
7 4 。 2 例 d
生儿 腹泻 4 ; 中并 发新 生儿 硬 肿 2 。母 乳性 黄 例 其 例 ① 蓝光 照射疗法 : 间断蓝光照射 疸 1例 (Oo%)巨细 胞 病毒 感染 2 (. %)红 细 采用 1 】.0 , 例 12 , 8
1 治疗 . 2
1 — h 用经皮 胆红素测量仪测 量后再决定是 否继续 胞 增 多症 9 81%)A 1 , 0 2 例(.8 ,BO血型不 合 4 (. %)原 例 36 , 4 光疗 。②药 物治疗 : 给予苯 巴比妥钠 和尼可刹米 , 必要 因不 明 8 (.7 。 例 72 %) 时静 脉应 用 白蛋 白或 免疫 球蛋 白 ; 纠正 酸 中毒 、 加 增 各 种 病 因 所 导 致 的 血 高 胆 红 素 程 度 及 转 归 比 热 卡摄 人等 , 口服 茵栀黄 口服 液 。③ 其他 治疗 : 维 较 : 1 例 患 儿 中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在 2 5 3 2g l 如 10 0 — 4 mo/ L 持 血糖 、 体温 正 常 , 纠正 缺氧 、 贫血 、 肿 和 防止心 力 的 9 例 (0 0 ,4— 2 mo/ 9 (.8 , 水 9 9. %)32 40 ̄ l 0 L的 例 81%) >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新生儿科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共520例,将其分为出现重症高胆红素症状的观察组患儿与未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对照组患儿各260例。

通过归纳整合两组患儿的具体病因、病理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数据信息,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如感染、头颅血肿、窒息、早产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贫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影响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早产、头颅血肿、窒息、溶血。

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早产、头颅血肿、溶血等。

及时确定与准确把握这些临床危险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为该病症的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近年来在新生儿科病房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指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过高所造成的诸多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原因既有感染性因素,也有非感染性因素[1]。

新生儿体内过高的胆红素水平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抑制,就很有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变,进而直接造成胆红素脑病危,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这就要求医疗人员在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中,应当尽早诊断与发现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为医师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提供必要的指导[2]。

本院通过将26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260例未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研究比对,概括总结出了该病症主要的临床危险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新生儿科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共520例,其中260例患儿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3-08-19T14:55:30.70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巧玲[导读]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问题,也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存在争议较多的问题。

李巧玲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医院 056600[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2008-2012 年期间我院收治的40 例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 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μmol/L 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设立对照组40 例,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 之内或者是足月婴儿,其中,其血清胆红素峰值在258μmol/L、221μmol/L。

结果:经过两者的对比研究发现,引发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另外还有溶血、早产、头颅血肿、窒息等。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理原因发生很大程度的变迁,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不明原因将是未来婴儿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随着现代社会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的儿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不论是从医疗市场的发展,还是从学术角度来讲,儿科领域都将成为未来医学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

对于新生儿而言,黄疸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问题,也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存在争议较多的问题。

患儿体内血清高水平未结合胆红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为此,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尽早干预,从而确保婴儿的生命健康。

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40 例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的资料和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 例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男25 例,女 15 例,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 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μmol/L 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 80%以上的患儿;设立对照组40 例,男28 例,女12 例,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 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在221μmol/L-258μmol/L 之间。

试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试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试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目的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且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6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儿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Ⅰ组),另30例患儿为高胆红素血症(Ⅱ组),对两组患儿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儿感染、围产窒息、头皮血肿及早产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ABO溶血、遗传代谢病及宫内窘迫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与感染、围产窒息、头皮血肿及早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生儿在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后应尽早的进行治疗干预,保证新生儿健康的生长发育。

标签: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是判断黄疸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肝功能的指标,当总胆红素超过34 umol/L时可称之为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临床数据显示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可达到50%[1]。

引发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的因素比较多,且并不是单一的作用,往往是多种因素所引发的。

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发育,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发展成为胆红素脑病,对患儿听觉、视觉等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甚至引发残疾[2]。

有研究显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生因素复杂多样。

想要及时准确的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首先应明确引发因素,根据引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此次研究针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将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且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6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儿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Ⅰ组),另30例患儿为高胆红素血症(Ⅱ组)。

纳入标准:参加本次研究患儿均符合临床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3](高胆红素血症:24 h内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103 umol/L;48 h内>154 umol/L;72 h内>205 umol/L。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约为 20%-5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核黄疸,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较低,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2.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包括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等,这些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加重肝脏负担。

3.感染:新生儿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可导致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

4.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等,这些疾病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水杨酸类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6.母乳性黄疸:母乳中存在某些成分,如激素、酶等,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具体方法如下:1.病史:了解患儿出生情况、喂养史、家族史等。

2.临床表现:观察患儿的皮肤、巩膜黄染程度,评估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测定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依据。

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即为高胆红素血症。

此外,还需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

4.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有助于了解肝脏、胆囊、胆管等器官的病变。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有哪些危险因素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 610000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NHB)即指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比正常参考值范围的高,因而新生儿的皮肤黏膜的黄染程度比正常状态更重。

新生儿产生高胆红素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在分娩出来后,其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机体的红细胞会被更多的破坏,致使产生出更高的胆红素水平。

近年来,随着NHB发病例数的不断增加,其致病的危险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多变,大部分新生儿于出生后都可能发生生理性黄疸,其皮肤的巩膜黄染,因而仅仅靠产科的医生、护及家长来辨认新生儿以肉眼方式来观察是否出现NHB是很难的,这样极易出现延误不治,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若NHB毒性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重症高胆红素脑病,会对新生儿的视觉、听觉等神经系统形成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新生儿残疾。

因此,对于新生儿NHB的致病危险因素,本文做了如下总结:1药物因素药物是引发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妊娠期间,产妇服用某些药物将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的肝功异常,胆红素远远高于正常值,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导致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药物包括孕酮、皮质激素、新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甲基睾丸酮、头孢霉素、苯巴比妥、乙醇、咖啡因、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类)等。

2剖宫产剖宫产导致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危险因素之一,这可能是因为在进行剖宫产时使用的麻醉药物会通过胎盘进而影响到胎儿的循环功能,提高了新生儿机体内红细胞膜的通透性,且进行剖宫产将会让胎儿无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呼吸功能,这又会对胎儿的血氧分压及血氧饱产生影响,增高新生儿的红血细胞比容,大大的破坏掉新生儿机体内的红细胞的,致使胆红素大量产生。

此外,剖宫产所使用的麻醉药会影响到新生儿的肠蠕动功能,使新生儿不能正常的排出胎便,增加了胆红素肝肠循环。

同时,当剖宫产整个用时比较长,即从切开子宫至新生儿的出生这一时间段的间隔较长,很容易导致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新生儿误发生羊水误吸的风险性,这也是致使新生儿产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致病因素之一。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探讨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探讨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目的明确新生儿出现重状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2014年2月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

观察组患有重症胆红素血症,对照组为一般高胆红素血症。

对比两组导致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结果新生儿出现的感染、围产窒息等情况是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具有多样性特点,新生儿出现的溶血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

要把握临床危险,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使新生儿能够及时获得治疗。

标签: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在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中黄疸的出现会伴有危险情况的发生,不但会加重黄疸的程度同时还会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变成残疾。

因此要及时进行治疗,做好早期干预治疗工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有很多,是综合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择我院2013年5—2014年2月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2014年2月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37例。

选择的患儿经过诊断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标准。

观察组中的患儿胆红素水平超过342μmol/l,诊断为重症胆红素血症。

对照组中的患儿为一般高胆红素血症。

选择的患儿排出因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者由其他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能性。

1.2研究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的胆红素采用的是重氮法,统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原。

主要的病因是核黄疽、母乳性黄疽。

感染、早产等是病理因素。

对两组患儿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置信水平α=0.05,p<0.05时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两组患儿产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新生儿科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共520例,将其分为出现重症高胆红素症状的观察组患儿与未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对照组患儿各260例。

通过归纳整合两组患儿的具体病因、病理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数据信息,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如感染、头颅血肿、窒息、早产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贫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影响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早产、头颅血肿、窒息、溶血。

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早产、头颅血肿、溶血等。

及时确定与准确把握这些临床危险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为该病症的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近年来在新生儿科病房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指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过高所造成的诸多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原因既有感染性因素,也有非感染性因素[1]。

新生儿体内过高的胆红素水平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抑制,就很有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变,进而直接造成胆红素脑病危,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这就要求医疗人员在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中,应当尽早诊断与发现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为医师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提供必要的指导[2]。

本院通过将26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260例未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研究比对,概括总结出了该病症主要的临床危险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新生儿科病房所收治的患儿共520例,其中260例患儿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将520例患儿平均分为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组与未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对照组各260例。

其中观察组男150例,女110例,日龄6~14 d,平均(6.6±
2.1)d。

足月患儿120例,早产儿100例,过期产儿40例。

正常体重(
3.2~
4.6 kg)120例,低于正常体重80例,高于正常体重60例;对照组男140例,女120例,日龄5~16 d,平均(8.2±3.3)d。

足月患儿130例,早产儿90例,过期产儿40例。

正常体重135例,低于正常体重75例,高于正常体重50例。

1.2 方法
1.2.1 黄疸评价标准患儿在出生2~4 d后出现黄疸,至5~7 d黄疸症状尤为突出。

足月儿与早产儿经临床检查其胆红素223.5 mmol/L,则判定为病理性黄疸;若患儿的胆红素水平>354 mmol/L,则判定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3]。

1.2.2 危险因素评价标准新生儿重症高达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早产、母乳、头颅血肿、ABO溶血。

其中感染包括感染性肺炎、脐炎、败血症、皮肤感染、CMV感染,窒息依照具体的程度大小可分为轻度与重装,母
乳性可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两类[4]。

而其他危险因素,如遗传代谢、RH溶血等则未计入本次研究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感染130例(50.00%),其中肺炎42例(16.15%),脐炎28(10.77%)例,败血症
15例(5.77%),皮肤感染32例(12.31%),CMV感染13例(5.00%)。

早产儿35例(13.46%),母乳性黄疸18例(6.92%),原因不明29例(11.15%)。

对照组患儿感染125例(48.08%),其中肺炎
67例(25.77%),脐炎28例(10.77%),败血症6例(2.31%),皮肤感染20例(6.90%),CMV感染3例(1.14%)。

早产儿32例(12.31%),母乳性黄疸16例(6.15%),原因不明46例(17.69%)。

新生儿重症高达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早产、母乳、头颅血肿、ABO溶血等。

其中感染包括感染性肺炎、脐炎、败血症、皮肤感染、CMV感染等,窒息依照具体的程度大小可分为轻度与重装,母乳性可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两类[4]。

而其他危险因素,如遗传代谢、RH溶血等则未计入本次研究的危险因素。

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贫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影响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早产、头颅血肿、窒息、溶血。

详见表1、表2。

3 讨论
当前导致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病因不一而足,既包括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感染性因素,也包括一些肺感染性因素,例如新生儿溶血性贫血[5]。

而黄疸是新生儿在早期的临床诊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

从严格意义来说,黄疸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同时又是临床上多种新生儿疾病的集中体现[6]。

当前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病理性黄疸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病症。

要彻底去除病理性黄疸,就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蓝光治疗[7]。

此外,儿童的脑中枢精神系统极易受损,这就从另一方面对医疗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性。

由于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产生的原因不胜枚举,有的可能是单一因素起作用,有的可能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8]。

这就要求医疗工作人员在进行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过程中,应当采用切实有效的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而找出造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9]。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诸多临床危险中,感染依然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10]。

在新生儿时期,患者往往由于受到多种细菌的感染侵袭,进而引起溶血、肝炎等症状,最终引发高胆红素血症[11]。

此外,
早产儿与头颅血肿也是主要临床危险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细菌感染的作用下,新生儿最容易引发感染性肺炎,以黄疸为最突出的临床症状[12]。

新生儿在罹患肺炎后,由于过度缺乏直接影响到患儿胆红素的代谢作用,这就直接造成了新生儿体内高胆红素血压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对患儿生命健康的威胁与伤害也越来越大[13]。

感染细菌的患儿由于自身机体耗氧量过大,人体内的葡萄糖也就开始了自我的无氧代谢活动。

一般而言,受到感染的患儿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就需要患儿在医师的帮助下进行抗感染与蓝光照射相结合的诊治手段,以便尽快恢复自身[14]。

另一方面,由于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胆红素的代谢作用不能及时进行,这就要求医师同时还要重视早产儿黄疸的临床诊治问题。

本次研究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种临床危险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论述,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5]。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早产、头颅血肿、溶血等。

及时确定与准确把握这些临床危险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为该病症的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兰周吉.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中西医综合防治[J].青海医药杂志,2011,4(8):67-68.[2]饶斯清,何政贤,徐群芳,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4(15):90-91.
[3]钟丹妮,刘悠南,林伟雄.广西新生儿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Gly71Arg突变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10):44-45.
[4]师冬琳,刘军,高春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56例的病因与防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8(1):55-56.
[5]赵培侠,刘小红,康燕,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2011,6(11):112-113.
[6]邵肖梅,叶鸿瑁,丘小讪.实用新生儿学[J].人民卫生,2010,9(10):9-11.
[7]刘宁,刘莉,闰蓓,等.围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分[J].天津医药,2011,36(12):92-93.
[8]荆肖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4(8):77-78.
[9]戴听,程国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957-959.
[10]闫淑媛,陈平洋,谢宗德,等.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1,5(11):63-64.
[11]刘丽娟,朴梅花,李松.血清游离胆红素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10(6):81-82.
[12]杨彩云,沈颖,王慧欣,等.血胱抑素C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肾功能的诊断价值[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9(17):99-101.
[13]刘义.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值列线图[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1(6):85-86.
[14]王来栓,邵肖梅.先天性巴特综合征一例[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2(8):72-73.
[15]柳国胜.我国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1(7):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