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数列基础知识教案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中职数学数列基础知识教案备课讲稿

中职数学数列基础知识教案备课讲稿

中职数学数列基础知识教案课 题 6.1.1 数列的基本知识课 型 新课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其中第1个数叫做第1项(或首项),第2个数叫做第2项,…,第n 个数叫做第n 项.其中反应各项在在数列中的位置的数字1,2,…,n ,称为项数.例如数列:3.数列的分类:只有有限项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有无限项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判断那些是有穷数列那些是无穷数列?(幻灯片)4. 数列的一般形式:ΛΛn a a a a 321、、 {}n a 或简记为 )(.*∈N n n a n 项是数列的第其中通项或一般项叫数列}{a n n a练习(幻灯片)5、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a n (n =1,2,3,…)与n 之间的关系可用a n = f ( 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关系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n 的取值是正整数集的一个子集. 例1例2小结:(幻灯片)举例使学生对数列项的认识教师利用上面举过的例子,讲解“数列的分类”通过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通过例题使学生更好的运用 通项公式解题教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教 者 赵凌娇时 间2012、9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能力目标:了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重 点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难 点 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 教 具 多媒体师 生 活 动教 学 过 程导入:1.讲故事,感受数列2.引入新课:童年的歌谣《数青蛙》 寻找规律,在空格内填数字:(1)()()81615131211、、、、、、、 Λ1410842)2(、)(、、、)(、、 22222754323、)(、、、、、)()( Λ)(、、)(、、、、、、)(218532114归纳它们有何共同特点?教师讲述古印度传说故事《棋盘上的麦粒》.学生倾听故事,认识数列.幻灯片播放,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列教师提出问题.ΛΛ643222221、、、。

《数列复习课中职》课件

《数列复习课中职》课件

值和公差。
5
应用题
通过一些应用题来加深对等差数列 的理解和运用。
三、等比数列
定义和公式
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 如何使用通项公式来找到等 比数列的任意项。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并了解其在财务领域的应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 式
了解如何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包括复利问题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 列求和公式
总结斐波那契数列 的求和公式和特点。
总结
对数列求和公式进 行总结并回顾重要 内容。
七、总结和展望
1 数列的重要性
总结数列在数学和实 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下一步的学习动向 3 课程回顾和总结
推荐学习数学中其他 相关的主题和概念。
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 内容和你的学习成果。
等比数列的性质
探索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如比值和公比。
应用题
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题来加深 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和运用。
四、斐波那契数列
1 定义和公式
介绍斐波那契数列的 定义和递推公式。
2 斐波那契数列的
性质
探索斐波那契数列的 一些特性和规律,如 黄金分割。
3 应用题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 理解和应用斐波那契 数列。
《数列复习课中职》PPT 课件
欢迎来到《数列复习课中职》PPT课件!在这次复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列 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重要的求和公式。让我们开始吧!
一、数列的定义和概念
什么是数列
了解数列的基本定义以及它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列的性质
探索数列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有界性、递增性和递减性。
数列的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的概念》教案 (一)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的概念》教案 (一)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的概念》教案 (一)本文将围绕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的概念》教案进行阐述和分析。

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教案分析和教学体会。

希望本文能够对数学教学教师以及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引言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高中数学中便有涉及。

而在中职教学中,更是需要对数列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为此,人教版编写了《数列的概念》的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接下来将对这一教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包括基本知识、技能、过程、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其中包括对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的公式和求和公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们可以具备较好的数列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的公式和求和公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相辅相成,包含了数列最基本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们全面地了解数列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多样,包括了讲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

其中,小组合作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则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列相关知识点。

四、教具准备和课堂安排本教案的教具准备比较充足,包括了PPT、教学黑板、教学实物等。

这些教具对于教师讲解、学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教案规定了较为详细的课堂安排,包括了准备、导入、展示、提高、反思等五个环节。

这种严谨的课堂安排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体会通过对教案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这份教案的编写有着较为严谨的逻辑和合理的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了教案的优点和好处。

例如,教案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相关知识点;同时,教案的安排合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和管理整个教学过程。

中职中专技校数学下册 第一章 数列概念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中职中专技校数学下册 第一章 数列概念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31..22 等差数数列列
节菜单
例题解析
1.1 数列的基本知识
1.2 等差数列 例1 下列数列都是等差数列,试求出其1.中3 的等未比知数项列:
(1)3,a,5
(2)3,b,c,-9
解 (1)由题意得
(2)由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b=-1,c=-5
31..22 等差数数列列
节菜单
1.1 数列的基本知识
第1章 数 列
谢尔宾斯基三角形
数列的基本知识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3.1 数列的基本知识
节菜单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的定义、表示、分类等基1本.1概念数.列的基本知识 2.理解数列的项、通项公式及前n项1和.的2 意义等.差数列 3.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1公.3式写等出比数列数的列任意一项.
1.2 等差数列
45..能培在养具学体生情观境察中 、, 分发 析现 问数 题列 的的 能等 力差 ,关 由系 特, 殊1并 到.能 一3 用 般有 的等关 归比知 纳识能数解力列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综合应用.
例2 求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2,5,8,11,… (2)
解(1)观察数列的规律
节菜单
1.1 数列的基本知识 1.2 等差数列 1.3 等比数列
由此可知其通项公式为 an=3n-1
3.1 数列的基本知识
(2) 解 观察数列的规律
节菜单
1.1 数列的基本知识 1.2 等差数列 1.3 等比数列
an=-5+(n-1)( -4) 设这个数列的第n项是-401,则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数列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数列

【课题】6.1 数列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讲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从几个具体实例入手,引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上,不论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序”,比如我们随便写出的两列数:2,1,15,3,243,23与1,15,23,2,243,3,就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因此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因此是不同的数列.例1和例3是基本题目,前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后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是通项公式的逆向应用.例2是巩固性题目,指导学生分析完成.要列出项数与该项的对应关系,不能泛泛而谈,采用对应表的方法比较直观,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从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时,cos ,…. 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n a ,.()n ∈N下角码中的数为项数,1a 表示第【教师教学后记】【课题】 6.2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的定义中,应特别强调“等差”的特点:d a a n n =-+1(常数).例1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教材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次迭代的过程,所用的归纳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公式的正确性还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例2是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中任一项的巩固性题目,注意求公差的方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1n a n d a 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后记】【课题】 6.2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数列的定义中,应特别强调“等差”的特点:d a a n n =-+1(常数).例1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教材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次迭代的过程,所用的归纳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公式的正确性还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例2是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中任一项的巩固性题目,注意求公差的方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1n a n d a 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后记】【课题】 6.3 等比数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是通项公式的推导.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内容上相类似,要让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并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比数列的定义是推导通项公式的基础,教学中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强调“等比”的特点:q a a nn =+1(常数). 例1是基础题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与等差数列一样,教材中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归纳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完全归纳法,公式的正确性也应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这一点不需要给学生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1a ,q ,n , n a , 只有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一个量.教材中例2、例3都是这类问题.注意:例3中通过两式相除求公比的方法是研究等比数列问题常用的方法.从例4可以看到,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则将这三个数设成是aq a qa,,比较好,因为这样设了以后,这三个数的积正好等于,3a 很容易将a 求出.【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后记】【课题】 6.3 等比数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应用举例.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难点是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求等比数列的项数n 的问题及知识的简单实际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叫错位相减法,这种方法很重要,应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n n S a n q a 、、、、1,只要知道其中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的两个量.教材中例6是已知n n S a a 、、1求n q 、的例子.将等号两边化成同底数幂的形式,利用指数相等来求解n 的方法是研究等比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135分钟)【教学过程】++n a a 式的两边分别减去(2)式的两边,得111=-a a【教师教学后记】−。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的概念》教案 (二)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的概念》教案 (二)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的概念》教案 (二)1. 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数所组成的序列。

- 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数列的项,用a1, a2, a3, …… 表示。

- 数列的项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2. 数列的分类-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称为公差,用d表示。

-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称为公比,用q表示。

- 等差-等比数列:既有等差又有等比的性质,称为等差-等比数列。

3. 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q^(n-1)-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q^(n-1) + (n-1)d4.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an)n/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1-q^n))/(1-q)- 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q^n-d)/(q-1)5. 数列的应用- 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数学分析、概率论、组合数学等。

- 数列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如金融领域的利息计算、物流领域的路径规划等。

6. 数列的拓展- 斐波那契数列:数列的每一项都是其前两项之和,即a(n) = a(n-1) + a(n-2),其中a1 = 1,a2 = 1。

- 等比数列的和无穷公式:当|q|<1时,Sn = a1/(1-q);当|q|≥1时,Sn = 无穷大或无穷小。

- 等比数列的和的性质:当|q|<1时,Sn有上界,即Sn≤a1/(1-q);当|q|≥1时,Sn无上界。

中职数学数列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职数学数列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职数学数列的基本知识ppt课件目录•数列基本概念与性质•数列求和与通项公式•数列递推关系与性质•数列极限与收敛性判断•数列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举例PART01数列基本概念与性质数列定义数列表示方法数列的项通常用带下标的字母来表示数列,如{an}。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0302 01数列定义及表示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等差数列性质任意两项之差为常数。

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成等差数列的若干个数的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

中间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一半。

等差数列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等比数列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等比数列性质任意两项之比为常数。

中间项的平方等于首尾两项的乘积。

从第一项开始,依次成等比数列的若干个数的积等于首项乘以末项再乘以公比的次幂。

算术数列几何数列调和数列混合数列常见数列类型及特点01020304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常数,如1, 3, 5, 7,...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常数,如2, 4, 8, 16,...每一项的倒数成等差数列,如1, 1/2, 1/3, 1/4,...不具有明显规律的数列,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PART02数列求和与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推导通过倒序相加法或错位相减法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问题,如计算前n项和、求某一项的值等。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通过错位相减法或等比数列的性质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用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解决与等比数列相关的问题,如计算前n 项和、求某一项的值等。

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观察法根据已知的递推关系式,逐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递推法通过设定未知数,建立方程组,求解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待定系数法通项公式求解方法典型例题解析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S10=100,S20=300,求S30。

中职数学数列的基本知识课件

中职数学数列的基本知识课件
中职数学数列的基本 知识课件
目录
• 数列基本概念与性质 • 数列求和与通项公式 • 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数列极限初步认识 • 数列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数列基本概念与性质
数列定义及表示方法
数列定义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表示方法
通常用带下标的字母表示,如$a_n$,其中$n$为自然数,表示数列的第$n$项 。
易错难点剖析及注意事项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判定
在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时,需要注意公差或公比 是否恒定,以及首项是否符合定义。
公式应用中的细节问题
在使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时,需要注意公 式中各项的对应关系,以及是否满足公式的使用条件。
极限概念的理解
在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时,需要注意极限的严格定义,以及极限的 唯一性、保号性等性质。
等比数列及其性质
等比数列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 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等比数列性质
任意两项之比为常数。
中项性质:在等比数列中,如果$m+n=p+q$,则$a_m times a_n = a_p times a_q$。 等比中项: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 $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
解答1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以列出方程组求解 得到公差d=2,进而得到通项公式an=2n-1和前n项和公 式Sn=n^2。
例题2
已知等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且b1=2,T3=26 ,求bn和Tn。
解答2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以列出方程组求解 得到公比q=3,进而得到通项公式bn=2*3^(n-1)和前 n项和公式Tn=(3^n-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数学数列基础知
识教案
课 题 6.1.1 数列的基本知识
课 型 新课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其中第1个数叫做第1项(或首项),第2个数叫做第2项,…,第n 个数叫做第n 项.其中反应各项在在数列中的位置的数字
1,2,…,n ,称为项数.
例如数列:
3.数列的分类:
只有有限项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有无限项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判断那些是有穷数列那些是无穷数列?(幻灯片)
4. 数列的一般形式:
ΛΛn a a a a 321、、 {}n a 或简记为 )(.*∈N n n a n 项是数列的第其中
通项或一般项叫数列}{a n n a
练习(幻灯片)
5、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a n (n =1,2,3,…)与n 之间的关系可用
a n = f ( n )
来表示,那么这个关系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n 的取值是正整数集的一个子集. 例1
例2
小结:(幻灯片)
举例使学生对数列项的认识
教师利用上面举过的例子,
讲解
“数列的分类”
通过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
通过例题使学生更好的运用 通项公式解题
教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
的知
识点.
教 者 赵凌娇
时 间
2012、9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
能力目标:了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 点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难 点 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 教 具 多媒体
师 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导入:1.讲故事,感受数列
2.引入新课:童年的歌谣《数青蛙》 寻找规律,在空格内填数字:
(1)()(
)8
161
5131211、、、、、、、 Λ1410842)2(、)(、、、)(、、 22222754323、)(、、、、、)()( Λ)(、、)(、、、、、、)(218532114
归纳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教师讲述古印度传说故事《棋盘上的麦粒》.
学生倾听故事,认识数列.
幻灯片播放,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列
教师提出问题.
Λ
Λ643222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