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 (2)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积月累1--4

三年级语文日积月累1——4单元一、帮词语找家。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1、描写花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日月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山峦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对对碰。
1、万壑树参天,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2、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3、雨里鸡鸣一两家,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4、穿花蛱蝶深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5、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三、我会认,我会填。
()()群书()()不倦()学()问学()不()坚()不()业()于()专心()()()精()神废()忘()()()全力()而不()脚()实()四:认真动脑筋。
1、问题总是出在薄弱环节上。
(凡事都遵循其客观的规律,比喻在薄弱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对事情的一种因果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有亲自下到河里才知道河水的深浅,只有亲口去品尝梨才知道它酸还是甜。
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事情都要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去了解,而不能想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看问题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或躲开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界的条件会限制事物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日积月累

三年级下册语文七单元日积月累一、学习内容兵(bīng)来将挡,水来土掩(yān)。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二、成语解释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意思是: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思是: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三、成语出处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出处:《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
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处:(1)《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2)《三国志·吕蒙传》:蒙曰:“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3)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
”刘真《春大姐》:“玉春娘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四、识字注音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五、默写背诵1.兵来将挡,。
2. ,焉得虎子。
3.眼见为,耳听为。
4.近朱者,近墨者。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成语释义及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bù【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详细解释】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滥竽充数làn yúchōng shù【释义】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详细解释】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一、概述语文园地二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儿童文学、经典诗词、古诗词鉴赏等多个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本书,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语文园地二》这本书的日积月累之处。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园地二》所选的文章内容广泛,既有儿童文学,也有古诗词。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培养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欣赏的逐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园地二》中所选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适合小学生阅读。
通过大量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逐渐理解作者的用心,领略其中的深意,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外阅读的推荐《语文园地二》作为学生的课本,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
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阅读这些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通过课内外的阅读积累,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章,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如何进行诗词鉴赏。
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语文园地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总结《语文园地二》作为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不仅包括了儿童文学、经典诗词、古诗词鉴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信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二》,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对传统文化也会有更多的了解和热爱。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讲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讲解《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该册的《日积月累》是第二个单元。
这个单元主要围绕着“积累”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听说、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日积月累》这个单元中,有一篇篇精选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题、写作题。
下面是对一些重要内容的相关参考解析:《小夜曲》这是一篇由连载小说改编的课文,讲述了小杰因为喜爱音乐而在茶馆里偷学琵琶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美好品质,如爱音乐、踏实努力等。
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理解其中的道理。
阅读题:1. 小夜曲的作者是谁?2. 小杰最常做的事是什么?3. 小杰为什么喜欢音乐?《考试的一天》这是一篇以小故事为主线的课文,讲述了一个考试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知道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备考的重要性。
在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化解紧张情绪,合理安排时间。
阅读题:1. 学生们最后一堂课是什么课?2. 考试开始前,小明感到了什么?《充满了乐趣的运动》这是一篇以运动为主题的课文,描述了几个小朋友通过运动来度过开心的周末时光。
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阅读题:1. 文中提到了哪些运动项目?2. 小玲在做什么运动时感到兴奋?《收音机的秘密》这是一篇以玩具收音机为主题的课文,通过一个小男孩和一个神奇收音机的故事,揭示了收音机的原理和作用。
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收音机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阅读题:1. 小杰听见了什么声音?2. 收音机有什么作用?除了以上的课文内容,还有一些相关的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需要学生完成。
阅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一、词语解释。
1. 邯郸学步。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学步:学习走路。
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
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现在用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2. 滥竽充数。
- 滥:失实的,假的。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数:凑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
等齐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竽,南郭先生就只好逃走了。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以次货冒充好货。
3. 掩耳盗铃。
- 掩:遮蔽,遮盖。
盗:偷。
有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怕铃铛响起来被人发觉,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
其实,他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照样能听到,还是会发现他的偷窃行为。
这个成语是说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4. 自相矛盾。
-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
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先夸自己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破;又夸自己的矛很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他就回答不出来了。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5. 刻舟求剑。
- 舟:船。
求:寻找。
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这个成语讽刺那些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6. 画蛇添足。
-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又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日积月累、古诗歌整理(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日积月累、古诗歌整
理(部编人教版)
目的
本文档旨在整理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的日积月累内容和古诗歌,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1. 日积月累内容
- 单元一:爱研究,勤动脑
- 单元二:每天阅读,读书乐园
- 单元三:认真听讲,专心研究
- 单元四:健康饮食,呵护生命
- 单元五:成长的足迹,见证自己
- 单元六:科学实验,发现未知
- 单元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 单元八: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
- 单元九:感受大自然,享受生活
- 单元十:成长的篇章,励志之路
2. 古诗歌整理
2.1 古诗歌一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2 古诗歌二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2.3 古诗歌三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2.4 古诗歌四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5 古诗歌五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意事项
- 本文档整理的内容为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和古诗歌,确保准确性。
- 本文档为简要整理,不涉及详细解读和分析。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日积月累和古诗歌的整理,请按照实际教学需求和教材规定使用。
定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共23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定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日 积月累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1.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
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2.数量词
一支歌曲一阵微风一身羽毛一眼清泉一束金光一幅画面一串珍珠一对翅膀3.积累词语
描写花草的: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描写日月的:
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描写山峦的: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第五单元
9.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六单元
10.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去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11.描写天气的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睛.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睛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睛.
第二单元
4.反义词
清—(浊)廉—(贪)正—(偏)罪—(功)善—(恶)罚—(奖)懒—(勤)优—(劣)
5.背诵、默写并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作者是谁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隐隐夏木转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第七单元
12.成语积累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13.古诗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邢俊臣)
14.说“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精炼著名的话叫格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第三单元
6.要求会背、会写: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第四单元
7.关于时间的格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玩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 关于学习的成语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本学期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买椟怀珠》第八单元
15、成语积累
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惟妙惟肖零零星星结结实实
郁郁葱葱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16.歇后语积累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7.中国古代四大神话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