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化简比

合集下载

6.2 《比的化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6.2 《比的化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6.2 《比的化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使比的前项和后项成为互质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比的定义和性质。

2. 新课:讲解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6.2 《比的化简》2. 板书内容:a.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b.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使比的前项和后项成为互质数。

c. 例题:化简比 $\frac{24}{36}$。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化简下列比。

a. $\frac{18}{24}$b. $\frac{45}{60}$c. $\frac{28}{35}$2. 提高题:下列比是否可以化简?若可以,请化简。

a. $\frac{8}{12}$b. $\frac{9}{18}$c. $\frac{15}{20}$3. 挑战题:化简下列比。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中“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化简比,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我会特别强调比的大小比较和比的基本运算,因为这是化简比的基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白板、黑板擦、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大家思考如何化简比。

2.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我会用PPT或者板书来展示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来讲解这些性质。

3. 化简比的步骤:我会详细讲解化简比的步骤,包括如何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大家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① 4:8 ② 12:18 ③ 9:122. 答案:① 1:2 ② 2:3 ③ 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练习,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这就是我对于“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比的基本性质是理解和掌握化简比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比的大小比较和比的基本运算,对于这些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化简比的关键。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介绍比的定义,比的性质,以及比在数学中的应用。

化简比:讲解化简比的方法,包括交叉相乘法、找公共因子法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化简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化简比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化简比中找公共因子的技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演示文稿,黑板,教学视频。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解答加深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化简比的技巧,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实例演练: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比的化简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左侧列出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右侧展示化简比的实例和步骤。

中间留有空白区域用于实时演示和解答学生问题。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化简比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理解程度。

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

此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技巧,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解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概念、性质,并能够将这些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化简比》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化简比》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化简比》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化简比》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够将任意比化简为互质数的最简比。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化简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化简比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能够将任意比化简为互质数的最简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够将任意比化简为互质数的最简比。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使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化简比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入比的概念,如“小明跑500米,小红跑300米,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比的概念和化简比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化简一些给定的比,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化简比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如化简一些复杂的比,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将化简后的比进行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6.3比的化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6.3比的化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6.3比的化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传授的知识,比的化简,将会打开他们通往数学世界的新一扇门。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三节《比的化简》。

这部分内容主要涵盖了两部分:一是比的意义,二是比的化简方法。

我会带领同学们深入理解比的含义,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的化简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化简方法的掌握,难点是理解比的化简背后的数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及同学们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两个人赛跑,一个人跑了3圈,另一个人跑了5圈,我会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他们的速度。

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理解比的概念,并介绍比的化简方法。

我会用PPT展示比的化简的步骤,并且用实际的例子进行讲解。

我会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一起进行例题的分析和解答。

在讲解完比的化简方法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化简的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数学公式,以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学习。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同学们能够进一步巩固比的化简的知识。

比如,我会让他们化简一些复杂的比,并且找出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比来描述的情景,尝试用比的化简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同学们反应比较积极。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比的化简,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数学领域中。

这就是我对于今天课堂教学的规划和设计,我期待着能够和同学们一起探索比的化简的世界,感受数学的乐趣。

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 52--53 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照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味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份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

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末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匡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味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味比的意义。

能力目标:1、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者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者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理解"化简比"。

一、情景导入:(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端出以准备的蜂蜜水两小杯。

问老师刚才向来在想一个问题,今天给你们准备的这两杯蜂蜜水哪杯更甜一些?你有什么办法吗?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尝一尝)(知道它是怎么配成的)。

(二)分别用两种方法验证1、叫 5 个学生尝说出那杯甜。

2、给出配方课件出示(用 40 毫升蜂蜜、 360 毫升水调制了一大杯。

用了 2 小杯蜂蜜、 18 小杯水调制了一杯)。

看到这个信息结合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蜂蜜是水的 1/9,水是蜂蜜的 9 倍等)说对了都给以肯定。

设计意图:注意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的宽松课堂气氛。

二、观察比较、引入新课:(一)体味化简比的必要性。

师:可以用我们刚学的方法能解决吗?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探索要求: 1 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小明和小华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了60米,小华跑了80米,请计算他们的速度比。

”3. 练习:在讲解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这些性质来化简比。

例如:“化简比 12:18 和 15:20。

”4. 讲解化简比的方法:接着,我会讲解化简比的方法。

我会通过示例来解释如何将比化简到最简形式,例如通过除以最大公约数来化简比。

5. 练习:在讲解完化简比的方法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化简比。

例如:“化简比 36:54 和 45:72。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这些概念,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化简比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化简比 24:36 和 60: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如果需要,我将会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或者调整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探索比的其他性质或者化简比的应用场景。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案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案范本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1.导入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2.新授①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_:8 0.7:0.8 2/5:1/4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④交流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3.练习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五.教师反思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情趣(抢答式复习)1. 60 10 = 600 ( )= ( ) 1 = 0.6 ( )说一说:解答这两道题你用的是什么知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a:b=a b=a/b)(二)导目标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板书:比的化简)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二.分组自学目标1(出示情景图)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_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1.导学法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2.小组互相讨论,发表看法.40 :360 2:_3.质疑问难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的,那么你能不能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想办法解决呢?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来计算并比较呢?4.各组自学,交流汇报.你们运用了什么好方法?都学会了什么?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40:360=40/360=1/9=1:92:_=2/_=1/9=1:95.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由此可见,比的化简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化简比是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我们来看大屏幕.6.导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比的前项与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也就是说,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你能列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吗?(指名回答)7.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化简得到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目标.(出示目标)三.分组自学目标21.出示问题:化简比24:42 0.7:0.8 2/5:1/42.导学法学法指导:每组任选一题.分析比的类型.个人独立解答.交流解题依据.组内总结方法3.各小组自学,交流讨论.4.汇报交流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怎样学的?都学会了什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5.指导总结化简比的方法(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6.智力大比拼: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你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吗?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利用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化简比:_:_ = (_ 7) :(_ 7) =2:37.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课件)四.练习(课件)1.化简比:_:_ 0._:0.4 2/3:1/2 1:2/32.连一连3.判断4.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5.解决问题五.回顾学习目标,进行本课总结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板书:比的化简a:b=a b=a/b40:36=40/360=1/9=1:92:_=2/_=1/9=1:9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化简》教案范本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一)复习铺垫.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二)激趣,揭示课题.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二.探索新知.活动一:学一学.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2:_=2/_= 1/9 =1:9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动三:化简比._:_ 0.5:2.5 2/9 :1/3(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活动四:练一练.1.化简比._:_ 0._:0.4 2/3 : 1/2 1:2/3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活动五: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以下是数学论坛陈春艳的修改:要求:以下为东山县樟塘中心小学林敏卿老师的教学设计《比的化简》,欢迎大家就目标确定.教法选择.环节设计.作业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或评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了一条目标,目的是什么?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会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一)复习铺垫.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说一个生活中的比比教合适,这么问有点太抽象.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是不是问题出现太早?[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二)激趣,揭示课题.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二.探索新知.活动一:学一学.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2:_=2/_= 1/9 =1:9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动三:化简比._:_ 0.5:2.5 2/9 :1/3(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说的不准确.〝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定注意强调〝0除外〞.(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活动四:练一练.1.化简比._:_ 0._:0.4 2/3 : 1/2 1:2/3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活动五: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教案——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
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
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

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
值后才能确定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教学反思】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