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3(示范文本)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4套)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4套)《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1三颗枸杞豆教学目标:1、能概括作者转变的原因2、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3、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心和难点: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放歌曲《童年》,并投影歌词;鼓励同学跟唱,不会的同学随着哼调。
(两小段后停放。
)师有感情地说: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在你的乐园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至今都记忆犹新,那么下面让我们走进植物学家程海的童年乐园,他的乐园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打开课本。
齐读课题《三颗枸杞豆》二、检查生字词枸杞()蹑手蹑脚()一绺()叶鞘()鲜为人知()腻味()颓唐()擎()蚱蜢()烦躁()口头禅()殷红()花蕊()香蒿()半晌()桦木()一摞书()灯盏()三、课文分析1、通过预习,你们能否告诉我,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三颗催人奋进的枸杞豆。
(板书)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有深刻涵义的三颗枸杞豆。
|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
|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
|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
)2、这三颗富有深刻意义,催人奋进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以后又变成什么样的了?(开始“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
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
一个爱逃学的孩子。
一个不怕打的孩子。
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师:你怎会知道?生:他喜欢到小树林去玩,后来他成为植物学家。
“我”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
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
)3、归纳:之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支玩。
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未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未有!课文第6节。
)师结:“我”仍沉迷于小树林,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
4、过渡:病中的三叔与“我”又有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呢?这段经历对“我”有什么影响呢?5、“我”在小树林遇到三叔,共有几次?(两次。
《三颗枸杞豆》七年级语文教案

《三颗枸杞豆》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枸杞豆。
2.教师简要介绍枸杞豆的特点和功效。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
四、分析课文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分为几部分。
2.学生讨论每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讨论句子和词语的含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感悟生命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三颗枸杞豆分别代表了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课文1.学生自主复习课文,加深理解。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三颗枸杞豆”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2.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第四课时一、课堂检测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自己的素养。
四、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生字词学习教师活动:挑选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枸杞”、“蔓延”、“沮丧”等,通过图片、实物或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docx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2、 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3、 明确本文所要的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励自己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努力成才。
【教学重点】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 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教学步骤】一、导入:生命就如那丁香花,花开时用热情绽放芳华,花落时用凄美感染世界,在请看课文《三颗枸杞豆》。
知三、感知枸杞豆1.4夬速阅读全文,读完后,请用一句话告诉老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大家想想,如果要在这三颗枸杞豆前加个修饰语来表明这三颗枸杞豆的含义 的话,你觉得加个什么词好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三颗枸杞(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四、品味枸杞豆 ----1、幸运着“我"的幸运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上学,总是逃到小树林里玩。
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变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让我真正改变的是什我们课本中,也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它以那艳目的枸杞豆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二、预习海关口:读准加点的字词) 枸杞( )()蚱轍 )(叶鞘()蹑( )手蹑脚 烦躁() 缝隙( ) 理睬()半晌( 凝()神花蕊()擎()住 惊诧( ) 腻()味殷( )红癌()症摞()鲜()为人 • • •么?2、痛苦着三叔的痛苦(1)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描写三叔并说说这些语句表现了三叔的什么特点。
(刻画人物的方法)明确: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2)我和三叔两次相遇,两次对话,读三叔与"我"的第一次对话。
边读边思考:第一次对话对我的影响是什么?(第14・・32节)明确:第一次对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于观察(3)“我''和三叔的第二次对话中,三叔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第二次对话我又有什么体会呢?“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0。
《三颗枸杞豆》教学案3篇

龙集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总计____课时初备时间:3.16 投放时间:______课题:三颗枸杞豆课型:新授学习安排:两课时执笔:徐宜业审核:尹寒华修松执教育:学习班级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教具:多媒体一、预习*导学1.写作背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彻底清算了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散布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认识到在“知识爆炸”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勉励人们奋发学习,苦战攻关。
发表于1983年的《三颗枸杞豆》借“三叔”这个形象,表明了应不畏艰难,刻苦学习和研究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切为零的道理;并以“我”在三叔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个植物学家的事实,强化了文章的思想内容,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枸杞( ) (2)害羞( ) (3)凝神( ) (4)红晕( )(5)羡慕( ) (6)擎( ) (7)腻味( ) (8)殷红( )3.辨字组词。
晌( ) 筐( ) 禅( )响( ) 眶( ) 弹(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
B.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地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地飞走了。
C.那两只大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嘴唇发紫,像成熟的桑葚。
D.这真是有心计的植物,它把花蕊藏在这个苞里,所以谁也没见过,连蜜蜂也被它瞒过了。
5.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填空。
(1)课文用_____的方法,写了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它们对“我”的启示、教育。
从全文看,又运用了_____的记叙方法。
(2)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①第一部分交代自己是一个植物学家,说明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颗枸杞豆(苏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三颗枸杞豆(苏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能力目标学习自主分析人物形象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从现在开始做起,一切可以从新再来。
教学重点1.三叔人物评价2.《三颗枸杞豆》给予我们的启示教学难点评价三叔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一两件不经意间发生的小事,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
本文所讲述的就是一个由出了名的"淘气鬼",生命中偶遇三叔,从而奋发学习,长大后成为植物学家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复习课文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形象(”淘气包”眼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是有趣的,门前山谷里的小树林,就是“我”的乐园,来衬托“我”儿时的淘气;在三叔眼中,大自然是可研究的,里面有许许多多未知的世界,等待我们去研究,来衬托他知识的渊博,对生命的期待)三感知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第一次与三叔相遇时,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呆呆立了一会儿。
忽然感到很乏味。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明确:面对三叔,“我”发现山里的一草一木,他懂得那么多;自己平时只是粗心、贪玩,却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
“很乏味”,因无知而懊悔)2:第二次与三叔相遇时,三叔在泥土上画了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
画儿下面还画了三个圆圆的"О"。
这些图画和铁环有什么含义?画这些图画的目的何在?(演示多媒体课件)(明确:三副画与三个圆圆的"О"想照应,课文中原句可回答;面对生命的结束,三叔评价自己时,因未完成生命中的愿望,而悔恨)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考虑太阳在文中的含义(多媒体演示)1.这时,太阳快要西沉。
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
把太阳说成“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2.“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教学课题:三颗枸杞豆(程海)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认识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的意义。
2、学习文章描写景物和细腻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把握含蓄语言的含义。
学习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的是奋勇向前,还是打退堂鼓呢?你接触过不少的人,是否遇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的“三叔”呢?二、阅读“主场”(一)学生浏览课文,填充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弄清文章的大致轮廓。
1、“我”留恋小树林,经常逃学。
2、“我”第一次与三叔在小树林中玩耍。
3、“我”第二次与三叔在小树林中玩耍。
4、三叔送“我”三颗枸杞豆,激发“我”勤奋读书。
(二)阅读第一部分。
让两个学生诵读相关文字。
深入研究在浏览时获得初步认识——⑴“我”为什么“留恋小树林”?(对小树林的描写有何作用?)那是一个使孩子得到无限乐趣的丰富的世界。
(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符合孩子的心理,生动形象衬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愉快生活。
)⑵“我”为什么“经常逃学”?(小组交流后发言)太爱大自然,树林中有一片自由的空间,空气好;“我”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校读书太苦、太累,教师管得太严。
(二)阅读课文第二、三部分。
让三个学生分别诵读(“三叔”的话、“我”的话、其他叙述描写文),体会对“三叔”的描写及特点。
重点研究对“三叔”的描写及所表现的特点——⑴文中对“三叔”的描写,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描写表现了“三叔”的什么特点?)疾病缠身,身体虚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爱之物;懂得珍惜生命,用实际行动去实践生命的意义。
⑵“三叔”为什么在小树林中观察花草?对生物学的喜爱,想在生命的最后一些时间中多学一些,少些遗憾。
⑶从两个部分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对“三叔”认识有怎样的变化?认识逐渐加深。
⑷怎样理解“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这句话?前用问号,是怀疑,因为“我”是小孩不是太阳;后用叹号,是鼓励,是希望,“我”就像太阳一样朝气蓬勃,有力量。
【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

【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以下是关于【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宁丽华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话语。
3、明确珍惜时光,勤奋学习,永不放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动细致的描写,尤其是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细致传神。
2、教学难点:理解三叔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话语。
一、导入新课东晋陶渊明有诗云:“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颗枸杞豆》,从中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测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同桌互读纠正字音)枸杞( ) 蚱蜢( ) 叶鞘( )·缝隙( ) 半晌( ) 凝神( )擎住( ) 惊诧( ) 腻味( )殷红( ) 癌症( ) 眼眶( )鲜为人知( ) 蹑手蹑脚( )三、触摸童年课文(用笔在文中进行圈、点、批注),思考: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以前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面对这样的“我”,老师、爸爸分别都是什么态度?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3、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答题格式:运用__描写方法,表现了三叔__。
四、品悟童年跳读课文(用笔在文中进行圈、点、批注),思考:1、找出文中体现山林之“乐”或“美”的语句品味其妙处。
2、听读课文第47-53段,揣摩以下问题:①三叔把太阳说成“红色的车轮”有何含义?②“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你“想到”过要捉住太阳吗?③为什么说捉住太阳,它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④三叔认为“我”“也是太阳”是什么意思?3、听读课文第56-60段,思考:·三叔临终前给“我”留下的三颗枸杞豆有什么含义?这个赠礼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五、体味人生三颗枸杞豆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这些人的实例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可以是你记住的别人的话,也可以是自己原创的)。
六、学以致用请你模仿作者描写抓金巴牛的情节使用的一系列动词,也用三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喜爱的一项活动。
三颗枸杞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颗枸杞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小说的基本信息与背景1.1 作者简介1.2 小说背景介绍1.3 小说主题探讨第二章:故事梗概与人物介绍2.1 故事梗概2.2 主要人物介绍2.3 次要人物介绍第三章:第一章内容详解3.1 章节内容概述3.2 重点词汇解析3.3 难点句型分析第四章:第二章内容详解4.1 章节内容概述4.2 重点词汇解析4.3 难点句型分析第五章:第三章内容详解5.1 章节内容概述5.2 重点词汇解析5.3 难点句型分析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1.1 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及创作风格。
1.2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小说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1.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主题,如生命、爱情、命运等。
第二章:2.1 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2.3 分析次要人物的形象特征,理解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第三章:3.1 让学生阅读并概述章节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2 解析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3 分析难点句型,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第四章:4.1 让学生阅读并概述章节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4.2 解析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4.3 分析难点句型,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第五章:5.1 让学生阅读并概述章节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5.2 解析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5.3 分析难点句型,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第六章:第四章内容详解6.1 章节内容概述6.2 重点词汇解析6.3 难点句型分析第七章:第五章内容详解7.1 章节内容概述7.2 重点词汇解析7.3 难点句型分析第八章:第六章内容详解8.1 章节内容概述8.2 重点词汇解析8.3 难点句型分析第九章:第七章内容详解9.1 章节内容概述9.2 重点词汇解析9.3 难点句型分析第十章:第八章内容详解10.1 章节内容概述10.2 重点词汇解析10.3 难点句型分析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章:6.1 让学生阅读并概述章节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3(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3(示
范文本)
学习目标:
一、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二、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三、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二、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一、自读课文,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二、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上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动听的歌曲将我们带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童年,它就像一幅画卷,记载了我们成长中许多美丽的回忆。
同学们,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
3、指名介绍自己的童年。
4、师总结,导入课题:
刚才几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
同年,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老师也和大家一样,童年时,也是一个可爱的“大坏蛋”。
大家想不想知道作家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生: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三颗枸杞豆》。
(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悟,自主发现问题。
1、过渡到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敢于怀疑、敢于发现问题。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次表现的机会,大家想不想表现!(生:想)
2、教师投影出示:
以跳读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随手作笔录,看谁找的最多,最有价值。
3、师读题,强调跳读的方式。
4、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5、指名说,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小树林为什么能成为我的乐圆?
〈2〉我被送进学校后,为什么觉得脸汉字都是黑乎乎的?
〈3〉爸爸的拳头,使我乖乖的上了几天学,但为什么我经过小树林时,有旧病复发了?
〈4〉阳光为什么是一绺一绺地,像金色的丝绸?
〈5〉为什么“我”在小树林里看到黑乎乎的人影,首先想到的是爸爸、老师,而不是三叔?
〈6〉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7〉“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8〉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三叔语言的含义。
1、师讲述:
好,非常对不起,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找到的问题展示出来。
不过我可以看到大家的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都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但需要大家注意,我们光会发现问题还不行,还必须学会解决问题。
打架在遇到问题之后,你是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的呢?
2、指名说。
3、师讲述: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多的,关键是靠我们去发掘。
老师乡向大家推荐一种方法,那就是合作、探究学习。
(板书:
合作探究)什么是合作、探究学习呢?也就是多人互助、合作,多向交流的学习方法。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说独自一个人学习,是很难学到更多知识的。
下面,大家前后位四个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作、探究你们这一组在初读课文阶段遇到的问题。
另外,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个忙,一同解决了,可以吗?
4、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回忆课文,结合问题,合作探究:
〈1〉三叔两次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太迟了”,你能揣摩出三叔的内心活动吗?
〈2〉我把西沉的太阳看作“一个红色的车轮”,三叔“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他似的”?“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
〈3〉小时候,我是个淘气鬼,爸爸的拳头没有征服我,但三叔的一席话却使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5、指名读题。
6、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予以鼓励、
表扬。
7、指名回答问题,师及时评价、指导。
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于重点部分加以强调,回答优秀的地方教师及时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表扬。
8、师总结:
三叔一生屡立志向,但都因为没有持之以恒,而最终一事无成。
为了不使三叔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必须把握现在,抓住时间,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刚才,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许多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的成功庆祝一下。
9、质疑:
大家还有没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一同解决。
(指名说)
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抓住时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过渡导入:
同学们,三叔在小树林里画了三幅画,画后又画了三个“0”,
这三个“0”给了我许多启示,当你看到这三个“0”,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
指名读,师及时予以鼓励。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还拥有着许多岁月,我们应该抓住今天,充满激情地迎接明天,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学们,下课的钟声已经(快要)敲响了,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我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大家,不过,老师一生清贫,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相送,只有对联一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与大家共勉!
板书:
少把握今天老
壮↑大
不抓住时间徒
努↑伤
力三颗枸杞豆悲
(合作探究)
教后记: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