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复习提纲
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

高二小高考生物回顾书本复习提纲必修一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中的含量: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2)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还有Fe、Zn、Mn等,例如血红蛋白含有Fe(3)基本单位:氨基酸①种类:在生物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②结构通式及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R基团,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团的不同。
(4)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一条或多条肽链蛋白质①概念: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相连接的同时2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②生成的水分子(HO)的两个氢(H),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氧(O)只来自羧基。
2③肽键的连接方式:—CO—NH—④与氨基酸(蛋白质)有关的计算:a、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一条肽链,则脱去的水分子=形成的肽键=N-1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脱去的水分子=形成的肽键=N-m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时,原来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其一端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而另一端只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不计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所以对于一条多肽链而言,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m条多肽链至少有m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C、n个氨基酸分子形成m条链,每个氨基酸分子量为a ,那么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脱去水的数目*水的相对分子量=n*a—(n—m)*18(5)、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①、氨基酸的种类的不同②、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③、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6)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②、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③、运输载体作用(血红蛋白运氧)④、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胰岛素降血糖)⑤、免疫功能(抗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经济生活小高考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考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分别是什么?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分别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基本职能是什么?①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叫价格。
(标价问题,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买卖过程)(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4、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是什么?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发行规律: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5、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6、外汇、汇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江苏省2020年小高考生物总复习提纲(共44页文档)

第一章非考点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 元素。
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2、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1、水:(1)含量: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2、无机盐(1)存在形式: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2)作用①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如动物Ca2+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③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平衡也很重要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单键相结合,也可以通过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状、分支链状或环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二、糖类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单糖不能水解的糖五碳糖核糖动植物细胞组成核酸的物质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动植物细胞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半乳糖动物细胞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蔗糖植物细胞麦芽糖分子单糖的糖乳糖动物细胞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蔗糖→1葡萄糖+1果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糖→2葡萄糖纤维素→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糖原→葡萄糖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数学小高考知识点

数学小高考知识点第一部分:代数与函数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形式为y = ax + b,其中a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
斜率表征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则是指直线与y轴的交点。
- 二次函数: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分别是二次函数的系数。
二次函数通常表示抛物线的形状,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b和c则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
2.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 幂函数:形式为y = ax^b,其中a称为底数,b称为指数。
幂函数通常表示成曲线的形式,其性质由底数和指数共同决定。
- 指数函数:形式为y = a^x,其中a称为底数,x称为指数。
指数函数的性质由底数决定,它在x轴的右侧逐渐增长,且永远不会等于零。
3.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形式为y = loga(x),其中a称为底数,x称为真数。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可以将指数运算转化为对数运算。
常见的对数底数包括10(常用对数)和e(自然对数)。
第二部分:几何与三角函数1. 几何运算- 面积计算:计算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等)的面积,需要熟悉相应的公式。
- 体积计算:计算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的体积,同样需要掌握相应的公式。
2. 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分别定义为三角形的对边、邻边和斜边之间的比值。
- 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以推导出其他三角函数之间的等式和性质,如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逆三角函数等。
3. 平面几何- 角度与弧度制:角度制是常用的角度计量方式,弧度制则是一种用弧长比例来表示角度的方式。
需要熟悉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的转换关系。
- 圆的性质:圆是平面上一组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的集合,需要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以及与圆相关的弧、扇形、切线等概念。
第三部分:概率与统计1. 概率计算- 事件与样本空间:概率是研究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江苏语文小高考知识点归纳

江苏语文小高考知识点归纳江苏语文小高考,即江苏省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参加的一项重要考试。
它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江苏语文小高考的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江苏语文小高考的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古文句式结构的分析- 古文的翻译技巧- 古文的文体特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考生需要能够:- 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略读等三、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小高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考生需要具备:-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生动- 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掌握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包括:- 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的特点五、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考查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考生需要:-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等- 能够鉴赏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了解不同朝代的诗词特点和代表诗人六、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考生需要:-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掌握词语的准确运用和辨析- 能够进行句子的修改和病句的识别结束语:江苏语文小高考的知识点广泛而深入,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考试能力。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小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高考二轮复习整理资料

经济生活二轮复习一、备考主观题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2、影响价格的因素?3、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注意材料所给商品是否是生活必需品)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企业如何经营成功?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7、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如何扩大内需)8、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扩大内需的原因?)9、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就业?(必要性:就业的现状+就业的意义?)10、党和政府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劳动者该如何做?(解题时一定要看清主体)11、我国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3、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也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14、如何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15、我国财政的作用?(注意材料,特别是选择题)16、个人所得税的意义?17、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因?18、宏观调控的手段?+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0、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21、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二、备考客观题(一)填空1、商品是基本属性是。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本质是。
3、某商品标价50元,是货币执行的职能,只需货币。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人民币。
5、价值量由决定,与无关,6、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某商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其替代品的需求量。
价格下跌,其需求量,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其替代品的需求量。
7、按消费不同,可以分为有形消费和劳务消费;按消费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8、恩格尔系数减小,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结构9、只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是违背了10、绿色消费的主旨是,核心是11、是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高二小高考必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了解西周的建立;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新增)。
一、了解西周的建立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东周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夏-春秋:奴隶社会;战国-1840年(春秋战国是奴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封建社会;1840-194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至今:社会主义社会二、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①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地方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③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⑤诸侯的权利: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⑥意义:(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消极)诸侯权利过大,到了后期,削弱了王权,分封制遭到破坏。
(注:如初期只允许周天子祭祀时用九鼎,到了后期,诸侯也用九鼎了。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①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③核心内容或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④周天子与其他分封的众子之间的关系:按照分封制,是君臣关系;按照宗法制,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按照血缘,是兄弟关系(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⑤意义: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⑥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天子天子 (大宗)嫡长子继任为诸侯(小宗)余子分封为诸侯 (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卿大夫(小宗)余子分封为卿大夫(小宗)余子分封为士(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以嫡长子继承为特点,血缘维系的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江苏小高考复习提纲必修1+历年学测真题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什么叫天体?常见的天体类型有哪些?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什么?宇宙中的物质统称为天体,常见的天体类型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2.什么叫天体系统?列出天体系统的级别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3.太阳系八大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 、近圆性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原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比较稳定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质量适中自身条件液态水的存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结晶水汽化,凝结降雨形成海洋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的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太阳能、煤石油—地质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标志发生层次 周期影响黑子光球耀斑色球日冕11年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大气状况(与天气、气候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理解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产生时差、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历年真题】07年 1.2006年4月11日,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飞抵金星附近,进行探索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提纲必修11、(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结构通式见:H|R—C—COOH|NH2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链数m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18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2、(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核酸由C、H、O、N、P5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a、糖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b、糖类 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4、(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分类: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5、(B)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1、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及其作用2、微量元素:Fe、Mn、Zn、Cu、B、Mo3、C是最基本的元素4、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H、O、N。
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B、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6、(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无机盐的作用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7、(B)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8、(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B、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
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是这个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在生命的起源的过程中,膜的出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9、(A)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A)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
程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DNA、RNA。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装配机器‖5、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10、(A)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A、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和染色质B、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11、(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共同点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有真正的细胞核)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12、(A)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13、(B)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水,CO2,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内吞和内吐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4、(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15、(A)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16、(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没有变17、(A)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元素组成:ATP 由C 、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DP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18、(B)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这个过程储存能量这个过程释放能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 ADP + Pi + 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
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19、(A)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3、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CO2 + H2180 ——→(CH2O) + 18O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2、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色素提取实验:丙酮提取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3、光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 H2O—→2[H] + 1/2 O2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4、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5、意义: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6、总结21、(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C0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22、(B)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2、控制温度的高低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23、(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概念: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