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专业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艺术系工作总结范文

环境艺术系工作总结范文

环境艺术系工作总结范文
环境艺术系是一个致力于提升环境美感和品质的学科,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创造出更加宜居和美丽的环境。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环境艺术系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

首先,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进。

我们增加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艺术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我们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其次,我们在科研和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组织了一些环境艺术设计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也与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参与了一些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社会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一些贡献。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

我们招聘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入我们的教师团队,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注重他们的专业技能,还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我们环境艺术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会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实践,培养更多优秀的环境艺术人才,为美丽环境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篇1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摘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

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

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

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

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贾跃华土木21班2120702010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涵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

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

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

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人居环境概论

人居环境概论

浅谈城市规划2011城市规划甲班 师浩辰2011年的夏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在这里,我将要渡过5个春夏,学习着有关建筑和规划的点点滴滴。

大学之前,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建筑,但是我喜欢创作的感觉,我喜欢看着我的作品真真正正的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选择了城市规划--凝固的艺术。

①初识城市规划专业课的真正开课,是在国庆以后,除了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之外,还有人居环境概论这门专业理论课。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也逐步建立了一种对于建筑、城市规划以及景观的初步认识。

在我眼中,城市规划是一种比建筑理性却又不失艺术感的设计。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每一种城市规划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然而,每一个城市设计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相通性,这不仅包括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更有一种以人为尺度,从人的活动角度考虑的问题。

例如,唐代的坊市制和宋代不划分坊市区别的开放街市制度。

唐代形成坊市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其还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

另外,唐代社会风气的重农轻商观念也是原因之一。

而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商品交易次数越来越多,那么,也就必然要求城市拥有足够开放的场地来促使商业的发展,于是坊外围的墙变成了商店,城市也更加多元化。

虽然城市的形态不同,但是都是从人的尺度和需求去改变城市的规划设计,人们需要交易,自然市就会多。

而且,出于人们不同角度的需求考虑,城市规划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波士顿曾经出现过一轮城市改造高潮,主张把类似于中国传统四合院的旧城区改造为全部是高层住宅,高层办公楼的新型城市,以便引进更多的阳光,空气。

同时营造更大范围的公共绿地,让城市变得更加开阔,更加适宜人们居住。

但是,经过了10年,甚至是20年的发展,有许多人们都认识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大了。

许多邻里之(右图为唐代坊市制规划,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可充分反应宋代商业与居住规划)——从人的角度考虑规划间并不互相认识,在高楼大厦的分隔中,人们很难找回当初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自然也满足不了人们的交往需求。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书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书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申 报 书申报学校: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申报级别: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课程名称: 室内空间设计与实践主讲教师: 宋鸿筠授课对象:高职高专建设时间:2001—2006年申报日期:2006年 5月河 北 省 教 育 厅1、主讲教师情况介绍:姓 名 宋鸿筠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1963.9联系电话139****4646专业技 术职称 教 授现 任职 务环艺系主任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历、 学士最终学位授予学校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一、进五年讲授主要课程1、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专业理论课 38学时 2 学时/周 5届 460人2、室内设计程序 专业主干课 54学时 18学时/周 5届 236人3、室内空间设计与实践 专业主干课72学时 30学时/周 236人4、餐饮空间设计 专业主干课 72学时 3 0学时/周 236人5、住宅室内设计 专业主干课 72学时 30学时/周 236人二、承担实践性教学1、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三视图实训 18学时 2 学时/周 5届 460人2、 室内设计程序模拟项目实训 30学时 6学时/周 236人3、 餐饮空间设计社会项目实践 54学时 18学时/周 113人4、 住宅室内设计工程实施操作 54学时 18学时/周 50人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论 文 5届 40人主要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成果 一、主持教学研究课题1、研究课题:《环境艺术与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1)研究课题来自教育部环境类规划教材,天津研讨会长沙会 议的2003­2004专项建设课题, 主持完成了研究计划, 已出版著述 《环 境艺术概论》 并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全国发行 (化工出版社, 2004年版)(2)研究论文《建筑艺术的风格及发展趋势》发表在国家级艺 术类核心期刊《艺术教育》2005年第六期(3)中欧建交30周年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大型国际会议标 识系统设计2004­2005主持完成主标识设计被永久使用,系列招贴已 使用、发表。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概述:艺术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艺术设计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的传承1. 艺术设计的起源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许多文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如希腊雕塑、埃及壁画和中国绘画。

2. 传统技艺的传承许多传统技艺,如陶瓷、织物和家具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手工制作完成的。

这些技术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和文化,而且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基础。

3. 线条与色彩的传承线条和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线条和色彩被使用。

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和拜访建筑上的彩色玻璃窗和拼花地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经常被用作灵感来源。

第二部分:艺术设计的创新1. 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制造业已经采用许多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而且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包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包容各种文化和艺术风格。

这种包容性为艺术设计者提供了探索创新和创造新作品的自由。

3. 艺术设计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的多样性是不可否认的。

在文化和地理的不同环境中,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元素也不尽相同。

这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1.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

传承保持了历史的连续性,而创新则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找到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2. 传承的启发传承可以为创新提供灵感。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和技术,艺术设计师可以找到潜在的线条、色彩和技术元素,并将它们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

3. 创新的突破创新也可以为传承带来突破。

通过运用新技术和形式,艺术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从而为传承带来新的风格和元素。

大学艺术概论论文范文3篇(最新)

大学艺术概论论文范文3篇(最新)

摘要: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一、多媒体艺术具有主动传播的功能艺术家都需要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及时的进行展示和交流,过去这可能是绝大多数艺术家们,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和不知名艺术家,遇到的最大问题。

他们有想法,有作品,但缺乏与观众沟通的机会。

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远程传输多媒体艺术作品成为现实。

借助于数码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编辑制作数码图像(包括数码绘画、数码摄影和数码录像),艺术家完成的艺术作品可通过网络发布。

他们可在现场讲解自己的作品,将作品迅速推介给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不必再为寻找发行渠道或展示、表演场所而为难。

同时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独自在家里看电影、听音乐。

艺术家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表演并直接推销其艺术作品,声情并茂。

二、多媒体艺术提升互动的界面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观众往往是很被动,给什么就接受什么。

或许观众会有喜欢和拒绝的感受,但与作品本身却无关。

现在网络多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定式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中的展出作品方式,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必备了上网条件与交流手段,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互动过程中。

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艺术作品进行修改,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趣味和理想的、新的艺术版本。

这种互动性其实是更好地体现了艺术对每一个人的作用和个体性,同样的一张画给不同的人看,看到的内容会有千差万别;同一曲音乐在不同的人听来,肯定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种新的艺术版本不再只是存在于欣赏者意识中的审美经验,而是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转化为现实的艺术作品。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大连市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倒置AAO工艺。

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该市污水性质、排污规模的要求完成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和单项处理构筑物设计。

其中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一张及污水处理厂污水与污泥高程图一张;单项处理构筑物设计中,主要是完成主体处理构筑物平面图及剖面图及部分大图样。

该污水处理厂工程,规模为7万吨/日。

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由市政排水管网经格栅由泵房提升进入到涡流沉砂池,进入倒置AAO反应池,进入辐流式二沉池,进入接触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次沉淀池池排出的剩余污泥进入回流污泥泵房,再由污水泵送入浓缩池,再进入储泥池,由浓缩污泥泵房提升送入污泥脱水间,最后泥饼外运处置。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二级标准。

所选择的倒置AAO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关键词:倒置AAO工艺,脱氮除磷ABSTRACTThe topic of this graduate design i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the development area of economy and techonology in Da lian City. The technics of the plant is the inverted AAO process. The main task is the primary design of the plant and the shop drawing of the oxidation ditch pond.The task of the primary design is that a design book、a plan of the plant、the high drawing of the treatment of sludge and sewage; In the single disposal build design, the harvest is that the section plane drawing、the plan and some part magnifying drawings of the inverted AAO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lant is 70000 ton per day.The process of the sewage in the plant is that: The sewage runs from pump house to sand sinking pond, enters the pond of sedimentation tank, enters disinfection pond, then enters calculation trough, at last lets out. The process of the sludge is that: Surplus sludge from the sedimentation tank enters concentration pond, enters digestion pong, then it is dehydrated, at last it is carried out of the plant.The outlet water of the plant meets the level two of the National Sewage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1996).There is an inverted AAO process prevents sludge from eapending, promots releasing phosphorus ,and strengthens anti-nitration.Key words:The inverted AAO process, Taking off the nitrogen and the phosphorus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程学院《设计概论》考查课专业论文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学生姓名:范元泽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班级:环境设计1243班专业课程:设计概论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园林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力不从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已经成为提高环境的第一要素。

阐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精神,并针对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

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

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创新。

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园林设计理念创新。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

城市化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

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关键字:园林绿化发展目录摘要 (1)引言 (2)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2)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2.1理想与想象性 (3)2.1.1点的运用 (3)2.1.2线的运用 (3)2.1.3面的运用 (3)2.2节奏与韵律 (3)2.3形式美 (4)2.4抽象手法的运用 (4)2.4.1简洁化抽象 (4)2.4.2几何形抽象 (4)3园林绿化设计的措施 (4)3.1坚持“文化建园”的宗旨——构造美的世界 (4)3.2搞好绿地系统规划——扭转园林绿地安排的随意性 (4)4.结语 (5)5.参考文献 (6)6.评语 (7)关于园林绿化设计理论的探讨引言:随着环境建设的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园林设计的各项要求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及社会责任感。

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2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

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

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

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

园林绿化要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

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

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

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

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

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

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国外园林绿化经验的借鉴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地形特点,就地发挥,以植物造型为主,协调搭配。

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2.1理想与想象性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象力。

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点在绿化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植物栽种的点是指单体或几株植物的零星点缀,点的合理运用是园林设计师创造力的延伸,其手法有:自由、陈列、旋转、放射、节奏、特异等,不同点的排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是一种轻松、随意的装饰美,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所称的线也就是指用植物栽种的线或是重新组合而构成的线,例如:绿化中的绿篱。

线可分直线、曲线两种。

要把绿化图案化、工艺化,线的运用是基础,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的关系,同时,线有很强的方向性,垂直线庄重有上升之感,而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

神以线而传,形以线而立,色以线而明,绿化中的线不仅具有装饰美,而且还充溢着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动美。

绿化中的面主要指的是绿地草坪和各种形式的绿墙,它是绿化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面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形,例如:任意的、多边的、几何的;把它们或平铺或层叠或相交,其表现力非常丰富。

2.2节奏与韵律绿化装饰也必须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它是产生形式美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手法,一切艺术都与节奏和韵律有关,绿化装饰中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强弱和长短、疏密、高低、刚柔、曲直、方圆、大小、错落等对比关系的配合。

节奏,近似节拍,是一种波浪起伏的律动,当形、线、色、块整齐而有条理地重复出现,或富有变化地重复排列时,就可获得节奏感。

韵律广义讲就是一种和谐。

比如:通向凯旋门的中轴线上,有一块绿色的草坪,草坪中央是一个圆环,由两个高低错落的半圆环穿插构成,简洁的造型与微妙的起伏关系使草坪孕育着一种生命的律动。

2.3形式美形式与内容不能分离,形式美是艺术发展和生存的条件。

所谓创新,总是从形式探索上开始的,美感富于形式之中,没有形式就没有设计。

然而,形式美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它来自生活,来自发现,来自创造性的想象,来自艺术家综合性的修养。

形式美的创造是设计师终身追求的目标,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大而不空,小而不阻”,“方中见圆,圆中见方”,“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在园林绿化设计当中就是这样的,装饰绿化的形式美,不仅是自然美,而且还是人工美,再创造美。

[3]2.4抽象手法的运用用理性归纳法,将自然形象进行整理,舍弃一切具体的东西,然后越过具象的界限,达到抽象的境界,或是把它们组合而构成平面或是立体的装饰形象。

以纯粹的点、线、面、块等几何基本原型为材料,按美的法则通过空间变化:平移、旋转、放射、扩大、切割、错位、扭曲,还有不同质感材料组合,来创造出具有特殊美的绿化装饰形象。

总之,在构造社会与绿化及艺术之间的错综关系中,寻找最贴切中国环境绿化的艺术语言,来创造理念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空间,把艺术与都市,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和谐地统一起来,让未来的园林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中闪光。

[4]3园林绿化设计的措施3.1坚持“文化建园”的宗旨——构造美的世界园林是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类园林的文化内涵,加大园林绿化的精神文化底蕴,从弘扬优秀古代园林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城市园林建设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3.2搞好绿地系统规划——扭转园林绿地安排的随意性绿地系统规划应从“见缝插绿”向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绿”转变,体现大气魄和高水平。

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使之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最大可能扩大绿地面积。

规划设计中,尽量使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广场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等布局合理,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其次,构建大绿化体系,营造大园林景观。

规划设计应着力高起点、高档次、高品位,解决好平面规划与立体设计的关系,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植物造型造景等绿化形式充分运用,并努力吸收国内外城市园林规划的先进经验,使园林绿化向多元化发展,形成“空、松、透、绿、亮、美”的大园林景观。

坚持城乡一体,实现大环境绿化,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此,在重点搞好中心地区规划的同时,抓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制订和对郊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指导。

园林绿化参与城市设计问题,是园林绿化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应以建设一流园林城市为目标,首先重视规划设计,使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再设计的一个主要手段,为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做出贡献。

结语园林景观设计学的出现使这一领域里传统的以审美为基础的理论,让位于对专业知识、社会需求及与自然系统相结合的可持续理念的追求。

今天,实践层面的中国景观设计将会在民族与国际语境的碰撞中展开一系列的实验,而中国当代部分景观基于理性的实践和理论已经走到国际景观的前沿并产生了影响,与当前普遍意义上的景观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与不平衡的状态。

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不平衡激发了更多现代意义上的景观作品的出现。

当下,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界需要有超越民族文化的视野,才能与国际上景观规划设计界的先进思潮和作品进行对话,在这个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时代,中国景观设计应该而且必须有更多的展现与贡献。

参考文献[1] 西蒙兹着,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版社, 2000: 22-25[2] 西蒙兹着,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54-58[3] 《中国传统文化读本》编辑委员会.管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 17-19[4] 俞孔坚,李伟.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建筑学报[J], 2004(8): 5-8[5] 西蒙兹着,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1-35评语:好很好非常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