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唐 杜甫

合集下载

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

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

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句》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
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杜甫《绝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绝句 (1)唐杜甫 (2)两个黄鹂鸣翠柳 (3) ,一行白鹭上青天 (4) 。

窗含西岭千秋雪 (5) ,门泊东吴万里船 (6) 。

【注释】(1)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暮春,安史之乱后杜甫重返成都浣花溪草堂,写了《绝句四首》,这是第三首。

诗生动地描绘了浣花溪畔草堂附近的优美景色,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残雪覆盖的巍峨岷山,有奔腾不息的长江,色彩绚丽,语言明快,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含蓄地表达出国家甫定后的喜悦。

(2)杜甫(712—770),字子美,其祖先为襄阳人,是杜审言嫡长孙,曾祖杜依艺为巩令,因居巩。

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自长安至灵武,拜左拾遗。

严武与杜甫为世交,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

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靠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

晚年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元和年间,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为他写墓志。

在天宝年间,杜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

杜甫诗歌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用沉痛之笔记录“安史之乱”前后这段历史,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3)黄鹂(lí):黄莺。

(4)白鹭(lù):鹭鸶,羽毛纯白。

(5)窗含:窗户对着雪山,好像口含一样。

西岭:泛指岷山,在成都西。

岷山雪岭,积雪终年不化,故称“千秋雪”。

(6)东吴:今江浙一带,古称东吴。

万里船:来去江南的船只。

万里,虚指行程,非实际数字。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注释]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译诗]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赏析]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三年级绝句唐杜甫古诗

三年级绝句唐杜甫古诗

初学者需懂记,善学者需懂悟。

三年级绝句唐杜甫古诗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1/ 1。

杜甫《绝句》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词杜甫《绝句》古诗词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绝句》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绝句》古诗词篇1原文:绝句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绝句(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绝句二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二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二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二首,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作品原文:其一迟日江山丽⑴,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⑵,沙暖睡鸳鸯⑶。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⑷。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字词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白话译文: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作品鉴赏:其一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唐杜甫绝句古诗赏析

唐杜甫绝句古诗赏析

唐杜甫绝句古诗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