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古诗绝句范文

合集下载

《绝句》原文及翻译

《绝句》原文及翻译

《绝句》原文及翻译《绝句》原文及翻译《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原文及翻译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第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

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第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赏析这首《绝句》第一首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绝句杜甫古诗

绝句杜甫古诗

绝句杜甫古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杜甫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句作者: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鉴赏: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杜甫的七言绝句诗

杜甫的七言绝句诗

杜甫的七言绝句诗
1、《绝句》【作者】杜甫【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3、《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作者】杜甫【朝代】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4、《赠花卿》【作者】杜甫【朝代】唐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杜甫绝句五首原文

杜甫绝句五首原文

杜甫绝句五首原文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绝句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其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其二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绝句其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其四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其五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绝句其一》试析“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爱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本课《绝句》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是他从家里的窗口摄取的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

这首诗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写的。

他这段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愉快,因此他能够用闲适的心情去欣赏草堂附近的景色,写出流传千古的名篇。

诗人倚窗向外眺望,首先看到的是近景: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

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

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

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

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

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

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

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

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

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

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

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

三年级古诗绝句杜甫

三年级古诗绝句杜甫

三年级古诗绝句杜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句清丽简练,情感真挚深沉,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在三年级的古诗学习中,杜甫的绝句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他的绝句既有意境深远的抒情之作,也有生动活泼的描写之作,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第一首杜甫的绝句是《客至》,这首诗描写了客人到家的情景,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

诗中以“暮春”和“初日”为背景,描绘了客人“黄鹂暖万花丛”的场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通过这首诗,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激发了他们亲近自然、待人和蔼的情感。

第二首杜甫的绝句是《秋夕》,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银烛”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家乡的秋夜,勾起了他对乡愁的深深思念。

学生们通过阅读这首绝句,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激发了他们对家庭和乡土的珍视之情。

通过学习杜甫的绝句,三年级的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韵味,了解到杜甫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升了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操。

希望学生们在阅读杜甫的绝句时能够用心体会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美丽和哲理,从而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不足2000字,只能提供这样的内容,请问是否还需要其他帮助呢?】第二篇示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誉为“诗圣”,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被称为“诗史上的两杜”,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虽生于豪门,但家道中落,历经风雨,深受社会动荡和战乱的影响,故其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他丰富的诗歌创作中,不乏有名满全唐的绝句作品,他对绝句的掌握更显得娴熟和深厚。

在三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首次接触到古诗词,探究其中的意境和韵律,杜甫的绝句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杜甫虽然是一位古代文人,但他的诗作却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其文字简练而富有意味,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绝句》杜甫全诗

《绝句》杜甫全诗

《绝句》杜甫全诗绝句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下面是《绝句》杜甫全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绝句》杜甫全诗篇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翻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作的《绝句四首》其中的第三首。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诗人杜甫的好朋友严武重新镇守四川,于是杜甫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并没有想好题目,诗成之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古诗前两句先写草堂的春日景色,“黄鹂”与“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与“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后面两句随着诗人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

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从窗户向外望去,西岭的雪常年不化,万里长江停泊远道而来的船只。

这幅场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因为它的“诗画合一”而影响深远。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像有动有静。

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每句诗都是一幅画,而整首古诗又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不愧为千古名句。

绝句杜甫其一古诗

绝句杜甫其一古诗

绝句杜甫其一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绝句杜甫其一,这是杜甫的一首古诗,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况味的深刻体验。

在这首诗中,杜甫表现出了他对命运无常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挣扎,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生活中的苦难和悲哀,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在《绝句杜甫其一》这首诗中,他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简练的文字表现了自然的景象和生命的轨迹,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揣摩。

黄鹂和白鹭是诗中的两种鸟类,黄鹂多在柳树上鸣叫,而白鹭则是一种高雅的水鸟,通常在湖泊或河流上翱翔。

作者通过描绘这两种鸟类,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和生机的勃发。

黄鹂的鸣叫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欢乐,而白鹭飞翔在青天之上,则展现了生命的向上和追求。

在这两句诗中,杜甫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黄鹂和白鹭的对比,表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变化。

黄鹂的鸣叫和白鹭的翱翔,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采,也呼应了生命的不同境遇和选择。

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让读者思考生活中的选择和命运的无常,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古诗《绝句杜甫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命运观念的思考之作。

杜甫通过黄鹂和白鹭的形象,揭示了生命的丰富和多姿,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

他以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洞察和追问,让人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杜甫的这首古诗,虽然只有两句,但却道出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心灵的感悟,他展示了自己对世事的洞察和人生的体验,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量。

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第二篇示例:绝句杜甫其一古诗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共有4句,每句都短小精悍,却表达了深远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

杜甫《绝句》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词杜甫《绝句》古诗词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绝句》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绝句》古诗词篇1原文:绝句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古诗绝句范文
绝句也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条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诗介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
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

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
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

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

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

“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

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

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

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

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

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

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
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

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

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