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名师测控】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学习】一、明朝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_政策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和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1.了解并记住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基础知识。
2.学习和对比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逐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认识到腐朽封建制度是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预习检测】(自我检查,心中有数)1.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分分条,标上①、②……2.“闭关锁国”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读教材第一目大小字和“导入框”等内容,完成题目。
15分钟。
)1.农业方面:明代引进原产美洲的、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还引进了、、等。
合作探究一:想一想,你还曾学过哪些外国作物的引种?(先由自己找出答案,同桌对照一下,看谁的更完整。
)2.手工业方面:①纺织业:棉纺织业在从南方推向北方;是丝织业中心。
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②制瓷业: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畅销海内外。
3.商业方面:(1)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①以后,苏州、松江等地出现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
他们开设,雇用进行生产,出现了“,”的生产方式。
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是与的关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增多了,生产的也进一步扩大。
请你思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表现是什么?二、“闭关锁国”的政策(阅读第二目课文中的大小字和乾隆帝的信,完成下列题目。
10分钟。
)1.“闭关”一词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
简答题: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①②③2.“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②③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的原因?2、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
A、禁海: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对出口的商品 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严格限制。
C.英商.宁波.企图长期..清.减至广州一个港 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承销 代购&管理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 作用。
大商人出现 徽商和晋商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教材第121页
商品经济的活跃
“南都”指南京 “东西两洋”指东洋和西洋
“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
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 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 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徽商的房舍
P118
小女孩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小男 孩说的更准确,因为纺纱织布不 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更重要的是 要求一定的湿度。半地窖式的房 屋既有利于保持一定湿度,也有 利于维持常温,所以可以织出好 棉布。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第 21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的含义 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 闭关政策的影响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复习旧知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 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19/对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引进外国 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 “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想法: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 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 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历史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 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 明清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局限 • 总结与反思
01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的发展
作物种植
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以 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如水稻、 小麦、玉米等。同时,经济作 物如茶叶、丝绸、棉花等也逐
消极方面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无法 了解世界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 落伍。
03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经济繁荣与对外贸易
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制瓷业 和冶铁业等部门。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 品。
海上贸易的繁荣
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销往 东南亚、欧洲等地,同时也引进了外来文化和商品。
手工业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 展,如纺织、制瓷、制茶等。这些手 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
03
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逐渐形成,商人 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同 时,商业法规和货币制度也得到了完 善。
城市化与人口增长
城市化
明清时期,一些城市逐渐发展壮大,如北京 、南京、苏州等。这些城市成为了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中国积极开展海外 贸易活动,与世界各地的贸易 往来不断扩大。这为中国积累 了大量的财富,也促进了中外 文化的交流。
闭关锁国的教训与启示
封闭导致落后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导致技术落后、思想保守,使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2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5___116页的内容,思考、讨论,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3、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1)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5、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上课课件)

• 自主学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完成 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检测部分。 • 1、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 •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特征。 • 3、闭关锁国的原因,措施,影响。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花生
2、纺织业的发展
(1)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 (2)丝织业中心: 苏州、南京
小结: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条 件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时间、区域、表现 阻 碍 三、“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
• 反馈练习: • 完成导学案中的巩固练习的材料题,同学 间质疑。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抗击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 学习目标 • 1、 掌握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 较前代有 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 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2、掌握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 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 觉性 • 重点:闭关锁国。 • 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一 概念
3、“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1)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 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思维延伸:做学案材料题,小组学习, 形成共识。
• 请回答:(1)材料三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 的思想? • (2)材料一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 (3)清朝前期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明朝 中后期有哪些发展? • (4)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历时近二百 年,这种生产关系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阻 碍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析及测试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考点:“闭关锁国”七下P118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①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有何认识?答:影响:(1)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不能从根本上低档殖民势力的侵略;(4)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
2
3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阻碍了经济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强化了传统观念和思想,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不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强化了传统观念
闭关锁国政策削弱了中国的国家实力,使中国在应对外来侵略时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明清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只保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贸易口岸,并设立了严格的管理机构。
限制对外贸易
明清政府限制国人出海和外国人进入中国,禁止国人前往南洋等地,同时限制外国人前往中国的活动范围。
限制人员往来
明清政府禁止技术交流,限制中国工匠向外国人传授技术,同时禁止外国人将技术引入中国。
禁止技术交流
01
02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目录
明清经济的发展闭关对世界的影响结论:明清经济发展的反思与启示
01
CHAPTER
明清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纺织、制瓷、造纸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商业贸易的活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逐渐活跃,商人阶层崛起,商业网络逐渐形成,这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02
CHAPTER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抵制西方列强
随着欧洲列强的扩张,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闭关锁国政策旨在抵制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安全。
传统观念影响
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自我完善、自给自足,对外界探索和交流的意愿相对较低。
维护封建统治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国内稳定的影响,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繁华初级中学:曲桂香【教学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3、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4、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重点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
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材分析】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1、资源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 fr=&sf=1&fmq=132981187685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D3%F1%C3%D7%A1%A2%CD%C1%B6%B9%A1%A2%BB%A8%C9%FA&s=0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③清朝铜钱若干。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 fr=&sf=1&fmq=132981114514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C7%E5%B3%AF%CD%AD%C7%AE&s=02、多媒体-----《预习提纲》(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④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5)闭关锁国。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3、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3—124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师: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还未发明呢?(放映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 fr=&sf=1&fmq=132981134164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A1%B6%CC%EC%B9%A4%BF%AA%CE%EF%A1%B7&s=0/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 fr=&sf=1&fmq=132981134164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A1%B6%CC%EC%B9%A4%BF%AA%CE%EF%A1%B7&s=0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1)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师: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现请看课本第125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丝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
(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3)唐宋以来,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用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哪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是教师引导: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他们之间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view/dc8c034d852458fb770b5659.html师:“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统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不可能)师: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师:联想一下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
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看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