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之音乐发烧基本理论
音乐理论基本知识

x0
花。
2.节拍:音乐中重音和非重音有规律
的强弱反复。 节拍是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
2/4 强 弱
3/4 强 弱 弱
4/4 强 弱 次强 弱
3.切分音
\
4.弱起小节
歌曲或乐曲从弱拍或强拍的
弱部分开始,叫弱起小节。也叫 不完全小节。
全 全 半 全全 全 半
二、音的长短
1.单纯音符及休止符
\\\\\\\\\\\\
2.附点音符及休止符
大家一起唱
三、音的强弱
1.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xx x xx x xx xx xx x xx xx xx x
小花狗, 去看花, 红花白花 和黄花, 看得花狗 眼睛花,
xxxx x xxxx x xxxx x xxxx x xxxx xx x 0
四、五线谱的常用记号
1.变音记号
(1)升记号 “﹟” (2)降记号 “ b ” (3)重升记号 “ x ” (4)重降记号 “bb” (5)还原记号 “ ”
音乐理论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五线谱
1.五线谱: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直线,是音乐记谱法之一。
2.谱号和谱表 (1)谱号:高音谱表 大谱表
3.音名和唱名
音名:C D E F G A B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4.半音和全音
(1)半音:在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最小 的基本单位。如: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 (包括黑键)就是半音关系。
(2)全音:在乐音体系中, 相邻两个半音的和就是全音。 如:在钢琴上,隔开一个琴键 的两个音就是全音。
音乐课必备——基础乐理知识概述

音乐课必备——基础乐理知识概述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声音传递情感和思想,表达生命的真谛。
而作为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做一概述。
一. 音符的基本知识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也是表现音乐节奏的主要手段。
音符包括五线谱和简谱两种,五线谱是最基本的谱表,简谱则主要用于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演奏。
在五线谱中,音符由符头和符杆组成,符号不同代表着不同的音高和节奏。
二. 乐谱的基本元素乐谱是一本记录音乐创作和演奏的书,包括五线谱、简谱、吉他谱和唱诗谱等不同形式。
乐谱除了音符之外,还包括节拍号、调号、谱号等元素。
节拍号是用于表达音乐的节奏和速度的标记,调号则是用于表达音乐的音高和调性。
三. 音阶的基本知识音阶是音乐的基础元素之一,是音高序列的一种规律。
在西方音乐中,常用的音阶有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
大调音阶包括七个不同的音符,而小调音阶则由七个不同的音符和半音组成。
四. 和弦的基本知识和弦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和声形式,是由多个不同音符组成的互相协调的声音。
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四和弦、五和弦等。
在学习和弦时,需要掌握和弦的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
五. 节奏的基本知识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决定着音乐的节拍和节奏的变化。
在音乐中,节奏是基于强弱轻重的变化,也和速度和节拍有关。
掌握好节奏感,可以更好地演奏音乐。
六. 调性的基本知识调性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决定着音乐的音高和调子。
在音乐中,常见的调性有大调和小调。
在学习调性时,需要掌握调式的构成方式、变化规律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七. 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音乐理论是指研究声音和旋律的学科,是学习乐理的基础。
它包括乐谱符号、音乐元素、音乐语法和音乐分析等不同方面。
掌握好音乐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读懂乐谱,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总之,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掌握好乐理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演奏音乐,理解音乐的内在结构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基本理论

音乐基本理论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递情感,唤起回忆,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与愉悦。
然而,音乐的美妙背后却隐藏着丰富复杂的基本理论。
本文将深入探讨音乐的基本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成和创作过程。
1. 音符与音程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单位,它代表着一定的音高和持续时间。
音符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例如圆圈、半圆和直线等。
音程则是两个音符之间的相对高低关系。
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来看,音程分为纯音程和变音程,纯音程是指没有升降号的音程,而变音程则是经过升降号调整的音程。
2. 音阶与调性音阶是音符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集合,常见的音阶有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
大调音阶给人以明亮欢快的感觉,小调音阶则带有一种哀伤或神秘的氛围。
调性是指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整体音阶结构,例如C大调、G小调等。
调性在音乐创作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作品的情绪和音乐表达。
3. 节拍与节奏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音符的强弱和持续时间。
节拍通常以一个特定的速度(每分钟拍数)来表达,如四分之一拍、八分之一拍等。
节奏则是根据节拍的组合和分配来形成的音乐节奏模式。
不同的节奏模式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的节奏活泼欢快,有的节奏稳定平和。
4. 和弦与和声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符同时发音而形成的音程关系。
和弦有不同的种类,例如三和弦、七和弦等,每个和弦都有自己特定的音响效果和情绪表达。
和声是指不同音符在音乐中的组合方式和音乐声部的编写。
和弦和和声都是音乐构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5. 曲式与结构曲式是音乐作品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整体结构,它决定了音乐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过程。
常见的曲式有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
结构是指音乐作品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例如前奏、主题发展、尾声等。
曲式和结构都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框架和思路。
总结:音乐基本理论包括音符与音程、音阶与调性、节拍与节奏、和弦与和声以及曲式与结构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音乐的创作、演奏和欣赏提供了基础。
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理论基础什么是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是研究音乐本质和结构的学科。
它涉及音乐的元素、音高、节奏、和声、旋律、和弦以及其他相关的概念和原则。
通过研究音乐理论,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元素构成:1. 音高:音乐的高低音调,通常用乐谱上的音符表示。
音高:音乐的高低音调,通常用乐谱上的音符表示。
2. 节奏:音乐的时间感和节奏模式,包括拍子、节拍和节奏型。
节奏:音乐的时间感和节奏模式,包括拍子、节拍和节奏型。
3. 和声:同时发出的音符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和弦和和声进行。
和声:同时发出的音符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和弦和和声进行。
4. 旋律:音符的排列和组合,形成具有音乐性的旋律线。
旋律:音符的排列和组合,形成具有音乐性的旋律线。
音乐符号和谱表为了记录和表达音乐,人们创造了一套音乐符号系统。
其中最常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
1. 五线谱:使用五条水平线和中间的空隙来表示不同音高的音符。
五线谱上的音符和其他符号可以精确地表示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时值。
五线谱:使用五条水平线和中间的空隙来表示不同音高的音符。
五线谱上的音符和其他符号可以精确地表示音乐的音高、节奏和时值。
2. 简谱:使用数字和简化的符号来表示音符的音高。
相对于五线谱,简谱更容易理解和研究。
简谱:使用数字和简化的符号来表示音符的音高。
相对于五线谱,简谱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音乐基本理论音乐理论还包括其他的概念和原则,如下所示:1. 调性:音乐的基本音调,包括大调、小调等。
调性对于音乐的情绪和表达非常重要。
调性:音乐的基本音调,包括大调、小调等。
调性对于音乐的情绪和表达非常重要。
2. 和弦:由三个或以上音符组成的音符群。
和弦在音乐中常用来建立和加强和声。
和弦:由三个或以上音符组成的音符群。
和弦在音乐中常用来建立和加强和声。
3. 音程:两个音符之间的音高距离。
音程可以成为构建旋律和和弦的基础。
音程:两个音符之间的音高距离。
音程可以成为构建旋律和和弦的基础。
音乐的理论基础与演奏技巧

音乐的理论基础与演奏技巧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它以声音作为艺术的主要元素,通过组合声音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过程中,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音乐的理论基础和演奏技巧。
一、音乐理论基础音乐理论是研究音乐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在音乐演奏和创作中,音乐理论是指导和支撑的重要理论基础。
1. 音高和音程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高和音程。
音高是指音符的高低,音程是指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
在西方音乐中,音程可以分类为以下几种:(1) 纯音程纯音程是指两个音符之间的严格距离。
最常见的纯音程有大二度和小二度。
(2) 大小调大调和小调是最基本的调式。
大调常用于欢快、明快、轻松、热情等表现手法,而小调则常用于忧伤、沉重、悲怆等表现手法。
(3) 半音阶半音阶是指C到C#、D到D#、E到F、G到G#、A到A#、B到C六组相邻音符之间的音程。
半音阶在西方音乐中常用于表达哀伤、忧郁、神秘等情感。
2. 节奏和拍子节奏是指音符发生的时间,也就是每个音符持续的长度。
而拍子是指音乐中工整的节奏结构。
一个节拍可能分为1、2、3或4拍。
在节拍中,通常会有强位和弱位,这个强弱关系构成了节奏和拍子的核心。
3. 和声和和弦和声是指两个或者更多音调同时进行,创造出音乐的和声效果。
和弦是指三个或以上不同音调同时的音组合。
和弦不仅用来吉他或钢琴等乐器的弹奏,也被广泛用于管弦乐队和声部的配合。
二、演奏技巧演奏技巧是指演奏乐器的技巧和风格。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过程中,技巧和风格是音乐的主要外观和显露因素。
1. 手型和手势演奏乐器需要运用各种手型和手势,例如吉他手需要掌握把位和演奏手姿势,而钢琴手需要练习手指独立性和默契度。
对于某些特殊乐器,例如竖笛,还需要练习掌握呼吸节奏和呼吸技巧等。
2. 速度和节奏速度是音乐演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描述快速指法和快速演奏。
速度方面通常需要与节奏结合,创造出音乐的动感和复杂度。
音乐生乐理知识点总结

音乐生乐理知识点总结一、音高和音程音高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它是音调的高低。
音高由频率决定,频率高的音调高,频率低的音调低。
音高可以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绝对音高是指明确的音高的名称,如C、D、E等,相对音高是指不确定的音高位置关系,如高音和低音。
音程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音程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
纯音程包括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纯六度和纯三度,变化音程包括增四度、减七度、增二度、减六度、增六度和减二度。
二、节奏和节拍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它包括音符的时值、强弱及分布。
节奏可以传达出音乐的韵律和动感,影响音乐的整体氛围。
而节拍则是节奏的组织形式,它是音乐中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节奏。
节奏型是指不同的音符时值排列组成的节奏形式,常见的节奏型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
节奏型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节奏。
三、调性和和声调性是音乐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决定了音乐的音高组合和音程。
调性可以分为大调和小调,大调音乐显得明亮欢快,小调音乐则显得沉郁忧伤。
和声是多个音符同时发声的形式。
和声在音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使音乐更加饱满、丰富和多变。
四、调式和音乐形式调式是指音乐作品所采用的音阶和音程的组合方式。
常见的调式包括小调、大调、旋律小调、和声小调等。
调式可以影响音乐的风格和氛围,不同的调式有着不同的色彩和情感。
音乐形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音乐形式包括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变奏曲等,不同的音乐形式有着不同的构图和发展方式,反映了音乐创作的丰富多彩。
五、作曲技巧作曲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方面的构思和设计。
作曲技巧可以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积累获得,包括旋律构思、和声搭配、节奏编排、曲式安排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六、音乐历史音乐历史是音乐发展的历程和进程,研究音乐历史可以了解音乐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音乐历史包括古典音乐史、现代音乐史、流行音乐史等,每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音乐学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音乐学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声音为媒介表达情感和思想。
作为音乐学的核心,音乐理论提供了深入了解音乐结构、元素和形式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音乐学中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一、音符和音阶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单位,它代表了特定的音高和时值。
在西方音乐中,音符由音符头和干扰线组成,头的位置决定了音符所代表的音高,而干扰线表示高低音区间。
常见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值。
音阶是音乐中一系列音高的有序排列。
在西方音乐中,最常见的音阶是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
大调音阶由8个音符组成,而小调音阶有不同的变体,包括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
二、节拍和节奏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它确定了音乐的基本脉动。
音乐可以分为不同的拍子类型,如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
拍子由上下两个方向的竖线表示,每个拍子有一个主重拍和一个次重拍,它们决定了音乐的强弱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音符和休止符的组织方式。
通过不同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的排列,音乐创造出不同的节奏感。
节奏关系到音乐的速度和稳定性,也是音乐表达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三、调式和和弦调式是指一组互相关联的音符组成的音乐结构。
在西方音乐中,常见的调式包括大调和小调。
大调音乐通常具有明亮、欢快的氛围,而小调音乐则更富有内省和哀愁。
和弦是由不同音符同时演奏或连续演奏而形成的音乐结构。
它可以通过按下钢琴的几个键或者弹奏吉他的几个弦来形成。
和弦在音乐中起到了丰富和深化音乐结构的作用,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四、音乐表达和形式音乐通过音符、节奏和和弦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的音乐元素、音高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等都会影响音乐的表达效果。
音乐家通过运用这些元素和技巧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作品。
音乐形式指的是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常见的音乐形式包括奏鸣曲、交响曲、序曲等。
这些形式都有着一定的结构和规范,音乐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形式。
音乐理论知识点

音乐理论知识点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情绪表达、认知能力的发展,甚至对大脑功能具有积极影响。
要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理解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音乐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一、音符和音程音符是音乐中最基本的音素单位,代表了不同的音高和时值。
常见的音符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半音和全音来表示。
半音代表了音阶中相邻两个音之间的最小间隔,而全音则代表了两个半音的距离。
二、音阶和调式音阶是由一组音符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音序。
常见的音阶有大调、小调、和声小调等。
每个音阶都有着不同的音程和音质特点,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
而调式则是在特定音阶上建立的一组音符,常见的调式有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等。
三、和弦和和声和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演奏的多个音,它是音乐和声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不同的音程组合和排列,和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意思。
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四和弦、七和弦等。
和声是指在和弦的基础上构建的音乐的整体结构,它通过不同的和弦的组合和变化来产生和谐的音乐效果。
四、节奏和拍子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单位,它描述了音符的持续时间和排列。
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和节奏感。
而拍子则是将节奏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织和划分的方式,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节拍和韵律。
五、音乐符号和标记音乐符号和标记是音乐中用来表示音高、音长、演奏技巧等信息的符号和标记系统。
常见的音乐符号包括谱线、五线谱、音符符号、休止符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音乐符号和标记,可以更准确地演奏和理解音乐作品。
六、曲式和结构曲式和结构是音乐中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规律,它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过程。
常见的曲式包括奏鸣曲、小步舞曲、交响曲等。
通过学习和理解曲式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图。
总结音乐理论知识点是理解和欣赏音乐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听觉理论
由于人耳听觉系统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类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听觉特性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
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
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称为声域。
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
其中响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量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而在多种音源场合,人耳掩蔽效应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以上问题。
一、声音三要素
1.响度
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
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
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
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 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
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
-5dB—130dB)。
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
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
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
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进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0dB(通常大于0.3dB即有感受)、声强为10- 16W/cm2 时的响度级定为0口方。
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
仍以1kHz纯音为准来进行测量,使人耳感到疼痛时的声压级约达到 140dB左右。
实验表明,闻阈和痛阈是随声压、频率变化的。
闻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等响度曲线(弗莱彻—芒森曲线)之间的区域就是人耳的听觉范围。
通常认为,对于
1kHz纯音,0dB—20dB为宁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常声,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 130dB为极响声。
而对于1kHz以外的可听声,在同一级等响度曲线上有无数个等效的声压—频率值,例如,200Hz的30dB的声音和1kHz的 10dB的声音在人耳听起来具有相同的响度,这就是所谓的“等响”。
小于0dB闻阈和大于140dB痛阈时为不可听声,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也觉察不到。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闻阈和痛阈不一样,灵敏度也不一样。
人耳的痛阈受频率的影响不大,而闻阈随频率变化相当剧烈。
人耳对3kHz—5kHz声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声音信号都能被人耳听到,而在低频区(如
小于800Hz)和高频区(如大于5kHz)人耳对声音的灵敏度要低得多。
响度级较小时,高、低频声音灵敏度降低较明显,而低频段比高频段灵敏度降低更加剧烈,一般应特别重视加强低频音量。
通常200Hz--3kHz语音声压级以 60dB—70dB为宜,频率范围较宽的音乐声压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
客观上音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单位用赫兹(Hz)表示。
主观感觉的音高单位是“美”,通常定义响度为40方的1kHz纯音的音高为1000美。
赫兹与“美”同样是表示音高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又有联系的单位。
人耳对响度的感觉有一个从闻阈到痛阈的范围。
人耳对频率的感觉同样有一个从最低可听频率20Hz到最高可听频率别20kHz的范围。
响度的测量是以1kHz纯音为基准,同样,音高的测量是以40dB声强的纯音为基准。
实验证明,音高与频率之间的变化并非线性关系,除了频率之外,音高还与声音的响度及波形有关。
音高的变化与两个频率相对变化的对数成正比。
不管原来频率多少,只要两个40dB的纯音频率都增加1个倍频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变化则相同。
在音乐声学中,音高的连续变化称为滑音,1个倍频程相当于乐音提高了一个八度音阶。
根据人耳对音高的实际感受,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可放宽到 80Hz--12kHz,乐音较宽,效果音则更宽。
3.音色
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
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
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
每个基音都有固有的频率和不同响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区别其它具有相同响度和音调的声音。
声音波形各次谐波的比例和随时间的衰减大小决定了各种声源的音色特征,其包络是每个周期波峰间的连线,包络的陡缓影响声音强度的瞬态特性。
声音的音色色彩纷呈,变化万千,高保真 (Hi—Fi)音响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输、还原重建原始声场的一切特征,使人们其实地感受到诸如声源定位感、空间包围感、层次厚度感等各种临场听感的立体环绕声效果。
另外,表征声音的其它物理特性还有:音值,又称音长,是由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则短。
从以上主观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看,人耳的听觉特性并非完全线性。
声音传到人的耳内经处理后,除了基音外,还会产生各种谐音及它们的和音和差音,并不是所有这些成分都能被感觉。
人耳对声音具有接收、选择、分析、判断响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只能感受到对声音定位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域波形的包络(特别是变化快的包络在内耳的延时),而感觉不出单个周期的波形和判断不出频率非常接近的高频信号的方向;以及对声音幅度分辨率低,对相位失真不敏感等。
这些涉及心理声学和生理声学方面的复杂问题。
二、人耳的掩蔽效应
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
被掩蔽音单独存在时的听阈分贝值,或者说在安静环境中能被人耳听到的纯音的最小值称为绝对闻阈。
实验表明,3kHz—5kHz 绝对闻阈值最小,即人耳对它的微弱声音最敏感;而在低频和高频区绝对闻阈值要大得多。
在800Hz--1500Hz范围内闻阈随频率变化最不显著,即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可储度最高。
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闻阈称为掩蔽闻阈(或称掩蔽门限),被掩蔽弱音必须提高的分贝值称为掩蔽量(或称阈移)。
1.掩蔽效应
已有实验表明,纯音对纯音、噪音对纯音的掩蔽效应结论如下:
A.纯音间的掩蔽
①对处于中等强度时的纯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它的频率附近。
②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而反过来则作用很小。
B.噪音对纯音的掩蔽噪音是由多种纯音组成,具有无限宽的频谱
若掩蔽声为宽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它产生的掩蔽门限在低频段一般高于噪声功率谱密度17dB,且较平坦;超过500Hz时大约每十倍频程增大10dB。
若掩蔽声为窄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情况较复杂。
其中位于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纯音分量组成的窄带噪声即临界频带的掩蔽作用最明显。
所谓临界频带是指当某个纯音被以它为中心频率,且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噪声所掩蔽时,如果该纯音刚好能被听到时的功率等于这一频带内噪声的功率,那么这一带宽称为临界频带宽度。
临界频带的单位叫巴克(Bark),1Bark=一个临界频带宽度。
频率小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freq/100;频率大于 500Hz时,1Bark约等于
9+41og(freq/1000),即约为某个纯音中心频率的20%。
通常认为,20Hz--16kHz 范围内有24个子临界频带。
而当某个纯音位于掩蔽声的临界频带之外时,掩蔽效应仍然存在。
2.掩蔽类型
(1)频域掩蔽
所谓频域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
这时,掩蔽声在掩蔽效应发生期间一直起作用,是一种较强的掩蔽效应。
通常,频域中的一个强音会掩蔽与之同时发声的附近的弱音,弱音离强音越近,一般越容易被掩蔽;反之,离强音较远的弱音不容易被掩蔽。
例如,—个 1000Hz 的音比另一个900Hz的音高18dB,则900Hz的音将被1000Hz的音掩蔽。
而若1000Hz的音比离它较远的另一个1800Hz的音高18dB,则这两个音将同时被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