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大陆性气候

合集下载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次,亚洲内陆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突出特点。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 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愈高和距海洋愈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 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
代表城市
亚洲地区:乌鲁木齐、兰州、银川、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中国)、乌兰巴托(蒙古)、雅库茨克、伊尔库 茨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俄罗斯)、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德黑兰、伊 斯法罕、大不里士(伊朗)
欧洲、欧亚地区:莫斯科、圣彼得堡(俄罗斯)、赫尔辛基(芬兰)、维尔纽斯(立陶宛)、明斯克(白俄 罗斯)、基辅(乌克兰)、华沙(波兰)、布拉格(捷克)、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布达佩斯(匈牙利)、 维也纳(奥地利)、慕尼黑、柏林(德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索非亚(保 加利亚)、马德里(西班牙)、安卡拉(土耳其)
特点与分布
特点
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 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 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 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 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五种温带气候类型

五种温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都是夏季
多,冬季少,主要区别是月降水量大于等于
100mm的月份数及年降水总量。 1、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大于等于100mm 的月份数小于2个月,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 2、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大于等于100mm的 月份数大于等于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500mm— 1000mm左右。
五种温带气候类型的特点
7
5
3
3
2
1 2 3 5
10
9 8
11 6
44
1
3 5
9 6
1 2
3
温带气候的分布
1、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30---40°大 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 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西南角。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最为典型。
冬终温 无年带 严温海 寒和洋 ,多性 一雨气 年或候 内者 降夏 水无 均酷 匀暑

25
冬夏
季季
寒高
冷温
干多
燥雨

100mm
冬季寒冷, 夏季高温, 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种,一月均温都在0摄氏度—15摄氏度,降水 量的主要区别如下: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夏雨型) 2、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 水在300—1000mm之间。(冬雨型) 3、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 差也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间。
3、温带季风气候: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区 域。
4、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 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 区的南部。

怎么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怎么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怎么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在降水量的区别降水区别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6—8月)。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1)怎么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成因温带大陆性气候(temperatecontinentalclimate)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夏多冬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而温带大陆新气候降水全年都很少,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

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在中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平均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或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气候较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北美大陆的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内陆,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因为是温带,所以一般不会有亚寒带植被;大陆性气候较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一般是季风气候下形成,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植被。

我国:分布于亚洲内陆区域,如我国西北地区、中亚等。

中国西北、蒙古国、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西北地区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洲不是三面环海吗,为何也有大面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受其地形决定的。

地形: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组成: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面积分布。

辨析:为什么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取而代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大陆和大洋之间也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在北美温带地区和大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随季节变化转向的季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典型城市:新加坡、雅加达、巴拿马城
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的交替控制 成因
特例: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而形成
热信风)和湿季(赤道低压带),全年降水 在750---1000mm左右 分布: 南北纬 10°--20°之间: 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巴西高原 、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 典型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约翰内斯堡
阴雨天气
东亚位于气旋 东部,刮东南风 南亚位于气旋 南部,刮西南风
暖气团
气流 空气受热 低压区 运动 膨胀上升
气 旋
冷 气 团 移动 变性 暖
锋 锋 天气复杂多变
准静止锋 条件㈡ 大气比较稳定 冷气团 气流 空气遇冷 高压区 运动 收缩下沉 反气旋
东亚位于反气旋 东部,刮西北风 南亚位于反气旋 南部,刮东北风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成因 特例:信风带大陆东岸(信风+暖流+迎风坡) 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全年降水在2000mm左右
热带 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三大雨林气候区: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分布
特例:信风带大陆东岸---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 亚东北、巴西东南、中美地峡东侧
成因
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
特例:副热带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的影响
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
热带 沙漠 气候
分布-
南北纬 20°--30°间大陆内部和西部:北非撒哈拉沙漠和 阿拉伯半岛(可达30°)、澳大利亚内陆、墨西哥北部
典型城市:利雅得、巴格达
成因:旱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雨季受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移动影响

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因素

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因素

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因素1、为什么在我们亚洲有那么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维度的原因,而且亚洲内陆地区幅员广阔。

所以很多地方是温带大陆性气候2、为什么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是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小,气候干旱。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亚洲内部海洋水汽达不到的地区当然也就面积最大了。

亚洲面积大,首先亚洲的纬度决定了亚洲温带面积最大,其次,温带当中亚洲没有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在西面的欧洲才有)温带季风气候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形成的,夏季风只能吹到中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过了这条线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了。

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东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亚洲分布面积广大的原因是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中部广大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4、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什么大陆分布面积最广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亚欧大陆,位于亚洲西伯利亚,欧洲中东部,这些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深居内陆,离海遥远,背风侧,山岭重重阻隔,降水较少。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4)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因素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

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图
温带大陆性气候(temperatecontinentalclimate)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内陆,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概述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森林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变化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总体特点:冬夏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 ,降水少(500mm-6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

编辑本段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内陆多山地
1.大面积分布于亚洲内陆区域,如我国西北地区、中亚,等。

此外,北美洲中东部,欧洲中东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深居内陆,降水较少,也属于此气候。

2.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该种气候,是因为西风越过高大的安地斯山,过山后下沉形成焚风,又鲜有锋面气旋活动,加之东岸福克兰寒流流经,因此全年少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是相对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一种气候类型,因为远离海洋,所以干燥少雨;因为受大陆气团的控制,所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极大。

编辑本段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冬寒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年降雨量少。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
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简而言之:夏季短暂炎热,冬季漫长严寒,全年降水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
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

降水
综述
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年降水量少,集中在夏季,其他三季基本无降雨,冬季偶有降雪。

降水量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又称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又称温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400毫米以下。

编辑本段植被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

冬季在极地冷气团的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北部接近20℃。

无霜期: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蒙古国、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东北部地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广义上指适宜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并且植被覆盖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气候区都属于这种气候。

几百万年以前,这类森林几乎扩展到整个北半球温带。

更新世的冰川和干旱把它们分割成现在三个主要分布区:西欧、东亚和北美。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

由于严酷的冰川作用,西欧落叶阔叶林的种类组成比较贫乏。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

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

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

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

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

夏绿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

落叶阔叶林的生产力约2—5克/米2·天。

目前,该类森林已残留无几,大部分地区为农业生态系统所代替。

以产冬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花生、棉和苹果、桃、杏、梨、李、枣、柿、核桃等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也有针叶林分布,在我国多为油松林和侧柏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